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一百零一章 諸事煩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一章 諸事煩擾

第一百零一章 諸事煩擾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農業的問題是中國的第一大問題,中國的眾多人口決定了大部分人要在田地里刨食,趙烈當下是明白土地的重要性了,手下有著二十余萬遼民,他們大部要安排在農耕上,濟州島,趙烈打算安置三四萬人的,雖說只能安置少部分的遼民,這就能讓其他的遼民看到指望,有了盼頭。全文字閱讀

濟州島不大,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只有北面西面南面有狹長的臨海平原,由于是海島,土地較為貧瘠,又不保水,水稻是種不了,當地也就是耕種豆類高粱等雜糧,當地的糧食很大部分都得從本土運來,何況再增加數萬張嘴。

不過,趙烈那點農業知識起點作用,據他所知,高粱能耕種的地方番薯基本也是沒有問題。只要注意田畝的排水,只要不是洼地就可,畢竟番薯就怕澇。而番薯的產量是驚人的,養活島上數萬人口使絕無問題。

所以趙烈迫切的想知道石島的番薯收成,畢竟此時的番薯進入大明沒有多少年,這里有沒有水土不服的問題,這點不但關系到左千戶所人心的安定,也關系到濟州島能安置多少人的問題,如果產量可以的話濟州可是能安置不少遼民。

在這之前,丈量田畝,做到熟田,荒地的數目,這是最緊迫的事了,今年是不用想了,但是明年春耕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

于是,以白士第衛宇朱榮盛為首的清仗組成立,他們在石島隨從馬濤徐鴻清理田畝,可說頗有經歷。趙烈允許他們招募百余人參與清仗,同時,趙烈還為他們配備三個百總的兵丁,沒有武力的彈壓,當地的士紳地主是不會屈服的,畢竟田畝丈量清楚,就把他們的隱田全部清仗出來,多出的田畝的稅賦是大把銀子,這如同割了他們的肉一般痛入骨髓,反抗是肯定的,只不過是如何反抗的問題。

對于匠戶營的選址最后確定在濟州城南十余里的小山腳下,這里有頗大的河水從中部山區流出,且不在原有的主要環島道路上,較為隱秘,由于濟州島沒有什么礦產,所以趙烈沒有建立煉鐵廠的打算,畢竟從海外運送大量的礦石到濟州損耗太大,石島煉鐵廠出產的熟鐵船運至濟州鑄造大炮兵甲火銃就可,這樣濟州島匠戶營的功能比石島純粹的多,就是兵器廠,占地較石島要小,建造的難度也是較小。趙烈相信遼民到來后,匠戶營會很快建立運作起來。

反倒是軍營和造船廠的位置破費周折,濟州港往西和往東四里處都有約五六里長的海岸邊的水深足夠,不過,軍營和造船廠相鄰又不可能,因為每個地方的范圍都不夠大,但是,如果分開又面臨一定問題,此處不是石島,朝鮮倭國就在左近,威脅著造船廠,畢竟這里不是石島有灣口炮臺扼守,濟州港就是開放的港口,進出相對方便,一旦船廠有失,損失是巨大的。

最后趙烈和穆尼奧斯齊威萬基等人商議定下來,西側建立水師營,東側建立船廠,并且軍營為守護船廠專門建立三個百總的護衛隊,同時,環繞水師營和船廠將各建立五個炮臺,這不是個小工程,畢竟一個炮臺造價就得近千兩銀,加上十二門加農炮,以及炮臺炮手和宿衛的餉銀獎賞,每個炮臺沒有三千多兩銀拿下不得。

難民營定在了城西,占地極廣,趙烈清楚會有十余萬遼民經此開拓蝦夷地,因此太小了安置不下,城東定為步騎營所在,這也是由于東側外海接近朝鮮倭國,以及東部丘陵地帶的馬場,所以步騎營設在東側便于應援。

趙烈命萬基招募濟州城的人員到城西建立難民營,很簡單,就是建立木制圍欄,建立營內通道,挖掘地窩子公廁,預留學堂,成衣廠等位置,這些都是難民大隊到后再行建造。如今的活計簡單,不過,數量龐大啊,這是近十萬的體量,所以必須召集朝民官奴干活,搶在難民抵達前盡力建好,讓剛一下船的疲憊的遼民不至于無處可去,減少病患的發生。

此番,萬基招募朝民還是管飯,每天還給五錢銀子。結果當然是踴躍前往,朝鮮濟州府已經是不存在了,往日依附于濟州府身上的官奴的飯轍沒有了,雖說只有兩頓不多的飯食不過畢竟只是餓不死不是。到此處做活,明人老爺供三頓飽飯,雖說是雜糧,不過畢竟能吃飽了,還有五錢銀,此前奴婢農民服徭役都是自帶餐食,上哪找這個好活計去。萬基一日內就召集了千余官奴,還有數百的農民,第二日就開工了。

給予朝民銀錢也是無法,如果遼民到來每日飽餐,每月還有半兩銀,朝民明著不說,私下必是抱怨不止,極易離心離德,被有心人利用,反正將來島上漢民人數會超出朝民,且只教授漢文,如此數十年,必將其同化,所以趙烈將他們都作為治下之民看待,不用厚此薄彼。

對于島民趙烈不用擔憂,讓他煩惱的事情還是不少,尤其是牧場問題。

關明,韓建的回執到了,大靜西浦的順利奪取是讓趙烈愉快的,折損兵丁不多,這是讓趙烈最為滿意的,但是,兩方的夜不收帶來的信件內容則是爭吵不休的,關明將韓建罵個狗血噴頭,總之,搶奪友軍功勞是沒跑的,韓建則辯解為了早日奪取全島不得已為之云云,兩方吵的一地雞毛。

趙烈下令兩人罰奉一月,關明自身的運籌失誤,自食其果,韓建倒是沒有大錯,畢竟是為了早日奪取全島,不過如果不處罰,關明倒是無所謂,自食其果了嘛,但是恐其麾下千總官兵士氣受損。趙烈此時體會到平衡之重要,于是韓建也就倒了霉。

事情剛剛處理完,晚上最讓他頭疼的消息傳來,表述濟州島馬場的實際情況的文書由李祿顧酩處飛馬傳來,就著昏暗的油燈,趙烈看完了馬場的情況,原來顧酩費盡周折,挑選了六百一十八匹還算可堪一用的馬匹,其中,兩百三十余匹公馬,三百七十余匹母馬,都是三歲到八歲的,身高都在一米二十以上,還有四百八十余匹兩歲前的小馬,其他兩萬一千千余匹要么身量瘦小,要么年事已高,總之,大都是殘次品。至于如何處理,顧酩只好請求趙烈示下。

靠,趙烈心中大罵,不怪乎歷史上朝鮮對陣倭奴建奴一觸即潰,看看他們的戰馬真是奇葩啊,冷兵器時代只有步兵沒有騎兵與強敵之精銳騎兵對陣就是個悲劇,大宋就是明證。朝鮮的戰馬估計也就是傳個訊,報個警,除此毫無用處,要不是朝鮮在北方買入一些蒙古馬作為戰馬,恐怕北方早就不保了吧。

看著兩萬余匹龐大的數字,和其微乎其微的作用,想想它們消耗的人力物力,真是讓趙烈頭痛不已。只是,無論如何也得廢物利用,幫它們找到出路,也好減輕負擔。

趙烈左思右想只是大概想出一個方略,至于具體執行,還得和左右商議后再談。

顧酩的信件里倒不全是壞消息,據他估算,島東部的丘陵和平原夾雜地帶放養六七萬匹馬還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趙烈一直苦苦尋覓的馬場終于有了著落,畢竟石島馬場喂養個數千匹馬就是到頭了,還只能大部圈養,不利于保持戰馬的活力以及野外生存的能力,只是過渡的地方。

最后確定地點的是忠烈祠,這是軍魂鑄造之地,也是將來百姓祭奠英烈之所,趙烈將其確定在城西南五里處,占地數十畝,前面是平地,后面是個向上的緩坡,此處青山綠水,是一個好的所在。

ps感謝畢世這個夏天有點忙,子玉119休音海外阿飛無天涯大荒土著的打賞,鞠躬拜謝。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