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碎的三千里江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碎的三千里江山

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碎的三千里江山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3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正文

經歷了一場一生難忘的所謂血戰,李倧君臣是劫后余生啊,最后還得靠大明援軍的救助,雖說就是那么一小撮二百多人,卻是拯救了漢陽滿城人的性命。

最緊要的是沒有讓朝鮮王室落入胡虜的手中,這就保全了全朝鮮人的臉面,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

如果李倧等人被胡虜俘獲,在朝鮮人看來同比中原數百年前的靖康之恥,絕筆可以讓朝鮮人羞愧千年的,后世的史書不知道該如何筆伐一眾君臣,那真是遺臭千年。

李倧還算是講究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他在建奴退兵后即刻從西城趕往北城,無論如何都得當面向趙烈道謝不是。

“多謝大明天子,多謝趙總兵救了漢陽滿城百姓,還請受孤王一拜。”

李倧此番見到趙烈,那個感恩戴德,當然此時他最感謝的還是大明天子,雖說趙烈是馳援的軍將,這場仗也是趙烈指揮的。

但是沒有大明天子,他趙烈能前來馳援嗎,雖說沒有奉召,那也是為大明征戰,支援朝鮮抗奴不是。

“好叫王上知曉,如今大明民亂四起,加上建奴的攻伐,朝廷已經沒有財力再次援助朝鮮了,”

韓建對于李倧一個勁地提天子極為的不豫,心里早將這個所謂的朝鮮王罵個遍,真是感謝都找不著正主,他還能干些什么,

“此番是我家大人無詔出兵,王上定是曉得無詔出兵的罪名,我家大人之所以如此做,就是因為朝鮮一向是大明的屬國,大明不能任朝鮮被建奴欺凌。”

韓建話里的意思很明白了,你等君臣搞清楚是此番一援朝我家大人擅自出兵的,后面朝廷和天子還有責罰,

“我家大王和我等臣子對趙大人是萬分感激的,沒有趙大人及登萊軍,漢陽必是不保,我家王上必有重謝。”金鎏聞弦歌知雅意,立即轉換了感激的對象。

趙烈聽聞后看了看韓建,韓建立即領會。

“既然金大人談及此事,待建奴退兵后,咱們之間就好好談談此番登萊軍出兵的開拔費、餉銀,金大人到時不會反悔吧。”韓建笑道。

“應當的,應當的,登萊軍千里馳援,保全了大明和朝鮮的恩義,我家大王定會重重酬謝。”話雖如此,金鎏可是看著韓建一笑露出的白牙感到心悸,他估摸對面的這個粗漢要獅子大張口。

這個話題告一段落,畢竟建奴還沒有退軍,說這個可是有些尚早,但是這里就埋下了伏筆。

清軍全部回返大營,也排出了人手將那些流散野地的朝鮮人押解回來,對于大清來說,什么時候人手都是重要的。

“皇上,我軍是不是撤軍為上,畢竟趙烈所部只要入了堅城,我軍攻取不易,就怕折損慘重。”

多爾袞上前進言道。

此番清軍折損真是不多,戰死也就是二百余人,還有數百人負傷,但是之所以戰損如此少都是因為朝鮮人頂在前方,如今鋪滿城下里許的可是近兩萬的朝鮮人尸體,如果沒有他們,清軍沒有數千人不夠填的。

因此多爾袞從心里講是絕對不愿意攻打破虜軍把守的堅城,就是攻下來也會是得不償失。

“不能這么撤軍,皇上此番南征朝鮮是為了逼降朝鮮,如今勢如破竹兵圍漢陽,朝鮮王近在咫尺,如何能就此撤軍。”豪格大為不滿,他真心不甘。

這一路上,清軍順風順水,所遇到的朝鮮軍簡直不堪一擊,可說折損輕微,比上番丁卯之戰要順利多了。

這說明清軍的軍力大增,而朝鮮軍還是一如既往的戰力渣渣,清軍已經取得了碾壓的優勢,可說局面一片大好。

但是又是趙烈在漢陽阻擋了大軍的兵鋒,簡直是大清的最大禍患,到哪里都少不了這個混蛋,豪格當然極為的郁悶。

“不撤軍,難道攻堅,城下數萬尸首就躺在那里,你難道讓我大清甲兵白白死在漢陽城下嗎。”多爾袞對豪格極為的看不上眼,他認為豪格有勇無謀,向來不能審時度勢,不過就是身份尊貴些罷了。

“為何不能圍城,雖說這附近的糧秣不多,但是可以多派出騎兵向東向南奪些糧草,圍城兩月,漢陽城內這么多人最先挺不住的就是他們,到時就是趙烈所部主動出城野戰了。”

豪格反駁道。

“下面的牛錄早就報來,我軍到來之前,朝鮮軍出動大批人馬就是從方圓百里內征糧,據說數量很是不少,堅守幾個月沒有問題,怎么圍城,恐怕最后當先沒有糧草的恐怕是我等吧。”

多爾袞據理力爭,他對豪格的弱點一清二楚,過于剛愎自用,等閑聽不去建言。

多鐸看著兩人的爭吵很是不以為然,他就是在一旁聽著,他雖說沒有那么多的縝密的心思,但是他可是知曉最后還得皇太極一錘定音。

“好了,不要吵了,休整幾日,然后派出人手征集糧草和朝鮮人,既然攻不下漢陽,能多收攏朝鮮人回遼東開荒也是好的。”

皇太極打斷了。兩人的爭吵。

“至于趙烈,既然一時我等奈何不了他,那就另想法子,總要取了他的性命。”

“皇上難道說用間,讓大明天子同趙烈自相殘殺。”多爾袞詢問道。

皇太極心中一凜,這個老十四是個人物,他只是開了一個頭,多爾袞就已經猜出了結尾,豪格恐怕不是這個人的對手,何況還有阿濟格和多鐸幫襯多爾袞。

“正是如此,既然趙烈總是躲在城內,不敢同我大軍野戰,那就是對付袁承煥和熊的老法子,讓他們明人自己掐去吧,我大清只要先點把火就是了。”

皇太極點點頭,趙烈對大清威脅太大,簡直是老天派來專門同大清作對的,皇太極如今的最大念想就是無論用什么法子只要能除掉趙烈就行。

“還是不如斬殺了這個尼堪爽利。”多鐸搖了搖頭,很是不情愿。

皇太極看著多鐸笑了笑,“老十五你多用些腦袋,不要就知道手里的刀槍。”

對于多鐸這個有些混不吝的性格,皇太極很是喜歡,是個猛將的苗子,愛新覺羅的年輕人中這樣的人真是不多了,而老一輩又大多凋零。

況且多鐸沒有大多城府,同多爾袞極為的不同,對皇位幾乎沒有威脅。

既然皇太極做了決斷,那么其他人就是只能服從,于是接下來的半月內,建奴鐵騎將朝鮮京畿道弄的是天翻地覆,燒殺劫掠無所不為,在朝鮮還算是安定富庶的京畿道成為地獄般的存在。

錢糧被搶奪,青壯男女被劫掠,老弱被斬殺或是自生自滅,朝鮮中北部烽火處處。

而從全羅道、慶尚道趕來的援軍則是在數千建奴的鐵騎的攻擊下脆敗,數千朝鮮軍或是戰死或是投降,負責領軍的多鐸大出風頭。

朝鮮君臣則是坐困愁城,只能眼看著建奴在朝鮮土地上肆虐而毫無辦法,他們心里只能感到無比的屈辱和憤怒。

除此之外,他們毫無辦法。

直到二十天后,建奴大軍押解著十余萬青壯男女以及數百車得錢糧開始了北返的路程。

這一趟清軍俘獲了二十余萬朝鮮青壯,對于解決遼東開荒人手大為不足的情況很有裨益,同時也劫掠了十余萬兩銀子,這是大清朝廷的收入,其實軍兵們隱匿的銀兩比這個要多。

這些對大清算是一次收益豐厚的搶掠了,雖說同攻伐大明沒法比,但是朝鮮這樣的小國,這些收益可是不少了。

但是皇太極逼迫朝鮮投降,拋棄大明倒向大清的作戰目的沒有達到,也就是說大清側后的朝鮮還是同大明藕斷絲連,是個隱患。

倒不是說朝鮮那些戰力羸弱的軍兵有什么作為能威脅大清的側后,而是朝鮮還在大明一邊,允許大明的軍兵從那里入境攻襲遼東南就是個大隱患。

尤其是如今趙烈所部就在登萊,趙烈可是個不老實的,說不上什么時候就偷襲大清一下。

如今登萊落入了趙烈手中,對大清的威脅會加倍,這絕不是大清愿意看到的,但是如今沒法子,在朝鮮又是趙烈壞了好事,只能徐徐圖之了。

建奴半個月間撤出了朝鮮,留給朝鮮君臣百姓的是哀鴻遍地,幾十萬青壯就是幾十萬戶百姓被毀,這將使得百萬田畝的耕種大受影響,這還不算那些被搶掠的錢糧,此外還有十余萬嗷嗷待哺的婦孺老弱。

唯一的好消息是京畿道附近的仕紳家族大部分消失了,無他要么反抗被族滅,要么被全部俘獲向北去了大清,大部分收攏的米糧如今都不用歸還了,沒有主人了還換什么。

這也印證了趙烈所言,對于趙烈如今朝鮮君臣那是極為的信服了,趙烈所言的一一印證,可見對胡虜所為極為的清楚,是個久經戰陣的悍將。

但是也讓朝鮮君臣萬分的頭疼,無他,趙烈所部如今就在漢陽休整,很是清閑自在,就是不提回國的事宜。(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