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華納兄弟將力推馬克庫恩競逐奧斯卡最佳導演。閱讀”
“杰夫羅賓諾夫發表評論:‘現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三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分別是《泰坦尼克號》、《宿醉》和《魔戒:護戒遠征隊》,其中兩部影片都是由馬克拍出來的,他拓寬了整個市場,他吸引全球各地的人們走進電影院,我不知道為什么你們對他追逐奧斯卡感到驚訝。’”
“特效大片一直受到奧斯卡的歧視?奧斯卡權威人士哈維韋恩斯坦如此評論:‘奧斯卡應該對所有電影一視同仁,作為競爭對手,我也承認《魔戒》是一部藝術水準和商業價值都極高的作品,這部電影足以同世界上任何一部電影相提并論,如果拿下最佳影片當然不會名不副實,而馬克憑此拿下最佳導演也算實至名歸。但話說回來,馬丁也很棒,這次我支持馬丁。’”
“奧斯卡的評選方式遭遇詬病?《魔戒》的發言人表示,‘我們會力邀奧斯卡評委走進電影院,真正的觀看《魔戒》,特效大片只有在影院里才能完全地領略到它的魅力,《魔戒》正是這種大片。眾所周知,評委們了解提名的電影主要還是靠提名者自己郵寄dvd的方式,這對于以視聽效果和影片意蘊同樣出眾的《魔戒》并不公平。’”
“當有人問‘華納選擇支持你,是不是有一種欽定的感覺?’,馬克庫恩這樣回答,‘這并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百萬美元寶貝》很棒,《魔戒》也很棒,無論我和克林特誰能拿下第二尊奧斯卡,都只能說明那個人更加幸運一些。對了,別忘還有老馬丁哦,他的《飛行家》也很出色。’”
如果說《魔戒:護戒遠征隊》自從影評人試映場零差評以來,一直被媒體和大眾視為神作種子的話,那么,隨著它的正式上映,接連破掉午夜場票房、圣誕節當日票房等等一大堆票房紀錄的時候,觀眾們越發地對其瘋狂了起來,等到電影本身成為了一種社會熱潮,成為了所有媒體都在關注的熱點消息源,觀眾們的瘋狂情緒也發酵到了最高點。
直到上映一個月之后,電影的全球票房正式突破了10億,但卻無力突破《宿醉》1337億票房的記錄,只能排在《泰坦尼克號》和《宿醉》之后的第三位,這讓狂熱起來的觀眾們未免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覺,尤其是那些死忠的《魔戒》粉絲,更是對此耿耿于懷,畢竟要看口碑的話,《魔戒》首部曲比另外兩部過10億的影片都要強一籌,卻只能委屈地在10億俱樂部里吊車尾。
那么,既然在票房上突破無力,影迷們只好把《魔戒》首部曲更創輝煌的希望放在獎項上,而全球電影獎項中的奧斯卡自然是重中之重,既然《魔戒:護戒遠征隊》和《泰坦尼克號》一樣拿下14項提名,那么他們也期望這部電影能夠創造《泰坦尼克號》當年的奧斯卡奇跡,至于說后面還有兩部續集怎么辦,粉絲們才不會管這些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而華納兄弟背靠巨型傳媒集團,本身并不缺乏炒作的高手,他們一直維持著《魔戒:護戒遠征隊》的話題熱度,這既是為了奧斯卡造勢,也是為了在票房收尾期多收割一些利潤——在電影在全球票房榜上排位已經沒法改變,不能再用打破各種記錄來炒作的時候,他們果斷以“《魔戒》首部曲能不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馬克庫恩能不能憑借本片摘下第二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為噱頭,重新進行宣傳營銷,一下子就讓有些冷卻的《魔戒》首部曲重回話題中心。
甚至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成為了大眾議論的焦點之一,使得學院評委們對于獎項的評選方式、審美選擇和主觀歧視,甚至是一些奧獎公關的潛規則都出現在某些報紙的版面上,一下子就惹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呀,我還以為《護戒遠征隊》肯定是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了——我知道它是系列電影的首部曲——就像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一樣,拿下一個讓人仰望的票房,再拿下14項提名和11項大獎,不是么?好吧,當年的《宿醉》格調有些低,但是《魔戒》是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沒有這個毛病吧?”
“這不是對特效大片和商業片的公然歧視么?當然,《百萬美元寶貝》和《飛行家》都是好電影,可是在對電影產業的整體促進以及擴散好萊塢影響力這方面,它們和《魔戒:護戒遠征隊》是一個級別么?”
“難道奧斯卡也陷入了論資排輩的泥沼之中?難道為了尊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為了補償馬丁斯科塞斯,就要抹殺馬克在《魔戒:護戒遠征隊》上面的成就么?我不覺得他的年齡,以及他獲了一次最佳導演,對他再次獲獎有什么妨礙,我討厭奧斯卡的潛規則!”
隨著時代華納體系內的各大媒體配合默契地頭版新聞,公眾們很快地就被普及了一個又一個奧斯卡的小秘密,奧斯卡評委的成員結構、評委們固定而又略顯狹隘的審美、評委們自然而然地歧視、各路競爭者的公關手段……
如果說以往每年很多人觀看奧斯卡,都只是為了觀看歌舞以及支持自己喜愛的明星,對于獎項本身并不十分關注的話,那么今年,在《魔戒》首部曲這部震撼了全球億萬觀眾的商業大制作能否獲得奧斯卡肯定這個懸念的刺激下,當他們意識到《魔戒》首部曲——甚至說整個《魔戒》系列都很難創造當年《泰坦尼克號》的奧斯卡大贏家神話,人們對于奧斯卡的內幕和行業潛規則比以往更加關心了,通過時代華納和庫恩系的媒體與學院撕x而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就讓他們的世界觀受到了震動。
“難以想象,奧斯卡的歧視竟然這么嚴重——難道商業片就不是電影的一個類型么?難道一堆老白男們的品味就能決定一部電影的質量?憑什么我們用真金白銀的選擇就該被漠視?活該奧斯卡的收視人數越來越低!”
“omg!如果那些評委們不去電影院,他們怎么
(本章未完,請翻頁)知道一部電影的效果好不好?如果觀看dvd真的展現電影的全部風采的話,那么干脆把影院關掉算了,以后直接發行dvd。更讓我震撼的是,有很多評委竟然連提名的影片都沒有看過,就憑‘直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算是一個智商只有70的人都能想到,這背后有多少可以操作的空間。”
“好吧,奧斯卡從不純粹,可有的時候,它又他媽的頑固的可笑!你們既然能夠開明地接受各家電影商人的公關,那么為什么面對商業片和特效片就那么保守呢?”
在民眾們熱鬧的議論聲中,作為奧斯卡主辦方的學院當然首當其沖,不可避免地收到了越來越多的責難,許多團體和組織都趁著這一波媒體的攻勢,往里邊扔幾塊磚頭,女權團體們聲稱學院對于行業內的性別歧視視而不見,而它自己就是最大歧視者,通觀學院的評委構成,女性評委比例聊聊,而黑人團體也抨擊學院在種族歧視這一塊助紂為虐,并沒有盡心盡力地促進種族平等,包括環境保護組織、動物保護組織、兒童福利組織等諸多“公益”團體都插了一杠子。
而華納兄弟當然不會讓這些雜音擾亂了自己的策略,他們強調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如果你們不進入電影院真正觀看一次《魔戒》,那么這就是對《魔戒》的最大不公平,哪怕你最終拒絕頒獎給它,那么在拒絕之前你至少要了解它。”
傳媒集團話題的能力自然不是那些雜七雜八的組織團體能夠比的,這個話題一出,立刻就有權威媒體的編輯刊文發言,“每年的奧斯卡至少有幾千萬民眾觀看,但是對于各個獎項如何評選出來的,民眾卻一無所知,這暴露了奧斯卡缺乏監督的問題,試問,當民眾們對奧斯卡結果不滿時,他們有誰可以質問呢?還有,如果某些評委既然連觀看完一部提名電影的時間或者精力都沒有,那么他們有什么理由實行自己投票的權力呢?”
不管是否為小庫恩的奧斯卡之路造勢,在這一片對學院的聲討浪潮聲中,“如果奧斯卡的老評委們,能夠走進電影院親自觀看一遍《魔戒》,那么他們絕對會為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傾倒”,這個觀點,似乎成為了普羅大眾默認的公理,而《魔戒》的電影票房,也在爭論聲中,又小小的爆發了一下。
在很多人看來,華納兄弟如此不留情面地抨擊學院和評委們,根本之意不在于《魔戒》的奧斯卡之路,而是著眼于它的影史地位,現在無論它在奧斯卡上有著怎樣的遭遇,都已經成了大眾心中的無冕之王。
而只有極少數人才意識到,媒體的輿論已經把報道重點從馬克庫恩轉到了《魔戒》本身,這讓年輕的導演后來一直處于風浪之外,看來馬克庫恩還是打算采取上次的策略,放棄最佳影片,全力爭取最佳導演,真是好算計!
但只有小庫恩和哈維幾個人知道,本屆奧斯卡,他對最佳導演也沒有必得之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