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324章 削兵奪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4章 削兵奪權

第324章 削兵奪權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遼陽。FXW…≦。…≦

黃臺吉扔下剛送回來的大明和議條件,無力地長嘆一聲:“當初一時沒把朱慈燁放在眼中,如今他卻已經在遼東生根芽,成為心腹之患。現在我大清精銳盡在凌河遼河,遼南與鎮江空虛,根本無人能制楚兵,如今兩地糜爛,其患更勝寧錦明軍。”

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恨恨的道,“這個朱慈燁當初真是小瞧了他,本以為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憑借著梅之煥李長庚二人才得以幸進高升,卻不料他還真有些本事。”

“我們現在必須得遏制朱慈燁,寬甸六堡已經盡為其所破,有消息表明其正準備進攻鳳凰城。若鳳凰城再破,則東江楚兵可直接威脅到遼陽沈陽。”黃臺吉道。

“三順王無能,壞了皇上的大事。”范文程道,“朱慈燁登6旅順之前,陛下就已經特調三順王前往防御,可他們一路行動緩慢,以致于讓朱慈燁順利的登6旅順。此后聞訊又躑躅不前,導致遼南諸州失陷,一直到現在,他們枉自坐擁幾萬兵馬,卻不曾與楚軍接過一仗,任楚軍在遼東橫行無忌,破我城池百余,奪我人口數十萬,殺我大清勇士過萬,實千古之罪人。”

“要逆轉如今逆勢,朕該如何?”黃臺吉嘆氣問道。

“或許當先略做退讓,示之以弱,待冬季到來之后,再做反攻。”范文程道,“先不如跟明議和,條件不妨開高些,拖住他們,待冬季到來,遼海結冰,那個時候,楚軍最強的艦隊就無用了,那時鎮江與旅順之間也當無法互相支援。那時,我們先破楚兵。”

“可南朝皇帝提出的這議和條件。根本毫無誠意。現在南朝上下士氣高漲,我擔憂他們會起反攻。”黃臺吉擔憂的道,“萬一到時寧錦明軍與旅順、鎮江的明軍三路同時進攻,只怕我們難以應付。”

“皇上。一味退讓只會越的讓南人以為我們軟弱可欺,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需要狠狠的反擊,如此才能震懾住南蠻蠢蠢欲動之心啊。”和碩禮親王代善急忙勸說道,他反對此時議和。“皇上。臣以為先不必管楚兵,朱慈燁雖屢屢攻城破地,但只守旅順、鎮江二處,其余奪取城池也很快棄守,可見其并不想馬上深入遼境。”

“你的意思是?”

“依我見,還是得打錦州,現在明軍新勝,正是輕敵驕兵,我們可先破寧錦明軍。fsw只要寧錦明軍一破,到時遼南鎮江的楚兵自然不用擔憂。”

“現在局勢。想要破寧錦之兵,難,很難。”黃臺吉搖著頭道。

“陛下,不管明軍幾路來,我們只一路去,當年我們正是憑此薩爾滸大勝。如今明軍三路進攻,我們不可能三路防范,不如集中兵力,破其一路啊。”代善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

“大學士,你看呢?”黃臺吉問范文程。

范文程想了想。道:“禮親王說的也有道理,不過怎么打還得多做謀劃,再過月余遼海就要結冰,不如先繼續與明和議。示敵以弱,行緩兵之計。待到天寒結冰,那時明軍水師無法作用,各種明軍相互不能支援,那時我們再兵反攻,只打其一路。當可行。”

“好,先忍他一忍。傳旨給孔有德等人,讓他們退回蓋州,暫緩進攻金州。再傳旨錦州兵馬,讓他們退守大凌河,把守住義州和大凌河堡。范卿,就有勞你親自帶使團往寧遠走一趟,與明議和。只要能穩住南朝,不妨先答應他們一些條件。”

“臣遵旨。”

北京。

主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劉宗周剛從宮中出來,結束與天子的奏對。第二天,皇帝下旨,第八鎮移駐旅順,第九鎮移駐鎮江,第十鎮駐守武昌。朱慈燁由湖廣提督改任遼東提督,欽差提督遼東旅順、鎮江兩鎮軍務兼領北洋水師,兼理糧餉,加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銜,兼任朝鮮、日本大使,賜尚方寶劍、王命旗牌十二副、金箭,武將總兵以下皆受其轄制。

宣旨官前往遼東宣旨后,京中百官也紛紛猜測這道旨意背后的含義。

錦衣衛指揮使劉僑現,以前對自己奉承不已的文武官員,現在突然開始與自己拉開了一些距離。劉允貞在家里恨恨不平,說這些人都是些見風使舵的家伙。可劉僑卻看的比較開,聽到兒子的抱怨后,他很平淡的道,“繼業如今位高權重,一人握著四鎮兵馬,統領十萬大軍。尤其是這支大軍還不依賴朝廷糧餉,而且還這么能打,誰心里都不會太放心。先前局勢艱難,朝廷用人之時,大家還能放到一邊。”

他笑笑,“可現在松山大捷,韃子求和,局勢大不一樣,中原流匪平定年余,關外局勢又好轉。這個時候,朝廷里自然有許多人開始忍不住要跳出來了。”

“鳥盡弓藏么,這鳥還沒打下來呢,就想著要藏弓了,目光短淺的家伙。”

“也不算藏弓,繼業不還是提督遼東軍務么,只是削去一鎮兵馬而已。皇上還是信任他的,若不然,就不會讓他繼續節制三鎮兵馬了。”

“這能算信任嗎,這樣做不是讓三哥心寒嗎?前方為國征戰,后面卻是暗箭難防。原本是湖廣提督,現在成遼東提督了,這能一樣,削了一鎮兵馬不說,原來是提督兩省,現在卻是提督兩個府。”劉允貞為劉鈞打抱不平,如今劉家與劉鈞是息息相關,命運相連。若是劉鈞真被參倒了,他們家也一樣不免受牽連。

“古來功臣大將總逃不過這樣的結局,繼業是皇上義子,應當不會有太壞下場。”劉僑嘆道。

朝廷的宣旨官到達鎮江的時候,劉鈞剛剛拿下鳳凰城。

鳳凰城雖然是重城要塞,可清軍主力如今盡在西面,鳳凰周邊的堡壘被劉鈞幾次掃蕩干凈后,鳳凰城也早成一座孤城。當劉鈞挾寬甸新勝之威到達鳳凰城下時,鳳凰城的守軍還想硬扛死守。

結果面對著一門門的明軍大炮,他們的堅守毫無意義。

劉鈞也沒想要占據鳳凰城,因此這次圍住四城炮轟了大半天,把鳳凰城的四面城墻轟的千瘡百孔。隨后楚軍四面殺入,步步清理,鳳凰城五百披甲,加上兩千阿哈,以及臨時組織起來的三千多百姓,拼死戰斗,也擋不住大炮和火銃的威力。披甲人和他們的阿哈雖然兇悍,可困在城中,騎兵施展不開,刀箭更敵不過銃炮。

外無援兵的鳳凰城守軍與明軍拼死對戰,可最后還是被明軍殺的干干凈凈,為了報復清軍在長奠堡的屠城,劉鈞這次不準清軍投降。

就連那些鳳凰城中的漢軍,也沒得到劉鈞的諒解,除了城中的百姓,其余的幾千拿著刀箭抵抗進攻的滿蒙漢軍以及那些包衣阿哈,總共近五千人,都被殺死。

他們的級被砍下,在鳳凰城的廢墟邊上,壘起一座高高的京觀,以警示清軍。

破城之后,毀掉鳳凰城,搬走了城中所有的物資,帶走了剩下的人口,楚軍的這次秋季攻勢算是正式結束。

剛回到鎮江,劉鈞就見到了趕來的朝廷宣旨官員。

焚香迎旨,聽完宣讀圣旨之后,劉鈞面無表情的接過了旨意。

剛打了個大勝仗,結果迎來的不是朝廷的封賞而是這樣的旨意,劉鈞的心里并不高興。從湖廣提督調到遼東,四鎮兵馬也削掉了一鎮。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開頭,朝廷終于開始削他的兵權了。雖然他早預料到會有這一天,可朝廷動手也太快了一點。

吳三桂不過殺了千余清軍,結果就升提督,總領關寧錦三鎮兵馬。他入遼以來,大小數十仗,擊殺的清軍早已過萬,可朝廷卻削他的兵權。

不過讓劉鈞松口氣的是,朝廷雖然把他改任提督遼東,麾下四鎮兵馬,也削去了一鎮。但起碼四鎮兵馬的將領都沒變動,留守兩湖駐守武昌的第十鎮依然由馬祥麟統領,下面的副將參將游擊們也還是原來那些人。

第八鎮第九鎮調到遼東來,將領也沒做變動,北洋也依然還在他麾下。

劉鈞領旨之后,當天給皇帝寫了謝表。對于這次調動,他沒有什么不滿表現。劉鈞認為朝廷雖然削了他一鎮兵權,但接下來還不會有什么下一步的動作。畢竟眼下朝廷還要借助他征伐遼東。

只要遼東一天未復,他的地位就還是穩固的。

鎮江府的秋收結束后,劉鈞便乘戰艦返回旅順。他走前,依朝廷之令,把第九鎮的兩個師調駐鎮江,把第八鎮移駐旅順,第十鎮的兵馬則調回兩湖。

帶著朝鮮公主一路回到金州,傅山立即向劉鈞報告了一個重要的軍情。

孔有德正派人秘密聯絡傅山。

“他想要干什么?”劉鈞問。

傅山低聲道,“孔有德有反正之意,想要棄暗投明。”

“他的話你信?”劉鈞反問。

“我覺得可以談一談,反正也不會有什么損失。若真能促成其反正歸明,那不更好。”

劉鈞哼了一聲,“此事還是應當先稟明朝廷,由朝廷做決定好。”(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