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147章 拜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7章 拜年

第1147章 拜年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9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作者:小黑醉酒←→下載:

大年初一,李云天照例趕往宮內向張氏太皇太后、孫太后和正統帝拜年,與他一同進宮的還有朝中的文武重臣。

張氏太皇太后這個新年是過得最為舒心的,前幾年因為西域的戰事使得她都沒什么心情過年,萬一李云天戰敗那么大明可就危矣。

令張氏太皇太后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并沒有讓她失望,不僅戰勝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還不遠千里從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士兵的包圍中就出了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使得東察合臺汗國徹底臣服大明。

這可是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都沒能達成的豐功偉績,沒想到在正統朝里實現,張氏太皇太后為此自然萬分開心,西域之役的勝利無疑給正統朝開了一個好頭。

因此,當李云天想要整編西北諸司衛所的軍隊,在西北諸司實行講武堂的軍制時,張氏太皇太后持支持的態度。

這里面除了張氏太皇太后對李云天厚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李云天已經能頂住京中勛貴的壓力,再加上西北諸司地方衛所的士兵們對此大為歡迎,故而新軍軍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大明十余年來的對外戰爭證明,講武堂的軍制無疑優于衛所制,張氏太皇太后其實早就傾心于講武堂的軍制,但由于京城支持衛所制的勛貴力量實在是太大,故而只能保持現狀。

如今李云天有了壓制那些支持衛所制勛貴的實力,張氏太皇太后自然巴不得進行軍制改革,這樣一來軍隊的控制權就集中在了朝廷的手中,確切的說是皇帝的手里,那些勛貴將對皇權更加依附。

李云天在京城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主導京畿都督府、山北軍區、遼東軍區和西北諸司衛所的改革,廢除衛所制,實行講武堂的軍制,也就是新式軍制。

這樣一來,京畿都督府和山北軍區等地的軍隊將再也沒有世襲制可言,軍隊實行晉升制,武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學院畢業,另外一個是從榮立戰功的士兵中提拔。

從士兵中提拔的武官要送到軍事院校深造,畢業后才能正式授予官銜,這意味著軍事學院以后將成為軍隊武官的搖籃。

與此同時,李云天保留了軍戶制度,畢竟偏遠地帶的駐軍需要軍戶的支持,只不過軍戶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從普通的百姓轉為了大集體農莊的成員,算是半個朝廷的人,享受各式福利待遇。

有著軍方背景的產業的職員也從軍戶中招募,這樣不僅便于管理同時也有利于保密,一時間軍戶成為了大明的香餑餑。

其實,在這次軍制改革中,最為關鍵的是那些高級武官的安置,例如京城的一些因為改革而受到影響的勛貴。

那些沒有被波及的勛貴此時正眼巴巴地盯著李云天,看李云天如此安置那些受到影響的勛貴,如果李云天能妥善處理此事的話,那么以后大明其他都司衛所軍隊的改制將一帆風順。

李云天把京畿都督府和西北的幾個都司改成了像山北軍區和遼東一樣的軍區,軍區最高的部門為司令部,司令部下設參謀部、后勤部和督察部。

如此一來,那些高級武官和受到影響的勛貴就被安排在了司令部里任職,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有了合適的名分。

其實,由于西征軍的慘敗,西北諸司和京畿都督府的高級將領受到牽連著甚多,紛紛被罷免了官職,無形中給新軍軍制改革減輕了不少阻力。

雖然京畿都督府和西北諸司等按照講武堂的軍制進行改革,但它們并不屬于講武堂管轄,也不屬于五軍都督府管轄,而是由軍閣來統領。

軍閣的閣員相當于是皇帝的軍事幕僚,而軍閣則是用來傳遞皇帝號令的地方,這等于軍權往皇帝的手里集中,是張氏太皇太后最為滿意的地方。

離開皇宮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李云天沒有回家,而是馬不停蹄地趕往了楊榮的府邸,楊榮一個月前病逝,被正統帝追贈為太師,謚號文敏。

李云天雖然已經貴為親王,但楊榮乃六朝元老,資歷深厚,遠非李云天可比,即便是往年李云天身為郡王的時候過年也要主動給楊榮拜年。

原因無法,李云天是正統的科舉出身,文人們講究的就是按資排輩,李云天豈能依仗自己的爵位對楊榮等老臣不敬?

與楊士奇和楊溥等人府邸門庭若市不同,李云天趕到楊榮府上的時候,楊府前冷冷清清,兩個門卒無精打采地倚在門旁的墻上聊著天,看上去煞是冷落。

雖然楊榮曾經貴為內閣次輔,也是宣德帝任命的輔政大臣,是大明朝堂上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時過滄桑,人走茶涼,楊榮再風光再顯赫也成為了過去式,朝堂上的官員們誰還來燒這個冷灶。

即便是楊榮一系的官員也早就改換門庭,另攀高枝兒去了,對楊府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人說成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快看,這輛馬車朝著咱們府上來了。”當李云天乘坐的四輪馬車王楊府門前駛來的時候引起了門前聊天的兩名門卒注意,其中一個門卒有些驚訝地望著馬車,沒想到這個時候還會有如此氣派的馬車來楊府。

“是……是忠……忠王爺!”另外一個門卒揉了揉眼睛,一臉震驚地望著馬車前方的車牌號,自從有了車牌后京城的那些門卒可以輕易的分辨來人的身份。

李云天的親王車牌整個京城獨一份,既不同于皇室親王,也不同于勛貴,故而一眼就能認出來。

“快,告訴老婦人,忠王爺來了。”先前說話的門卒這時也知道來的人是李云天,招呼了另外一名門卒一句后連忙小跑著迎著上去,萬萬想不到李云天會來楊府拜年,要知道現在京城風頭最勁的就是李云天。

李云天下車后望了一眼門可羅雀的楊府院門,心中暗自搖了搖頭,抬步走進了院門,所謂人生冷暖,世態炎涼,也不過于此。

“王爺大駕光臨,命婦有失遠迎,還望恕罪。”李云天來到院子后不久,一群人呼啦啦地從里面快步迎了出來,領頭的是一名白發老婦,見到李云天后連忙躬身行禮。

“老夫人勿需多禮,本王此次前來是給老夫人拜年的,這些禮數就免了吧。”李云天走上前微笑著扶起了那名白發老婦,此人是楊榮的妻子,朝廷的一等誥命夫人,為此才能被李云天稱為“老夫人”。

“王爺請進。”楊夫人聞言心中頓時一暖,連忙躬身把李云天請進了會客大廳里,臉上的神色顯得有些激動。

說實話,楊榮在世的時候與李云天并沒有多少交際,李云天被視為楊士奇的人,而楊士奇與楊榮在內閣中又是對手,故而李云天與楊榮只是普通的同僚關系而已。

因此,李云天這次能來楊府拜年楊夫人心中頗為感慨,都說李云天仁義無雙,現在看來果真如此,像李云天這樣念舊的人已經很少見了。

“王爺!”大廳里有幾名身穿便衣的男子,見李云天進來連忙躬身行禮。

李云天見狀向那幾人微微頷首,他認出了對方的身份,是楊榮的幾名學生,在京城的各大部院衙門做事,是京里的中級官員。

由于已經臨近午飯時間故而李云天沒有在楊府久留,他的出現已經足夠向外界傳遞出一些信號,因此給楊夫人拜完年后李云天就離開了。

楊夫人率著家人把李云天送出府門,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李云天此次前來對她來說可謂是意外之喜,給楊府掙來了不少顏面。

“世態炎涼呀!”行駛的馬車里,李云天搖了搖頭后閉上了眼睛,坐在那里閉目小憩,心中為楊府的境況感到不平,楊榮再怎么說也是大明的六朝老臣,沒想到去世不過一月有余就門庭冷清。

“相公,有武國公的消息了。”晚上,在外面拜了一圈年的李云天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到了家里,剛進門就從周雨婷那里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據關西大營那邊傳來的消息,武國公宋海兩個月前來到了青龍城,據他所言當年在藍葉城突圍的時候被當地的部族所俘獲成為了奴隸。

宋海一直在想辦法逃出來,可惜都沒有機會,后來趁著當地部族之間內亂才僥幸逃走,一路上跌跌撞撞地回到了關西。

原本,宋海想要一死了之的,但他知道他必須給大明一個交待,否則其家人勢必受到牽連。

由于沒有找到宋海的尸體,也沒人清楚他去了哪里,故而宋海的家眷現在依然在大牢里關著,等到宋海的下落有了結論后再行處置。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人知道宋海是戰死、被俘、逃走還是投靠了敵軍,而這幾種情形對宋海家人的處置不一樣,故而在沒有官方結論之前他的家人只能在大牢里關著。

不僅宋海的家人,成寧侯楊三宇的家人也關在了大牢,兩人在黑水城和藍葉城慘敗,其家人肯定要受到朝廷的懲處,唯一的不同是懲處的級別。

根據目前朝廷所掌握的情報,宋海和楊三宇最后都在親兵的護衛下突圍,而他們現在杳無音訊,連帖木兒帝國和北元都沒能找到他們,如果再沒有確切消息的話十有八九會被認為是逃走了,這樣一來性質可就十分惡劣。

其實京城的不少勛貴都希望以戰死來處置宋海和楊三宇的這種情形,不過萬一兩人要是還活著的話那么無人能擔得起這個責任,故而這件事情就一直拖了下來,也引發了外界不少的議論。

所以,宋海就是拼死也要返回大明,既是為了家人同時也是為了他的聲譽,他可不希望成為歷史上畏戰而逃的將領。

“回來就好!”得知了宋海的經歷后,李云天有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宋海的這樁懸案可以了結了。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