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家的煩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家的煩惱

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家的煩惱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


北華勸業銀行是一個兩層的水泥鐵筋的樓房,房子的四壁平平無奇看不到方磚的影子,只有屋頂的飛檐與大明屋舍保持了一致。

雙開的大門外站立著十名手拿刀槍的軍兵,方順等人進得前來只見來往進出的人可是不少,他們都是同方順一樣前往探究虛實的。

進入寬敞的大廳,只見少半大廳被半人高的欄柜遮擋,欄柜分為三十余檔口,每個檔口后面都有一個伙計。

大廳內的一個墻壁上貼滿了告示,都是詳述銀行的各項規程的,還有幾個伙計再為前來探詢的人們講解,每個伙計身邊都圍著一群人聽伙計講訴規程。

方順等人在一側聽了半天,所講的與中年人所講大同小異,只是有一個事很是緊要,從即日起,北華將會使用金銀銅幣代替銀兩。

伙計手里就拿著金銀銅幣,眾人可以拿來一觀,方順等人傳看了一個銀幣,銀幣銀光閃閃,正反面刻有精美圖案,他們詢問的結果是一個金幣換十個銀幣,一銀幣換百個銅幣,而一個銀幣兌換一兩白銀,半年時間里,金銀幣和銀兩一樣通行,而半年后官府將會只認金銀銅幣。

這倒沒有引起大的反應,畢竟也是九成以上的純金純銀,還有這般精美的圖案,按照他們樸素的觀念這也值個一兩銀子了,總不是破爛紙片子騙錢。

方順等人還看到有著幾個軍兵當真是在存錢,放入欄柜銀兩填寫些文字,然后得到是紅色封面的折子,方順等人踅摸這軍爺都存入銀錢看來不是假的了。

方順等人詢問了銀行放貸的利錢,果然是三厘到五厘,三厘是有抵押品的,四厘五厘則是無抵押品的,這一分說方順等人明白了,要是有房產、首飾、兵甲等都可抵押放貸,不過每戶分到田畝不得抵押。

方順等人興奮的從銀行里走出來。一路商討著向政務司的糧倉走去,來到方茂港的西邊,一個用高大的柵欄圍攏的大片空地就是糧倉,從外面就能看到一些高大的尖頂的糧倉。在大門一些馬車,牛車滿載糧食正在等待上秤稱重。

方順等人在門口等著詢問了幾個賣了糧食出門來的莊戶人,被告知沒有什么踢糧減重,偷換米斗等齷齪事,就是點檢玉米有無蟲害和霉變。番薯有無蟲害是否長牙子,稱重后到發給簽子,到簽房領取銀錢。

其中一個莊戶人手里的白花花的銀幣差點晃花了幾人的眼睛。

只有一個人是蔫頭蔫腦的出來,原來玉米沒有保存好發霉了,只換了半數的銀錢當然很是懊悔。

方順等人可說是開了眼界,滿是歡喜的返回村里,各自車馬前往方茂港賣糧。

方順也是同婆娘商定了賣了糧食就建造房屋,采買一些布匹和鞋襪,此外就是向親家提親,給方遠山成親。夜長夢多啊,如今家里有女子的都抖起來了,如果是有了合適的女子,那就去銀行借貸將老二的婚事也辦了。

整個華北平原西南部的遼民們都歡天喜地的打糧賣糧,換來銀錢采買物件、籌辦婚禮,而中部和東北部則沉寂的多,他們都是今年后到的遼民,他們先到的不過是粗粗的開拓出田畝補種了一茬的番薯,晚到的更是趁著沒有降雪還在開拓田畝之中。

趙利民一家和黃繼善一家搭伙剛剛收購完白番薯。趙利民一家有三個小子,而黃繼善家只有父子三人。兩個兒子還沒有成年,沒有趙利民家的幫忙,三十余畝的耕地不知忙活到什么時候,尤其是番薯起出來。清理泥土,收入袋中都是繁瑣的活計。

雖說兩家因為節氣的關系都沒有將五十畝的田地補種完,不過三十余畝的白番薯的收獲也是不少了,最起碼明年口糧是足夠了,白番薯還能當成菜品,所以兩家的心情都是不錯。

明年大人們還會發下種糧。當然是最后半年的口糧了,只要明年風調雨順他們就會翻過身來,從此在北華安居樂業了。

不過一切的好心情在這晚上消失不見,因為十八歲的大兒子趙廣要去當兵吃糧,而且是極為執拗,母親的眼淚也不能勸阻他。

趙廣低著頭站在院中,趙利民和趙吳氏正在規勸與他,趙吳氏更是滿臉的淚水,趙元和趙浩則是一旁老實的聽著。

“趙廣,當兵吃糧有什么好的,你爹我當了十余年的軍戶,連家里都養不起,還是到了這里才安頓下來。”趙利民苦口婆心,他深知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不能象小時候那般簡單用強了。

“爹,您是大明軍戶,一年給半年的糧餉就是不錯了,趙大人的軍兵每月一兩銀子的餉銀,從不拖欠,出戰還有獎勵,如是什長、百總餉銀是軍兵數倍,爹,在這個小山村里窩一輩子俺不愿意。”趙廣梗著脖子說道。

趙利民就知道趙廣讓破虜軍把魂兒都勾去了,在身彌島的時候,趙廣沒事就同島上的破虜軍兵丁廝混,破虜軍的很多底細趙廣都知曉,看來那時趙廣就有了當兵的念頭。

“那你就不顧及父母了,作為家中的老大,就是應當幫襯父母支撐家業,難道讓年幼的弟弟和老父下地耕種。”趙吳氏紅著眼睛說道。

“母親說得對,大哥作為長子就是應當坐鎮家中,待明年弟弟十六歲了,弟弟前去當兵吃糧。”一邊的趙元說道,趙廣前去破虜軍營邊亂轉時,他可就在身邊,事情都是記在他心里,也是有了當兵的打算,不過是因為年紀稍小而沒有說出來而已。

老趙兩口子和趙廣立時吃驚的看向趙元,這都是什么情況,趙廣沒有安撫住,又冒出來一個要當兵吃糧的。

“怎么,破虜軍就是糧餉充足嘛,還能博一個前程。”看到大家瞪著眼睛看著他,趙元膽怯的一縮脖子嘟囔道。

“俺不活了,自家生下的肉都要去當兵吃糧,俺可怎么辦啊。”趙吳氏大哭,一個還不夠還有一個也是要出去,這實在是讓趙吳氏想不開。

于是這個話題暫先打住,無論如何今晚是不能繼續了,否則趙吳氏能死給大家看。

深秋的寒風開始在北華大地上肆虐,溫度大降,任誰都明白北華的冬天馬上就要到了,第一場雪隨時會降臨,北華可是以雪多而聞名的。

華北平原的東南部同丘陵山地相交的地帶的一片林地中,帶領著五百名朝鮮兵丁埋伏著,他們都注視著林地南緣的一條通道,這是華北平原通向十勝平原的一條主要的通道。

李玄一身藍色的戰袍,腰胯雁翎刀,身披板甲,身形比早先那是強壯不少,李玄當聽到組建北華朝鮮駐屯軍的消息,馬上就決定加入其中,見過世面的李玄認為一個王國在擴張之時,武將才是晉升的捷徑。

而小小的濟州實在太狹小了,既然濟州有弟弟在此經營,自己也算有了后路,為何不敢博他一把,于是李玄作為三千朝鮮兵丁中明人最為熟悉和信任的人選被任命為朝鮮駐屯軍總鎮。

當然朝鮮駐屯軍的三個千總都是明人,還有十個百總也是明人,此外還有十人的幕僚團協助李玄處理軍務,實際上起了監督和掌控的作用。

包括李玄在內的三千朝鮮人是經過了三個月的整訓后才抵達北華的,這三個月受的罪那是不用提了,現下李玄一想到教官的軍棍,以及烈日下站立一個時辰,全副兵甲行軍三日等這些操練時,還是會全身發冷,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要不是幾年官奴生涯讓他吃了不少苦,李玄肯定忍受不住,他也終于明白破虜軍為何會如此的善戰。

到得北華,由于華北平原北部和東北部已經平定,于是朝鮮軍被分配到東南部與十勝平原幾座大山相隔的地方駐守,經過兩個月的征戰,付出了一百多人陣亡的代價,將方圓百里的阿努伊人要么迫降,要么逃離。

此番,是已經退到山里的原來此地最大的卡拉莫部落不滿不聽號令從屬明人的一個小部落,揚言出兵報復,于是小部落急忙報于駐屯軍,駐屯軍馬上決定在此設伏。

李玄偷眼看看正在用望遠鏡遙望遠處的副將明人魏房東,說是朝鮮駐屯軍其實還是明人說了算,魏房東就是負責整訓朝鮮軍的明人軍將,他實際上才是這支軍隊的掌控者。

對此,李玄不以為意,朝鮮人畢竟歸化未久,建立信任尚需時日,他相信隨著朝鮮人在濟州和北華的生活越過越好,定會全部歸附,明人也會愈加信任。

遠處樹木晃動,三個小部落的阿努伊人慌張的跑了回來,告之,大隊的卡拉莫部族就要來臨,大約有三百來名的戰士。

李玄撇撇嘴,阿努伊人沒有甲胄,鐵器不精,沒有軍法,只靠余勇,實不足道。

李玄環視一周五百名駐屯軍,什長百總都有鐵甲護身,雖說是明人淘汰的鎖子甲和扎甲,那也是鐵甲,其他軍兵都是一身棉甲,比阿努伊人強了不少。

遠處吵雜聲起,卡拉莫部落雜亂的隊伍進入眼中,他們全無防備的走入了埋伏圈。

李玄看看魏房東,魏房東沒有言聲,李玄下令攻擊,這點不錯,明人知曉給他這個總鎮顏面。

銅號聲中,伴隨著兩輪弓箭,五百朝鮮兵嚎叫著如猛虎下山般突入卡拉莫部落的隊列中,混戰開始了,李玄毫不懷疑自己的軍兵是勝利者,恐怕戰后會有一些人攢夠五個阿努伊人的人頭,配享北華的田畝了,這也是朝鮮兵如狼似虎的原因。(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