田園大宋第三十七章 城貫童音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田園大宋 >>田園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城貫童音脆

第三十七章 城貫童音脆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30日  作者:心盈田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心盈田園 | 田園大宋 


徐寶拍著手說,寶寶們拍著手背。

學說話本來就是孩子們喜歡的事情,學著說簡單又有韻律的話,孩子們更歡迎。

兩輛車一前一后護衛著,寶寶站成排拍手喊,路上的人不由紛紛側目。

看車上挑起的橫幅,也看穿著同樣衣服的孩子,別的或許記不住,上崗這個名字倒是知道了。

走一段,寶寶們上車休息,路邊遇到賣果汁的,徐寶就花錢買來給孩子們喝,然后再走一段宣傳,遇到個巷子大人帶著孩子去廁所。

那個男老師就帶著九個女童去廁所,給徐寶看傻了,男老師則說:我當自己閨女看。

然后徐寶就發現是自己多想了,是的,心中無愧你怕什么?

他覺得這個童蒙書院真不錯,有女學生,雖然說是扔過來讓幫忙看管的,但該學的知識女娃娃一樣跟著學。

趁著老師不在,張屹拉著張廣到徐寶近前,他臉上寫滿了憂慮,問道:“寶郎,你真要讓他們書院用我們村的名啊?”

“當然,我條幅做好了,怎會反悔?”徐寶回答。

“寶郎,你讓他們用我們的名,我們以后就要管他們吃喝和學習用的東西,名不是隨便用的。”張廣跟著說。

“對。”徐寶點頭,冠名權,在北宋的時候冠個名可不是說花多少錢買,是要一直供給,尤其是書院,可以收學生的學費,也可以不收,可以供飯吃也同樣能不供飯。

不像他那個時候,花錢修個小學,然后用了自己選擇的名字,往后就不管了,這里不行的,只要你選的名字用一天,你就得負責一天,除非你以后不想混了。

徐寶早就知道這個事情,但他還是愿意去做。

他現在管不了全天下,他是想利用孩子打,然后正好又遇到了之前的寶寶,認為這是緣份。

他自己還有九十多兩銀子呢,不屬于上崗村的,他就可以用這個錢來二十七個孩子的教育。

也就是說他用自己的錢為上崗村謀利,謀的名利。

因為他來時選擇了上崗村,因為村東頭的瘸腿齊爺爺給了他碗飯吃,給了他一個柴房住,因為其他人也邀請他去家里吃飯,也因為里正沒有看他年齡小就輕視他,反而他‘創業’。

所以他愿意做些什么,為了村子,也為了自己。

不就是錢嘛,換成那邊的話,不動用村子里的關系,想快速賺錢很難,尤其是依靠寫詩詞。

因為教育太普及了,各行的專業性也太強了。

而這邊不是,北宋比自己那時候差遠了,否則就證明時代在倒退。

任何一個人過來,適應一段時間,都應該能賺到錢,除非年歲太小,什么都沒學呢。

就有這邊在十四、五歲的人,給他出一百道二元一次方程組,看他需要算多長時間?能不能算出來都另一說呢,換成那邊的同齡孩子,一百道就跟玩似的,知道啥叫題海戰術嗎?

有了比較,徐寶就有底氣。

張屹和張廣只是擔憂,怕村子往里搭錢。

可是仔細想想,村子里也沒搭什么,賺到的錢太多了,用的豆子也還回去了,還有喂牲口的鹽,那鹽人吃也行。

現在留在手中的全是現錢,村里做的干豆腐卷過來就賣掉,頭一次見到這樣賣東西的,還賣很高的價錢。

里正讓聽話,那就聽話吧,只要他徐寶不回村里要錢就行。

兩個人想著心事,也湊在一起嘀咕,寶寶們已經處理完自己的事情,回來排隊拍手背著話繼續走。

走著走著,徐寶看到有賣水果的,過去買,然后再次領會到了生產力低的弊端,一斤更南邊地區產的桔子四十文,比肉還貴。

比肉貴的水果多了,他見識過,可沒這么見識,因為這里的肉全是好肉,豬也閹割,一律笨豬,沒有四月肥,有養一年的,也有養兩年的,老母豬養個五、六年絕對沒問題。

自己那邊的好桔子貴,好豬肉同樣貴。

所以他就沒買桔子,也沒買荔枝,他買了山梨,還有山藥蛋子。

山梨便宜,六文錢一堆兒,能有二斤多,山藥蛋子更便宜,四文錢一摟,那一摟有三斤左右。

回到孩子這邊,他很不好意思,對一群露出驚喜神色的寶寶們說道:“等哥哥一段日子,賺到更多錢后,給你們買桔子吃,現在對付著吃點山梨吧,回頭我把山藥蛋子和雞架一起燉,再放點蔥姜調味兒,給你們泡飯吃。”

徐寶說著的時候有種‘人家閨女有花戴,爹爹錢少難買來’的感覺。

可寶寶們不是喜兒,而且這東西比紅頭繩值錢。

當徐寶管旁邊的店里借了水洗好梨,一個個孩子就捧著啃。

張屹和張廣嘆口氣,認為還不如住村里呢,村子里面有自己的果樹,村子比不上京城繁華,想吃點東西還是很容易的,而且這山藥蛋子居然賣那么貴。

隊伍繼續前行,兩輛車加上孩子們,從西邊走到東邊,一邊走,徐寶就一邊看到能給孩子吃的東西便買。

大人都吃不下去那么多東西,寶寶們吃完溜達溜達,拍手打打,肚子又騰出地方了。

走的時候,徐寶還會在人多的地方稍微停停,然后免費派發干豆腐卷。

申時正,隊伍到了東市,寶寶們坐會兒車,走一走,也不累,繼續拍手喊,嶄新的同一樣的衣服,干干凈凈的小臉兒,脆脆的童聲就在東市中成為一道風景。

徐寶繼續送干豆腐卷,要是看熱鬧,然后跟著走,并學著喊的孩子,他就送上兩串兒。

如此一來,在東市由孩子組成的隊伍超過了二百人。

寶寶們喊幾句,就再喊一段‘聲律啟蒙’,他們不但把先前‘東’的前兩段學會了,路上還學了‘東’的第三段和‘冬’的第一段。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這種話從一眾孩子的口中喊出來,氣勢壓人啊。

莫說是這時,哪怕換成徐寶來時的地方,一群孩子走在路上,邊拍手邊喊這些,一樣震撼人心。

路上的行人、店鋪里的人,就站住的站住,跑出來的跑出來,就聽著孩子們邊打,邊背‘聲律啟蒙’。

徐寶知道這個的價值大了,全是孩子們的功勞,所以他買了幾個大冬瓜,然后又買了一扇豬排,好給寶寶們做冬瓜燉排骨。

即使如此安排,徐寶也心中不安,想找個人說說,就問張廣二人:“我這樣利用孩子,是不是……在德行上有虧?”

“什么虧?”張屹覺得徐寶虧了,他說:“你給他們花多少錢了?路上看到有店里賣冬天涂臉的油膏你都給他們買,還什么德行?德行是什么意思?”

“沒事兒了,以后告訴你。”徐寶算是心安了,他往自己那時想,小學生深秋雨天排隊揮舞著花歡迎領導的時候,誰給他們做過冬瓜燉排骨?誰為他們買過護手霜和護臉霜?連個傘都不給。

這樣一想,自己也高尚了。

當然自己那邊也有人說,孩子應該學會吃苦。徐胞卻不認同,既然是吃苦,為啥非要在那個時候吃?為什么小**動會的時候,一眾領導不拿著花站在雨里面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呢?’

這難道是用現實告訴孩子們,要努力當上領導,然后就可以不吃苦,而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吃苦?

一番心理調整,哎呀,自己德行不虧了,前進。

可是前進的時候有路邊一家店鋪里出來的人為啥臉色那么難看?

帶著疑問,徐寶先看到了人和人臉,然后往上瞅、往人的身后瞧,曉得咧!這店是韓家豆腐坊啊,終于找到地方了,就是他家侵權。

行,不錯,很好,太適合了,就這停下,寶寶上車,在車上喊。

“綠豆綠、紅豆紅,黃豆豆香一重重;飯桌上、坊市中,上崗村里味最濃。今天不知吃什么,一張都皮一根蔥,一層大醬刷一刷,城里城外看皇宮。”寶寶們拍手背誦。

徐寶則拿著干豆腐卷送給路過的人,大人給一串兒,小孩兒給兩串兒。

越來越多的人過來圍觀,同時領取東西。

這可就是在人家店的面前,挑起來的條幅卻與人家一點關系都沒有。

正常來說,韓家豆腐坊的人應該沖出來干仗,但豆腐坊里之前出來的人不但沒打過來,反而躲進去了。

大家于是明白,韓家豆腐坊理虧了,保證是做了什么事情惹到這些孩子和帶著孩子來的人。

徐寶看看對方的店,心理平衡許多。

雖說這邊沒有知識產權,但是講規矩,誰發明的東西其他人學去了,是很不要臉的行為。

只不過由于距離遠,追究的人就非常非常少,可一旦讓人尋上門,要么就是硬干,我就是不要臉了,你能怎么滴?

要么是暫時躲起來,畢竟店的名號在這里,事情鬧大了,知道的人多了,對買賣有影響。

對方一躲,徐寶知道自己不能再堵門了,同時也篤定,韓家豆腐坊是真的琢磨出來干豆腐的制作方法,只是現在成品少,還沒有賣。

“走,繼續往前,然后咱們拐個彎,乘船走一段路再回去。”車上還剩下的干豆腐卷不足五十串兒,寶寶們全蹙眉看著,徐寶就讓隊伍向前,然后回去。

剩下沒給出去的要為寶寶們留著,他們到現在一口還沒吃到呢。

寶寶們果然高興了,還有剩下的啊。

當隊伍上船時,幾乎半個開封都知道了,有一個上崗村,他們在賣干豆腐卷。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田園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