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77章 恩科(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7章 恩科(三更)

第477章 恩科(三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黑醉酒)


宣德三年三月初,交趾明軍掌控地區和廣西、廣東、云南四地,一萬多名年輕的讀書人參加了在各自州府治所舉行的由宣德帝特旨開設的恩科。追小說哪里快去眼快

這次恩科與往常不同,并不是人們所熟知的文舉,而是一直被人們所冷落的武舉,確切的說是新式武舉。

之所以是新式武舉,是因為此次的武舉與不僅與往年不同,而且與文舉也不同,試卷采用的竟然是百分分數制,不再是單純地做文章后由監考來辨別文章的優劣,令那些讀書人是大開眼界。

按照新式武舉的流程,所有參與考試的考生必須要經過文考和武考,然后依照綜合成績按照分數從高到低來錄取,這樣一來就避免了許多人為因素,可謂是最公平的錄取方式。

與當年在南直隸和北直隸時的新式武舉考試時一樣,這次恩科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試,所有符合年齡要求、通曉文墨的讀書人都可以在各州府治所舉行。

第二階段是復試,通過初試的考生被講武堂的官吏送到廣西、廣東和云南的省城參加考試,交趾的考生在交趾三司所在的太原城考試。

與南北直隸那次武舉考試不同的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讀書人來參加考試,李云天放寬了考生的年齡限制,由十六周歲到二十五周歲,改為了十六周歲到二十七周歲。

李云天在交趾與黎利斗智斗勇的時候,講武堂的官吏們已經去了廣西、廣東和云南,在各州府熱火朝天地宣傳著宣德帝此次的恩科事宜。

為了能使得此次恩科順利進行,李云天特意從交趾的軍費中撥出了三萬兩銀子給那些講武堂的官吏,讓他們將聲勢造起來,以吸引當地的讀書人參與考試。

尤為重要的是,李云天讓那些官吏將宣德帝的一道恩旨大肆宣揚,以消除讀書人們的顧慮。

這道恩旨是非常特別,是宣德帝專門為了交趾惡劣的局勢而下達的:凡參與新式武舉的考生,一經錄取即為大明的流官,其身份與舉人相同,雖為軍閣管轄,但納入大明吏部官員名錄,政績卓越者將由講武堂推薦后調往兩京十三省任職。

如此一來,這些參加新式武舉的考生一旦通過了復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獲得舉人的身份。

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功名,獲得講武堂的推薦就可以調離交趾,使得不少年輕的讀書人躍躍欲試,只要有了舉人的功名就可以正式踏入官場為官。

不過,要想取得舉人的功名也并非容易,新式武舉與大明現行的文舉和武舉不同,通過復試的考生并不是直接授予官職,而是要進入講武堂下轄六大學院,將在六大學院里繼續受教,只有通過六大學院最終考核的人才能獲得舉人的身份,同時也在軍閣擁有了武職。

講武堂下轄的六大學院即興農院、興戶院、興禮院、興軍院、興工院和律刑院,是李云天專門用來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

兩廣、云南和交趾的考生是講武堂六大學院的第二批學員,第一批學員宣德二年的時候就已經入了學,是從參加南北直隸上次新式武舉的考生中選取的人員。

因為六大學院的校舍還處于建設時期,故而第一批學員只能將就著現在民宅里上課,等校舍建好后再移過去。

至于這第二批學員,處境要比第一批更為復雜,由于他們是李云天選定的未來交趾的官吏,故而所有的學業都要在交趾完成,李云天已經從講武堂六大學院的老師中抽掉了一批前來交趾。

本來,由于交趾處于戰亂動蕩中,再加上被視為蠻夷之地,兩廣和云南的讀書人都不愿意前去那里。

不過隨著李云天接連在交趾打了勝仗,先是攻克了叛軍駐守的安梁縣城,接著又在落葉坡伏擊了叛軍,后來還從叛軍手中收復了諒江府,使得人們看見了平定交趾叛亂的希望。

故而到了考試那一天,兩廣、云南加上交趾,一共有一萬多名考生參加考試,已經達到了李云天心中的目標人數,畢竟交趾這種偏遠之地歷來被人們所惡,能有這么多考生參加考試已經令他非常滿意。

由于考卷采用了百分制,因此極大地提高了閱卷和錄取的效率,就在新式武舉初試結束后的第三天,兩廣、云南和交趾各州府就張榜公示成績,并且按照名次從高到低錄取參加復試的考生。

隨后,通過了初試的考生由講武堂的官吏帶往省城,前去參加三月下旬舉行的復試。

自打從清化城撤退后,李云天就忙得團團轉,他不僅要安置那些交趾境內的災民,還要關注新式武舉考試,以及兼顧廣西的招兵事宜。

廣西招兵與新式武舉考試是同時進行的,張本、王簡和王瑾率軍從陸路向交趾進發,不過他們并沒有去交趾,而是在李云天的命令下停在了廣西布政司的治所桂林城,專門負責驍武軍的招兵事宜。

李云天之所以讓張本等人待在桂林城,一是因為交趾局勢惡劣,他們去了也于事無補,反而要讓李云天分心,二是張本和王瑾身份尊貴,李云天可不愿意讓兩人去交趾冒險,交趾戰場上實在是經不起再死朝廷大員了。

經過了兩三個月的準備和籌劃,廣西各州府的招兵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驍武軍的豐厚待遇和撫恤體系使得當地不少年輕人躍躍欲試。

截止宣德三年三月底,驍武軍已經在廣西境內招兵兩萬,其中有民戶、軍戶也有土司士兵。

對于符合要求的土司士兵,李云天開出了每人十兩銀子的天價為其從土司那里贖身,這使得各地土司對此是大受歡迎,紛紛將自己手下的精壯士兵送去招募地點進行體檢。

在土司們看來,李云天的做法其實與販賣人口大同小異,都是付錢購買那些土人士兵的所有權,只不過李云天的出價遠高于平常的人販子。

而在驍武軍所招收的那兩萬名新兵種,其中有一半是土司士兵,李云天單單贖人就花費了十萬兩銀子。

不僅如此,李云天還花費了二十萬兩銀子將那些土司士兵的家人給贖了出來,又花了二十萬兩將他們集中起來安置在廣西境內的十幾個安置點,形成了新的鄉鎮。

如此一來的話,李云天因為招收那一萬余名土司士兵總共花費了五十萬兩白銀,著實令外界感到吃驚,誰也想不到他竟然在那些土司士兵身上花費了如此多的巨款。

其實,李云天之所以這樣做,并不僅僅是為了讓那些土司士兵平定交趾的叛亂,更為重要的是他要以此為契機,逐漸取消大明境內的土司,“改土歸流”,使得大明的政令得以統一。

要想完成這個目標,他新招收的土司士兵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他們帶頭的話將使得土司的土民們歸附朝廷。

所謂“改土歸流”,是指改土司制為流官制,將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廢除,在原土司轄地建立府縣,其官員由朝廷任命。

改土歸流不僅有利于朝廷對原土司地區的統治,消除了土司內部和土司之間的戰亂,更是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宣德三年三月底,李云天手下的參將秦昆和游擊將軍韓衛依照李云天的命令,率領手下的兩萬余人離開了交趾,進入廣西境內,準備前去柳州府和慶遠府平定蠻人韋萬黃、韋朝傳等人的叛亂。

說起來,平定韋萬黃和韋朝傳的叛亂是李云天擔任廣西總兵的最重要任務,自從洪熙元年舉兵叛亂以來,韋萬黃和韋朝傳已經在柳州府和慶元遠府與明軍交戰了三年多,廣西前任總兵顧興祖曾經派兵去剿,可惜未能成功。

時至今日,韋萬黃和韋朝傳的手下已經有兵力數萬人,成為了廣西規模最大的一支叛軍。

秦昆和捍衛手中的兩萬人經過兩個多月的整編后已經被編為了驍武軍,其中一萬人來自柳升所率領的平叛大軍,另外一萬人來自王通的平叛大軍和交趾當地的衛所部隊,都是悍勇善戰之輩,可謂是交趾明軍的精銳。

為了能使得黎利安心,李云天不僅將這兩萬精銳調去了廣西進行剿匪,而且還下令交趾軍隊中的老弱病殘者退役回家,被強行征召來的壯丁也被放回去與家人團聚,從事農業勞作。

由此一來,交趾的明軍數量大減,除了與交州城叛軍對峙的三江城和諒江城的兵力達到五千人外,其余各府的兵力都只有兩三千人而已。

李云天并不擔心黎利會撕毀兩人之間達成的協議,因為黎利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利益,現在比他更希望結束交趾的戰亂。

況且,李云天將明軍的主力調走了,黎利即使能趁著交趾兵力薄弱的時候攻下明軍所控制的城池,那么等明軍主力一到黎利沒有把握能守住,因此黎利絕對不會冒險做出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明軍在廣西剿匪的時候兵分兩路,一路對付活躍在柳州府的韋萬黃,另外一路對付活躍在慶遠府的韋朝傳,將雙方分割包圍后予以殲滅。

其中,秦昆率領一萬人進入柳州府,切斷韋萬黃西進慶遠府的道路,韓衛率領一萬人進入慶遠府,隔絕韋朝傳東逃的路徑,這樣就將雙方分離開來。

不過秦昆和韓衛的目的只是隔開韋萬黃和韋朝傳,真正向他們發起進攻的是在廣西新招募的那兩萬名新兵。

兩萬名新兵在經過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和三個月的強化訓練后將開赴到剿匪一線,通過實戰來提升他們的軍事技能和軍事素養,將來好與交趾的叛軍交戰。

歡迎您訪問,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