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三十七章 初現模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初現模樣

第三十七章 初現模樣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時間在忙碌中逝去,一個多月轉瞬即逝,當第一場大雪來臨時,石島海灣全部變了模樣,海灣正北出現了幾條筆直的大街,官署、街市、醫館、軍營,甚至還有公共浴池,不過這些都是主要建筑,在幾條大街上孤單著矗立著,西面則是大片大片的窩棚,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威海的難民已經全部轉移到石島,連趙猛、萬基都來到石島,破虜軍也進入軍營,匠戶營也投入使用,趙烈把威海水師的匠戶頭袁義、郭福等匠戶搶到石島,只有船廠沿海規劃出大致的框架,黃漢、汪全早已是奔赴閩南重金雇傭造船作匠,冶鐵作匠,大量購進閩鐵以及玉米種子。

磚窯、石灰窯口黑煙吞吐,忙碌不已,里面還在不停的燒制磚瓦和石灰石,這些物件在不停建造的石島都是急需的。相鄰的匠作坊,也是整日響聲不斷,動靜不小,兵甲和火銃、火藥都開始試制了。成衣廠也已經全速運轉,為難民制作成衣、鞋襪,為將士們制作戰袍也排上了日程。

在赤山鎮的官署里,趙烈抿著熱茶在聽取田畝的丈量結果,

“大人,此次田畝合計二萬六千余畝,其中上田六千余畝,洼地五千余畝,坡地一萬四千畝,其中坡地,洼地大部撂荒。”徐鴻響亮的聲音回響在大廳,“另外,各個軍戶田畝已是重新登記在冊,不足三十畝者已是盡數補足,按大人要求,還從遼民中挑選了幾百戶兩千余人發放了田畝。”

“大人,各地催肥盡數完成,現下只是每隔數日察看熱度,添加熱水,個別軍戶懶惰怠工,屬下連著百戶一起打了板子。罰扣了餉銀。”劉平把催肥的事項稟報一番。

“好,非常好,”趙烈也是非常滿意,官署中幾十人都是廋了一大圈,趙烈也是不吝賞賜。“獎賞每人十兩白銀,盡忠國事者就應不吝獎賞。”

徐鴻激動的跪下拜謝。十兩銀子那是近一年的餉銀啊。

祝英、鄭益民、劉平也是感慨萬分,幾個月前,幾人以為趙烈大張旗鼓的丈量田畝,以為是為自己貪墨田畝做足功夫,誰成想趙烈竟是真的把田畝全數分給這般泥腿子,在老官場來說,實在想不明白趙烈求的是什么。大冬天的來回奔走,風塵仆仆,吃的是大鍋飯,穿得是破衣爛衫,沒有克扣糧餉畜養家丁,也沒貪墨田畝斂財,這般的軍將幾人從未見過,幾人整日家胡思亂想也沒弄明白趙烈此人,在大明官場趙烈可算是獨樹一幟了。

李先生則是暗自點頭,多半年前,趙烈激辯大明形勢時,可謂有蘇秦、張義之辯才,張良之遠見,這幾月來則是具備張太岳之實干,諸葛亮之事必躬親,閱歷頗豐的李先生也無法確切的評價趙烈,從未風聞過此等樣人,文武皆通,執著實干,將來成為戚爺?岳爺?都不像,實無法明了此子將來的成就。趙海明真是好福氣啊,自家兒子年紀比趙烈大上不少,如今還是拘泥于書堆中缺乏閱歷,純粹的書呆子。兩者差距不足道。

趙烈吩咐官署調派好人手整修灌渠,開春三月挖掘灌井。此事還由劉平、徐鴻負責。

千戶所招募百名文員,這些文員將會成為學堂先生,教習遼民兒童粗識大字,同時在軍中教授兵丁,此事由李先生負責,數十年苦讀,最后金殿唱名光宗耀祖的只是極少數,三年一殿試只取三百名而已,而全天下在科舉之路上奔走的生員不下幾十萬人,不中之人不知凡幾,許多人變賣家產才勉力支撐著學業,如此數次不中,即是貧困不堪,因此能當個吏員有份糧餉則是許多寒門子弟的心愿,趙烈不愁招不到人手。

最后,趙烈又一次做出了令眾人震驚至麻木的決定,春季坡地全部種植番薯,洼地全部種植高粱。這是神馬東西,高粱向來都是種在坡地上的,趙大人能不能不這般胡鬧,要知道田畝產出乃是千戶所根基,一旦產量大損,全千戶所都得鬧騰起來。李先生也咔吧著眼睛把趙烈歸入還須歷練的行列。不過,李明峪沒有多說什么,趙烈正在興頭上,也許遇到點挫折反而是好事,左右是損失些錢糧,趙海明趙大人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區區數萬兩銀子還賠得起。

在一片靜默中趙烈滿意的回到石島灣,正式整訓破擄軍,組建水師。

組建水師,是著眼將來,水師是趙烈心目中的首要,作為后世中人趙烈太明白水師是自家生死的關鍵,目前這點根基實在是不足道,南方幾大勢力都是數百艘海船,當然大船少,大多是百噸,甚至幾十噸的小船,不過這也不是趙烈可以比擬的。水師組建必須是立足長遠,寧可人等船,不可船等人。趙烈從遼民中召集了三千多名漁民后代,或是海邊長大的粗識水性的青壯組成水師,只是這般水師只有幾艘鳥船、沙船,一艘蒼山可以操練,只好分批整訓,在石島灣內外這通亂轉,閑暇時間讓他們走隊列正軍紀,他要的是水師勁旅,不是簡單的水手,一定要用嚴格的軍紀和艱苦的操練磨練出來,才能可堪大用。

水師兵丁們在石島灣的熙熙攘攘的整訓倒也讓冬季的石島灣不是太過空曠,有了一些人氣。

海船啊,還是太少了,可造船就必須先備好木材,本地的木材只有石島西北山上還有一些原始林木,趙烈打算派人砍伐下來,但是還是太少,杯水車薪。趙烈早已派顧五岳雇船到朝鮮購入,在大明沿海人類幾千年的砍伐,合用造船的樹木真是太少了,福建、兩廣木材還不夠幾大勢力瓜分的。在北方,只有東北有大量的原始林子,后世的黑吉兩省地界上原始林子無邊無沿,可惜,趙烈只有眼饞的份了,如今那里的主人是建奴,和趙烈不對付,那么就只有朝鮮林木可用了。好在山東距朝鮮真是不遠,木材也是不貴,否則趙烈得愁死。

造船的木材用窯口烘干出來,也得放置三兩個月才能使用,自然干燥的木頭那是三五年后的事了,因此木料大規模下來那是數月以后的事情了。

由于沒有太多的船匠,也沒有太多的老料,趙烈只是讓幾十名船匠帶領千余遼民學徒開始建造漁船,現有的漁村的小船出海不遠,收獲的魚量有限,遠不能滿足需要,幾萬人的肉食暫時只能從海里來,每天所需巨大。現在船塢上建造著五艘幾十噸的漁船,速度極慢,沒有多少人是會造船的,大量的時間在作匠講解、示范、開工、出差子、停工、講解、返工等輪回中消逝,加上纜索、棚帆、鐵釘、鐵索、錨具、防銹等都要從無倒有建立,趙烈懷疑明年開春能不能見到漁船下海。

這一日,趙烈在船廠巡視時終于聽到了近一段來最好的消息,船隊回來了,是曬得黑紅的張鼓聲乘福海號來報,趙烈心中的大石終于放下。心頭肉回來啦。

ps對不起,有事在身,晚到了,但還是厚顏求取推薦收藏。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