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五十八章 淞滬鐵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淞滬鐵路

第五十八章 淞滬鐵路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26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至于后裝炮漏氣嚴重的問題,目前只能暫時不去考慮了,畢竟造一名后裝炮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成本實在太高,包括炮管加工、炮彈外殼、觸引信、閉鎖系統的堅固程度等等一堆難題,都是依靠工人們手工加上機械來專門解決的,造一門后裝炮的成本抵得上十門前裝線膛炮了,而后裝炮的炮彈價格也比滑膛炮貴了十多倍。

事實上生產后裝炮的難題,并不比生產金屬彈殼子彈的難題少,只不過王新宇的到來把科技樹點歪了,這才耗費了大量的銀子造出幾門后裝炮,在使用幾次之后,發現那種炮的彈藥成本實在高得離譜,而且炮閂漏氣問題嚴重。

所以說,與其打造價格昂貴的后裝炮,不如多造火箭和新式前裝滑膛炮,再造一批前裝線膛炮來彌補精確度。

至于米尼彈,制造米尼彈的難度也不比金屬彈殼子彈低太多,真實歷史上,米尼彈只不過是一種過渡,在米尼彈誕生之后不久,就出現了金屬彈殼子彈。

可是打造金屬彈殼子彈的技術要求太高,目前的發展趨勢是造紙質彈殼后裝槍,關鍵是要解決后裝槍的漏氣問題。

明軍船隊從長江口駛入,抵達吳淞口。

王新宇在吳淞口碼頭下了船,就看到碼頭上有一條鐵路延伸向遠方,這是江南的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起點站是上海北站,終點吳淞口。這條鐵路在上海北站,與正在修建的京滬鐵路連接。不過京滬鐵路不是北京到上海,而是南京到上海。在上海北站內,還有一條滬杭鐵路引出,通往杭州。

四月份的江南,不像是東番那么炎熱,氣候還是比較冷的,有一種濕冷的感覺,甚至比中原地區還要冷一些,碼頭上和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有的人身上穿著長袍儒衫,有的穿著厚布短打,還有人穿著西式銅紐扣的衣服,人們頭頂的發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是頭巾束發,也有人剪了一頭短發,畢竟從滿清的金錢鼠尾辮改變回來不久,有些人覺得短發比較舒服,就干脆剪了短發。

還有一些人,整個腦門幾乎都光的,只留下腦后一小撮頭發,隨時可以扎成金錢鼠尾辮,那些人多半都是來往于南北的生意人,若是他們把腦后的頭發都剪掉了,那么回到北方之后就不能扎成辮子,那要被砍頭的。但是到了大明這里,又不允許金錢鼠尾辮,所以就只能用這種不倫不類的發型。所幸的是,大明這里對留什么發式要求不嚴,只要別在腦后拖著一根難看的辮子就不管了,這樣就方便了南來北往的商人。

“來來往往的商人很多,有很多和北方的官員有關系,甚至還有旗人來從商的。來這里多半是走私糧食,食鹽,煙草和八旗特供品,這幾種商品送去北方利潤很高,走私太過于猖獗,就連旗人也在走私,韃子朝廷已經限制不住了。”上海知府姚廷遴向王新宇介紹了上海市場上的情況。

李光地問道:“湖廣糧倉控制在我軍手中,漕運也被切斷了,北虜缺糧,為何不限制走私糧食?”

姚廷遴回答道:“我們在江邊設了關卡,運往北面的糧食要征收很高的稅收。完全斷絕了北面的糧食也不是一個辦法,北面不僅有韃子,更多的還是百姓,若是完全斷了糧,豈不是把百姓也餓死了?”

“糊涂!”李光地搖了搖頭,“這走私的糧食去了北面,又有幾個老百姓買得起的?還不是被韃子買去了!”

王新宇哈哈大笑:“韃子要用銀子來買糧食,那就讓他們來買吧!他們不是在朝鮮劫掠了一番,搶到了不少金銀財寶?我們就高價出售糧食,把他們的金銀財寶都刮過來!這樣我們就能造出更多的槍炮再來打他們!”

鐵路線上,停著一列小火車。盡管淞滬鐵路是標準軌鐵路,但是因為蒸汽機車技術落后,無法造出更大的蒸汽機,因此在這條鐵路線上運行的火車并不比東番窄軌鐵路上運行的火車大了多少。這種火車的機車全重八噸,蒸汽機功率七十馬力,這已經是改良過的大功率蒸汽機了。機車后面牽引了一列三節車廂的客車,這種車廂寬不到兩米,長十二米,比起后來的標準軌客車是小了很多。

“車廂太小了,還沒馬拉的軌道車寬敞。”王新宇說道。

“如果車廂大了,速度就慢了。目前這車速度是一個時辰可達一百五十里,若是用了大的車廂,速度不足八十里。”姚廷遴回答道。

“嗚——”汽笛一聲長鳴,蒸汽機車牽引著三節車廂,在鐵路線上緩緩加速,很快就達到了三十五公里的最高時速。這個速度不要說和后來的動車組比了,就連時速一百二十公里的普通快車都遠遠比不上。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樣的速度已經是飛奔了。火車在淞滬鐵路上疾馳,旁邊公路上的馬車不斷的被超過。

從吳淞口到上海北站,沿途中還沒有完全開發起來,除了新建的槍炮廠和鋼鐵廠之外,上海北面目前還是一片水稻田。

火車接近上海北站的時候,映入眼簾中的場景又是不一樣了,沿途中三層四層樓高的樓房林立,即便是五層六層的高樓,甚至七層和八層的“摩天大樓”也不罕見。在這個年代,其實修建七層高的樓房并不算太大難題,漢人有修建七層石塔的技術,有了水泥之后,修建七層樓房并不困難。可是樓房再高的話,從一樓到頂樓就很困難了,在電梯還沒有發明之前,就不適合修建更高的樓房。

曾經有人提出,用騾馬拉著絞車,把人送上樓頂的辦法,可以修建高樓。后來有了蒸汽機之后,又有人提出,用蒸汽機牽引絞車,把人送上樓頂。不過這些辦法都被否決了,實在是太不方便了,不管是騾馬還是蒸汽機,都很難控制讓升降機停在適合的樓層。

將來有了電動機之后當然就不一樣了,電動機容易控制,只要按鈕一按就啟動,再按一下就停了,就能準確的讓升降機抵達自己所需的樓層。

本書來自/book/html/30/30880/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