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十五章:調查結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調查結果

第十五章:調查結果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公告:鑒于本站數據庫問題無法修復,不能修復常規錯誤,所以本地址將不再增加新書,如需看最新小說,請訪問,本地址資源將啟用old.00sy訪問,將和00sy合并訪問00sy的資源。謝謝大家一直對本站的支持!舊的完本資源將盡快轉移過去,太監書一概不轉移了!

中央調查組進駐大興縣衙,讓林鵬忙得一頭的汗。如果是往日,作為縣令的林鵬恐怕要惶恐不安得食不下咽了。

但這一回,對他而言卻算得上半個喜事。因為,林鵬這一回的處置頗為高明。上面對于大興縣的作為很是認可。

至少,原本一場暴亂經過大興縣縣衙一番報關,并沒有繼續擴散,那些工人既沒有選擇殺人造反攻縣城,也沒有占山為王搞什么建國的把戲。

既然工人們愿意報官來解決,那說明對縣衙還是頗為信任的。

拿著這么一個出彩點,林鵬并不擔心調查以后會對自己的官位有何印象。相反,經過這一遭,說不定朝中上下都會對這個雜途出身的縣令多幾分印象。

甚至,就連朱慈烺也愿意捧一捧林鵬。

進士出身才是正統文官這一點朱慈烺認為不是壞事,卻也絕不是什么好事。對于國家而言,官員選拔制度公平公正自然是好事。但對于皇帝而言,軍人轉業的官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說不定更加衷心。

朱慈烺并不擔心轉業官員會搞出什么藩鎮,乃至于軍政府。文武平衡,運乎一心,朱慈烺有足夠的手腕控制得了局勢。

大興縣縣衙。

林鵬回到了后衙,林夫人已經準備了滿桌子的菜:“可總算熬出頭了。”

林夫人是個小家碧玉的女子,有些小脾氣,也難得讀過書,對官場的事情并非全然無知,聞言笑道:“調查組審議完畢了?”

“調查組的專員們已經各自派人,跟著那些報案人員前往各處工坊調集苦主入城進行斷案。那個主要的苦主李非已經答應下來。這說明,工人們的情緒已經平定。這一回的亂子,終于到尾聲了。”林鵬說。

林夫人咬著筷子:“夫君也是偏向工人么?”

“這世間,哪里有那么多是非曲直可以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呢?這事兒呀,其實情況還真很復雜。陛下當然同情工人,可憐他們的遭遇。所以中央調查組出京是肯定的,徹查的姿態也一定會有。但陛下的雄才大略,不再于那些過分細微的細枝末節上。所以,工坊的發展,陛下一樣是堅定的。只有真正為親民官才能明白,就業,經濟,財稅這幾個字是怎樣的意義。”對于那些工坊,林鵬當然有心回護。他們收納了流民,增加了治下百姓收入,更給縣衙帶來了巨額的稅金。

“妾身聽這么一說,反而更加糊涂了。”林夫人有些不明白:“事情總要有個結果。”

“百姓們所求其實很簡單……”說到這里,林鵬緩聲說:“有個公道罷了。幾個奸商以為背后有人依靠,便將黑心用在了窮苦人家身上,連撫恤銀子都不肯給。也就是說,只要愿意補償給工人足夠的銀子,咱們縣衙再將幾個人命官司,傷人官司結了,這事就可以了。”

林夫人懂了,林鵬沒當兵轉業之前,他也是小民百姓。如果真的林鵬挖礦遇難,他所求的也只是一個賠償罷了。更不會悲天憫人地一定要讓礦山關門歇業。

“那些東主們……應該會大出血吧。”林夫人這樣想著,忽而感覺挺開心的。

“當然。中央調查組出來,便是以朝廷的信譽擔保此事會圓滿解決,那些東主有一個算一個。統統都要大出血才能過關嘍。”林鵬笑說。

三日后,位于大興縣縣衙里。

顧炎武匯通陳子龍、黃宗羲開始審訊此案。

此案一開,大興縣縣衙里里外外就圍了無數百姓。有聞訊而來的各類工坊工人,有豪奴壯仆圍繞的資本家們。

原本可以容納三百人的大堂早已擁擠不堪,就連外面的院落也早就被聞訊而來的警員們迅速封鎖,人太多了,林鵬迅速調遣人手,負責安保工作。

院內,當沈萬重、李非等涉事雙方的人到期以后,顧炎武、陳子龍以及黃宗羲紛紛入內。

場內原本喧囂一片,臺下的觀眾們議論紛紛,都猜測這一回調查審訊的結果。有的說朝廷已經被富商們收買,也有的人說朝廷一定會秉公處事。更有甚者,激動地想要朝著沈萬重那邊沖去,高呼著償命來。

猝起發難的人在入場的時候就沒搜走了能傷人的一切物品,赤手空拳之下,當即被警戒的警員拿著鐵叉拿下。

這時,身后簇擁著三法司人員的一正兩副調查組成員抵達以后,屋內安靜了下來。三法司人員就是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都是身著工作服,很有威懾力。甚至,角落里不起眼的地方還有錦衣衛探員在記錄。

顯然,那是預備著給陛下的后手。

在這樣散發著權力與威嚴的局面之下,大家都乖乖地安靜了下來。

顧炎武頗為感慨地看著眼前這一幕,李非與沈萬重都是鄭重其事,似乎滿腔準備。但這中央調查組,名曰調查,就說明這不是來搞什么當庭辯論的。既然調查,自然是有結果才會聚眾開堂。所以,顧炎武只是來宣布結果的。

他心中想著,這會兒,朝廷應該已經傳遍了那幾封奏章吧。

紫禁城外朝最近大改了一番,總體而言,就是將七個一層的院落重新推到重建成了三層小樓,隨后以近似六邊形的方式修筑布局宮外。

只不過,礙于不能高過三大殿等宮內建筑,是以這三層小樓都顯得頗為局促,主要是高度比較低。

但總的而言,居住在冬暖夏涼的磚房里,大家都感覺比過往的木質建筑要順心許多。

傳統建筑美則美矣,利用率還是太低了。

在帝國不斷興旺,事務更加繁多的背景之下,朝堂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

尤其是陛下還弄出了一個國務內閣,這就迫切使得朝廷需要一個更大,更完整的建筑群容納國務內閣以及六部。

最終,在兩個月前,朱慈烺回國前后的時間,大家高高興興地搬入了新的國務院里。

朱慈烺今天頗為有興致,抵達了位于國務院新華樓的三樓甲字號會議廳里。新華樓位于整個六邊形的中央,是整個國務院樓群里最大的一處,也是所有大佬們辦公的地方。

三樓,便是遍布著幾個大臣們的辦公室群。

每個辦公室群都指向所在的幾個部閣樓群里。

這樣的改變讓一切都顯得頗為順暢,不僅容納了越來越多的官吏,也讓工作頗為方便。

今天,朱慈烺來的甲字號會議廳就是整個新華樓最中間最大的會議廳。

朱慈烺坐進上首,李邦華手中拿著一份請愿書,拿上了又放下,拿下了又忍不住再三翻閱起來。盡管,以朱慈烺對李邦華的了解,這份請愿書他肯定已經都能背下了。

“高風亮節啊……能有義商請愿新增繳稅,這說明百姓對朝廷,對大明,乃是一片赤誠之心啊。”李邦華開場打破了沉默。

大家這會兒都已經了解了前因后果。

京師水峪溝煤礦東主請愿上奏朱慈烺,懇請朝廷征收社會保障稅,每月征收工坊雇傭工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待到工人六十周歲以后,每月發放當地最低工資作為退休養老金。并請朝廷設定有司專門管理。

如果是一個商人單獨請愿,這奏章基本上也不會被拿出來。因為,太有些托兒的嫌疑。但工坊主們知曉了這個請愿上書的含金量以后,人數從原來的九十一下子激增到了三百,若非沈萬重生怕人多了貶值,當即拒絕,恐怕人數還能更多。

這樣一來,還真就早就了好大一場喧囂的聲勢,紛紛奏請朝廷征收社會保障稅。

最終,這一份在沈萬重敲了登聞鼓以后交納到了朱慈烺的手中。

隨后,朱慈烺又將這份走上移交到了國務內閣要求內閣審議。

朱慈烺來這里,自然是因為內閣有了一個審定的結果。

李邦華臉上的表情是欣喜而慚愧,欣喜的是這對大明有極大利處,慚愧的卻是……他自己怎么就想不出來這么高明的法子呢?

“請陛下查看,這是《暫行社會保障稅征收條例》請陛下審閱。”李邦華說完以后,傅淑訓拿出了一本小白皮書。

白皮封面,寫著以紅色鉛印出來的公文。

朱慈烺一目十行掃過去,微微頷首。

這一屆內閣的戰斗力他是信任的,方案寫得很詳細,為什么,征收多少,依據是什么,如何征收都是一板一眼,很是全面詳細。

當然,更詳細的是內閣擬新建的部門“社會保障與工業管理總署”。品級、人員、下級部門、經費標準以及其后如何發放退休養老金,都是列得清晰明白。

朱慈烺沉吟稍許,提筆稍稍改了幾處。

“幾位愛卿再看看。”朱慈烺重新拿著草稿丟過去。

李邦華認真看去,身邊與身后都是擠滿了圍觀的大臣們。

“暫時不定品級,直屬于國務內閣?自當聽命陛下。”

“專款專用?沒有問題。”

“社會保障與工業發展總署……臣等明白了。”

黃道周也是圍觀大臣中的一員,只不過他身為教育大臣,對此幾乎沒有什么發言權。于是黃道周只是看,但沒有開口說話。

臉上的平靜掩蓋住了內心的軒然大波。

皇帝陛下在拉偏架啊。

至少,是給了那些工坊主一個機會。

但他無論如何都不得不承認,那些工坊主這一手玩的太漂亮了。

社會保障稅不多,一個工坊哪怕是如水峪溝煤礦那等大規模的大礦,加上附屬煤礦加工的工坊,也就六百多人。

六百多人算下來,一月總共的工資也就三千元左右。

三千元的百分之五,只有一百五十元。這點錢對于財大氣粗的工坊主而言算不得什么,少吃一頓豪華筵席就省下來了。

但這一筆錢擠出來上供給朝堂,待工人六十周歲以后養老,這卻是賣了潑天的一個好。

于朝廷而言,這是一筆稅收,一個個官吏編制,還是福利待遇注定會很不錯的肥缺。

于百姓而言,這是一個驚喜,一個此前不敢奢望的保障,未來老了能有朝堂榮養,誰人不覺得驚喜?

由此可見,這些消息傳出去以后,天下看向工坊主們的眼神都會完全不一樣。

這時,黃道周忽而想起來前陣子陳子龍與自己說的那番話。

“工坊主與商人是不一樣的。工業對于國家,是與農業一樣重要的東西,他們都是實業,實實在在的利國利民。黃公,我想改變舊黨。我搜尋腦海,大多數的地主、大多數低買高賣的商人,他們都與工坊主表現得太不一樣了……”

“什么不一樣?”

“地主只會土地兼并,將銀錢藏起來埋在地下。這于國無益。商人低買高賣,囤積居奇,一旦天災人禍,便大發其財。但工業呢?也許是辛苦,也許是危險。但至少,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民能安居樂業。銀錢能流動于鄉野,帝國未來,充滿希望。”

“工業是一個新的東西,能夠被第一時間看到的自然是光芒璀璨的部分,但那些陰暗的,腐臭的東西呢?”

“這就是學生想要改造舊黨的目標,那些陰暗腐臭的部分,我輩自當改革朝政,革故鼎新!黃公,別看那些士紳現在還能得意。但往后,注定是會衰落,是會沒落的。我輩舊黨,自然應當有基礎。但是,地主是一個可靠的基礎么?”

“你是我黨里最杰出的人才。甚至,當老夫知道陛下默許你到舊黨來的時候,我都驚喜得感覺上蒼開眼。既然你堅定去做,那就去做吧。我輩的未來,在你的手中。老頭子我……就做一些遮風擋雨的事情罷。”

一幕幕回憶落在黃道周的眼前,曾經的困惑,曾經的不解,曾經不信的地方都有了答案。

這些工坊主的確不一樣。

至少,這等利國利民的事情,他此生僅僅只聽過這一件。

光是這一件,已經足夠中央調查組庇護工業的發展了。

“中央調查組認為,水峪溝煤礦生產管理極不專業,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勒令即日起整改,同時要求各地官府嚴格管理煤礦生產安全。因礦難而死的工人,由中央調查組出具書面鑒定:具為工傷礦難而死。特此要求大興縣縣衙以此為標準,監督事涉煤礦以每人一百銀元的標準撫恤涉事家屬。”

小說鄰居: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