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除了安置災民、監督新式武舉考試和征募士兵等紛繁的公務外,李云天還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清理‘交’趾各府縣不合格的官員,以及嚴懲投靠叛軍的土民。
在李云天看來,‘交’趾的境況之所以會到今天這個地步,各個府縣的官員難辭其咎,如果他們盡職盡責的話‘交’趾百姓就會過上安穩的日子,誰還會跟著黎利等人造反?
很可惜,‘交’趾的大多數官員素質低下,想著來‘交’趾撈上一筆的,像羅通和何忠這樣進士出身的官員寥寥無幾,故而那些官員不再適合繼續在‘交’趾為官。
故而,李云天對‘交’趾五品以下的官員進行了一次考核,以檢驗其在‘交’趾為官時的政績,不合格者將被革職,貶為庶民。
李云天之所以選擇五品以下的官員,是因為宣德帝給予了他‘交’趾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免大權,故而李云天擁有著將五品以下官員革職的大權。
雖然五品官看上去好像不大,但一個府的知府也不過才是正四品,而一個府中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只有兩三個。
這意味著李云天掌握著‘交’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員的仕途命運,職權之重大明前所未有。
由于‘交’趾的戰‘亂’,‘交’趾各府縣的官員幸存者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在戰‘亂’中死于非命。
經過李云天的考核,剩下的這一半官員中在考試后得以留任的僅僅只有兩成,其他的官員考試成績一塌糊涂,有的官員連一些最基本的政務都不清楚,也不知道他們平常都做了一些什么。
本來李云天想放那些官員一馬,畢竟‘交’趾的事情已經發生,當務之急是平叛,可當他看見那些慘不忍睹的成績單時不由得勃然大怒,絕對給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一個教訓,故而以玩忽職守的名義懲治了一批倒霉蛋。
對于那些通過考核的官員,李云天則大力提拔,將他們安置在了明軍管轄得的府縣中,以協助各地知府處理好本地的事務。
與此同時,李云天還大張旗鼓地面向‘交’趾各府征召吏員,用以維持各個地方衙‘門’的運作,并且明確了那些吏員的俸祿由‘交’趾布政使司發放,其人員編制也屬于‘交’趾布政使司所管轄,不再由各府縣衙‘門’自行任命。
當然了,那些吏員的編制歸于‘交’趾布政使司后也就成為了“流官”,‘交’趾布政使司將根據需求安排他們到相應的府縣任命。
尤為重要的是,李云天還公布了吏員的俸祿體系和晉升制度,將吏員像官員一樣分為了數等,每提升一等其俸祿待遇相應提高,其職權也隨之擴大。
而且,政務優秀的吏員將會被‘交’趾布政使司提升為從九品的官員,自此踏入仕途。
不過,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擔任吏員的,要想成為吏員的話也必須要通過相關的考試,只有考試合格后才能成為吏員。
李云天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組建了‘交’趾的吏員體系,而且還一舉打破了‘交’趾地方上的權力構架。
通常來說,地方上那些大族的族人往往會在地方衙‘門’里擔任吏員,使得那些大族在當地的勢力更加穩固,也滋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李云天要切斷那些地方大族與衙‘門’的這種密切聯系,以便官府掌控當地的局勢。
除了懲治那些不合格的官員,李云天還嚴懲了投靠叛軍的土人,主要是那些趁機燒殺劫掠的暴民,對那些暴民的惡行一經查明后立刻嚴懲,罪輕者流配到廣西和云南,罪重者就地處斬。
在李云天昏天黑地的忙碌中,明軍所掌控的‘交’趾州府的社會局勢迅速穩定下來,農業和經濟開始復蘇,展現出了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了‘交’趾的農業事宜,李云天從內陸運來了不少嶄新的農具,按照各家成年男丁的數目免費提供給‘交’趾的鄉民和災民,使得那些鄉民大喜過望,要知道農具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武器,有了那些好農具會使得他們種出收成更好的地來。
尤為重要的是,李云天為了得到‘交’趾的民心做出了一件從根本上改變‘交’趾勢力格局的事情,大張旗鼓地進行了一場土地革新,幾乎將‘交’趾原先的地主階層一網打盡,將他們的土地分給了‘交’趾的百姓。
此舉一出,立刻使得李云天在‘交’趾獲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擁護,田地是古代社會最為重要的資產,每名百姓都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田地,可惜田地被那些地主階層所霸占,而李云天使得他們擁有了田地。
當然了,李云天的這個舉動立刻遭到了‘交’趾地主階層的反對,這使得明軍的轄地內相繼出現了‘騷’‘亂’和暴‘亂’。
不過,隨著秦昆和韓衛等明軍的強勢介入,尤其是在‘交’趾當地百姓的支持下,明軍順利地平定了各地的‘騷’‘亂’、暴‘亂’,將那些鬧事的地主階層悉數抓捕,或就地處斬,或流配到廣西和云南。
這也是秦昆和捍衛為何直到三月底才離開‘交’趾前往廣西,他們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橫掃了明軍轄地內地主階層所引發的事端。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并不是粗暴地采用武力來迫使‘交’趾那些地主就范,而是通過當地的官府以‘私’通叛匪的罪名沒收了他們的田產。
剛開始的時候,各地官府審理的是那些罪證確鑿地與叛軍‘私’通的地主,后來為了發動‘交’趾當地的百姓,李云天特別做出了規定,凡是舉報那些地主‘私’通叛匪有功者,將來分田地的時候將多分一份。
隨著李云天這道命令的下發,在他暗中推‘波’助瀾下,明軍轄地內立刻掀起了一股舉報當地地主‘私’通叛軍的熱‘潮’,當地衙‘門’就勢將那些地主逮捕。
不可否認,有些地主是被冤枉的,但他們只能自認倒霉,誰讓他們阻礙了李云天徹底平定‘交’趾叛‘亂’的施政方略。
李云天對那些沒有確鑿證據的地主網開了一面,并沒有痛下殺手,只是將他們流配到了廣西和云南,并且允許他們帶上財物遷徙。
至此,李云天用秋風掃落葉之勢在短短數月間就將明軍轄地內的地主階層連根拔起,給當地的百姓們分了他們的田產、房產和財物,使得他在‘交’趾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驟升。
由于‘交’趾百姓們分到的田契和房契是由‘交’趾布政使司下發的,這無形中就將他們的命運與大明捆綁在了一起。
后世的人將李云天在‘交’趾的土地革新稱為“以夷制夷”,即用‘交’趾的百姓鏟除了‘交’趾當地的地主階層,進而獲得了那些百姓的擁護。
為了使得‘交’趾的土地革新順利進行,李云天讓‘交’趾布政使兼掌‘交’趾按察使的黃福全權負責此事。
黃福在‘交’趾實行仁政數十年,在百姓中威望甚高,由他來推動此事的進展無疑事半功倍。
說起來,黃福在‘交’趾的遭遇可謂九死一生,柳升兵敗之時他隨著明軍潰兵逃走,率領著一批軍士北上進入了與云南相鄰的歸化直隸州,想要經歸化直隸州前往云南。
可惜的是,黃福一行進入歸化直隸州后不久就被叛軍所俘虜,黃福有著詹事府詹事和工部尚書的兼銜,是不折不扣的大明重臣,不愿落入叛軍手中受辱,故而想像陳洽一樣自殺殉國。
俘虜黃福的‘交’趾叛軍將領認出了黃福的身份,有感黃福昔日的恩澤,拜下哭泣勸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倘若您當時沒走我們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這一步。”
隨后,那名叛軍將領放了黃福等人,并贈送錢糧,使得黃福一行歷盡艱辛后終于抵達了云南,黃福在昆明見了沐晟,并將那名叛軍將領所送錢財悉數上‘交’。
原本,黃福和沐晟都認為柳升戰敗后‘交’趾這次必丟無疑,因為朝廷短時間內無法再組織起一支實力雄厚的平叛力量,十有**會舍棄‘交’趾。
可兩人誰也沒有想到,昆明城很快就接到了朝廷再度派兵平叛‘交’趾的消息,而且平叛大軍的統帥令兩人萬分意外,竟然是新晉升的鎮武伯李云天,一個年紀輕輕的年輕后生。
由于李云天既是‘交’趾總兵同時也是廣西總兵,考慮到‘交’趾境內的惡劣形勢,黃福以為李云天會留在廣西布政司治所桂林城內指揮‘交’趾戰事,故而他在接到大明平叛的消息后趕去了桂林城。
結果,黃福并沒有在桂林城等來李云天,而是得到了李云天在三江城接連打了兩個勝仗的消息,這才驚訝地得知李云天竟然早就從水路趕去了‘交’趾,于是又急匆匆地前往‘交’趾。
可黃福還是慢了一步,等他到了三江城時李云天已經在清化城,直到宣德三年二月份才在新安府見到李云天。
黃福對李云天來到‘交’趾后幾個月里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匪夷所思,柳升十二萬大軍沒能擋住黎利,而李云天可謂單槍匹馬就將‘逼’得黎利從安梁縣城撤軍,進而一舉扭轉了明軍在‘交’趾的劣勢,在他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尤其令黃福難以想象的是,黎利竟然沒有趁著驍武軍主力抵達前趁機攻打明軍的防區,而是選擇了固守‘交’州城,這完全令他看不懂黎利的意圖。
不過,‘交’趾現在的形勢對明軍有利,而明軍轄區內的事務千頭萬緒,黃福顧不上琢磨黎利的意圖,立刻投入到了處理手頭紛繁負責的事務中。
在‘交’趾各級官吏的忙碌中,明軍轄區內的形勢得以迅速好轉,逐漸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令李云天頗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