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黑醉酒書名:
“相公,咱們的那些貨物太顯眼了,京都現在不少人都在打探那些貨物如何交易。[燃文書庫][]”李云天一臉悠閑地躺在躺椅上閉目養神的時候,雷婷端著一盤水果笑盈盈地走了過來。
與李云天相比,京都的那些權貴更看重的是他帶來的那些貨物,由于大明跟倭國的朝貢貿易已經中止,故而這一次可是難得的貿易機會。
因此,自從李云天抵達京都城起,京都城的那些權貴都在千方百計地打聽李云天準備如何交易那些貨物。
打聽的結果令那些權貴感到有些失望,因為貨物的六成已經被足利義仁、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平分,他們所能染指的只有剩下的四成,這意味著足利義仁三人將在這次的貿易中大賺一筆。
為了從剩下的貨物中分一杯羹,京都城的權貴們想方設法地從李云天的隨行人員口中套消息,想知道李云天想要什么貨物他們好去準備。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相公如果能用一點兒蠅頭小利就使得倭國的人放棄支持薩摩藩的話,那么在相公看來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李云天笑著睜開眼,從雷婷端著的托盤里拿起一個紅彤彤的蘋果咬了一口,一邊嚼著一邊笑著說道:
“雖然朝廷對倭國實行封鎖的策略,但相公覺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與其對其一無所知還不如對他了解透徹,對其實行分化之策,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掌控。”
“相公,我大明物資富饒、幅員遼闊,在朝廷文武百官眼中是天朝上國,豈會把倭國這樣的海外蠻夷之邦放在眼里。”雷婷聞言笑了起來,李云天與大明其他權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目光長遠,對海外番邦異常重視,并沒有因為其現在蠻荒未開化就蔑視它們,可謂防患于未然。
“正因為大明是天朝上國,故而才要肩負起引領天下諸國的重任,而不是自居自滿。”李云天聞言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當年正是明清兩朝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導致與外界脫節,失去了接觸工業革命的機會,最終在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淪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不禁令人感到唏噓。
雷婷對李云天所言深有同感,現在大明上至公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無不以上國自居,哪里考慮到千百年以后的事情,要知道花無百日紅,再強盛的帝國也有衰敗的一天。
“相公,妾身打探了一番,細川和山名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導致倭國東部大名和西部大名對立情緒嚴重,長此以往的話雙方很可能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沖突。”
隨后,雷婷想起了一件事情,微笑著向李云天說道,“據臣妾所知,雙方爭端的焦點是下一代幕府將軍的繼承人上。”
原來,足利義仁成為室町幕府的將軍后由于早年無子,故而以弟足利義成作為繼嗣、以細川勝元為足利義成的保護人。
不成想,就在足利義仁以足利義成為繼嗣的第二天,其妻生子義慶,于是足利義仁以山名持豐為其保護人。
由于足利義成和足利義慶在法律上都是足利義仁的子嗣,因此兩者都有繼任將軍的資格,這就使得雙方的保護人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為了爭奪繼嗣地位明爭暗斗,使得原本還算和睦的幕府不可避免地發生分裂。
另外,倭國各守護大名的力量不斷增大,為了削弱其勢力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開始干預守護大名的繼承糾紛,這導致守護大名的勢力也逐漸發生分裂。
時至今日,以京都城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對立為中心,幕府與地方大名的分裂日趨激化。
“雙龍多嫡!”李云天聞言微笑著說道,“看來倭國這次要經歷一場大動蕩了,無論是細川勝元還是山名持豐都不會放棄對幕府的控制。”
“相公,足利義仁既然已經是倭國的實際統治者,但為何幕府又不是倭國朝廷的部院衙門?”雷婷點了點頭,隨后有些不解地望向了李云天,她對幕府與倭國朝廷的關系感到非常疑惑。
按理說,幕府將軍由于掌控了倭國的實際權力,故而天皇就成為了傀儡,可是幕府卻不在倭國朝廷各大部院衙門之列,而且幕府將軍在部院衙門里的職務也不是最高的,這可著實令人看不懂。
以三國時的曹操為例,其掌控了東漢的大權后便成為了丞相以至于魏王,其官職無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掌控了朝廷各大衙門。
可倭國的幕府將軍很奇怪,雖然把持了倭國的軍政大權但卻并沒有執掌倭國朝廷的各部院衙門,而是以幕府來發號施令,令她感到非常疑惑。
這也怪不得洪武皇帝當年要冊封幕府的將軍為“日本國王”而不是天皇,因為在大明看來行使倭政權力的幕府將軍就是倭國的皇帝。
“或許他是不想背上弒君背叛的罪名吧。”李云天聞言不由得笑了笑,其實他也對倭國的這種國情感到難以理解。
在他看來幕府的將軍這樣做無疑是“養虎為患”,雖然天皇的權力已經被幕府架空,只是倭國名義上的領導者,但其終究是倭國的正統,給了那些日漸崛起的地方大名反抗幕府一個絕佳的理由。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才使得后來倭國發生了倒幕運動,以薩摩藩和長州藩為主的倒幕大軍驅逐了末代幕府將軍,天皇得以重新執政。
其實,幕府最開始只是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府而已,其幕府將軍受到天皇的任命。
不過在倭國歷史上的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三個時期,幕府將軍取代了天皇,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對倭國進行統治,逐漸演變成一種倭國特有政治體制。
值得一提的是,倭國自古代開始就有軍人干政的歷史,擁有強大實力的大名往往以成為征夷大將軍為志向進而開設幕府,成為軍人的最高指揮機構。
幕府將軍形式上要取得天皇的授權,實際上是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倭國朝廷的機構。
與倭國朝廷一樣,幕府也有一套獨自的行政體系,不過和倭國朝廷官員不同的是,在幕府任職的人通常都沒有倭國朝廷任命的公職,而只是幕府將軍的家臣而已。
通常來說,幕府的家臣自高而低是大老、老中、京都所司代和側用人等等,雖在倭國朝廷里沒有公職但卻握有實權。
第二天,李云天在足利義仁的陪同下參觀了京都城里的名勝古跡,在陪同的眾多人員里他特意留意了一下足利義成和足利義慶這兩個處于倭國政治爭斗旋渦中的兩個人。
足利義慶現在只有十來歲,雖然還是一個少年但為人處事一絲不茍,看得出來平常沒少受到訓練。
由于足利義成和足利義慶都是足利義仁的子嗣,在李云天看來就是日本王國的王子,因此他特意給兩人各自準備了一份禮物,其中足利義成身為長子獲得禮物自然要比足利義慶要貴重,誰讓他是日本國的世子。
面對著李云天的這個舉動,支持足利義成的細川勝元暗自感到高興,而山名持豐的眉頭則微微皺了起來。
以前,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在幕府將軍的繼承人問題只是互相爭斗,倭國缺少第三方勢力來介入其中。
可李云天的到來完全打破了京都城的政治格局,隱然成為了影響到幕府將軍繼承人的第三方勢力。
很顯然,倭國與琉球國一樣,都是受到大明天子冊封的藩屬國,而幕府將軍既然接受了冊封那么就要視大明為宗主國。
雖然以前由于倭國與大明之間隔著千里大洋,使得大明無法有效對倭國進行控制,再加上倭國曾經兩次擊敗東征的元軍,故而倭國對大明并無敬畏之心,只不過關注大明與倭國的朝貢貿易而已。
不過現在的形勢已然發生了改變,這些年來,隨著大明與南洋諸國的海外貿易的繁榮,大明的水師也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其水師實力比鄭和下西洋時更為強大。
尤為重要的是,大明史無前例的專門設立了水師,不僅僅用于給南洋海外貿易的船隊護航,而且還進行海上作戰。
無論是琉球國還是我國的薩摩藩,在強大明軍水師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尤其是薩摩藩在出水港的海船,短短時間里就被明軍水師擊沉,損失慘重。
要知道薩摩藩可是倭國海上力量最為強大的藩國,竟然連絲毫的還手之力都沒有,由此可見明軍水師的戰斗力非常可怕。
由于薩摩藩的海上力量被消滅,進而使得明軍水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薩摩藩最為重要的出水郡,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動中,不得不倉皇集結力量與明軍水師在陸上進行決戰。
雖然倭國對陸上作戰頗為自信,當年元軍兩次東征都是登陸后沒能立足,可是大明與援軍不同,是清一色的明軍部隊,并不是元軍裹挾投降的宋兵和朝鮮兵所組成的雜牌部隊,故而比元軍的戰斗力更為強悍。
畢竟,李云天率領的驍武軍曾經在遼東戰場上正面擊敗元軍的騎兵部隊,打得北元殘部落荒而逃,遠遠地跑到了漠北避難。
如果倭隊在戰場上面對元軍騎兵,而且還是援軍精銳騎兵的話,那么倭隊絕無取勝的可能。
因此,在京都城的那些對大明形勢有所了解,特別是清楚李云天過往戰績的高官顯貴看來,薩摩國此次面對明軍水師恐怕很難取勝。
而且一旦明軍水師固守出水城待援,那么有著火炮和火槍明軍水師將將給攻城的薩摩藩軍隊帶來一場災難。
正是因為明軍水師展現出來了強悍的戰斗力,以及李云天以往的輝煌戰績,使得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心中感到忌憚。
兩人都清楚地知道,就在不久前李云天支持琉球國尚巴志王的世子繼承了琉球國的王位,如果能獲得李云天的支持使得李云天承認足利義成或者足利義慶是日本國的世子,那么將來十有雙方爆發沖突時會得到李云天的幫助,這是兩人最為看重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