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虜日前派使者至寧遠,要求議和。Qxs.OMn∈n∈,”
秋高氣爽,鴨綠江口兩岸的玉米也都開始收獲。夏末搶種的玉米是晚熟種,經過三個月的生長,終于成熟。連綿的青紗帳已經變了色,玉米果穗包葉漸黃,上部的籽粒也開始變硬。
新到任的鴨綠府知府領著鎮江、鐵山、義州等地新到任的官員們,組織著百姓搶收玉米。原本關外冬季太冷,不能播種小麥,便都是開春后種植春小麥。夏末收獲過后,劉鈞下令,在鴨綠江口和地開始種植晚熟種玉米,另外還種植了土豆、番薯等抗旱高產的作物。
今年干旱,但玉米和土豆、番薯都較為抗旱,收獲喜人。
劉鈞安排了不少楚軍巡邏,防止韃子來破壞秋收,他則率兵沿著鴨綠江逆江而上,開始動秋收攻勢,以戰為守。
天高云淡,楚軍行進順利,一路上幾個小堡的清軍現明軍出動,早就棄堡而逃。瞿式耜趕到軍中,向劉鈞稟報了韃子要議和的最新消息之時,劉鈞已經到達了寬甸六堡最南面的長奠堡下。
長奠堡與其它五堡并稱為寬甸六堡,也稱為六甸。是在萬歷元年之時,由邊將寧遠伯李成梁在寬甸地區所筑六堡。經略遼東的熊廷弼稱之為八百里新疆,每一堡管理一段遼東長城,迫近女真的根基建州,當年曾經扼守女真向西南拓展的出口。
長奠堡在最西南,距離鴨綠江不過數里,城堡周長八百步,城墻為塊石砌成,高約一丈二,只開有南門一門,東西北三角各筑一角樓,南門上有城樓。
清軍聞鎮江明軍來攻,早已經放棄周邊的小堡寨,把兵馬都收入長奠堡中。此時堡中軍民不過兩千余人。而在城下,則是楚軍一個整師三協一萬五千余人,還有水師的一些船只前來。
清軍如同縮頭烏龜一樣的躲在城中不敢冒頭。
劉鈞聽說清軍想議和,并不驚訝。大明跟女真打了這么多年。其實除了這兩年,早先那些年,雖然女真一直在對明作戰中取勝,可他們一直都想要和談。只不過明朝以前哪怕輸的再慘,被打到京師城下。也一直不肯議和。
在劉鈞看來,韃子以前想議和的態度還是很認真的。女真雖然一直軍事上取勝,可畢竟部族就這么點人口,明軍輸了一次又一次都可以很快再抽調兵馬,而女真卻是死一個少一個。FQxSW在他們征服蒙古和朝鮮之前,女真很希望能與大明議和,雙方休兵罷戰,以得到更多的休養生息,展壯大的機會。
倒不是說女真韃子是什么和平愛好者,這不過是一種展的策略罷了。
直到他們征服了蒙古和朝鮮。又對黑龍江流域的其它女真部落征服后,黃臺吉才算是真正的有些不把明朝放在眼中,對和談也沒有那么在意了。
可現在,局勢卻迅的對女真不利起來。
先是大明中原的農民軍被擊敗鎮壓,緊接著明軍反攻遼東,朝鮮又倒向明朝。而錦州的三千清軍新敗,被兩萬明軍打的損失近半,這讓黃臺吉不得不重新考慮起議和之事來。
“韃子的條件是什么?”劉鈞問。
瞿式耜道,“黃臺吉提出的條件是兩國平等,結為兄弟之邦。雙方以小凌河為國界。從此休兵罷戰,互不侵犯。遣返對方逃人,清軍從錦州撤軍,明軍則撤出遼東。其四。雙方開放互市,明朝每年給清黃金萬兩,清則報之以人參、貂皮。”
“呵呵。”劉鈞忍不住笑出聲來,黃臺吉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提出這種條件,明朝上下根本不可能答應。明朝的清議力量還是很強的。尤其如今東林黨人當政,更是誰敢出來說要議和,誰就會被攻擊為賣國賊漢奸。
不過出乎劉鈞意料的是,崇禎居然答應議和了。
不過崇禎卻也提出了自己的議和條件,這卻是讓劉鈞有些始料未及的。
“皇上提出什么條件?”
“皇上的條件是讓黃臺吉易去年號,遵奉正朔。退回遼東長城以東,回到建州之地,送還歷年被占領擄掠的人口。”
退出遼東長城這個條件可就相當的苛刻了,遼東長城還是當年女真尚未崛起之時所筑。其位置大致就是南面以鴨綠江為界,西南以九連城為界城。其北端以鎮北關為界城,位置在后世大約四平南面。
這等于要滿清把幾十年來所奪取的遼海、鐵嶺、撫順、沈陽、遼寧、鳳凰城、遼東半島乃至遼河平原的所有城池土都都退還給大明。此外還得去除國號,改易年號,重新尊奉大明為宗主,向大明稱臣納貢。而且還得把控制的漢人百姓都交還大明。
這樣的條件,根本不是苛刻,而就是不想談了。
劉鈞笑笑,覺得很正常。若是崇禎真的開出什么有誠意的條件,那才見鬼了。現在開始對明朝很有利,崇禎肯定不想和談。
不過劉鈞心里覺得,其實現在雙方的實力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時候其實和談對明軍也是有利的。不過和談不能按著清軍的想法來,明軍自己可以放寬一些條件。
比如先議個停戰協議,約定一個三五年的停戰時間,再以雙方實際控制區劃定臨時界線。大明更需要時間來恢復,這些年又是災荒又是兵亂,大明底子早打空了,有個機會就當好好喘息一下。
不過明朝君臣最是硬骨頭的一群人,當年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人抓了,押到京師城下,大明臣子寧可另立一個皇帝,也不妥協。
后來與隆慶議和,還是高拱、張居正在其中出了大力,當年隆慶議和,明軍與韃靼部俺答的議和,表面上也還是韃靼請和求貢請封。
不過清朝與韃靼人的情況還是不一樣的,一來清朝實力比之當年的韃靼人更強大。二來,現在朝廷對清軍的形勢大好,猶豫是在松山大捷的鼓舞下,現在朝廷上下都一力主戰。這個時候議和,誰肯。
“黃臺吉要求議和期間雙方暫時罷兵,為表明議和誠意,他已經下令包圍錦義錦州的清軍撤回義州和廣寧。”
“他撤錦州之圍,那是他圍不下去了,和議不議和無關。”劉鈞說完,便向長奠堡下的明軍下達了命令,“派個人向城上守軍勸降,給他們一刻鐘時間。如果一刻鐘到還不開城,那我們就拿炮轟破城門。”
議和與劉鈞沒有半點關系,只要崇禎沒有向他下旨要求停止進兵,那劉鈞就不會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
寬甸地區的諸堡,是這次劉鈞的掃除目標。趁著黃臺吉現在還被拖在錦州遼陽一帶,孔有德等又還在金州,劉鈞若不趁機拔掉這些堡壘,那才是愚蠢。
一刻鐘時間到,長奠堡里的清軍拒不出降。
“夠種。”劉鈞豎了個大拇指,然后翻轉過來朝下,“既然你們選擇送死,那我成全你們。”
劉鈞向著城堡一揮手,早已經裝填好的大炮對著南門就轟響了。
毫無意外,小小的長奠堡南門面對著重炮標的重型攻城火炮,僅僅十余就給轟塌了。
重步兵們身披重甲,舉著大盾開始向城堡移動,后面是一隊隊的被稱為輕步兵的火銃手。榴彈炮在后面為他們放炮開路,整個進攻井然有序,配合默契。
硝煙中,一隊清軍叫喊著舉著刀兵沖了出來,可迎接他們的卻是一排排的子彈,將他們打倒在地。
韃子前仆后繼的沖了出來,就跟在自殺一樣。也許他們知道活不了了,想死的有尊嚴一些而已。
城堡很快被占領,一名軍官跑來報告。
“韃子全是些畜生,他們在我們破城之前,已經把城里的百姓屠殺一空,不但殺了漢人百姓,也把他們自己的家眷都給殺了,老人孩子統統都沒放過。”
劉鈞的臉色變了變,他沒料到韃子如此的兇殘。
“好好安葬死去的百姓,把那些韃子的級全都砍下來,在堡前壘一座京觀。”
“長奠堡需要駐守嗎?”
長奠堡距離鎮江有八十里路,劉鈞想了想,“先留著,用作我們這次進軍的兵站。駐留些兵馬,等這次打完寬甸六堡后,我們再全都毀掉。”
瞿式耜忙問,“寬甸不守嗎?”
“不守。”
寬甸地區都是山區,沒多少田地,人口也少。而且這些地方距離鎮江等鴨綠江口太遠了,馬上又將是冬季到來,那個時候防守會更加困難。劉鈞可不想到時韃子來圍攻,救援不及。現在而言,楚軍只守著鎮江等鴨綠江口附近就好了,那樣防守不會拉的太開,支持也能及時。
“繼續進軍,我們爭取快點把六堡都掃平,不要再給韃子屠城的機會。”
九月底,劉鈞起秋季攻勢,沿著鴨綠江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風卷殘云一般的將寬甸六堡以及周邊諸寨堡掃蕩一空,殲滅清軍一千余人,解救百姓兩萬余口。十月初,取得寬甸大勝之后,劉鈞摧毀寬甸諸堡,隨后撤回鎮江。(未完待續。)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