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一十二章 朝鮮軍首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朝鮮軍首勝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朝鮮軍首勝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戰斗是一邊倒的,朝鮮軍從三面圍擊,而南邊是陡坡,下面是湍急的溪流,面對死地,卡拉莫部落在族長的帶領下決死反擊,他們嚎叫著揮舞著兵器向朝鮮軍的方陣沖來。

但是他們長長短短的刀槍斧頭面對的是林立的長槍陣,撞了個頭破血流,不斷有阿努伊人被長槍刺穿倒地發出瀕死的喊聲,讓周圍山林的鳥獸四散。

有的阿努伊人絕望的將手里的斧頭和大刀擲向朝鮮兵丁,也造成了數名朝鮮兵的死傷,不過改變不了大的局面,當槍陣不斷播撒死亡,過半的阿努伊人戰死時,他們崩潰了。

剩余的阿努伊人轉身不顧危險,向南邊的陡坡跑去,他們從陡坡上往溪水中滑去。

在魏房東的號令下,幾十名弓箭手向逃跑中的阿努伊人發箭,連開十余次弓,弓弦鳴響中,幾百只飛羽居高落下,不斷有阿努伊人倒斃在斜坡和溪水中,只有十余人最后順著溪水逃脫出去,而族長父子身披皮甲身中數箭仰臥在斜坡上掙命,他們身上的皮甲太顯眼了,這讓他們成了弓箭手的靶子。

李玄沒有命令下去清點,最后死亡的阿努伊人被平均分配給幾十名弓箭手,朝鮮軍兵也是沒有異議,實在是沒法子具體是誰射殺的,根本就是一筆爛賬。

對于在戰陣中死去的阿努伊人的合計可是甄別了半晌,這個時候沒有想讓,只有爭奪,這可是關系到賞賜和五十畝勛田的問題,根本沒有謙讓的可能,甚至有兩個兵丁因為到底是誰刺死當面的一個阿努伊人而沖突起來,腰刀都已經抽了出來。

李玄大怒,作為一個曾經的朝鮮貴族,對于本民族的兵丁的出丑深惡痛絕,明軍軍將就在此地,這是讓全體朝鮮兵丁丟臉。也可能讓明人愈加不信任朝鮮駐屯軍。

李玄即刻下令將兩人各打二十軍棍,然后將這個名額平均分配給這兩人,他的處理讓魏房東暗自點頭,在這支朝鮮軍里李玄是最有頭腦的。最有見識的。

軍兵們休息了半個時辰,收攏了陣亡的八名名兵丁和受傷的七名兵丁,李玄留下幾十名兵丁看護傷員,打掃戰場,其余的四百名軍兵在阿努伊人向導的帶領下直驅卡拉莫部落的駐地。斬草除根。

第二天午時,軍兵們已經在卡拉莫部落的窩棚里吃飯休息了,當然部落駐地四周散布著近二百名卡拉莫男丁的尸體,凡是過腰的男子都被清除了,因為北華總鎮馬全福下令阿努伊人過腰高的男人都算在獎賞的人數里。

“大人,此地還有五百余名阿努伊女人和小孩,不知如何處置。”一個姓樸的副千總請示。

李玄略一躊躇,魏房東道,

“韓大人,北華政務司發來信函。幼童發賣給歸附的阿努伊部落,婦女則全部帶往方茂港,運往濟州。”

“哦,就依為副將所言。”李玄發話道。

此番征戰讓朝鮮軍兵賺的盆滿缽滿,各個滿意,銀子有了,從營地中收攏了不少的和人的金小判和銀小判,勛田也有了指望,可算是滿載而歸。

李玄也是松了一口氣,此戰證明了朝鮮駐屯軍還是一支能戰斗的隊伍。趙大人也會滿意,雖說,嗯,戰敗的只是游牧的兵甲不整的阿努伊人。

由八艘福船組成的船隊行駛在北華島的西海岸。羅長山的船隊是沿著北華島南端的西海岸行進的,途中遇到了不少的倭國漁船,也遭遇了幾艘關船和小早船。

見到懸掛破虜軍旗幟的船隊,這些船只都是急忙閃避,這讓羅長山得意不已,破虜軍勢力愈是壯大。對于他這般依附于破虜軍的商人來說就愈是有錢途。

數年來,引入遼民、購置馬匹、糧食、原木、石炭等諸多生意中,羅長山賺得十萬余兩銀子,不過,他沒有止步,而是訂購了十余艘的福船,雇傭了數百的水手,他深信發大財的日子在后面。

幾日后,當他來到方茂港時,也被這座新建的城市驚呆了,從船上看去,城鎮不大,不過區區兩年的時間就撥地而起的新城顯示了趙大人的雄心。

是的,雄心,羅長山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否則也不會到處鉆營,尋找商機,他很明白建立這座城池所花費的時間和錢糧,沒有大心胸大志向者不會如此行事,這也讓他堅信跟隨趙大人的腳步那是他這輩子做出的最英明的決斷。

經過哨船的盤查,羅長山的座船當先靠岸,他馬上派人前往宏泰商鋪通知,他這位宏泰的東主到了。

頓飯的功夫,羅長山派駐方茂港的大掌柜溫博年帶領著幾個伙計前來迎接。

“老爺,如何這時來到北華,也沒事前通曉我等,我等也好天天往碼頭迎候。”溫博年笑著躬身施禮。

“博年,咱們之間不講這些虛禮,老爺我此番前來也是有大生意。”當年從澳門出走時,羅長山下面的大掌柜、二掌柜不看好北去盡皆辭去,只有三掌柜溫博年夠義氣隨同羅長山北上闖蕩。

羅長山任命溫博年為大掌柜,前兩年也是為他羅家東奔西走忙碌不已,羅長山每年都是發下不菲的獎賞,去年羅長山預計數十萬民進入北華,按趙大人所為分田分地,北華將會出現很多有收入的百姓,于是羅長山讓溫博年到方茂港坐鎮,并許了溫博年十分之一的干股。

“老爺,船上有何物件,小的讓人搬運。”溫博年恭敬的問道,他向來是穩守規矩。

“不用太多人手,雖說此番泰半船只隨老爺我前來北華,不過,四艘大福船里裝載的八百名十幾歲到三十歲的大明和朝鮮女子,這也是大生意啊。”羅長山笑道。

“老爺果然慧眼如炬,北華島上最少也得有六七萬孤身的青壯,當真是大買賣,不過,老爺,這破虜軍可是禁止人口買賣的。”溫博年先是拍了羅長山一記,然后提出自家的疑問,果然老道,既恭維了東家,也提出了疑問。

“這事嘛,用趙大人的話講,北華數萬青壯總得有個解決法子,最后,濟州馬大人提出,商人可以收攏女子到北華婚配,男方可以將聘禮交于商人,商人返給女方家人,用馬大人話講咱們這是婚配所乃是積陰德的事情。”羅長山笑瞇瞇的說道。

其實就是明面上禁止人口買賣,暗中用婚配方式進行,對于這種遮遮掩掩的行徑羅長山也是不以為然,只是,明人的世情向來如此,不足為奇。

“老爺,這些女子的發賣的價錢,呃,聘禮都是多少。”饒是溫博年見多識廣也是撓頭。

“相貌好些的當然禮金貴,稍差些的當然是禮金稍少一些,相貌丑的幾兩銀子也可,這些都是你掌總,”羅長山言道,

“不過嘛,這些女子要好生看護,要吃飽穿暖,不得孽待,破虜軍可是要點檢的,再者,吃的好點,穿得好點面相就好,這禮金嗎,嘿嘿。。。,這都是銀錢,怎可孽待,你家老爺眼光可沒那么短淺。”羅長山得意洋洋的說道。

“老爺一向目光如炬,此番北上就是明證,當下澳門弗朗機人不也得同趙大人合股。”溫博年不聲不響的又奉上一記。

羅長山更是得意,他向來自詡眼光長遠,這記馬屁當然是十分受用。

溫博年到了碼頭找來搬運的力工三十人,開始從船上搬運布匹、錦緞、糧食、鐵器、雜貨,宏泰在方茂港可是有著雜貨鋪、米鋪、成衣鋪、綢緞莊等幾處生意。

馬上就要封海,這番就是四個月后才能開海,所以運送的物件數量極大,宏泰的水手們在船上遞送,力工在船下忙碌,溫博年則是讓伙計們在碼頭上看管,他則是回去張羅八百女子的安置。

按照老爺的吩咐宏泰在方茂港倒是建造了四個大型庫房,還有沿街的十個鋪面,其中兩個庫房可以空置出來,不過,最多能安置六百余人,還有百多人的缺口,他是回去找同業商人幫襯,能不能租用些庫房安置。

羅長山則在十幾名護衛的隨扈下游歷方茂港,在碼頭附近先是看了看六個炮臺棱堡,此處的炮臺建造的比濟州港的炮臺還有大上一圈,極為雄偉,進入城內,道路寬闊,道旁屋舍嶄新。

方茂港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氣,無論是炮臺、道路、商鋪、住所都比濟州大上不少,畢竟濟州城開拓數百年,城池、道路、屋舍都已成型,稍顯擁擠,而方茂港則是重新建造的。

趙烈將其作為北華開拓的根基,很多的物資、人員都要在此裝卸運抵北華各處,因此,道路寬闊是必須的。對于自家的商鋪的選址和建造都極為滿意,溫博年果然是個能干的。

羅長山在此停留五天,求見了政務司司長萬基,按照澳門的規矩向政務司奉上獻金三千兩白銀,萬基是欣然笑納,趙烈并不禁止商人獻金,不過,須得是向政務機構獻金,不可向個人獻金。萬基正為北華的政務開支不足而頭疼,可算是稍解困窘。(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