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

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20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景福宮里,朱慈烺起了個大早。一邊笑著與眾人打著招呼,一邊去了勤政殿。里面,吳甡與高名衡等官員已然齊聚了。

朱慈烺拱手朝著眾人賠了個不是:“讓諸位愛卿擔心了,是朕的不是,朕過意不去,一早就過來賠禮啦。”

一干大臣們見此,哪里敢大刺刺地接下來,紛紛起身道:“陛下言重了……”

“臣等一片赤誠之心,陛下知曉,臣等就心滿意足了……”

“都是臣等應該做的……”

吳甡與高名衡等大臣們見朱慈烺這般,面上當然不敢接話,但見朱慈烺這個態度,心中都是紛紛熨貼的。

至少,這說明朱慈烺不是正德皇帝那種完全溝通不了的人。

一念于此,場內氣氛一派歡暢。

眾人在勤政殿里匯合,享用了朱慈烺御廚班子里提供的早膳,隨后便都開始拿起了行程單子開始看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說起這個安排,其實也是愁白了眾人的頭發。

不管是大明的官員們還是朝鮮的博學鴻儒門,聽見國事訪問幾個字都是滿頭包,迷茫又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畢竟,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先例的事情。

甚至,要仔細說起來,上一次來自中國的皇帝抵達朝鮮半島的時候,還是當年唐太宗征伐高句麗呢。

雖然高句麗與而今的朝鮮國不是一個概念,但的確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安排。

對此,朱慈烺其實也是心中不怎么清楚。但是,好歹后世注意過相似的新聞,總算把思路確定了下來,至于其他細節,自然有兩國有司官員自己忙活去。

至于大明這一邊負責的大臣們如吳甡、高名衡以及陳貞慧等人會不會愁白頭發,那就不是朱慈烺應該關心的范疇了。

他總歸是相信自己大臣能力的。

而最后,結果也的確是讓朱慈烺頗為滿意。于是乎,在東方這片在后世被歐洲人認為愚昧落后的土地里,竟是先一步西方成長出了現代化的外交禮儀。

國事訪問的規范禮儀最主要的就是歡迎儀式。

歡迎儀式其實是昨天已經完成了一半了,就是昨天國王李亻宗親自出城迎接。只是,朱慈烺自己耽擱了時間,眾人入城以后,草草見了文武百官道路兩旁的百姓就天黑了。也沒來及進行下一步的歡迎儀式。

為此,朝鮮人倒是自己挺松了一口氣。

因為,這一步是奏國歌并檢閱儀仗隊。當然,還有奏響禮炮。國歌好辦,這么大一個國家,選幾個樂手并不難。就是此前大明定下來的國歌都是些讓朱慈烺大為感慨審美的雅樂,古風是有了,觀賞性就夠嗆了。

至于朝鮮的軍力如何,眾人自然都是心知肚明。為此,隨同鳳林大君回來的還有陸軍學校的幾名資深教官。

大明直接提出了手把手教儀仗隊的意愿。

雖然大明的善意很明顯,表達理解都毫無疑問。

但顯然,小國也是有尊嚴的。

軍力也許不強,但拿出點場面的面子活還不會么?

對于這一點,李亻宗好歹是有一些信心的。只是……

當林慶業上奏,并且帶著李亻宗見了一趟明軍儀仗隊的表現以后,李亻宗自己就打了退堂鼓,尋思著左右練幾十個兵也沒事,這才迅速應下,并且更加緊張能不能練好儀仗隊。

畢竟,這可決定著朝鮮國的體面。

事大至誠,自然是要竭盡全力,侍奉周全。要是到時候上了場拉稀,自己丟臉不說,大明也會輕視與不悅。

眼下多出一天的時間訓練,李亻宗還稍稍安心了一些。

朱慈烺帶著朝臣出發,前往去了昌德宮的廣場上。

一切準備就緒,朱慈烺步入宮門。一共二十九門禮炮齊齊轟鳴。

按照歷史上的慣例,其實是應該鳴二十一門禮炮的。因為這是個禮儀傳統要追溯到英國人身上。十七世紀多數英國軍艦的火炮就二十一門。在海面上,兩艘船只相遇,如果要表示沒有惡意,就會轟鳴二十一門禮炮釋放善意,表示自己沒有攻擊的意思。如果要去一個國家加水補給,進入港口的時候,也要鳴炮釋放內里彈藥。

朱慈烺明面上是陸路來的,其實是通過水師先一步抵達朝鮮,擔任運輸任務的是駐扎在仁川軍港里的北洋水師第一艦隊旗艦,登州號,登州號可是足足有二十九門火炮的大船。

自然,這個數字也就定在了二十九門上。

禮炮轟鳴過后,朱慈烺開始檢閱朝鮮的水陸兩軍儀仗隊。里面,朱慈烺還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顯然,由于缺乏足夠多的骨干,李亻宗實在擔心出紕漏,干脆就讓前來幫忙的明軍教官直接編組進入。

對此,朱慈烺笑容綻放,揮著手檢閱。

國歌奏鳴,禮炮轟出,朱慈烺放松地走在昌德宮的廣場上,檢閱著朝鮮的儀仗隊。

由明軍手把手交出來的朝鮮儀仗隊邁著正步,走在廣場之上,伴隨著朱慈烺的腳步,嘩啦啦秀著花活,變換著姿勢。

來自大明的定制型中興一式步槍在儀仗隊的將士們手中,先是槍尖朝上放著,隨后緩緩提起,緩緩前傾,又緩緩提起,最終半舉高空朝上。

最讓人驚嘆的當然不是這些單個的動作,而是一百五十一人的儀仗隊動作協調一致,威儀無限。

“花活不錯。”朱慈烺贊嘆。

“謝大皇帝陛下。”李亻宗陪同著,笑道。

朱慈烺點點頭,卻是在高名衡湊過來的時候,低了一個眼神,道:“要好好嘉獎將士們。”

李亻宗迷茫地應下:“陛下仁慈。”

高名衡聽懂了意思,也認出了這明顯帶有大明痕跡的儀仗隊,知道里頭有明軍教官的功勞。

高名衡是大明傳統晉升體系里成長出來的官員。此前,是很難理解赳赳武夫之榮耀的。

只是后來,跟隨到朱慈烺麾下以后,漸漸改變了看法。

今日,見儀仗隊整肅如此,威武非常,心中驟然升起了榮耀之感,心道:“漢軍威儀,千古耀目。明軍威儀,也將始于今日,天下側目了!”

幾字微言說

默默求個票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