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

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31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歷史軍事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

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

“賣報嘍賣報嘍”

“京師出現獻血潮,一百個單位的冷凍血庫乘坐專用飛剪船流星啟程前往福州府。隨行陸軍醫院醫療團一共三百零七人已經全部整隊出發。”

“皇帝陛下在遵化大營檢閱新成立的遵化府兵。他們將在三日后,改編為海外臺灣支隊,為祖國拓邊事業奉獻。”

“駐扎在仁川、威海、琉球、舟山等地的大明海軍艦隊今日前往澎湖集結待命。皇帝陛即將于大明二八零年十一月在廣州灣檢閱水師艦隊。據悉,這一次大明水師第一、第二艦隊將奉命清剿東半球所有大明兒郎足跡踏遍之處,嚴厲打擊針對華人華商的海盜。”

吳萬英走在街上,聽著賣報之聲響起,須臾之間就圍了一圈的人,大感好奇。

一聽,才發現原來都是東南之事的新聞。

作為出事歐洲使團中的一員,吳萬英自然也明白東南之事的原委。他原本格外憤慨自己引狼入室,惹來了幾個虎狼之輩,憤恨地想著投筆從戎,從軍報國。

但冷靜下來,他也開始期待朝廷的反應。

畢竟,這可不是從前孱弱的大明啦。

本以為,朝廷收到東南的消息以后,怎么說也要議論個三五回,再加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定然要前后耽誤個好些時日。

未曾想,這才過去了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朝廷就已經準備好了這么多的工作。

這可不是嘴巴上嚷嚷打嘴炮,而是真真正正,額外切實的實際動作。

獻血與冷凍血庫顯然只是個幌子,是為了掩護那三百多人的醫療團。

至于遵化府兵,吳萬英聽說過一些風聲。這是朝廷試行的新政策,國內暫且不怎么推行,主要是為了海外殖民地做準備。

在此以前,各個殖民公司雖然可以擁有武裝,但畢竟受限很多。有了這個受到朝廷與殖民地雙重管轄的府兵顯然就可以更方便地組織地海外殖民地軍隊。

至于大明水師的動作,那沖著誰去的顯然不言而喻。

澎湖這個地方,對于大明兒郎而言可以說是非常陌生。

但對于荷蘭人而言,他們一定記憶深刻。

因為,當年荷蘭人就是試圖占據澎湖引來了明軍,結果被廣東巡撫率兵圍毆,戰敗后被迫撤離,最后才暗搓搓地在臺灣建立了熱蘭遮城。

眼下,只要水師就位,這些蠻夷之輩對臺灣的包圍自然迅速破產。

甚至,就是大明水師直接對著荷蘭人發起進攻,不宣而戰,吳萬英也不感覺突兀。

大明水師是沖著剿滅海盜去的,而這年頭的英國艦隊幾乎就是海盜的代名詞。同樣,無論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他們都不介意干一票大的,轉身一變就成了海盜。

在海上,就連后世都有些感覺法律的運行出現了空白,那就更別提在這個叢林法則盛行的時代了。

“朝廷出手真是大方啊!”這樣想著,吳萬英快步回了京師大學堂。

他很想將這個新的消息分享給同學們。

不過,他的腳步還是慢了一些。他跑得再快,那也沒有賣報的報童快。轉瞬,京師大學堂里就一片喧鬧之聲。

一個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舉著橫幅,唱著歌兒,揚著手中的報刊,說著大明出兵的事情。

“朝廷終于動手了,為那二十萬大明兒郎動手了!”

“這才是天朝風范,不在于如何耀武揚威與國內,而在于在這寰宇之中,撐起我大明兒郎行走天下的底氣!”

“想當年,唐三藏行走西域,只要自稱東土大唐之人,便關關可過,各國敬仰。靠的是什么?是大唐將士殺破了突厥人的狗膽,是西域軍中健兒,揚威玉門關外,胡人無不膽寒。是王玄策一人數騎,縱橫天竺十數國。而今,這樣的盛事出現在我大明身上,如何不讓人高歌歡暢?”

吳萬英加入其中,看到了好些個同學都聚集其中。

隨后,不知道誰帶了個頭,歌聲突然響起。

“一條大河……”

“波浪寬……”

另一處角落里李允兒靜靜地看著這一幕,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了當初在朝鮮國的時光。

當年,就是皇帝陛下唱出了這一首歌啊。

“朋友來了,有好酒……”

“敵人來了,財狼來了,有獵槍!”

李允兒輕輕地跟著唱了出來,心懷為之久久動容。

她的身邊,是久別重逢的柳英彩。

柳英彩這一回是隨著在漢城進修漢語的朝鮮留學生進入京師的。不比后世,韓國去北京留學的幾乎都是些國內混不下去的人。而今的大明,不管是京師大學堂、陸軍學校、國子監以及京師師范學校等大小院校都是一個名額千金難求。

畢竟,后世的美國教育雖好,但多少還有歐洲等老牌大學分流。而今的世界,對于漢城的朝鮮人而言,夢寐以求進入的學校左右就那么幾個。

自然,競爭難度也就水漲船高。

因此,柳英彩雖然是戴罪之身,卻過得頗為滋潤。這一回她想來京師,也破天荒被允許了。

不過,柳英彩畢竟是戴罪之身,身邊少有朋友,思來想去,他也就李允兒這一個稱得上相交親善之輩。

這樣念叨著,柳英彩也就在京師大學堂這里留了下來,每日與李允兒嬉戲,感情也親厚起來。

“怪不得來時,還有幸能得在釜山、仁川的軍艦護送。未曾想,是大明要用兵東南了。”柳英彩說,目光頗為復雜了起來:“對了,允兒往后不打算回去了么?”

“回去?是說漢城么?”李允兒說。

“不覺得故土難離么?”

“我可不這么覺得,在這京師,無憂無慮多好呀。沒人催著你嫁人生子,也沒人對你穿著新鮮艷麗的衣裳投以異樣的目光。在這里,我見識到了另一片可以張開翅膀的天空。又怎么愿意,回到過去的那個牢籠呢?”

“畢竟,是故國呀。”

“落葉歸根么?我可不是那些迂腐的老人。也不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英彩姐姐,不如你聽我一言。多在這里留些時日,現在呀,我可越來越覺得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大明女子。再也不想回到過去了。”

“入籍,不是得嫁人么?”

“卻也不止。讀書進修,也能入戶。最少,依著兩年后我從京師大學堂畢業,也能拿到永久居留權。一張紅色的木卡,一直在這里待下去。”

聽了李允兒的說辭,柳英彩神情復雜地離開了。

她在京師大學堂轉悠了一圈,見無人跟進,最后才自顧自地重新進入京師城內,進入了一個名曰朝鮮駐京辦公室的大樓之中。

這里一應規格都修筑得與大明里各個各國公使館相似,但是,這里并沒有掛著朝鮮駐大明公使館的名頭,而是朝鮮駐京辦公室的牌匾。

據聞曾經有人提過這一茬,但很快就被朝鮮駐京辦公室主任崔成恩罵的狗血淋頭,隨后灰溜溜地再也沒人敢提這事了。

固然,駐京辦主任與公使聽起來感覺差遠了。

但崔成恩很清楚,這哪里是一個名頭有影響的?

說到底,朝鮮是駐京辦,那就是與湖廣、南北直隸這些大明省份一個關系親近程度的。掛一個公使館,自己弄成外人一樣,這不是討嫌么?

不過……

崔成恩忽然間于上個月離職了。

據聞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要回漢城擔任戶曹判書。這無疑是高升,而且還是手握實權的重要官員。

只不過,新來的駐京辦主任不知發了什么瘋,竟然將一個當初曾經刺殺過皇帝陛下的瘋女人帶入了京師。

而今,這個瘋女人又來了。

柳英彩沈著臉,進入了駐京辦。

隨后,他見到了新任朝鮮駐京辦主任李繼勇。

李繼勇是個矮壯的漢子,身子骨橫向生長,看起來極有壓迫感,一張胖臉不予含笑,看起來仿佛很是憨厚的模樣。

但柳英彩的殺手生涯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表里不一的人。

外表憨厚,內心指不定有多歹毒。

“京師大學堂一行怎么樣?”李繼勇問。

“超乎預料的團結。”

“真是個讓人冷場的會答應呀……說說你聽到的一切。”

于是,柳英彩就將自己聽到大明最近出兵東南的動作,以及京師大學堂里年輕士子們的反應一一說出。

待柳英彩也自顧自地將那首歌唱出來的時候,李繼勇臉色陰沉了下來。

這不僅是明人在亮劍,豪情四溢,也是說著當年抗日援朝以及最近平定朝鮮內亂的功勛。

李繼勇不知什么立場,這會兒冷著臉不說話,倒是讓柳英彩閉嘴不言,他感覺到了氣場不對。

良久,李繼勇這才嘆了口氣:“罷了,你下去吧。”

柳英彩默然走了。

這時,李繼勇這才艱難地提起了筆。

他在做一個決定,一個自己萬分不情愿的決定。

對于而今的朝鮮而言,什么最重要?不是軍隊,不是稅收,不是民眾,不是貴族。而是與中國的關系。

與中國關系好,朝鮮的國運就昌盛。

如果與中國的關系不好,朝鮮的國運就不管了,國王的位置一定做得不安穩。

所以,李繼勇來了。

他帶著新國王李氵昊的期望,李氵昊坐上王位以后,竟然也不知死活地想要脫離大明的控制。尤其是在探聽到了各國使節入華的消息以后,于是把崔成恩升官,派出了自己的親信李繼勇。

但是,李繼勇多方打聽,很快就對李氵昊的任務感覺到了越來越大的絕望。

一開始,他是興致勃勃的。尤其是聽到了有三個國家要報復大明的時候,感覺找到了盟友,興高采烈。

但很快,大明的動作就來了。

這個動作之迅速,手段之猛烈,讓李繼勇投鼠忌器。

這個時候,柳英彩穿回來的消息就是最后一根稻草,迫使李繼勇改變了想法。

“殿下……不得不承認,大明的變化超乎預料。十年前我來時,各處身處戰亂,人人不得安息。朝廷內外交困,已是百年大國日暮十分。就是說大明驟然崩潰,也不覺得有多意外。但是……這一月的所見所聞,讓臣改變了想法。懇請殿下對過往的念頭再多謹慎。”

“對于西洋夷人之動作,臣將竭盡全力,細致觀察。但愿他們的兵馬……有傳言之中的強大。如若不然,切莫讓朝鮮百年根基,因此被大明一同埋葬!”

朝鮮蠢蠢欲動,法國人、瑞典人以及德意志人也同樣十分關切。

費馬作為法國使節,當仁不讓地召集了自己的小圈子,他邀請了瑞典人文斯特普以及神圣羅馬帝國的使節弗朗索瓦。

不過,微微讓費馬感覺不爽的是,他本來也是邀請了朝鮮人李繼勇的。

但李繼勇卻很是抱歉地在最后關頭選擇了放棄。

唯一讓人感覺好受一點的,或許是朝鮮人李繼勇也婉拒了西班牙人的邀請。

這讓費馬感覺到了心里平衡,也就不那么在意李繼勇的缺席了。

“明國已經動手,動作還很是不小呢。諸位,如何看呀?”費馬在法國公使館里召開了筵席,受邀的都是大明國以及法國名流。

這是純粹的西式宴會,吃飯也是自助餐形式的。

不少人感覺好奇,也很是關切這種公開談論國務的形式。

“如您所見,中國人的動作非常迅速。這不愧是一個滅亡了一個國度的古老強國。他們的確無懼軍事上的任何挑戰。”神圣羅馬帝國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誰邀請他都去,但也不想介入其中,說了一句大家都愛聽的場面話。

費馬笑而不語,又招呼著瑞典使節文斯特普。

文斯特普卻是很敏銳地感覺到了女王陛下一定會對中國皇帝贈予的禮物感覺喜愛,立場鮮明:“也許,倨傲的西班牙人,唯利是圖的荷蘭人,以及海盜出身的英國人都需要為他們眼神不好的錯誤付出代價嘍。”

“哦?何以見得?我可是聽說過一個新消息,明國艦隊已經獲得一封新的命令:他們并不會主動進攻三國任何一支艦隊!”

眾人盡皆嘩然,有些搞不懂了。

難道,中國人慫了?可是,不該啊。都出兵了,怎么會慫?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