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74章 撤退(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4章 撤退(三更)

第474章 撤退(三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

午夜時分,向羅通和打忠交待完了撤退相關事宜的李云天去縣衙后院休息,羅通和打忠恭敬地將他送進了房里。

“仁山,你怎么與總兵大人在一起?”從李云天臥室出來后,羅通見趙林站在院子里等他,不由得快走幾步,一臉狐疑地問道。

在羅通的印象里趙林自幼以他為榜樣,也想要金榜題名,他萬萬想不到趙林竟然投筆從戎參了軍,難道姨丈會同意趙林這樣自毀前程。

仁山是趙林的字,這個字還是羅通前來交趾就任時給當時還只有十五六七歲的趙林起的,轉眼間趙林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小伙子了。

“表哥,我現在已經是講武堂的學員了,總兵大人是我們的講武堂的總教官。”趙林聞言微微一笑,他很開心能在這里見到羅通。

由于清化城位于叛軍的腹地,趙林真的擔心它被叛軍攻破,以羅通的性格絕對會以死殉國。

與此同時,趙林心中也挺感激李云天,李云天作為廣西和交趾的最高軍政主官竟然以身犯險來親自指揮清化城百姓撤離,無疑于救了羅通和成立的軍民一命。

“講武堂?”羅通聞言微微一怔,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么個名字,這并不是他孤陋寡聞,實在是交趾距離京城太過遙遠,信息傳送不變。

“講武堂與國子監一樣,也是一個書院,隸屬于軍閣,只有通過武舉復試才能進入里面入讀,專門為大明培養武官,皇上下恩旨把繡春刀作為講武堂的佩刀。”趙林知道羅通不清楚講武堂的事情,于是意氣風發地向他解釋著,言語中頗為自豪。

“繡春刀!”羅通的雙目頓時流露出驚愕的神色,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繡春刀可是錦衣衛的專用佩刀,擅用者死,已經成為了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足以表明宣德帝對講武堂的看重。

另外,雖然羅通沒聽說過講武堂但是卻知道軍閣,清楚軍閣是一個新組建的衙門,統掌各大都督府事務,講武堂既然隸屬于軍閣那么想必也是一個大明的要害部門。

“羅知府,恭喜你們兄弟相遇,以本官來看不如大家小酌幾杯。”這時,跟在羅通身后的打忠走了過來,笑著向羅通說道,想要趁機了解一下外界的事情

“也好。”羅通也正有此意,聞言點了點頭,隨后招呼趙林和打忠去了后院的會客大廳,吩咐下人準備了酒菜,三人邊聊天邊喝著酒,氣氛顯得輕松、溫馨。

對于羅通和打忠來說,兩人終于可以卸下壓在肩上的千鈞重擔,將清化城的軍民托付給李云天,而趙林更是對羅通依然活著感到高興。

趙林是講武堂一期考生中的江西籍學員,由于李云天的關系,講武堂一期中除了南北直隸的學員外,還有另外兩大布政司的學員,那就是山東和江西。

其中,濟南府學員是大明各州府學員中人數最多的,而九江府學員僅次于濟南府位于第二。

趙林雖然不是九江府的人,但是他外公家在九江府,因此也參加了南直隸的武舉新科考試,進而成為了講武堂的學員。

李云天本來并不知道趙林的表哥就是交趾清化府知府,離開京城前他讓人查了一下講武堂的學員,想看看有沒有哪個學員的親屬在交趾,皆是也好通過那些親屬來辦事。

結果,在趙林提交的家族親屬關系表上,相關人員發現他的表哥是羅通,李云天聽說了羅通的事情,故而就將趙林帶在了身邊,讓其以土人士兵的身份來清化府,以獲取羅通的信任。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剛起床打忠就急匆匆地趕來來匯報,他發現叛軍在清化城東部的大營正在拆除,好像是要撤走。

對于這個消息李云天并不感到驚訝,很顯然這是黎戈在執行黎利的命令,給清化城的明軍軍民去清化港讓出一條路,因此他讓打忠不要管叛軍,安心籌備撤退事宜。

打忠一頭霧水地離開了,他本以為李云天會重視叛軍的異常調動,可李云天好像卻不以為然。

與此同時,清化城的大街小巷都張貼出了府衙的告示,羅通在告示上告訴城里的百姓,兩天后他們將突圍前往東面沿海的清化港,新任交趾總兵已經派遣水師在清化港接他們回新安府。

告示里特別指明了,為了能更好地撤離,隨軍百姓只能攜帶隨身的細軟和衣物,等到了新安府后總兵大人會安置大家的生活。

隨著告示的貼出整個清化城頓時沸騰了起來,迅速被恐慌的氛圍所籠罩,百姓們私下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說實話,城里的人每天都要提心吊膽,生怕叛軍忽然發動攻擊攻進城,誰都想逃離這個地方,可城外叛軍虎視眈眈,一旦離開城墻的保護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在百姓們看來,明軍應該很快就將圍在城外的那些叛軍趕走,誰也想不到清化城的明軍竟然會撤退,這豈不是意味著交趾的戰事對明軍大為不利?

雖然百姓們人心惶惶,但他們別無選擇,唯有回家收拾行囊,準備兩天后隨著明軍撤退,留在城里只會遭受到叛軍的屠戮。

一時間,城里被慘云愁霧所籠罩。

不過,并不是所有百姓都對撤退一事驚惶不已,一些交趾當地的土人居民則對此興奮不已,暗自彈冠相慶,準備迎接叛軍進城。

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兩天的時間轉眼而逝,對羅通和打忠來說他們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清化城東面的叛軍已經離開。

不僅如此,西面和北面的叛軍也都撤離,只剩下西面的叛軍還在,不過大營營門緊閉,所有的叛軍士兵都被關在了大營中,禁止任何人出去。

第三天天亮后,南門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了,清化城軍民的大撤退隨之拉開了帷幕。

一支由五千明軍組成的前鋒部隊率先從城門離開,在前方開路,后面跟著黑壓壓的百姓,一個個拖兒帶女,神情黯然,畢竟他們已經在清化城生活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早已經對清化城有了感情,而且辛苦打拼下來的家業都在這里,心中如何割舍得下。

李云天立在東門城門樓上,面無表情地望著靜靜地向東方行進的軍民隊伍,清華港口距離清化城一百多里,又是山路,以隊伍的行進速度至少也要四五天時間才能抵達,這期間必須要保證隊伍中百姓的安全。

讓李云天感到欣慰的是,這次跟隨明軍撤離的百姓高達十七萬人,幾乎占據了清化城百姓人口數的四分之三。

這意味著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交趾本地居民跟著明軍軍民撤離,看來羅通在清化城的執政深得民心,否則不會有如此多的本地居民跟著明軍撤離。

“總兵大人,時間不早了,咱們該啟程了。”日上三竿的時候,羅通來到李云天的身旁,輕聲在皺著眉頭望著城下行進隊伍的李云天說道,此時已經有一半的軍民已經離開了城里。

“羅知府,本官可以告訴你,兩年之內,本官一定會把清化城奪回來!”李云天聞言轉身走到城門樓的內墻旁,環視了一眼清化城里的建筑后沖著羅通伸出右手手掌,緩緩地攥了起來,語氣決然地說道。

“下官相信大人一定能做到。”羅通怔了一下,他此時已經知道明軍在交趾完全處于劣勢,見李云天顯得信心十足,連忙躬身回答。

如果換做別人的話,羅通肯定以為對方在說大話,可李云天不一樣,遠的不說,單單他能用交趾的那些敗兵接連打了安梁縣城和落葉坡兩個勝仗,足以證明其與眾不同,想必李云天已經有了收復清化城的辦法。

李云天聞言笑了笑,抬步走下了城門樓,在羅通和打忠等人的簇擁下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奔出了東門,準備隨著清化府撤退的軍民去新安府,處理安置清化城百姓的各種事宜。

等明軍軍民全部離開清化城后,關閉著的西門隨即打開了,那些留下來的本地居民興沖沖地趕去城外叛軍大營報信,告訴叛軍明軍已經逃走的事情。

出乎叛軍士兵的意料,黎戈并沒有下令追擊撤離的明軍,而是讓叛軍進城駐扎,他豈會破壞了黎利與李云天之間的協議?

由于清化城的居民一下子走了四分之三,這使得偌大的一個城池顯得冷冷清清,不過對黎戈來說他的任務是攻占清化城,現在他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可謂立了一個大功。

在黎戈看來那些居民走了也好,他正好可以接受城里那些無主的房產,趁機撈一個盆滿缽滿。

面對著撤退的明軍軍民,黎戈手下的叛軍將領紛紛請戰,想要趁機追殺,這樣一來絕對能使得其全軍覆沒。

黎戈自然不會讓那些將領們那樣干了,以敵情不明為由嚴禁任何將領前去追殺李云天等人,否則軍法嚴懲,這使得叛軍將領們紛紛一頭霧水,不知道他為何要那樣做。

為了安撫手下的那些將領,黎戈將清化城里的房產和商鋪分給了他們一些,成功轉移了那些將領的注意力。

因為黎戈沒有派軍前去追殺,故而李云天等人一路上倒也風平浪靜,遇到那些前來騷擾的暴民和小股叛軍的話悉數予以消滅。

經過五天的跋涉后,清化城軍民終于來到了清化港,原本清化港駐扎著數千名叛軍,不過兩天前就已經撤走,現在港口處停泊著的是昨天趕到的明定號船隊。

當神情疲憊、士氣低落的眾人見到雄偉壯觀的明定號海船后精神頓時一振,紛紛饒有興致地圍聚在岸邊指著眼前的這艘龐然大物興奮地議論著,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體積如此龐大的船只。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