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588章 經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8章 經營

第588章 經營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2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臘八過后,天氣越發寒冷,但北風中年味也越來越濃。

幾千舉人還在為了六百個進士名額而在貢院考房里面連續奮戰,京師外城的那片娛樂區的幾大賭坊里,甚至已經對今年的會試開出了盤口。

各種各樣的賭法盤口,其中獎金最高的一項,就是從六千名參考舉人考生中,押誰能一舉高中進士并最終在殿試中一舉被皇帝選中為狀元郎。

狀元、榜眼、探花,頭甲三名的盤口押注的人最多,緊接著是會試的會元等。然后是六百個進士名額,可以說,各家賭坊已經把這次的會試當成了一次難得的賭界盛會。

獎額不斷的升高,越發的刺激了京師的百姓,不但那些愛賭的人全都投入進來,就是普通的京師民眾,也為這鋪天蓋地的宣傳,也都湊了一回熱鬧。

朝廷對于這事,并不禁止。

如今青樓賭坊,只要你申請拿到了特別牌照,都能經營。官府對于這些娛樂行業監管的力度比較大,而且他們的稅也較重,普通的行業營業稅百分之五,他們則是百分之二十起稅。

在京師,青樓和賭坊這些行業,甚至全被集中到了外城的南城一片專門劃出來的區域里經營。

對于逼良為娼、出千設局放高利這些,都是嚴厲禁止的,它們的經營項目也都受到監管。這行業如今被朝廷管的很嚴,但是稅收卻絕對不少。

只要能收到稅,那么官府對于這些行業也不歧視。

不過博彩卻是分開的,賭坊嚴禁涉及彩票業務,彩票業務這塊,是屬于劉鈞的保留業務,皇家的產業。劉鈞自己派人經營,現在彩票業務項目較多,有希望助學獎券,養老獎券、孤兒救助獎券、救災獎券等等。

這些彩券發行全天下。因為入門購置門檻低,獎額高,領獎可靠等等優勢,每期的發行量都很大。每期的一半彩券銷售額用來做為獎金,再扣除掉發行成本,獎券這個業務有著四成的利潤,相當的驚人。

不過劉鈞把這個業務弄到自己名下,并不是貪錢。只是覺得皇家經營更好監管。所得的這些錢,他都成立了專門的帳戶,專款專用。說是助學獎券,那么所得到的錢扣除經營費用,最終就肯定用來助學,建設學校,捐贈書本筆墨等等。說是撫養孤老,肯定錢會送到各地的養濟院,說是養孤,那肯定要給孤兒院。

這些錢雖然最終都花出去了。可朝廷其實也沒虧本,成本每期都是扣留了的,另外中獎者其實還是要交稅的,而且這個稅還不低,得交百分之二十。

因此這個獎券,可謂是各方都得好處,口碑極不錯的一個項目。

許多賭坊也眼紅彩券,想要分一杯羹,偷偷摸摸的搞,結果沒一個有好下場。朝廷對于私發彩券打擊相當嚴歷。

對于朝廷來說。有幾樣東西打擊是最嚴厲的,一是反叛,二是偷稅漏稅走私,第三就是私鑄私印假幣假鈔。第四個就是私發彩券了。

私發彩券居然能排在私印假鈔后面,可知朝廷對此的打擊力度。一經發現,立即就要送去勞改,輕者挖三五年礦,重者起碼十年二十年以上。朝廷也不處死,但越長的勞改期會讓他們情愿一死。

京師也已經下過好幾場雪。不過還沒有發現過凍餓而死的事情。原來在京的那些流民,絕大多數都被遣送回鄉了,剩下部份也早就都安置進了京郊的工廠。

朝廷并不怕人多,只要有手有腳,都能給你找到自力更生的事做。就連那些乞丐,現在京師也基本上見不到一個了。如果是年青的,好手好腳的,直接拉去挖礦,礦上也不會少他一分薪水,管吃管住,想四處游蕩乞討不干活,想都別想。

那些殘疾的、年老孤寡的以及年少的孤兒等,也都各有安置。

雖然要花不少錢,可朝廷官府的職責不正在于此么。

流民、乞丐都安置了,那些以前沒工作,就在京師三教九流瞎混日子的,也多被官府掃蕩一空,直接送到關外集體屯墾。

至于流氓地痞小混混小偷打行青手之內的,更是近乎絕跡。

邊疆那么多新打下來的疆土都還空著呢,皇家和朝廷在各地的礦山工坊都還需要大量的勞工呢。

皇帝一句話,嚴打。

立即從京師開始,很快席卷天下,各地的那些三教九流,不務正業,混灰色世界,靠撈偏門的,一下子都被****了。

劉鈞可不跟他們客氣,不管你們在地方上如何與胥吏、勢家勾結,這嚴打是自上面開始,調官軍清掃。

經過這一輪嚴厲打擊后,如今天下清朗多了。

京師里也看不到那些流民乞丐了,也看不到那些地痞流氓,小偷混混打手了,但凡有點前科的,又沒有份正式工作的,都被拉去邊疆墾荒,或者到礦山去挖礦勞改了。

雖然這種嚴打有些過于一刀切,過于嚴厲了一些。可對于劉鈞來說,現在朝廷各地都需要人手,需要人墾荒拓邊,需要人挖礦做工,國家這么缺少勞力,你們卻還整天想著坑蒙拐騙,為非作歹此能放過。

反正不管是墾荒還是送去勞改,也不是虐待,都是憑勞動自食其力。

等改造幾年,他們要么落戶邊關,要么改造好后再回來。

當初劉鈞提出嚴打的時候,許多官員還提出反對意見,覺得皇帝太過來嚴厲,其實心底想說的是殘暴。

但是僅過了幾個月,別的地方不說,僅是京師就完全變了樣。

不說京師的舊城改造后,工坊多遷到了京郊,而內外城改造后,以前的那些低矮臟亂差的棚戶貧民窟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整齊的街區。整齊的街道,林立的商鋪,還有干凈齊整的居民區。

以往每年到了臘月,尤其是雪后,每天早上起來,五城兵馬司的人總得拉幾車倒臥去亂葬崗。

可今年到了這個時候。還沒有遇到一個凍死餓死的。

也沒有發生過雪壓塌房屋的情況,京師臘月里的薪、炭的價格都沒有漲價,官府提供了充足的薪炭供應,每家每戶都能憑著戶口本身份牌。領到足夠一家人過冬的平價薪炭。

以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但京師各官衙緊張,擔心饑民鬧事,就是各家大戶商賈們,這個時候也得幫忙施粥放糧。一旦饑民們餓的狠了,不說暴亂,可是各種偷盜搶劫總是難以控制的。

現在好了,雪花飄飄,天寒地凍,大家卻能帶著輕松的心情欣賞一下美麗的雪景。

入冬后,劉鈞跟蒙古諸侯合作的買賣也很興旺。

建立在張家口和承德、赤峰、朝陽、緩遠幾地的紡織廠,從蒙古人手中收購到了大量的羊毛,皮革廠也收購到了大量的皮子。

這些廠子日夜加班,入冬前。加工出了大量的毛線和皮革。運入關后,再經過數家大工坊的加工,就有了大量的毛衣毛線,皮襖皮鞋等。

用羊毛紡成的毛線織成毛衣毛背心,暖和無比,皮襖皮袍更是防冷防寒,皮手套皮靴子羊毛圍巾,這些商品一下子就在京師成了緊俏熱銷商品,被京師百姓哄搶。

這些東西其實也不夠,得益于與蒙古的全面放開貿易。大批量的交易,使得這些皮毛成本大大降低,不再是過去晉商們深入草原收購再遷里迢迢運回,導致的高額價格。

如今隨便一個普通百姓。買不起羊皮袍子,也能買幾斤毛線自己織件毛衣圍巾。

皮毛加工制品熱銷的同時,趁著冬季到來前蒙古人大量屠宰牛羊過冬的習俗,朝廷也開始大量收購牛羊牲畜,幾個大型罐頭廠日夜開工,通過簡單的加工制成罐頭后。得以更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運入關中。

以前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機會吃到牛肉,牛是耕種的主要牲畜,朝廷特別出臺法令不得私自宰殺耕牛。就算是有錢人,一般也沒多少機會吃到牛肉。

可是現在,通過草原,源源不斷的鮮活牛羊被運到中原,更別說通過加工成罐頭以及風干肉的方式,成本更低的運入。

如今不但北方的百姓牛羊肉供應量大增,就是遙遠的南方地區,也能得到大量的肉制品的供應。

百姓們的菜籃子也豐富了許多。

朝廷在豐富百姓菜籃子的同時,自然也是關稅、交易稅、營業稅等等收的盆滿缽滿。

幾千舉人在緊張的考試著,劉鈞卻很悠閑的穿了一件羊皮袍子在京師的西門大街逛街。大群的侍衛親軍以及錦衣衛和東廠等侍衛或明或暗散布四周。

最近這些天整天都在跟各種財稅報告打交道,劉鈞也有些累了,今天下雪,劉鈞干脆扔下奏章,帶著義子劉成功以及傅山、劉允升等幾位臣子一起微服私訪。

西門大街已經成為京師最熱鬧的地段之一,年關將近,沿街的商家已經開始炒熱年節氣氛了。

“南城改造相當成功啊,我覺得明年可以把內城也啟動改造了。”說話的是劉鈞的兄弟,大漢順天府的巡撫,做為京師的巡撫,遠權重于普通地方巡撫。

直隸總督張國維也點了點頭,“這么一改造,地方更漂亮了,也更整齊順暢了,還更繁華了。朝廷投入是不少,可轉手卻還竟然大賺了一筆。若是把內城也照此改造一遍,到時又能大賺一筆呢。”

“不僅僅如此,京師舊城改造,街區坊鋪更整齊了,朝廷也賺錢了。在這改造過程中,拆房子建房子,這需要的各種磚、石、沙、木等等,也刺激了需求,商賈百姓也都賺了一筆。”

傅山也道,“城區改造,工程極大,用工極多,許多京畿百姓也得以在閑時過來做工,賺上一筆工錢。”

“改造時商賈承包工程,改造完后商賈百姓租憑購買商鋪房屋,這過程中,朝廷可是都有收稅,每流轉一個環節,朝廷都能收一筆稅,整個工程,朝廷收稅不少。”

劉永升也指出了一個重要的地方。

大漢的稅收,除了對那些小經營主實行的是定稅包稅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按稅率納稅。在大明的時代,商稅基本上是包稅定稅,官員收的稅多不會得到獎勵,反而會被稱為是盤剝商民。

而大漢的稅收。卻是市場商業活動越繁榮,收到的稅就越多。

劉鈞一路漫步街道,四處打量,不時還問問價,買一兩件商品。

對于眾臣所說的這些。他比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在后世,城市經營是每個地方官員都懂得的。

當然,這也得有環境依托。若沒有個安穩的環境,想搞城市經營也難。

大漢開國,萬象更新,許多舊的弊端自然也就除去。舊的利益網被打破,也使得許多新制得以實行,許多新的事物能夠生存。

尤其是銀元券和銀銅幣的出現,使得商業繁榮有了基礎。銀元券使得貨幣流通量大大的增加,交易當然更加方便,商業也就越發的繁榮。

銀行的出現,特別是其吸收百姓手里的零散銀錢存儲,然后再放出去給商人們借貸,更幫助他們把生意做的更強。

新朝吏治的刷新,對商業的支持態度,都在促進著商業的繁榮。

當諸多條件集合在一起,終于使得大漢的商業市場在此時完成了一個質和量的突破,形成了如今這種繁華無比的景象。

繁華的工商業。又增加了國家稅收,反過來增強了國家實力。

這般繁榮的景象,朝廷的舊城改造工程,當然就能如此順利了。朝廷拿國家的稅收用市場法則來做這個工程。如同生意一樣經營,朝廷沒有搞征發百姓做無償的役夫,也沒有讓地方提供各種材料物資,而是用從百姓商賈手里收到的稅收,拿這些錢,向商人招標。從中標者的商人手里采購各種物資。

拿錢安置舊城區里的居民,補償那些商家。

拿錢雇傭百姓做工,發給工錢。

在這些環節里,沒有強迫,都是遵守著市場經濟法則,公平合作。

改造項目完成,原來低矮臟亂的那些舊城區,就如一件翻新的家具一樣,一下子升值數倍。朝廷通過增值的商鋪、房屋出售,回籠資金,扣除各項投入成本,還大賺了一筆。

在別人也許覺得這整個過程十分的神奇,也有違歷朝以來官府的做事規矩。

但劉鈞覺得,其實事情并不麻煩,治理一個國家,有時把他當成經營一家公司就可以,兩者之間,許多地方是相通的。

如果朝廷換個傳統的方式來做這個舊城改造,強制舊城區百姓搬遷,免費征召百姓無償做工服役。

表面看起來不用多少銀錢投入,可在這過程里,卻要從各地征發更多的百姓,效率低不說,還會引得百姓報怨。

當年朝廷修外城,結果最后只修了一個南城就修不下去了,為何,就是他們做事的方法不對。

若按劉鈞舊城改造的辦法,不但四面外城可以修起來,朝廷還能大賺一筆。

京師可是天下中樞,寸土寸金,如果建起城區,沿街修起商鋪,城內修起居居住宅樓,這價錢豈不噌噌的往上漲。

修好一面,賺的錢立馬就能做為下一個城區建造的項目啟動資金了。

不過劉鈞在仔細的觀看了南外城的情況后,決定暫時不急著啟動東西北三面外城的建造計劃。

南外城剛剛改造完,一下子新增了大量的商鋪、住宅,雖然很受歡迎,但也還沒有全消化完。如果這個時候朝廷啟動建造新城區計劃,那這些還空置的房產商鋪,只怕一時間就不那么好出手了。

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劉鈞覺得還是先等等,等南城的市場飽和后,商人百姓們有了更多的需求時,再啟動下一個新外城區的建造也不遲。

總得有需求,才有市場嘛。(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