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西巡按御史在太原城大力徹查諾敏一案時,李云天和諾敏早已經踏上了前往關西的路途,馬不停蹄地馳騁。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新匕匕奇中文xinЫqi.閱讀最新章節
諾敏這次偷溜出來去西域一是想要去見識一下西域獨特的風土民情,二來是擔心娜爾莎的安危,在忠武王府里兩人的關系最好,三是想像雷婷一樣與李云天并肩作戰。
既然諾敏已經來了李云天也不好趕她回去,以諾敏的性格決計不會乖乖回家,萬一她偷偷跑到西域去找娜爾莎那可更麻煩。
根據李云天所掌握的情報,由于帖木兒帝國在擊潰了藍葉城的西征軍后立刻揮師東進,娜爾莎和東察合臺汗國的一眾高官顯貴很可能被困在了別失八里城,因此諾敏要去前去的話非常危險。
雖然雷婷沒有去西域,不過她把林馨派在了李云天的身邊,負責李云天衣食起居等日常事宜,并協助李云天處理手頭的公文,經過這些年的歷練林馨已經熟悉了她所要面對的事情,已經能游刃有余地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林馨并沒有跟李云天一起前往西域,而是提前趕赴了陜西布政使司、陜西按察使司和陜西都司所在的西安城,暗中前去見陜西三司的主官以及陜西巡撫、陜西巡按御史。
陜西布政使司可謂大明距離西域最近的直接管轄的地界,因此西域的戰事肯定少不了陜西布政使司的協助,同時陜西布政使司的軍隊也將肩負起守衛嘉峪關的重任。
李云天一行風塵仆仆地趕至西安城時,陜西左右布政使、陜西按察使、陜西都司都指揮使、陜西巡按御史和陜西巡撫皆前去李云天所住的民宅拜見。
為了避免走漏了消息李云天并沒有住在衙門或者客棧里,而是讓林馨找了一處民居,否則西安城里這些位高權重大員的出現肯定會引起外界的注意。
由于西域距離陜西地界路途遙遠,通訊不便,故而陜西三司的官員們此時并不知道西征軍在西域慘敗的事情,對李云天冷不丁地前來西安城感到惶恐不安,很顯然這種微服私訪的行為并不是什么好事。
當李云天向心中忐忑的陜西眾位大員道明了來意后,眾人無不大吃了一驚,誰也想不到前段時間還接連奏捷的西征軍竟然頃刻間就煙消云散,使得李云天不得不緊急趕去關西坐鎮,抵抗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東進的步伐。
“諸位大人,現在是非常時期,本王希望各位大人各司其職,共度難關,給皇上分憂,為大明百姓謀福!”
李云天知道西征軍戰敗的消息對陜西眾位大員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南下,那么陜西能用以抵擋其兵鋒的唯有嘉峪關,而倘若嘉峪關被攻破那么陜西地界再無可以阻擋其鐵騎前行的軍事力量,因此神情嚴肅地說道:
“有誰敢擅離職守、違法亂紀,本王定嚴懲不貸!”
“王爺放心,我等必當盡力而為!”陜西眾位大員聞言先是對視了一眼,隨后不約而同地躬身說道。
他們在李云天抵達的前一天收到了京城禮部快馬送來的公文,已經知道李云天被任命為“御使”的事情,三品以下可以當場免職,五品以下先斬后奏。
而陜西地界上文官最高的官階也不過正三品的左右布政使,武官最高的官階是正二品的都指揮使,由此看來除了陜西都司都指揮使外陜西地界上的其他官員都能被李云天免職,這對陜西官場大大小小的官員是一種巨大的震懾。
很顯然,一旦被李云天罷免了官職,即便是能僥幸逃過一劫以后也是仕途盡毀,這不僅僅是誰敢啟用被李云天罷免過官職的人,而是官場上的職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旦其離職后立刻就會被別的官員接任職務,只能成為候補官員無奈地等待吏部的調任。
由于軍情緊急,李云天在西安城僅僅待了一天,向陜西三司的主官們安排了各自的任務,對于在西域作戰的大明將士而言陜西就是他們大后方,因此后勤事宜至關重要,同時也要加強軍事防御力量。
為此,李云天已經通過軍閣以強化西征軍后勤運輸路線為由,從鄰近的河南都司、山西都司和四川都司各自抽掉了一萬兵力前來陜西,雖然這三萬士卒無法在戰場上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軍隊正面交戰,但用來守嘉峪關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李云天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手頭的軍事力量要全部擺在關西地區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決戰,因此嘉峪關防務的加強就要依靠從地方衛所抽調兵力。
為了避免引發地方上的懷疑,李云天這次僅從河南都司、四川都司和陜西都司各抽調一萬人,而且打著加強西征軍運輸路線安全的旗號,進而沒人會對此起疑。
畢竟在朝廷的宣傳中,西征軍在西域連戰連捷不斷向西挺進,戰線必然拉的很長,這個時候就需要加強軍力力量來保證后勤運輸線路的安全。
事實上也正如李云天料想的那樣,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和四川都司在接到軍閣的調兵命令后沒有絲毫懷疑軍閣調兵的用意。
三地都司衛所的士兵更是用于報名參與,誰都知道西征軍的伙食福利等待遇參照驍武軍,而且只是負責后勤線路的安全又不用上陣打仗,還能撈到軍功,何樂而不為。
不過,軍閣這次征調士兵有著嚴格的要求,只要青壯年不要老弱病殘,畢竟西域的環境比較惡劣,那些身體虛弱的士兵經不起風沙的吹拂。
在李云天的計劃中,嘉峪關和關西的青龍城是大明西南最重要的兩大軍事重地,只要能將這兩個地方守住那么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將無法進入大明腹地,否則青龍城的明軍會切斷他的補給路線,對其進行前后夾擊。
幾年前李云天投巨資在關西設立驍武軍關西大營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非議,認為他這是多此一舉,不要說大明了就是歷朝歷代的君王也沒有誰在西域投入過多的精力,那個荒涼的地方不僅遙遠而且根本就沒有什么價值。
可現在驍武軍關西大營的駐地青龍城卻成為了大明抵御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東進的軍事重鎮,這使得張輔和楊士奇不得不欽佩李云天目光長遠,否則后果可就不堪設想。
就在李云天離開的第二天,西安城再度迎來了一名重要的客人,軍閣閣員、忠國公周征也是輕車簡從,只帶著十幾名隨從就風塵仆仆地前來。
周征此行的目的就是坐鎮嘉峪關,現在西域戰局已經危及到了大明的安危,故而張氏太皇太后決定將朝廷里最能打仗的勛貴都派給李云天調度。
除了周征外,義國公張昊和安平侯牛世豪也會參與西域的戰局,不過兩人并不是直接來關西地區,而是率領著蒙古兵、女真兵和驍武軍大同大營的十五萬人馬北上,準備趁著北元主力聚集在東察合臺汗國之際揮軍漠北,將北元的老巢給滅了,然后南下進入關西地區與李云天會合。
一直以來,盤踞在漠北的北元殘部就是李云天的心頭之患,如今既然北元主動進犯大明,那么李云天自然要趁著這個時機橫掃漠北北元殘部的老巢,進而收復漠北。
北元在得知漠北受到明軍襲擊后無疑會做出兩個選擇,一是回師救援,這樣的話將減輕明軍在西域的壓力,另外一個就是坐視不理全力關注西域戰事,這樣張昊和牛世豪就能順利清剿漠北的北元殘部。
在李云天看來,無論北元做出哪一種選擇對大明都頗為有利,因為大明在西域處于守勢,有著堅固的城防可以依托,北元部隊留在西域只會逐漸損耗兵力。
李云天這一手“圍魏救趙”在張輔和周征看來可謂是驚心動魄,原本明軍在西域的兵力就少,李云天反其道而行去攻打北元老巢,著實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其實,李云天之所以這樣做經過了深思熟慮,并不是心血來潮而為,一是他對明軍守住青龍城和嘉峪關充滿了信心。
二來是因為哈拉和林地區、河套地區以及兀良哈地區當年吸納了不少漠北蒙古人,漠北瓦剌三大首領之一的禿孛羅商數年前更是將所屬的輝特部從漠北遷來了漠南,不過在漠北還留有一些部分的人,可謂對漠北的環境十分熟悉,便于明軍清剿。
況且,此次收復漠北的主力部隊就是蒙古兵,這樣一來在漠北遇到的阻力也會小上許多,會使得漠北那些中小部落選擇投降而不是對抗。
李云天現在不單單要考慮西域的局勢還要著眼于未來,趁機一舉收復北元殘部盤踞的漠北地區,以清除困擾大明北方多年的隱患。
說實話,即便是張輔和周征都沒有想到,李云天對西域的戰略不僅有被動防御同時也有主動進攻,恐怕大明除了李云天外沒人敢這樣做,萬一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攻陷了嘉峪關那么大明西南地區可就要落于敵手,整個大明將陷入一場恐慌和混亂中,這個責任是誰也擔當不起的。
可話又說回來了,李云天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他對西域的戰局了然于胸,否則絕對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分兵進軍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