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

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4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正文

正文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錢有德又一次來到營口。

錢有德經營著一家油行,每年從各地收購油茶子、大豆、菜籽等榨油,然后出售,這是家傳的買賣,經營多年。這些年,遼東的大豆成了錢有德油行的重要大豆油貨源地。不過當初持續的遼東戰事,讓他們家油坊的大豆來源一度中斷,這也大大影響了他們家的油行,差點因此關張。

好在前年錢有德在銀行的貸款申請得到批準,得到了一筆利息并不算高的救命銀子。自得到那筆貸款后,他們家的油坊漸漸起死回生,特別是當漢軍在遼南地區站穩腳步之后,他家每年又能從遼東收到數量不少的大豆。

而從今年開始,女真人徹底的退出了遼東,大量的移民進入遼東。遼東大量種植大豆,遼東產的大豆向來優質,今年大豆收獲之前,錢有德就又從銀行借貸了大批銀元,有了充足的收購資金后,錢有德親自趕到遼東,與豆農提前簽訂好定購合同。

現在大豆豐收,各地的大豆已經收獲入倉,錢有德也急著把大豆趁冬季到來之前將豆子運回山東。

今年大豆收獲之后,錢有德已經連續往返遼東和山東兩次了,運回了大批的大豆。

船只進入了遼河的入河口營口。

雖然今年已經在此進出數次,但錢有德看著這座帆檣林立的商港,依然忍不住驚嘆連連。三年前,這里還是女真占領著,后來楚軍登陸遼東,一度攻破蓋州和營口等地城鎮,將城中百姓盡皆遷往金州旅順,使得這里成為一片廢墟。

但在一年多前漢軍重新占領了這里之后,開始穩固此地,并在此經營。

當漢軍收復遼沈,女真人徹底退出遼東之后,營口的發展日新月異。在原來的廢墟上,這里一天一個樣。

特別是當朝廷將營口設為對外國商人開放的商港開埠后,營口更是飛速發展。借著朝廷大舉移民關外的熱潮,營口憑借著自己的區位優勢。利用遼河航行入海口的商港的獨特性,經濟迅速的崛起。

朝廷移民關外,關外數省,涌入無數的百姓,各種運輸需求也不斷加大。遼河做為關外的一條大河。特別是其入海河的優勢,迅速的被朝廷定位于移民開發關外的重要水運通道。經過疏通之后,本就擁有極強通航能力的遼河,更是新興了許多船運碼頭,從遼河入海口的營口,一直向北到達三江口鎮。

形成了六百多里的黃金水道,聯通著營口、田莊臺、遼中、新民、法庫門、鐵嶺、開原、昌圖等眾多河港。還把河流附近的蓋州、海城、鞍山、遼陽、沈陽、廣寧、撫順、四平等城也連結起來。

遼河的兩大支流太子河和渾河也各有兩百多里的通航河段,其它的小支流也還能通行稍小一些的船只,這張發達的水系網,使得遼東的水運十分便捷。交通網得以建立。

而就在今年,朝廷又設立了溝通遼河與松花江的工程,這個工程把遼河與松花江南源之間的易屯河延長河道,疏通河流,使的易屯河把一東一西的遼河與松花江連結起來。

易屯河本就是松花江的大支流,自身水流充沛,河水面寬廣,平時可載三丈五尺的大船。

經過一年的開挖,易屯河的南端河道延長拓寬變深,船只可以從松花江直達易屯縣碼頭。

而遼河也從航運的北端昌圖通江口碼頭段。向東北延長,拓寬疏浚挖深了東遼河的一段,使得大船能再上行一百多里,遼河的黃金水道達到了八百多里。

最終。兩條水道之間僅相距不過三十余里,兩段延長的運河水深丈余,可以行駛大船。

朝廷在兩河之間的這段陸路,修建了寬闊的大馬路,還專門在馬路一側修了往返兩條運河碼頭的馬車軌道,加強運力。

而疏浚后的易屯河從易屯縣碼頭向東北流經三百五十里后與另一條松花江大支流飲馬河匯合。繼續向北流四十里,最終匯入了西流松花江。

易屯河匯入西流松花江再向北流二百多里,便匯合了松花江的北源嫩江,然后往東近兩千里匯入黑龍江。

而北源的嫩江,也能從兩源匯合處一直往上通航到嫩江縣,有著一千余里的航運水道。

再加上鴨綠江、松花江南段等,以及這些航道上河流的支流,通過水道和陸路之間的聯通,現階段關外關鍵的幾條運輸干道已經完成。

雖然因為天氣原因,關外的這些航道只能從每年四月航運到每年的十月,一年只有半年時間航行,但依然是現階段不可替代的重要運輸線路,甚至就是未來,也一樣很能取代其重要的作用。

不過河流冬季雖然會結冰,但因為冰層厚,也是可以采用冰爬犁和雪撬運輸做一些填補。

錢有德還是希望能搶在十月河里流凌船運停止之前,多運一些豆子回去。

因為易屯河的疏通連結,使得松花江、嫩江這兩大河得以與遼河聯通,雖然中間還隔著三十里的陸路,但貨物在兩邊碼頭卸貨,陸路轉運后,就能換船繼續在大江里暢通。

從營口到達原來的北端通江口鎮,現在還可以再往北二百余里到達大孤山鎮。三十里陸路轉運后,就能進入易屯河。

在易屯河碼頭往北四百里左右,就能進入松花江南源,再往北二百余里,松花江兩源匯合。往北順北源一千三百多里航道可直抵嫩江中游的嫩江縣,那里已經進入了黑龍江北部了。

順松花江干流往東一千八百多里,則能進入黑龍江。兩江匯合后,再往東,能一直到達東部出海口。

甚至在易屯河進入松花江后,也可以沿著南源往上游航行,進入吉林省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一條三百多里的易屯河,卻使得整個東北諸省都連結了起來。

遼河不但從六百里水道延長成了八百里水道,甚至能夠東抵吉林、海東,北抵黑龍江、東江省,往西北還能溝通興安省與漠南、燕北。

遼河航運因此更加興旺。沿線興增了無數的航行碼頭。北端的大孤山鎮,因為與易屯河的聯通,使得那里已經迅速的成為了貨物的集散中心,吉林、黑龍江、興安三省的糧食貨物等都在這里匯總。商業極為繁盛。

當然,更繁盛的還是這條黃金航道的南端,入海口的營口。

現在的營口,光是碼頭區就已經長達二十里,沿著這二十里的碼頭區。遍地都是商鋪。如今正是關外各省屯墾的第一個豐收之年,大批的糧船正日夜不停的順河而下,沿河碼頭堆積無數的糧食,而營口這個大商埠,更是短時間就積起了一百多萬石新糧。

而大量的布匹、棉花以及鍋鏟犁鋤等商品也從海對面源源不斷的運到這里,然后通過遼河水道運往各個移民開拓地。

在這個新興的港口,甚至還新建了船塢,開始制造適合遼河以及附近支流通航的船只,并承攬遼河航運船舶以及進港海船的維修業務。

“東家,移民帶動遼河水運。而遼河水運又繁華了這沿岸的運河碼頭城鎮,尤其是如今那易屯河和遼河的延伸疏浚,更加把整個關外諸省連結在了一起,使得這遼河水道更加的重要,遼河兩邊碼頭也越發的繁榮啊。”

跟著錢有德同行的賬房大為感嘆,“真有幾分當年大運河的景象。”

有明一代,運河極為重要,運河上船舶往來無數,也間接催生了無數繁華的運河沿岸碼頭。不過如今新朝,更注重海運。加之黃河改回故道工程,使得現在的運河已經不如從前繁忙,那些曾經繁華一時的運河城市,也漸漸被沿海的海港城市所漸漸超越。

但現在遼河兩岸的這些新興城鎮。卻讓他仿佛又回到了萬歷時代的運河上。

“這里畢竟與中原不同,中原本身就有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極優良的水運河道。運河不過是為了溝通南北,但現在海運這么發達,那些大海船速度又快裝的又多,比起動不動就決堤、枯水甚至擁擠的運河,海運可就劃算的多。但這里除了遼寧是沿海之地。其余吉林、黑龍江等地方,那可是遠離沿海,尤其是如今這些地方大量移民過來,地廣人稀,陸上運輸既不劃算,也短期內很達完成,有遼河、松花江、嫩江這樣的適合通航的大河,自然是發展水運最為劃算。”

船只進入內河,靠碼頭依泊,二十里條的碼頭,雖然還顯得有些簡陋,但其熱鬧的商業氣氛卻不是虛的。

交了一筆停泊費后,兩人立即趕往營口大豆商會會館。

這家商會以大豆為名,做的就是大豆生意。大豆是如今遼東各地移民們種植很多的一項作物,關外現在以種植業為主,暫時還沒有多少加工能力,出產的大豆多數都是輸入各個運河碼頭城鎮,然后再發往營口,最后進入了大豆商會的倉庫里面。

營口的大豆商會,從遼河各地的碼頭大豆行會手里收購大豆,然后運回營口倉庫,轉手再賣給中原來的豆商們,這種層層接力式的買賣方式,雖然中間環節多了,但效率更高了。

如今錢有德不必再費盡心力的跑到各處移民屯堡去收購大豆,還得自己尋找船運回來。他直接在營口的大豆商會談好交易訂單,然后就能立即把大豆裝船運回山東,這樣一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還能買到更多的大豆。

今年大豆豐收,豆價還算平穩。

商會的會長見到他們到來,非常高興,親自迎接錢有德進入自己的辦公室里,然后讓人上了最好的參茶。

“王會長,我們的大豆準備好了沒?”

“放心,早給你們留好了。”王會長笑道,“錢老板,咱們也是合作許久的老關系了,你要的大豆我可都是給你留足了,最優質的大豆,最公道的價格,怎么樣,你總也得照顧下我們,這次你帶來的豆餅,我們商會可要全部吃下。”

豆餅是大豆榨油后的渣餅。這種豆渣餅含有很多油脂,既可食物,也可以做牲畜飼料,還能做為肥料。

饑荒之年,豆餅甚至是窮人的救命之物。不過如今糧價雖然不低,但大家起碼飯還是能吃飽的。因此豆餅更多的是用做飼料和肥料,豆餅頂多偶爾煎點當做小吃。

但做為飼料,豆餅是非常好的飼料。

豆餅是幼畜、種公畜和懷孕乃至哺乳母畜的優質蛋白質飼料,各種畜禽都非常喜歡吃。在豬食里加少量豆餅,能夠讓豬長的更肥。在奶牛的草料里加少量豆餅,還能增加牛的奶量。甚至軍馬,都會使用少量豆餅喂馬。

關外現在榨油坊較少,大部份的大豆都是輸入中原地區。但關外現在又是以種植為主,耕牛挽馬是墾荒種植的重要畜力,豆餅這樣的飼料就有很大的需求。

豆餅在遼東賣的價錢甚至比中原好,錢有德的船來營口運大豆,不可能空船來,因此他運著豆餅和部份豆油過來,然后再運大豆回去。

錢有德笑著對王會長比了個手勢,開出了自己的價碼,王會長也比了個手勢,兩人也不說話,就這樣比劃了好幾下,最后達成了一個互相滿意的價格。

最后約定,豆餅錢用大豆抵扣部份,剩余的以銀元券結帳。

“錢兄,今年一口氣吃下這么多大豆,看來生意非常不錯啊。”買賣談成,氣氛輕松了許多。

“一般般,也就混口飯吃。”錢大德笑道,實際上今年的油坊生意確實好,預計今年的利潤會很高。

“錢兄,有沒有興趣合作?”王會長也不拆破錢大德的虛偽,“你也看到,如今這遼東大豆產量豐富,以后肯定還會越來越量大,今后朝廷還會往遼東遷移更多的人過來墾荒拓邊。但是你也看到了,這大量的人口涌到關外來,但他們都主要以墾荒種植為主,也搞點養殖什么的,但加工之類的卻還很少,他們每年生產大量的大豆,吃的豆油卻還主要是靠從中原運進來的。”

“若是我們合伙在營口開一家榨油廠,我們有大豆,你有技術工人,咱們合伙,遼東市場廣闊,而且成本更低,既不用再辛苦的把大豆運回去,我們在這里榨油后就可以直接再銷往遼河兩岸的碼頭城鎮,甚至榨油剩下的豆餅,也能直接跟著一直在這邊出手,可以加快的收回資金周轉,你覺得如何?”

錢大德只是略一考慮,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賺錢買賣,一個有技術一個有大豆,合開榨油坊最適合不過了,更何況這里還有這么廣闊的銷售市場,以及更便宜的大豆供應。

“具體怎么個合作法?”錢大德問。(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