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以為,當今之世,時勢何去何從?
先生又以為,當今之世,恪以及中山王府應該何去何從?
徐庶想著劉恪的兩個問題,心里面在籌劃著如何作答才能吸引劉恪,無疑,這兩個問題,徐庶都能作答,事實上在決定投效劉恪的時候,徐庶就想過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在見識過劉恪的聰慧以及他身上不時顯露出的神秘之后,徐庶就覺得必須作答完美。
劉恪不是好糊弄的人,徐庶也不想隨意作答糊弄劉恪,他蹙眉沉思,即是想一鳴驚人,也是懷有對劉恪的敬畏之心,對于這些,劉恪能夠從徐庶的神態之中感受得到。
劉恪也并不去打攪徐庶的思考,他一邊端起酒杯自酌,一邊也在暗自思考自己的兩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一直以來,他也在苦苦思考這兩個問題以及問題的答案,但是留給他的卻是一連串的不確定。
預知歷史,知曉未來,看似步步都能夠先人一步,但是劉恪卻也清楚,脫去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后,自己比曹操等人并高明不到多少,這些天,在與曹操的相處中,他也越加感覺到了這一點。
而且,隨著劉恪自己對歷史的改動,現在的歷史,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歷史,未來究竟何去何從,究竟會發生些什么,劉恪自己也不能確定,事實上,站在歷史的浪尖上,他也不過是普通人而已。
“主公!”
終于,徐庶抬起了頭,他看向劉恪,目光堅定的說道:“時勢何去何從,將取決于當世英雄人物的心態,主公和中山王府的未來,自然也要取決于主公自己的想法!”
“哦?先生這幾句話說的討巧,先生知道,恪想要聽到些什么!”劉恪付之一笑,卻不相信這就是徐庶給他的答案。
果然,劉恪說完之后,徐庶就繼續往下說道:“主公英明,庶剛才所言,卻是討巧,不過這卻也是庶的心里話;主公自然清楚,當今之世,朝廷日漸衰弱,陛下信賴宦官,又賣官鬻爵敗壞朝綱,漢室威望如西山之日,此時,社稷之所以沒有出現大亂,是因為陛下在世,如果……”
徐庶看了看劉恪,見他沒有不悅,于是就放心道:“如果陛下駕崩,則國祚必亂,宦官勢力必將同大將軍何進展開爭奪,屆時,當世勛貴清流必定支持何進以期鏟除宦官,然而宦官必定不會坐以待斃,朝中定然會掀起血雨腥風!”
“朝廷亂,則天下亂,各地豪族諸侯見朝廷混亂,定然會起兵造反,彼時,朝廷無可用于平叛之兵,而世家大族定然會作壁上觀或者支持反叛者以謀取利益,漢室危矣,群雄逐鹿之勢,必會上演……”
“好!”
劉恪聽著徐庶對時勢的分析如此透徹,當即忍不住的就拍手叫好,“只憑先生這幾句話,就足以折煞天下英才,來來來,恪再敬先生一杯,還請先生教我如何在這亂世處身!”
關于時勢的考校,劉恪心中默默地給徐庶打了九十分,之所以扣除十分,是因為徐庶沒有注意到亂世之中寒族士子的能量,不過徐庶能夠看到這些,就說明他已非比尋常,所以劉恪也沒打算過于苛求。
徐庶飲了杯酒,略微休息了會兒,然后就開始作答劉恪的第二個問題,“主公如何處身亂世,庶本不必多言,因為主公已經開始在為亂世到來開始布局,庶盡管未在冀州,但是對于主公的部署卻還是做過了解,然而庶以為,主公明知亂世將至,卻處處隱藏鋒芒,卻不知如此處事,最容易錯過時機,如果主公真的想挽救社稷,還請主公能夠展露自己,主公要清楚,只有當自己越強大的時候,敵人才會越害怕,反之,隱忍只會換來無數強敵的出現!”
“啊?”
劉恪聞言震驚,他順著徐庶的話做了番思考,頓時發覺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確實可笑,一直以來,劉恪都想著隱忍等待變局出現,卻險些忘了他這樣拖延時間,只會讓那些梟雄人物不斷變強,而這些人,必定會成為他整頓社稷的強敵。
想通這些后,劉恪不免覺得有幾分懊悔,懊悔之余,劉恪連忙向徐庶請教道:“先生,以前都是恪處事優柔寡斷,還請先生能夠教恪彌補之法!”
徐庶微微一嘆,帶著幾分惋惜說道:“彌補,這世事怎會有彌補之法,只是迷途知返,為之不晚,主公如此才智,何不向前布局,爭取在未來處處占得先機,如此,縱然世有強敵,又焉能阻擋主公的崛起,強敵,也不過是主公登臨至尊的臺階和勛章!”
劉恪聽出了徐庶要讓他登臨至尊之位的意思,不過這個時候還不是談論這件事情的最佳時機,劉恪順著徐庶前半截話問道:“先生以為,恪如何作為才能搶占先機?”
劉恪不問至尊,卻問先機,如此心性,讓徐庶越加覺得劉恪乃是千年難遇的英明之主,于是他越加恭敬的說道:“先機者,于主公而言,有兩點,一,鞏固根本,控制冀州,冀州地處中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且冀州自古出強兵,得冀州,就可北圖幽、并,西望司隸,南下中原以及荊、揚諸州,得冀州,則可得天下!”
“其二,在于提高主公威望,主公以十四之身,入洛陽,斗朝臣,顯文采,得麒麟之評,固然已經做得很好,但是庶竊以為主公做的不足,一城一地之威望,如何比得上天下之威望,主公欲成大事,必要散播威望于海內,如此,天下皆知主公,天下皆助主公,主公何愁事業不成!”
“請先生教我!”劉恪徹底被徐庶的謀略征服了,他現在對徐庶只有無盡的尊敬和信賴。
“欲得威望,主公只需要做好兩點!”徐庶收斂傲姿,帶著幾分謙恭建議道:“一,以宗正丞之位,整肅劉氏宗室,以期得到宗室人物的支持,其二,散播善名,以期得到天下百姓支持,如此,內外兼得,天下焉能不平!”
徐庶寥寥數語,將劉恪心中謎團盡數解開,此時的劉恪,只覺得未來的道路無比通暢,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按照徐庶的建議,去為亂世部署,去爭求勝利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