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

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3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歷史軍事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

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

王行止一連看向大堂的座鐘數次,低聲與韓成武說了幾句。韓成武緩緩頷首,又看了一眼場面情況,見大家都已經差不多了解完畢,便朗聲道:“既然如此,稍待就會到不記名唱票階段。當然,這樣的不記名是針對諸位先生而言的,于皇帝陛下,一切都有紀錄。若無疑問,稍待在下會發放提名書,請諸位抓緊最后的考慮時間!”

說完,一封又一封的燙金卡片送入屋內。

里面,硬紙蓋子里的書頁一片空白,等待著后備委員們提名下自己的名字。

宋繼澄輕輕地呼出一口氣,提筆寫上自己的編號與提名人以后,蓋上盒子交給了王行止。

一張又一張的提名書被匯總上繳了上去。

朱慈烺站在國務大會堂的寶座之上,隨手在記事本上寫著什么東西,時不時抬眼看著各個省廳里的籌備委員會工作人員將裝好的提名書搬入大廳。

在朱慈烺御座之下,一排的位置上,坐滿了當朝的內閣諸位大臣們,再小一些左右兩側排著的位置上,則作者六部九卿等部級高官們。

此刻,各個省廳里的后備委員們走出屋內,互相打著招呼,最后紛紛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足夠容納五千人的國務大會堂里,靠前的座位們被做得滿滿當當,當朱慈烺放下手中的紙幣開始看著將目光落在正中央一個又一個的票箱那里時,氣氛安靜了下來,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斂聲屏息。

唱票的是左都御史劉宗周,這位威名遠揚的都察院長官顯然深得所有人的信任,擔任了這一個頗為吃力更是至關重要的活計。

劉宗周坐在了唱票臺的上面,一張又一張的提名書在空白的玻璃柜里被人高高舉起過頭,在萬眾矚目之中遞到了劉宗周的手中。

“朱耷一票!”

“張顯庸一票!”

“錢謙益一票!”

“宋繼澄一票!”

臺下,宋繼澄重重捏著拳頭,他的身邊,宋鏈面紅耳赤,他遙望著寶座之上神態自如,氣質威嚴的皇帝陛下,心潮澎湃得不能自已。

“皇帝陛下身邊的國務咨詢委員會委員,這般殊榮,若是成了,那交了的幾千石糧食幾百兩銀子實在是太值了!”這樣想著,宋鏈忽然間想到。皇帝陛下又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待他們的呢?

這一切,于朱慈烺而言,卻顯得全然是風輕云淡。

對于富有四海,已然權柄在握的朱慈烺,自然是輕松寫意地看著臺下諸位委員們的勾心斗角。

朱慈烺用提名選舉的方式而不是用直接任命的方式讓皇帝陛下在國務咨詢委員會的提名之中身處一個超然的地位。

委員們需要各種勾心斗角,但不會任何一人將矛頭試圖對準皇帝。他們深切明白,想要獲得這個正式委員的提名,應該做的就是在各個后備委員之中游說,陳述自己的理念,亦或者進行利益交換。

總的而言,朱慈烺對于提名的結果并不會簡單粗暴地否決推翻。但皇帝陛下顯然始終保持著最關鍵的否決權。

這意味著任何委員都必須時刻明白自己的身份,他們最核心職責的還是向皇帝陛下效忠。

畢竟,說穿了,國務咨詢委員會只是一個咨詢智囊機構。

只不過,對于在場大部分消息靈通之輩而言,他們很清楚明白這個國務咨詢委員會的價值。

因為,皇帝陛下很快就要離京了。

陛下的未來是星辰與大海,是廣闊的天地,是開疆擴土,為大明雄主。

自然,國內的庶務不可能堆積不處理。

而國是計劃以及財政預算方案的審定都意味著國務咨詢委員會將擁有充分的權限,作為皇帝陛下信任的權力機構審定大政要務。

可以想象,一旦皇帝陛下不再京師,國務咨詢委員會就可以在各個領域發揮充沛的權力審定大政要務,并且正式批準施行。

當然,至于朱慈烺如何遙隔萬里來掌控國務咨詢委員會,那又是另外一碼事了。

至少,當國務咨詢委員會正式運行以后,朱慈烺不會擔心朝臣會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時候無法好好干活,報上來一個項目無人批準。同樣,也不用擔心朝臣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時候胡作非為。

這一點,朝臣應該嗅到了熟悉的氣味。

曾經,皇帝陛下是用太監內侍作為內廷班子掌控朝政,而現在,皇帝陛下顯然還了另外一套更加高級的玩法。

臺下,一張又一張的提名書被劉宗周張票完畢。

巨大的黑板之上,一個又一個的名字被加上了一個簡寫的正字。

最終,唱票結束,統計開始。

“朱耷,十三票!”

“張顯庸,十七票!”

“孔胤植……零票!”

“宋繼澄,十票!”

一個個名字被唱出來,屋內,一片喧囂。

為了保證不會出現大量提名集中投票的情況,這一回國務會議還有一個預備方案,也就是說,只要達到十票,就十有**能在補選之中通過皇帝陛下的直接任命成為國務咨詢委員會的正式委員。

宋繼澄看著自己剛巧十票的票數,禁不住重重握拳,低聲吼著,要將自己那驚喜的情緒釋放出來。

一開始,宋繼澄還有些不好意思。

但很快,他看著此刻場上場下的歡暢模樣,便漸漸放松開了。

此刻,宋鏈忽然間引著趙之余大步走來,朝著宋繼澄舉手恭賀:“恭喜宋先生,得選國務咨詢委員會委員,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宋繼澄面上溫潤如玉,得體地謝過趙之余,待幾句閑話打發走了趙之余,他便不由地惱怒看向宋鏈:“你為何把他給尋來了?”

“父親大人莫不是還不知道?那第十個提名可是趙東主提名的呢!若不是趙東主這一票,父親大人這個國務委員可就沒有機會了!”宋鏈反而一臉驚訝地看著宋繼澄。

見此,宋繼澄又去打聽一番,這才明白原來之前已經約好的一家竟然事到臨頭反悔了!

要知道,宋家在膠東算得上出名,全國范圍內可就不如何了。這一回是廢了牛鼻子力氣這才集齊了十票,為此,同樣作為預備委員的宋鏈手中一票也被早早拿去交換。沒想到,最后關頭竟然是這一個海主投了自己的提名。

宋繼澄心中感慨,原本定好的主意此刻也為之扭轉大半。他們宋氏在膠州分量不輕,之前遠征公司看好膠州地利,想要開發青島。聽聞,這還是皇帝陛下曾經也贊許的地方呢。

但是,宋繼澄如大多數士紳一樣,并不愿意改變現狀,為此是一個堅定的禁海派。而今,趙之余的舉動讓宋繼澄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的處境。

與此同時,臺上,劉宗周狠狠地敲擊著一個小木槌:“肅靜,肅靜!大明二七八年大明朝政報告即將開始,二七化、經濟以及各種羈絆保持著對這個帝國的忠誠。

而現在,他們悄然間開始真正地與這個帝國一同深呼吸。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聚集到了一起,為這個帝國的未來獻計獻策,發揮自己的智力,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很快,李邦華的工作報告完畢了。

朱慈烺率先起身鼓掌,旋即,雷鳴般的歡呼聲響徹國務大會堂,人人起立,紛紛將目光落在了皇帝陛下的身上。

對于在場之中的不少人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這個帝國的統治者,這個他們被教育了數百年要效忠的人。

朱慈烺穿著盛大的禮服——冕服。上著玄衣,下為纁裳()。腰系玉佩,就連傳什么襪子,用什么鞋子,亦是講究非凡。

人靠衣裝馬靠岸,更別提朱慈烺數年軍旅,一言定數十萬人生死歷練出來的氣場。明君不明君的且不提,這一位皇帝,卻定然是一個第一印象就覺得極為厲害的人物。

也唯有這般人物,才能折騰出這千年未有之變局吧。

上一個可以與皇帝陛下這般舉動相提并論的,或許就只有太祖皇帝廢丞相之制了。

而今,當今皇帝陛下不僅重新將宰相改了個名字立了回來,更是使出了一套更高明的法子運用這帝王心術。

當李邦華的朝廷工作報告念完以后,另一人,作為內閣次輔,新任的內閣常務大臣吳甡走上了禮臺,只見他環顧左右,逐一拱手致禮,隨后道:“接下來,就由在下,大明內閣常務大臣報告國是計劃,恭請皇帝陛下審定,并請國務咨詢委員提出意見。”

在場的所有人紛紛坐正了身子,他們明白,國是計劃的出臺,將是一個深切改變帝國未來面貌的巨大工程。

而這,就是他們行使手中權力的第一個舞臺。

朱慈烺笑著看著傅淑訓將這一個數易其稿,將內閣上下無數英才愁白了頭發的國是計劃娓娓道來。

首先,國事計劃的時間為五年。

而這一個五年,便是這一屆內閣的任期。若沒有劇烈變化,都將在李邦華的親自主持之下進行,而不會出現人亡政息的悲劇。

總的而言,這一回的國是計劃以恢復與發展為主題。

恢復,便是恢復帝國二十八年來在戰爭摧殘之下的國土。而今大明,海內九州,從遼東到廣西,從福建到甘肅,幾乎沒有一省未經歷戰爭,沒有哪一處地方不受這末世之影響。

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一個議題便是恢復。

恢復全國上下的農業生產,恢復各省斷絕的交通,恢復朝廷對因戰亂而失去控制的地方治理。

種種恢復,不一而足,而朱慈烺亦是很鼓勁地將這個目標定到萬歷十年的水平。

這一點,朝廷本來頗感為難。畢竟,以這年代大部分人厚古薄今的傳統,在他們看來萬歷年間已經是大明一個中興之治,厲害之程度,非言語能表。

這個任務,看起來似乎太過超前了一些。

但很快,當他們發現而今大明稅收已經超過一條鞭法后的萬歷稅收時,便很快不敢置信地接受了下來。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