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436章 大凌河失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6章 大凌河失守

第436章 大凌河失守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關外,遼西。(起Q筆i屋u)

濃濃的大霧迷漫著,遠處傳來馬鈴聲,越來越近。

大凌河西岸矗立的大凌河城上,兩名站在敵樓里面值崗望哨的士兵聽到鈴聲,連忙打起了精神。

“聽見沒?”一人站起,湊到敵樓的窗口往外看去,可是霧太濃,什么也看不到。

另一人也湊到窗口,“好像是馬鈴聲,估計又是吳家軍。”

“真弄不明白這些家伙,隔三差五的就跑來要糧,每次來又沒人理他們,還是一次次來,今天還這么早就來了,真是。”

他的同伴搓著手接話,“是啊,朝廷都已經裁撤了這錦州和廣寧兩鎮了,可你說他們怎么就還一直這樣拒不解散呢。說來也挺不容易的,朝廷斷他們糧斷他們餉,他們居然還堅持了一個冬天,今天這么早就來了,估計他們肯定是抗不下去了。”

“那怪誰,吳三桂還真當自己是國姓爺了。國姓爺那是先皇親封的遼東王,全憑真本事一刀一槍打下的爵位,是斬殺韃子皇帝,包圍韃子都城換來的。可吳三桂憑什么也想當遼西王,他光靠著吳祖兩家的將門名聲,靠著他們吳祖兩家的子弟,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提督,可除了襲擊韃子斬首了千把首級外,他還打過什么勝仗嗎?義州之戰,大敗而歸,害得朝廷之后有了松錦大敗,要不然,當時郡王都已經攻破盛京了。”

那名士兵豪不客氣的說道。

“可不管怎么說,吳三桂在遼西還是很有聲望的,他手下兩鎮握著十萬兵馬呢。現在他跟朝廷杠上了,拒不聽調入京,不肯交出兩鎮兵馬裁并,也不知道會鬧出什么結果。我估摸著,最后朝廷肯定還會做些讓步的,起碼兩鎮總會保留一鎮吧。”

他們談話的時候,馬鈴聲越來越近,一支馬隊終于穿出大霧。出現在了大凌河城下。

當初朝廷裁并錦州鎮,把錦州鎮的防區一分為二,大凌河以西歸入寧遠鎮,以東劃入廣寧鎮。后來祖大壽拒不聽令。秦良玉親自率兵前來接收防區,祖大壽與秦良玉對峙了幾天,最后雖然不肯聽令裁并兵馬,卻也還是帶兵退出了錦州,退入了大凌河以東的吳三桂廣寧鎮內。

自那時起。寧遠鎮也就接管了原來錦州鎮的防區,控制了大小凌河一帶的錦州、義州和大凌河城等諸城堡。

之后朝廷再下令裁撤廣寧鎮,吳三桂拒不接受,還挑起邊釁,豈圖要挾綁架朝廷。不過最終明清兩邊都不想開戰,最終吳三桂被夾在中間騎虎難下。但從那時起,雖然朝廷斷絕了廣寧的糧餉,可吳三桂也實際控制著大凌河以東的地區。

一直到現在,廣寧鎮都處于一個奇特的狀態,依然打著明軍的旗幟。卻又不聽朝廷調令。而朝廷除了斷絕他們的糧餉,并沒有后續的動作,似乎無力控制。

在這種奇特的形勢下,秦良玉卸任,左良玉帶著一萬河南兵前來接任關外提督兼寧遠總兵官之職。

來關外,本非左良玉自愿。等他到了關外后,才發現局勢遠比他預料的還要壞。

吳三桂和祖大壽控制著大凌河以東地區,完全是不聽調也不聽宣了,卻擁著十萬之眾。而他這個關外提督,雖然名義上是整個關外軍區武將之首。可實際上能控制的只有他帶來的一萬人。

名義上,關外軍區現在只剩下了兩鎮兵馬,寧遠鎮和旅順鎮。但實際上,鎮江鎮裁撤掉的只是番號。旅順鎮實際上擁有著六萬的兵力。而寧遠鎮的情況也比他預料的要復雜,秦良玉任關外提督之時,手下的寧遠鎮,實際上基本上就是楚軍兵馬。

整個寧遠鎮三萬人,有兩萬是楚軍。秦良玉卸任時,把許多川兵給遣散回鄉了。剩下的都是楚軍。而且在寧遠的后面,駐守山海關的也早換成了楚軍。

京軍經過幾輪整編后,控制著昌平山海關等京畿外圍的是衛戍軍,山海關守軍隸屬衛戍軍,卻是一支純楚軍,。加之在覺華島、秦皇島等地駐守的北洋水師。

整個關外,楚軍有水陸十萬之眾,吳三桂和祖大壽也有十萬遼兵,反而倒是他這個新任的關外提督,卻只有手上一萬人的實際控制權。

帶著一萬人馬,卻夾在二十萬楚軍和遼軍之間,全都是并不把他當成上司的屬下,左良玉覺得很后悔來了關外。

思來想去,他覺得他動不了楚軍,楚軍不但實力強大,而且劉鈞還掌控著中樞,跟劉鈞對著干,那劉鈞隨時就能用朝廷的命令弄的他無反抗之力。最后,他覺得唯一能改變眼下局勢的,也就是想辦法把吳三桂和祖大壽趕回京師去,把他的部下吞并了。

他幾次派人去廣寧見吳三桂,讓吳三桂接受朝廷的命令,交出部隊。可惜,吳三桂每次都會先提一個要求,朝廷補發欠餉,再把遣散費給了,他就能放心的遣散麾下,聽令入京。

可左良玉自己都是靠著朝廷的供餉,他哪來本事給吳三桂遣散費。

事情就這樣僵著。

左良玉最后寧遠也呆不下去了,干脆把寧遠原來的防區全丟給了自己的副總兵,讓這位楚軍大將,劉鈞的心腹帶著寧遠的楚軍駐守原來的防區。他則帶著自己的一萬人馬,接替了錦州、義州、大凌河城的防區。

雖只有半個錦州鎮,可起碼楚軍沒再來插一手。

大凌河城上守備的豫軍用河南腔調高聲向下面的馬隊喝道,“干啥的!”

“嘿,兄弟,我們是吳帥麾下啊,來來往往的都是老熟人了,還這么見外呢。這不,軍中斷糧了,吳帥讓兄弟我過來向左帥借糧來著。”

城上的守軍笑道,“怎么著,蒙古韃子的牛肉干不好吃啊?”

“樹皮都要沒的啃了,哪還有牛肉干吃啊。兄弟,快給行個方便,讓我早點見左帥稟報。”

“等著。”

城頭上的河南守軍喊道,沒一會,守兵已經賣力的搬開了城門上的門閂,厚重的城門緩緩的被推開。

馬隊走近。

站在門邊的守軍軍官沖著帶頭的遼兵嘿嘿笑著,照例,每次遼兵來借糧,雖然每次都借不到,可他們每次入城時都要給他們打點一番。錢不多,也就十塊銀元,可也夠他們這隊人吃上一桌好酒菜了。

遼兵手摸向腰邊。

可他最終沒有摸向腰間的錢袋,卻握上了刀柄。

寒光一閃,利刃出鞘,措不及防的豫軍被砍倒。

那些站在城門口等著好處的豫軍,全都驚呆了。

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遼軍已經紛紛拔出了刀,猛的撲了上來。他們迅速的砍倒了門邊無措的豫軍守門兵,然后更多的遼軍自迷霧里沖了出來,他們縱馬踏過吊橋,穿過門洞,殺入城中。

城頭上,那兩名豫軍此時又重新靠著坐下。

靠在墻上的長矛突然掉在了地上,兩人發現腳下的敵樓在輕微的震顫。

同時,一股低沉而怪異的響聲傳來。

兩人對望一眼,都想到了一件事情,他們連忙從地上爬起,跑到窗邊向外面望去。

城外的濃霧里,無數的騎兵正從里面沖出。

這里敵樓外的城頭上響起了驚呼之聲,“遼軍造反了!”

“敵襲!”

警鐘聲響起。

號角聲在飄蕩。

兩人忙握住長矛,其中一人嘴唇顫抖著道,“狗日得吳三桂他他反了”

城門處,遼軍已經控制了城門,大隊大隊的遼軍騎兵正疾馳入城,許多士兵沖入城中后開始順著馬道向城頭撲來。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豫軍,開始拿起武器反擊,但他們的反擊蒼白而又無力。遼軍源源不斷的從霧中沖出,沖進城池,殺上城頭。

城中火起。

到處都是驚惶的呼叫,還有百姓的哭喊。

錦州的左良玉接到吳三桂祖大壽叛亂,大凌河失守的消息時,遠在京師的劉鈞稍晚一些也馬上收到了楚軍關外情報員的急報。

吳三桂反了,突襲奪取了大凌河城。

遼西的情報員不僅第一時間發回了吳三桂叛亂的消息,甚至還傳回了更詳細的情報。吳三桂不但反了,而且他還打起了清君側的名號,并向清軍借了兵。

接到這個消息,劉鈞沒有絲毫的驚訝。

事實上,關外的局勢一直在他的關注之中。遼西局勢的每一步變化,他都是清楚掌控的。當吳三桂拒絕入京,拒絕錦州和廣寧鎮裁并時,他就料到可能會走到這一步。

不過吳三桂真的走到公然起兵,甚至還向清廷借兵,打起清君側的旗號時,劉鈞還真有些佩服他的果決。

原先,劉鈞是不怕吳三桂反的,反正關外這些年早打的成了一片赤地,特別是經過上次的松錦大敗后,遼西的百姓加起來都不到百萬,還盡集中在寧遠的防區。

吳三桂反了,就算占了廣寧錦州,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這顆定時炸彈早一點引爆,其實是有好處的,這樣會比較可控。

不過吳三桂把清軍拉了進來,那么對整個關外的局勢就有比較大的影響了。劉鈞是不怕打仗的,甚至他很愿意這個時候清軍忍不住出兵。

只是,如今各地疫情洶洶,這個時候吳三桂又聯合清軍出兵,倒是亂上加亂了。(未完待續。)

ps:感謝小球迷、因為了解、ang激e199、ulake、累了會心碎、幕雨宸諸位的支持,天太冷,冷感冒了。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