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十五章:變天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變天了

第二十五章:變天了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2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也許有人不懂得用寶鈔收稅的妙處,但只要細細一解釋就能理解。

大明的寶鈔之所以還能有一丁點的存在感,便是因為京杭大運河上的幾個大鈔關如臨清關依舊以寶鈔收稅。

只不過,除了這幾個地方壓根就用不出去。朝廷曾經有一段時間竭力推行寶鈔,禁制使用金銀,但是,除了鈔關以外不寶鈔便用不出去,自然也管不住天底下百姓們趨利避害。

到最后,這才弄得寶鈔如廢紙一般。

當然,要說一點用也沒有也不是。

要不然,這些胥吏、佐官也不會如此緊張激動。

因為!

大明官吏的工資歷來都不是實打實全部發的。其中,經常會有五成發寶鈔,三成發糧食,余下的用一些破布湊數。糧食是硬通貨不提,破布也是朝廷收上來的實物稅,有時候運氣好也能有些成色好的。這里頭,只有寶鈔最為可惡。不嫌棄麻煩的還能拿去賣給商人交關稅換幾個銅子回來,嫌棄麻煩的,直接就拿去燒了。

如此一來,自然也能想想大家伙手頭有多少寶鈔嫌棄得如廢紙一般。

但凡公門中人,誰家要是沒收過幾萬幾十萬貫的寶鈔,那說出去都要笑死個人。尤其是上一回朱慈烺大婚加上遵化戰役大勝后,朝廷大肆封賞,他們縣衙就收了數萬元的新式寶鈔。

就是任職最短的吳英科,家里頭也有上千舊式寶鈔,一共兩百余元新式寶鈔。

要是說沒有這一回田賦用寶鈔收的政令,那有再多寶鈔也是廢紙。

可有了這個政令,那就全然不一樣了!

這意味著,朝廷要重拾寶鈔的信用了!

雖然做起來呢難,但朝堂真的做了!

一旦用了寶鈔收稅,那就意味著寶鈔真正有了價值,而且還是最大的價值:繳稅!

這意味著,曾經廢紙一張的寶鈔可以擁有真正的貨幣功能。

縣衙的官吏們可以不在乎百姓們不理解政令,可以消極抵抗朝廷對皇權下鄉的執行,甚至會與大戶串通一氣阻撓新政。

但是……

當朝廷即將用寶鈔收稅時,所有人的態度都會迥然大變。

這不僅意味著每個人家里藏著的幾萬貫寶鈔終于可以兌換出不菲的價值。更加意味著,往后朝廷那發的廢紙一般的寶鈔就是真正的工資了!

這等于是給每個人至少加了雙倍的工資!

一念于此,誰還不熱心這一番收稅的田賦改革?

縱然是被大戶喂了再多的銀子,那也頂多只是幾百兩的小利益。可一想到這一番能夠堂堂正正翻倍工資,誰還會去拿那些燙手的賄賂?

畢竟,能拿賄賂的機會也是稀少的。但手頭這現成的利益,卻是實打實的,光明正大的。

望著一個個熱切看過來的目光,所有的念頭在心里頭滾過,讓吳英科前所未有的酸爽。如同那夏日里進了清幽涼爽的竹園,更如同那冬日里,身周燃起了熊熊的烈火,照耀了黑暗,暖遍了全身每一寸肌膚!

“縣尊大人!您倒是給個話啊!”徐文祥焦急著地看著。

“對,沒錯!老徐啊,你就放心吧!”吳英科大笑道:“來,看看這是什么?內閣發的公文,上面可有皇帝陛下蓋的玉璽!紅頭文件,沒錯!皇帝陛下已然發布政令:從今往后,官紳優免部分的田賦收取,以寶鈔進行收取!”

“真的?”徐文祥聞言,眼前一黑,栽倒了過去。

吳英科納悶地看著:“怎么著了?還暈過去了?看這臉色,還一臉不樂意啊。我記得沒錯的話,去年發給老徐的新式寶鈔就有一共八十元。這實打實兌換出來有八十兩銀子呢!這一回要是收稅火爆,說不定還能漲價。算上老徐祖輩這百年干活,家里怎么著也有個兩萬貫。按照這一回發的兌換比例,也能兌換個上百兩銀子啊!”

他是真不懂了,寶鈔值錢,那徐文祥就發了啊。誰跟錢過不去?

還是主簿章力桓曉得內情,嘿笑一聲,不斷搖頭道:“縣尊啊,這事兒真就是命了。這老徐啊……有那一個壞習慣。便是將寶鈔都拿去當廁紙用了……現在家里頭喲,連一張一貫的寶鈔都找不到嘍!”

“哈哈哈……”眾人哄然大笑。

“真是……豪富……”吳英科想了想,拿出了這么一個點評。

角落里,林鵬也是笑得喘不過氣來,也終于明白了此前刑部下發各處愛惜寶鈔的命令是為了什么了。一念及此,他心中感慨道:要是當初誰說寶鈔能值錢,有誰信?

但反過來……

一想到皇帝陛下早在數月之前就開始布局,他便不由生出無數的驚嘆。

“陛下……可還真是厲害啊……”林鵬瞇著眼睛看著在場歡呼的官吏,心道:“也許,從今個兒開始,這宛平縣衙就能爆發出無比強大的戰斗力了……所有人的心都能往一處用!”

這時,聽聞到消息的本地士紳也紛紛趕了過來。

盛家莊的盛伏是縣衙的常客了,因為此前盧溝橋鎮的審判當了證人被不少衙門中人認得。再加上盛伏亦是一個老秀才,在縣城里走動久了,也不怕這衙門里的事情。

此刻只見盛伏帶著一幫子中小士紳們紛紛涌了上來。這里頭,不少人也有秀才功名。其中甚至還有好些個正在實習的縣學學子,此番也一臉無奈亦或者頗為興奮地跑了過來詢問。

吳英科見此,心中還有些緊張,他以為這些士紳都是過來鬧事的呢。

心中雖然有些怯場,但一想到此番縣衙已經眾志成城,他便再無擔憂,大步上前。

果不其然,見吳英科對上這些士紳,縣衙里的書辦衙役們紛紛高呼了起來。

“保護縣尊!”

“隔開刁民!”

“我乃本縣主簿章力桓,爾等有事沖著我來,不要傷我縣尊!”說罷,章力桓毅然地沖了出去。

他可是明白宛平縣之所以能第一時間拿到朝廷發文,就是因為吳英科乃是赤膽忠心的改革派。要是這一面改革派的旗幟倒了,那宛平縣所有的新政就沒了。

他們倒是不在乎朝廷到底會修筑多少學校,可他們在乎要是朝廷不從官紳手頭收寶鈔,他們的寶鈔就要變成廢紙了!

望著章力桓依然決絕的表情,吳英科感動了。

就當他還想說幾句場面話的時候,盛伏狠狠跺腳了起來:“哎呦,我的好主簿大人!您這會兒呀,可就別逗趣了。咱倆誰跟誰呀?您岳丈大人和我什么關系,現在還來這一套?我們不是來興師問罪的,我們啊,就是想知道有沒有這種好事兒啊!當真能用寶鈔繳稅?”

章力桓愣住了:“你不是來鬧事的?”

“我哪兒可敢啊!”盛伏一臉無語:“我更沒那心思啊!要是往后真就能將這寶鈔用出去,那是多大的好事兒?我哪兒有那心思還來亂了這等好事!”

“你們也支持收稅了?”吳英科推開眾人,看著百姓們道:“往前不是……”

“往前的呂偉迎那些……可都關進大牢了。誰還敢亂想啊。眼前,這都是來……來問寶鈔之事的呢!小老兒不巧,手頭真更有三百元的寶鈔,特來繳稅的!”盛伏說著,身后頓時來了一個胖大小子。

這龐大小子手頭赫然提著一個巨大的布袋子,里頭裝著一疊一疊的寶鈔。

盛伏一臉得意地道:“當年老夫便料想新君登記,定然不會害了我等小老百姓。此番,果不其然!”

吳英科見此,不由嘖嘖稱奇。

原來,這盛伏手頭竟然還真有三百元的新式寶鈔,以及足足一大袋子里保守估計也有的十萬貫寶鈔。

“這里頭,還有舊式寶鈔?”宛平縣主簿章力桓一眼就認出了這關鍵點在哪里。

朝廷發的是新式寶鈔,那紙張,那質量都是一等一的厲害。料想尋常人也難以仿制。更關鍵的是,這量少啊,容易出價。用新式寶鈔繳稅那是決無疑問,肯定能行的。

可這舊式寶鈔又能不能用?

“這里就是宛平縣衙?此番怎么這么多人啊。”這時,縣衙外來了一個年輕官員。這官員穿著一套修身短袍,身后跟著幾個精干男子,從一輛四輪大馬車里走了下來。

眾人看到這四****馬車,不少百姓便紛紛讓開。

“能有這等大馬車的,至少也是五品官員啊。就是這宛平縣,也是因為京縣才能采購到一輛做縣太爺的車架呢……”有懂行的私底下嘀咕了起來。

見了拉人架勢,吳英科心中一凜,這顯然是一個品級不低的官員,心念于此,他連忙上前道:“在下吳英科,敢問來者……如何稱呼?”

“在下……徐煥武。就職帝國中央銀行行長,也就是……”徐煥武笑著,頓了頓,道:“往常的寶鈔提舉司。此番,便是來巡視咱們宛平縣的。這是金融改革的第一戰,也是寶鈔重拾信心的第一戰!作為寶鈔發行政策的實施者,來給咱們的兄弟單位打氣解惑來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吳英科頓時心頭猛地一喜,緊接著就將徐煥武扯了過來:“可真巧有個問題,得徐大人給咱們解惑呢!方才,我剛剛收到朝廷內閣二號令,令上宣布,即日起對田賦改革中,原本優免的官紳田賦以寶鈔收取。只是,而今朝廷發行的有兩種寶鈔,一個是新式寶鈔,一個是舊式寶鈔。唯獨不知可否通用啊?”

“如此,看來我是真來巧了。”徐煥武笑道:“此事,朝堂已經有準備了。過往寶鈔發行不甚精良,故而此番改進了制造工藝,讓那個寶鈔變得更加堅固耐用,能夠識別防偽。故而,針對過往寶鈔。朝廷的意思是,限期限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通兌。比如去年發放的,成色最新的崇禎十六年式寶鈔,朝廷將按照十貫兌一元寶鈔的比例進行兌換。若成色有所殘缺,年份過于久遠難以識別,兌換比例會再行調整。當然,若是有那制假售假者,亦是嚴懲不饒!”

“足夠了,足夠了!”吳英科心中不斷點頭。

這大明上下,除了少數大戶,基本上都是官員屯著寶鈔最多。按照十貫兌一元來說,吳英科現在手頭就能變現出一百元,這就意味著一百兩銀子,是過去五年的俸祿呢!

這份飛來橫財,已經讓吳英科頗為滿意了。

“這么說……小老兒此番都用崇禎年間的寶鈔來繳稅,那也是無礙嘍?”盛伏眼睛大放光彩。

“自然是的。寶鈔乃是我大明通行法定貨幣,眼下圣上已經發布了內閣二號令,宣布以寶鈔收取官紳優免部分的田稅。這可是皇恩浩蕩啊!”徐煥武朝著東北面皇宮的位置拱手行禮。

眾人自然好一番行禮。

但話說回來,人家說這是皇恩浩蕩還真沒問題。

畢竟,老百姓要繳稅,那就得是實打實的銀子與糧食等實物。但到了他們這些官紳手頭,便是拿寶鈔也可以繳稅了。

要說銀子大家伙或者還沒多少。

可要說寶鈔,那個退休致仕的官紳手里頭不是一大把?隨便拿出一部分,便足以用來繳稅了。

如此一看,這不是皇恩浩蕩是什么?

對于盛伏這等中等人家來說,抗拒衙門,那是大大的不妙。就算自己有那底氣可以抗拒一二,可往后被記恨上了,那定然是沒好果子吃。

故而,對于這等規模不大的耕讀人家而言,最是遵紀守法不過。這一回雖然曾經五十畝優免的田賦沒了,卻并沒有多少抗拒。尤其是知道了田賦可以用寶鈔交納后,更是悄悄將十里八鄉的寶鈔統統收購后,趕緊過來繳稅了。

“那好哇!”盛伏大笑著:“還請縣太爺收下小人盧溝橋鎮盛家莊盛伏一共七十二畝二等田的補交田賦!這事兒啊,鬧著咱們宛平一個冬天了,眼下朝廷終于要收了,小老兒將此番事情了解,也可以好好過一個冬嘍!”

眾人聽此頓時哄鬧一團。

竟然真有人這么積極繳稅!

“天……要變了!”徐煥武笑著重重握拳!(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