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

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3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歷史軍事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

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

相比宋鏈的閑情,宋繼澄就顯得要專注許多。他深切明白這一次國務會議有多么重要。別的不說,皇帝陛下已經放出風聲的明定國是以及財政預算制度就讓京華喧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議論此事的場面。

國是計劃以及財政預算制度固然是朝廷會提出,但這一回他們這些鄉野遺賢可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機會,可以參政議政,甚至因為自己的舉動而改變決定帝國未來的方向呢。

不管是國是計劃還是財政預算制度,都會在這一回大明二七八年年度國務會議上審定通過。為此,李邦華等現任內閣這些天可不知是愁白了多少頭發,本來還因為戰后和平而多了幾分倦怠的一些官員紛紛感受到了警醒,這些天來連軸轉,國是計劃三易其稿,原本還打算乘機在新的一年里多要一些銀子花銷的幾個部門也紛紛打消了原來的計劃,不得不拼命核算新一年里的具體預算計劃。

萬一最壞的情況出現,國是計劃與財政預算方案都慘遭否決,那可就不是找皇帝陛下說請通融就能解決的。那意味著,這一屆朝廷本事做得很差呀。

雖然李邦華心知以這一屆內閣上下的本事,不僅平定內亂還東征收復遼東,具是名留青史的大功勞,最終總會給幾分情面。可李邦華等人還是不得不承認,朱慈烺的國務會議一出,內閣上下都感受到了嚴厲的督促。

坐在左右以及前排對坐的朝堂高官們心情復雜,各個廳內的后備委員們卻是十分激動。

掌握權力的滋味讓宋繼澄心中感覺格外美妙,自然,了解權力運行的規則,明白如何運用這一份權力也就成了眼下宋繼澄格外關注的地方。

這一回的國務會議,首先是組成人員頗為不同。

總的來說,以納稅與特邀為主。

納稅就是是之前朱慈烺的承諾。在稅負改革后認真交納稅賦的士紳,每個省排名前一百的家族可以獲得一個參加國務會議的資格。除此外,每個省都有至少一名納稅最高的商人、工坊主以及參與海外貿易的東主可以獲得參會資格。

當然,依據各省的情況,朱慈烺都做出了特別的對待。用以盡可能讓選出來的后備委員可以較好地代表各個階層,讓皇帝陛下的觸角可以跟著他們,深切掌握這個帝國的權力。

為此,皇帝陛下對于后備委員的名單還加入了一個方式,甚至可以說是頗為主要的方式:特邀。

特邀是皇帝陛下親自擬定名字的邀請名單。里面涵蓋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同樣,也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正面人物里的代表性普通人。

這些人這一回統統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大明帝國皇帝陛下國務咨詢委員會后備委員。

對于后世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頗為相似議會選舉的產物了。當然,朱慈烺做出了非常多適應此刻國情的改變。或者,對于宋繼澄而言,他看完注意事項手冊以后,更加傾向于將這里理解成另一種模式的官員選拔。

一個,皇帝身邊新一套權力班子的官員選拔。

所謂大明帝國皇帝陛下國務咨詢委員會后備委員,關鍵之處就是這個國務咨詢委員會。

顯然,朱慈烺是試圖建立自己的一套智囊班子。

但就如同之前的內閣大學士后來漸漸演變成了實際上的權力機關一樣,宋繼澄毫不懷疑只要進入國務咨詢委員會,就有機會掌握這個帝國的最高權力。

畢竟,通過自己的學識來游說皇帝從而改變政策,不正是許多清貴大臣們夢寐以求的職位么?

這對于二十余年來未能考中進士的宋繼澄而言,堪稱是激動得讓人心情澎湃,不能自已。

很快,注意事項手冊上下的內容就被宋繼澄看完了,這一回國務會議的提名程序也大多了解。

通過各個渠道進入京師們的后備委員們這一回首先要進行的是提名。

這一點,宋繼澄在來的時候已經在機密文件上知悉。并且為此運作了一個月的時間,稍稍有一些底。

總的而言,不同于科舉的進士是考取的。正式的國務咨詢委員會委員是提名選取的。

這一回抵達京師在各個會場的后備委員人數一共為兩千三百二十人。在這兩千三百二十人中,將會選舉產生一共不超過兩百三十二人的正式委員。

而且,國務咨詢委員會也并非只有一個機構。在國務咨詢委員會下,還會分列出非常眾多的委員會。比如民政委員會、民族委員會、貿易委員會、教育委員會、財政委員會、文化委員會等等眾多分支機構。除此外,各個正式委員們也會按照自己的籍貫,在皇帝陛下處理該省事務時,組成臨時的省級委員會,發揮智囊作用。

全體正式委員表決除了在每年一度的國務大會議上作為皇帝陛下的智囊集體運轉以外,其余都主要分散在各個委員會中,作為皇帝陛下的智囊,并且就重大事項進行表決。

故而,這一共不超過兩百三十二人的委員們并不會因為人數過多而造成低效。他們會分散在各個專業領域里發揮自己的專業見解。這就如同學術研究一樣,要考慮同行評議的效果。

若是專研財政的人跑去試圖獲取教育委員會的正式委員提名,那定然是會被那些專研教育工作的后備委員們鄙夷。不僅如此,這也顯然是個虧本買賣。一來難以獲取信任,被提名以后皇帝陛下也會認出是個水貨得不償失,二來,縱然費盡心機達到了,自己是個水貨,自然沒有力量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如此種種妙處,權力運用存乎一心。宋繼對此澄雖然已經思慮了百倍,但還是不由地感覺心跳加速。

山東廳里,韓成武與王行止口干舌燥,才終于見不再有人繼續發問。

明白了這也一個重要的時刻有怎樣的意義,大家都在抓緊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思慮著,亦或者深呼吸,緩解著這種緊張與激動。

在他們面前,是一道通往最高權力的登天梯。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