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23章 朝貢貿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3章 朝貢貿易

第423章 朝貢貿易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

山下元道走后,羅海和梁少杰也起身告辭,房間里就剩下李云天和雷婷兩人。{d}{u}{0}{0}.{c}{c}

“大哥,你是想讓那個山下元道幫你到南洋做生意?”雷婷快步走過去關上房間的門,饒有興致地問向了坐在那里慢條斯理地喝著熱水的李云天。

“此人有兩船貨物,又能從海盜的手中逃脫,想必也是一個人物。”

李云天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后說道,“大哥需要他這種熟悉南洋諸國形勢的人來與那些國家做生意,朝廷主導的商貿以宣示恩威為主,得利的是那些前來朝貢的國家,虧的則是我大明的國庫。”

自從洪武帝下了海禁令后,大明與海外的貿易實行的就是“朝貢貿易”,即明朝與海外諸國進行進貢和回賜的貿易。

洪武四年,明太祖將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定為“不征之國”,確立了大明的實際控制范圍。

與此同時,洪武帝還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朝貢體系,在這個體制中大明是中央政權,各朝貢國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

所謂厚往薄來,意思就是海外諸國給大明進貢少量的貢品,而大明賞賜的物品卻非常豐厚。

朝貢貿易的出現,其政治目的遠遠大于經濟目的,當時正值大明王朝建立,經濟逐漸恢復并得到初步發展,國勢蒸蒸日上,因此愿意與海外各國遣使通好,壯大國威,同時確定大明的勢力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歷史上,國家是否是盛世的重要標準就是“四海仰慕,遣使來朝”,也就是“威德遐被,四方賓服”。

因此,為了吸引海外諸國遣使前來朝貢,洪武帝、建文帝、永樂帝、洪熙帝和宣德帝都實行樂厚待海外諸國貢船的“優值”及“免稅”政策。

大明的朝廷不但每年都要花費大量金錢接待那些外國貢使,而且還對他們帶來的貢品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回贈價值更高的禮品,例如錦緞紗羅、金銀、瓷器和茶葉等等。

而且,對外國貢使使團所帶來的貿易商品,雖然按照慣例有抽分,但通常皇帝都會下特旨進行御免,并由官府出高價收購大部分。

洪武二年,朝廷規定“朝貢附至番貨欲與中國貿易者,官抽六分,給價償之,仍免其稅”。

永樂初的時候,有西洋數國遣使來朝貢,帶有胡椒希望與大明互市,戶部的官員向永樂帝請旨征胡椒的稅收,但被永樂帝拒絕,下詔道:“商稅者,國家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

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大明的對外貿易不是以征稅為目的,要厚待那些從遠方不辭辛苦前來朝貢的貢使,從中征稅的話根本得不到多少錢,反而有辱大明的聲威。

如此一來,大明在朝貢貿易中就承擔了巨大的財政負擔。

按照朝廷的規定,各國貢使前來朝貢時,不僅市舶司和進京沿途的地方官府都要負責接待、護送,而且到了京師后的接待及賞賜也花費甚巨。

在鄭和下西洋以后,隨著各國貢船及附舶商隊的人數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貢使的花費也不斷增大,顯得應接不暇。

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同時也是避免魚目混珠,被那些貪圖利益之徒鉆空子,冒名貢使前來大明撈取好處,永樂帝逐漸對朝貢的國家和地區實行認定資格,頒給“勘合”,也就是發給允許來華朝貢的國家或地區的憑證,沒有勘合的海外船只不許進入港口。

后來又對貢期、貢船數目、隨船人數、進境路線和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規定。

例如:日本定例10年一貢,入浙江寧波港,人毋過300,舟毋過3艘;琉球入福建泉州港,2年一貢,人毋過100;占城國、真臘、暹羅及西洋諸國入廣州港,3年一貢,人毋過100。

永樂帝時,隨著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以及大明對北方蒙古勢力的掃蕩,朝貢體系達到了它的巔峰。

在大明強大陸海軍的“威逼”和厚往薄來政策的“利誘”下,向大明朝貢的國家和部族一度達到了65個。

與此同時,日本對琉球、朝鮮,朝鮮對女真族,安南對占城、南掌等國,也都提出了朝貢的要求,形成了數個次級的朝貢體系。

在李云天看來,大明所實行的朝貢貿易雖說宣示恩威,但是卻有著三個無法忽略的弊端。

一,由于朝貢貿易采用厚往薄來的原則,導致了大明財政承擔了巨大的負擔;

二,由于朝貢貿易主要是宣示大明的恩威,因此影響了大明正常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得大明逐漸失去了自唐宋以來海外貿易的優勢地位;

三,由于朝貢貿易是大明唯一的海外貿易途徑,使得沿海百姓生活困頓,導致走私頻繁,海盜猖獗,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歸根結底,大明并沒有真正地把朝貢貿易當做一種貿易手段,對大明來說除了維持宗主國的威嚴外就是耗費國庫的資金,導致大明黃金白銀大量外流,既是百姓們的一種負擔,同時也不利于大明經濟的長遠發展。

故而,李云天這才趁著交趾叛亂的機會,從宣德帝那里請來了恩旨,打著講武堂的旗號以官方的名義與海外諸國進行貿易。

當然了,他的這種貿易自然不是朝貢貿易,而是像唐宋時期那樣,是國與國之間的正常商貿,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大明從海外賺取到黃金白銀,用來進行大明的國家建設,減輕百姓負擔,完善大明的經濟體系。

“大哥,那個山下元道可是犯了大明的禁海令,你要是這么用他的話會不會引起外界的非議?”

雷婷對大明的朝貢貿易并不怎么了解,平時也接觸不到,但她相信李云天既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想到山下元道是一個由大明商賈假扮的倭人,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試探性地問道。

“既然山下元道剛才說他是倭人,那么他以后就是倭人了。”李云天聞言微微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他并不怕有人拿山下元道的身份作文章,山下元道既然從事了走私這一行,以其的精明想必能很好地掩飾住真實身份。

況且,山下元道的身后站著李云天,有人想拿這件事情來整山下元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不過,李云天現在還不知道山下元道是否愿意為他所用,畢竟像山下元道這種膽敢提著腦袋從事海上走私的人都非常忌憚與官府打交道。

“妹子,你告訴伙房,中午擺上一桌好菜,大哥要宴請山下元道。”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拿定了主意,微笑著向雷婷說道。

“大哥是要給他擺鴻門宴?”雷婷忽閃了一下長長地眼睫毛,隨后嬌聲問向了李云天。

她和李云天在一起共過患難,對李云天的性格非常了解,李云天中午設宴,肯定不會是想跟山下元道喝酒敘舊,更不會是給山下元道接風洗塵了。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對付山下元道這種人只有智取才能將其收服。”李云天笑著點了點頭,雙目閃過一道精光,他決定將這個山下元道收為己用,為他開拓出一條南洋經商的航路。

中午,明定號上的伙房按照李云天的要求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肴。

山下元道忐忑不安地被人帶進了李云天的船艙,見到桌上擺著的酒菜后微微一怔,一時間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此時,山下元道已經從船員的口中知道了李云天的身份,他萬萬沒有想到年紀輕輕的李云天竟然會是大明新晉的鎮武伯,宣德帝御封的定南將軍,不僅擔任廣西和交趾的總兵,而且還肩負巡撫廣西和交趾的重擔,可謂重權在握,總攬廣西和交趾的軍政大權。

由于去年黑牛鎮一役開打的時候山下元道并不在大明,因此他根本就不知道大明這一年來所發生的事情,萬萬沒想到大明竟然會出現李云天這樣一號人物。

雖然李云天年輕,但山下元道絲毫不敢輕易他,畢竟上午的時候他已經領教到了李云天的厲害。

況且,能在黑牛鎮以少勝多,與漢王叛軍精銳決一死戰的統帥,足夠山下元道重視。

將山下元道送進房門后,跟在他身后的驍武軍軍士就退了出去,將房門關好,

“小民叩見總兵大人。”山下元道連忙上前,規規矩矩地跪在了坐在書桌后看《史記》的李云天面前。

“起來吧。”李云天聞言放下手中的《史記》,沖著山下元道向上抬了一下手,然后起身走到餐桌旁坐下,伸手一指對面的座位,不動聲色地說道,“坐。”

“謝大人。”山下元道見狀猶豫了一下,以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現在就不配與李云天同桌,隨后躬著身子走過去坐在了座位上,忐忑不安地坐在那里,暗自猜測著李云天的意圖。!!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