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

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科幻


古板街上靜靜的,吊樓下坐了兩個女人,嘰嘰喳喳的在聊天,看到秦虎過來,就都停住話頭,抬頭對著她笑。

秦虎便對他們道,“你們男人在屋里頭沒,通知他們到村頭開會。”

“曉得了,又開會,是不是又要講修路的事情?”一個女人一邊說話,手里的活卻沒有停,依然很嫻熟的在編著草鞋。

秦虎點了點頭,大家似乎都忙碌了起來,很少能看到閑人。但又和以往的忙碌不同,以往大家也是整天不得閑,可是卻有股子死氣沉沉的感覺,現在大家卻是帶著高興的忙碌。

過去是給頭人地主們忙碌,現在是給自己忙碌啊。

鄉里建了供銷社、糧站、郵政所,農技所、還建了信用社,給鄉里各村寨的窮困百姓發放肋農無息貸款。

鄉里的干部還下鄉到村寨里來,搞了劃片包干蹲點,幫助百姓脫貧。他們帶來了土豆、玉米、紅薯等耐旱高產的作物,教導大家種植這些新作用的方法技術,還幫大家聯系到先進的犁耙等。

甚至還為他們買來豬崽、羊崽、小雞小鴨,讓百姓們搞家庭養殖。不少的村里還開起了一些村辦的小作坊,編草席、草鞋,打石頭,采沙子,弄起了騾子搞起了馬幫跑運輸。

還有種植各種果木的。

現在沒有人有空在大白天跑到巷口扎堆閑聊了,以往總在村口里玩耍的孩子也見不到了,他們被送去了村小讀書。村頭朗朗的讀書聲,總是村民們最喜歡聽的聲音。孩子在學校上課讀書,不需要家里出一分錢,學費不用。老師的謝禮不用,連孩子的課本紙筆費都不用,都是學校免費的。學校甚至還請了一個人專門給孩子做飯,每天的午飯孩子們不用回家。免費在學校吃,吃的還不錯。

轉過巷口,向北去。

他走到街頭,前面的一棵大樹下,有一堆貨堆在那里,七八個男人正圍在那里。

他們是村里馬幫的趕馬人。

村里的馬幫是村里的共同所有,大家共同出資部份,然后由駐村的干部幫他們從鄉信用社里拿到了一筆低息貸款。又通過鄉里買來了四十匹騾子,這支馬隊就算建起來了。

馬幫是云貴高原是一種獨特的運輸方式。云貴地區缺少良好的道路,許多地方之間的通路相當的艱險,除了一些主要的干道驛路,能夠通行車馬,其它的地方,主要還是靠馬騾運輸。

許多地方都是山高林密,氣候炎熱,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還有餓虎猛獸。河里有毒蛇蝎子。

道路不便,運輸艱難,不論是東西運出去還是運進來。十有九是要信賴騾馬,獨特的地形,使得這邊的河道利用水運很難。

現在朝廷在西南改土歸流,窮人翻身做主,云貴地區也日新月異的變化起來。朝廷也開始在修路,但暫時也僅能修主交通干道。

運輸需求大大增加,也使得馬幫隊也迅速的擴增,這也是各地縣鄉按照朝廷的指示引導的結果。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之前,還是只能靠馬幫。

村里的馬幫有十名趕馬人。養著四十頭騾子,只跑本縣各鄉。做些短途的運輸。他們平時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糧站運糧到縣里,再從縣里把鹽等商貨運到鄉里。

跑馬幫是個相當辛苦的行當,吃住都在路上,餐風露雨。不過趕馬的待遇不錯,馬隊是村里共同所有,所有的村民占股分紅,而趕馬人都是村里人,他們本身也擁有一股,另外趕馬則還拿一份工資。

村里也趕馬人之間的協定是給他們保底的工錢,每出工一天,有一角銀元。然后月底再按馬隊的收益計算,如果贏利達到協定的數字,那就按超過的收益分紅。

這個待遇是很不錯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趕馬幫,得是身體強壯還懂馬騾的人。

“這是要出去?”秦虎問。

赤黑木土見來的是副鄉長,連忙停下手里活,笑著過來,他從懷里掏出煙袋遞給秦虎。

“寨里頭的臘肉、腌魚還有些草鞋,運去縣里頭。”

赤黑木土光聽名字,就知道他的身份。彝人的姓很多,據說有不下幾千種,赤黑這個姓則比較特別,原來赤黑一詞是對被擄掠販賣到彝族做奴隸的人的統稱,因為他們不是彝族土生土長的彝人,沒有彝人的姓氏,便統統稱為赤黑。

這個詞本意為狗肉,久而久之,便也成為了一個姓氏。

因此姓赤黑的,基本上祖上都是彝人的奴隸,而且多是漢人。赤黑木土的名意為白馬,秦虎過去也做過奴隸,因此對土木很客氣。

秦虎在不久前,被上面找去談話。因為桂花香的名氣,貴陽的官員們也早聞其名。貴州巡撫認為秦虎是個很好的招牌典型,便有意讓他出來當官。秦虎從沒想過,自己還能當官。

他推辭,但上面堅持。秦虎現在身家萬貫,桂花香開了三十多家分店,還開了好幾個大作坊,有雇員伙計數百人,每年納稅極多,是納稅大戶。尤其他致富還不忘記回報,一直捐錢建村小學,幫助修橋鋪路,照顧孤寡老人等,名聲極佳。

推他出來做官,當然有助于提升朝廷在地方上的威望。

最終還是妻子勸他出來當官,桂花香早已走上正軌,如今雇傭了專門的大掌柜和管事,分給他們干股,把這幾十家店坊打量的很好。

于是,曾經的彝人族奴隸秦虎便當了官。

他從副鄉長做起,雖然看起來是個九品小官,但如今官吏界限打破,舉人當官都得從鄉里做起,因此這個起點倒是不低。

秦虎是回到水西來當副鄉長的,劃給他包干蹲點的幾個村寨,也是他過去熟悉的地方。看著木土。秦虎打定主意,回頭到縣里開會的時候,要向上面反應一下。讓如赤黑這樣曾經的彝族奴隸的漢人,都恢復漢姓漢名。

“一會晚點走。先開個會。”秦虎給自己卷了支紙煙,點著,抽了兩口,然后說道。

“沒得事。”木土笑道,“有沒有啥子要從縣城捎帶的?”

秦虎搖了搖頭,順便又問起馬幫的事情。

“路上還好走不?”

“各村各塞都響應上臺號召,都在農閑時組織修路,各村寨修好各村寨的路段。爭取村村通,現在路要好走的多。不過還是太簡單了,基本上大部份地方都還只能走騾馬,通不了車。要是能通車就好了,到時買幾輛大馬車運貨,輕松的多。”

秦虎笑笑,能夠做到眼下這樣先村村修通路就不錯了,想通大馬車,暫時很難。

“一會開會,就是談這修路的事情。上面頭要修一條大馬路。從貴陽修到昆明,再從昆明修到緬甸去。好幾千里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要全修成能通大馬車。”

“那不得有好幾千里遠,這能修成?”

“事在人為,只要肯修,當然能修成,不過也確實比較困難。現在上面頭號召我們,各村組織修路隊、馬隊去修路。”秦虎道。

這話一出,圍在一邊的趕馬人都臉上微微變色。如今大家的日子確實翻身了,但這邊交通閉塞。日子還是過的比較緊。雖然上面又提貸款,又是幫忙搞些山貨外銷。但...

“那個路怕是得修好久吧?”

“上面計劃是修一年,先修通再修好。”秦虎回道。

一名年青人忍不住問。“叫我們過去修路,是不是做勞役?”

秦虎一下子明白大家表情變化的原因,他哈哈大笑幾聲。

“你們多想了,朝廷的政策大家還看不到?那是要幫大家脫貧致富,讓大家都過上溫飽的日子。朝廷讓大家的娃兒免費讀書,又給大家放貸,幫大家搞經濟,你們還信不過朝廷?”

“如今大家田也分了,屋也分了,屋后還有牛有豬,養雞養鴨,糧賦稅收也低,這都是看的到的。現在朝廷要修路,需要人力物力,但不會白叫你們去修路,也不會白征你們的騾隊,白要你們的東西。”

“這次從貴陽到昆明,從昆明到緬甸,好幾千里長的大路,上面準備全線動員一百萬人修路,爭取在入秋就把路全線修通可以過大馬路。修路要人,但不是免費征勞役,而是按人給工錢,工地上包吃住,給工錢。”

“真的給工錢?”

“當然,衙門說話啥時不作數啊?”

“那一天能給好多?”又有人問。

“你趕馬一天賺好多?”

“一天一角,如果月里跑的多,馬隊掙的多,還能分紅,每跑一趟都還能分點,一月只要不歇,加起來得有五塊錢。”一名趕馬人說到自己掙到的錢很是自豪,在這山里,一月五塊錢,那是極好的待遇。算是村寨人眼里的高工資,能做一個趕馬人,立即就能得到許多年青姑娘們的青睞。

秦虎笑笑,“到了修路工地上,是要打工分,到時按工分算錢。工分掙的多,就錢多。比如你啥也不會,賣點死力氣,肯定就拿的工分少。如果你懂的多,比如說你們會趕馬趕車,到時肯定又能掙的多些。”

“我可以現在就告訴你們,到工地上去修路,不會比你們現在趕馬幫掙的少。”

“那要修一年才能回來?那家里頭莊稼怎么辦呢,我們的馬怎么辦?”

“你放心撒,過去修路,等到插秧割稻的時候,肯定會放一部份人回來的撒,到時組織下女人小孩一起互相幫忙,就行了。至于你們的馬,牽到那邊去,到時也按給你們的馬算工分的,也有錢拿。你們要是再自帶工具過去,到時也會給你們算錢的,總之,朝廷不會算計我們,這個路修好了,也是方便大家,以后交通方便了,咱們的糧食啊,土產啊也方便運出去賣了嘛。”

“真要這么好,莫要哄我們啊。”

“我秦虎哄你們做啥子。你們說朝廷哄過大家沒有?我給你們說,朝廷已經專門拔出了一個億來修這條路,一個億啊。這條路是要用金子銀子鋪成的路,朝廷不會少你們一分工錢。”

大家都有些將信將疑。如果朝廷征召他們去免費修路,他們還會覺得很正常,現在這樣叫大家去修路,還給工錢,給的還不少,這讓大家反而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一個億,那得是多少啊,堆一起怕不得有一座山!”

剛才還為自己一月能掙五塊錢自豪的年青趕馬工。突然有些算不過來了。一個億,那得多少個五塊啊。

“當今圣天子在位,那是無比的圣明仁慈的,要不先頭怎么會給大家分田分屋呢。朝廷要修路,那是要造福我們云貴百姓,修一條路,帶動一方脫貧致富,不是反過來給我們加負擔。”

秦虎原來也跟他們一樣有困惑,后來到縣城參加了修路準備工作會議,上面有京里來的人。很詳細的解說了修這條路的重要意義。修這條路,不僅僅是為了收復三宣六慰,他還是為了加強朝廷對西南的控制。

更加是為了造福西南百姓。

朝廷要借這次修路之機。要進一步的讓百姓明白到,朝廷是為了百姓們好。要借這個機會,讓百姓們享受到便利、優惠。

還要借修路,搞活云貴落后的經濟面貌。

路修到哪,帶動哪一方的百姓。因此這次修路,上面是拔了金山銀山來的,各地地方積極動員地方百姓參與修路,也要讓百姓掙錢,得便。不能因為修路讓百姓增加負擔,對朝廷心生不滿。

從某些方面來講。修這條路也是一次大型的以工代賑。對云貴百姓不能簡單的拔款給錢這么簡單,要積極。光給錢沒什么用。錢會用完。

但如果給錢讓百姓來修路,百姓修好了路,也拿到了錢。百姓手里有余錢,地方通了道路,以后就有了本錢,在地方官府的扶助帶動下,就可以把經濟搞的更好,生活過的更好。

第一次聽這些話的時候,秦虎確實很震憾,但他相信朝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就是最好的證明。

聽到修路是有錢拿的,還包吃住,大家又換了心情,如果有機會出去修路掙錢,這當然是好事。

“鄉長,我們村出多少勞力,我那娃兒可以一起去掙工分拿錢不?”

秦虎笑笑,“上面要求我們大定府出八千勞工修路,我們大定府有八個縣,因此一縣出工一千。我們縣下面有三個鎮十七個鄉,每個鄉鎮出工一百。”

聽到一個鄉鎮才出工一百,大家不由的有些失落。一個鄉有好些個村寨,算來一個村子只能出十來個人。這樣一來,想讓娃兒去掙錢的機會就沒了。

秦虎卻道,“一鎮出一百是上頭的基本要求,其實如果只要大家自愿去修路,朝廷也是歡迎的。”

“自愿去修路,有錢不?”

“都是一樣拿工分。當然,青壯小伙子掙的工分,肯定比娃兒婦人掙的多。”

“婆娘也可以去?”

“不管是娃兒還是婆娘,甚至就是五六十歲的老人跟十多歲的娃兒都可以去,反正人多力量大。這次修路,都是附近府縣修通過的路段,因此過去也不遠。大家老少齊上陣,人多也能早點修完,早修完早收工嘛。”

朝廷是很急切的要修通這條道路的,因此修路計劃里是各路斷同時開工,由地方府縣附近最基礎的部份,朝廷還有專門的工程營來開山架橋。

修路是個很大的工程,但就算是老人孩子,也一樣有用武之地。

一個府八千勞工,只是上面要求的最基礎人數。但如果能湊出八萬來,朝廷當然是歡迎的。

早一天修通路,朝廷也就能早一天支援緬甸戰場。

雖然老人孩子婦女上陣修路,效率肯定不如青壯男子。但反正這路不是一條擾民的路,反有點以工代賑的味道,因此讓這些自愿上路出工的百姓也能上路拿份錢,朝廷當然不會反對。

秦虎一番話,馬幫的趕馬工就都已經打定主意要去修路了。至于他們的馬騾,也不用擔心,工地上會需要大力的牲畜,他們把馬趕過去,一樣能為村里掙工分。

幾名趕馬工也坐不住了,紛紛跟秦虎說一聲,就往家里趕,主動幫秦虎去喊人開會。

這座村寨不算小,甚至每隔幾天還有一個小集市,會吸引附近的幾個村寨一起來這里擺攤交易。

很快,村寨里人都趕來開會。大家如今也習慣了經常開會,每次開會,不是傳達上面的什么皇帝詔令就是官府公文,不過多數時候,也都是傳遞的一些好消息。

秦虎等人都差不多到了,便把修路的事情通知大家。

許多百姓已經從幾名趕馬工那里聽說了此事,因此秦虎沒多費口舌,大家就已經很積極的要報名了。

“大家可以自帶工具,不論是騾馬還是鎬鋤,另外還可以帶糧食、臘肉咸菜等過去,這些到時還可以按價賣給路上收購。”(未完待續。)

ps:感謝我肥逍遙、山青盈、胖子兔子的支持,謝謝!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