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五百三十七章 有賬不怕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七章 有賬不怕算

第五百三十七章 有賬不怕算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3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為了順利的讓大明登萊軍能順利的離開朝鮮的國都,返回隔海相望的登萊,李倧終于想起了親明派金尚憲,這個事還得交給親明派啊,如果是其他官員去,看那天趙烈對李圣求的態度,很可能趙烈連人都不見

于是乎金尚憲在這天前來拜見登萊總兵趙烈,當然打的旗號是代表朝鮮王前來****。

見面寒暄是必不可少的,金尚憲趁機說起他當初經過登萊山東直達大明京師時受到沿途文武官員熱情款待的經歷,一路上他還做了不少詩詞。

金尚憲作為朝鮮的使臣跨海登陸登萊,前往大明京師,陛見崇禎帝的事情,趙烈時清楚的,畢竟他當時就在登萊。

當時金尚憲每到一地都受到當地官員士紳的熱烈歡迎,天天飲宴,各種美酒美食流水架的擺上來,宴席上兩國官員是吟詩作對,暢談兄弟之邦的感情,留下詩篇無數。

此是被很多中朝書籍記錄下來,傳為一時佳話。

金尚憲簡直是喝著喝著就到了京師,這也讓金尚憲對大明的感情極深,能不深嘛,到哪里都是熱情接待,美酒美女不斷,從此,本來對大明極為向往的金尚憲被大明的廣袤、熱情所淹沒,成為了根正苗紅的親明派。

趙烈就此也同金尚憲好好聊了聊,畢竟朝鮮官府上層的親明派必須扶持,打壓的就是親清的一系。

“不曉得趙總兵何時才能回歸大明,我王打算派出使臣前往叩謝,事前也好有個準備。”

看看雙方談的很融洽,金尚憲覺得到了時候,提出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試探登萊軍什么時候回返大明。

“金大人,我登萊軍何時能回返登萊,還得看大王的旨意,上番說了,登萊軍近萬跨海而來,為朝鮮保衛都城,可謂浴血漢陽,登萊軍付出這么的損失,不知道朝鮮王有何賞賜。”

如今這個扮白臉的事情都是韓建來做,此番也不例外。

“我王已經為登萊軍備下了五萬兩銀子,還特意為趙大人備下了一千兩銀子、八位侍女,并任命趙大人為朝鮮國右議政,朝鮮水師西三道水師節制使。”

金尚憲提出了朝鮮國的條件,****五萬兩銀子不多,近萬的軍兵只有五萬的****銀子,去除各級軍將的銀子,每個軍兵估摸就是三兩銀子。

但是給趙烈的賞賜可謂極重,不是銀錢,而是給予趙烈的官職,雖說右議政、水軍節制使都是名譽的官職,非是實職,但這也是朝鮮國賜予大明官員最高的官職,也算是朝鮮王室對趙烈的極端的敬重。

“按說,我登萊軍在漢陽折損不多,只有數十人戰損,但是此番從千里之外馳援,所耗費的錢糧,雇傭的海船的費用不下十五萬兩銀子,此外,在海上還有一艘海船夜間沉沒,三百余軍兵葬身大海。因此我登萊軍此番損失可謂慘重。”

趙烈沉痛道,面無表情,眼中微微含淚。

“因此,此番就是撫恤這些軍兵也須七八萬兩銀子,還有折損的西夷海船也須兩萬兩銀子,這些林林總總耗費甚巨,本官不過是一個小小總兵,每年米糧俸祿不過數百石,著實無法籌集燒埋銀兩。”

趙烈表情很是無奈,要不是韓建曉得根本沒有海船沉沒,他也能信了,心說趙大人能到如此地位真不是僥幸。

“當真,當真有這般多。”金尚憲不禁磕絆起來。

“金大人既然去過大明就該曉得,大軍開拔,軍兵每人得發下三兩銀子得開拔銀子,這是規矩,這就是三萬兩銀子,加上為出征征集火銃兵甲錢糧,向西夷人租賃海船運送,十幾萬兩銀子真是一點不多啊。”

韓建又開始進入他的角色,

“再有,損失的近四百名軍兵每人二百兩撫恤銀子,還有五十畝田產,這又是十萬銀子,有帳不怕算,金大人你說是不是。”

金尚憲一合計,確實得有近三十萬的開銷,只是朝鮮國實力弱小,對于這么大筆銀子一時恐怕也拿不回來。

“此事本官即刻報秉王上,由王上定奪,還請趙總兵見諒。”

金尚憲一看,得,這事如今太大了,他是決定不了,上呈王上吧。

這就是將難題上送,得,大王你看著辦吧。

趙烈當然是端茶送客,你們君臣回去商量吧。

金尚憲將趙烈得要求回報,立時朝鮮朝野大嘩,這簡直是不可想象。

要知道在壬辰倭亂得時候,除了米糧外,其他軍餉兵甲撫恤銀兩都是大明自掏腰包支付的,大約花銷了大明數百萬兩銀子,之所以朝鮮感謝大明數百年,甚至明亡后對大明君主還是念念不忘,年年祭拜萬歷帝,說白了就是對救護朝鮮的恩德以及大明為了朝鮮灑下的海量錢財感恩戴德。

而趙烈所統帶的不過是登萊鎮一鎮之兵,近萬人援軍的馳援就要讓朝鮮付出三十萬兩銀子的代價,真是太沉重了有沒有。

很多大臣紛紛呱噪向大明天子上書,讓大明天子約束其麾下總兵,說白了朝鮮就是希望如同上番壬辰倭亂時一般,大明自己能買單。

但是,李倧等人可是曉得今時不同往日,大明如今財政極為困難,能派軍援助已經是太大的面子,如果不拿出****的銀子,這關恐怕過不了。

此事就此拖宕起來,過了兩日,朝鮮西道節制使金自點回朝廷交令,西道就是負責抵御建奴來犯的這一路,但胡虜一路輕裝南下,不攻堅城,金自點說實話也沒什么辦法。

不過他就是西道節制使,抵御胡虜是其職責所在,如此讓胡虜大軍長驅直入,金自點也該到了回朝待罪的時候了。

李倧也知道他有些冤枉,意圖將其責罰得時候延后,如今就是待勘。

李倧之所以優待金自點,那是因為金自點是親清派的主要人物,說白就是胡虜勢大,朝鮮不敵,大明也是有心無力,不如虛與委蛇,順從胡虜一時。

這是好聽的說法,說白了就是先降了吧,要不胡虜總是來范,朝鮮就是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對朝鮮王室極為不利。

這個說法其實同李倧的想法極為得類似,但是基于民間和士林中對大明一貫親切和好感,這個說辭還不能明目張膽的說出來。

也就是可以做,但是不能說。

李倧對于金自點這個同他心思接近的大臣還是極為看重的,不迂腐、有擔當,因此對于金自點他是要力保的。

金自點一回朝立即反對對明軍****,也反對對趙烈封賞,理由就是此舉瞞不過胡虜,這會極大的刺激胡虜,胡虜為此還會大舉入寇朝鮮,得不償失啊。

這個理由夠強大,如此做,胡虜深恨之是肯定的,為此因怒興兵再犯,也是極為可能的,這讓朝鮮君臣又開始為難搖擺起來。

為難也得將事情辦出個眉目,否則登萊軍不走不是。

這日,李倧召集了幾個主要大臣,并且派人請來了趙烈,他想采取車輪戰,讓趙烈降一降這個****款,朝鮮真是有些吃不消了。

畢竟胡虜留下的爛攤子沒有大量的錢糧應付,絕對是解決不來的。

趙烈在余大寶和趙達的陪同下步入大殿,在門口按照規矩,他們將隨身的佩刀交給了王宮宿衛。

這個所謂的主殿在趙烈看來不過就是大明巡撫衙門官廳的大小而已,畢竟朝鮮國的規制國力就在這里,沒有實力如同大明般在宮殿上過多的破費,更不要說還有南京畿北京畿之分。

“拜見王上。”趙烈向李倧拱手施禮道。

李倧和煦的笑笑,“趙大人無須多禮,來人,看座。”

一旁的太監急忙將椅子送上。

看到趙烈沒有跪拜見禮,其他的大臣都是習以為常了,這些天都是如此,趙烈就是不跪拜,你敢拿刀威脅他不成。

所謂的皇家威儀前提就是無上的暴力,如果不從如果不跪拜就是殃及家族的結果,因此人們才遵從,不敢反抗。

但是這條對趙烈全無用處,趙烈根本就是無懼朝鮮君臣的威脅,不說他是大明的二品大員,就說如今近萬的破虜軍就在城中,比城內的朝鮮軍兵都多,那么暴力壓服誰呢。

但是金自點是頭一遭看到,金自點此人極為的現實,他對于局勢的判斷就可以看出來,建奴強大,他就建議朝鮮依附建奴,看到大明強大,他就建議朝鮮依附大明,不會因為以往的恩仇行事,他只看如今。

但是這不意味著金自點不是一個忠臣,相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鮮的利益,他之所以建言向建奴稱臣,也是為了讓朝鮮國以及王室存續。

此時他看到趙烈如此跋扈,心中大恨,

“趙烈你不過是大明一個總兵罷了,見到我王竟敢不跪,在我朝鮮王宮還敢如此目中無人乎。”

金自點戟指趙烈吼道。

“本官乃是****大明的來使,只可跪拜大明的天子,其他君臣一概不行跪拜。”

趙烈傲然道。未完待續。

小說鄰居: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