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92章 賀喜(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2章 賀喜(三更)

第392章 賀喜(三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第392章賀喜〔三更〕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黑醉酒書名:

張輔是朝中勛貴主戰派之首,他一沉默立刻影響到了周征和張昊,兩人有些無奈地對視一眼,并沒有再開口說話,神色顯得頗為黯然。.最快更新訪問:。

像張輔一樣,周征和張昊也清楚平叛交趾和大明整體利益之間的利害關系,雖心有不甘但卻無可奈何,畢竟大明不僅僅有交趾,還要為兩京十三省的百姓考慮。

如今連張輔這個當年打下了交趾的功臣都動搖了繼續平叛的念頭,那么周征和張昊豈能再堅持下去?

騫義和夏元吉也暗自搖著頭,雖然兩人有心維護交趾,可誰成想連沐晟也敗了,這無疑會使得平叛困難重重,拖累大明的百姓。

說到底,騫義和夏元吉是文官,不僅要維護大明的疆土,還要心系百姓的民生,主戰的意愿要弱于張輔和周征、張昊。

既然張輔現在被楊士奇和楊榮駁得無言以對,周征和張昊也都閉口不語,兩人也唯有望而卻步。

況且,從宣德帝的那一聲嘆息中,在場的眾人都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宣德帝并不愿意再打這場勞民傷財的仗了,以免拖累了他所指定的休養生息的國策。

楊士奇和楊榮不由得暗中松了一口氣,要想說服張輔和騫義等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王通在關鍵時刻幫了一個大忙,送來了沐晟被黎利擊敗的戰報,恐怕很難使得張輔和騫義等人讓步。

隨后,楊士奇和張輔等人紛紛看向了宣德帝,經歷了一番唇槍舌劍般的爭執,內閣、六部和軍閣在交趾問題上的意見終于趨于了一致,剩下的事情就是宣德帝來做出最終的決定。[38715671]387392

宣德帝確實有意放棄交趾,交趾戰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倘若拖延下去必將耗費大量軍資,進而影響到大明的元氣,。

“鎮武伯,你如何看待此事?”

如今,現場的重臣們都已經贊同或者默許了從交趾撤兵,宣德帝的心中不由得輕松了許多,正要下旨從交趾撤兵,冊封陳暠為安南國國王,無意中注意到了立在那里的李云天,想到李云天從始至終未發一言,不由得有些好奇地開口問道,想聽聽李云天的意思。

在宣德帝看來李云天并不是那種沉默寡言之人,更不會因為忌憚楊士奇和張輔等人的權勢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交趾一事上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聽聞此言,楊士奇和張輔等人不由得齊刷刷看向了李云天,也想知道李云天對交趾戰事的看法。

“皇上,臣今天來,其實是向皇上報喜的。”在眾人的注視下,李云天微微一笑,沖著宣德帝一拱手,出人意料地說道。

“報喜?”宣德帝頓時面露詫異的神色,頗為愕然地望著李云天,弄不懂他這是唱得哪一出,交趾的戰事已經糟糕到如此地步,還有什么事情能在它面前稱之為喜事?

“鎮武伯,喜從何來?”楊士奇和張輔等人也糊涂了,作為李云天的恩師,楊士奇不由得狐疑地問道。

“稟少保,下官當年在湖口縣為官的時候,妾室陳氏的家人曾經派人去海外游歷,歷經六年顛簸,終于于今年年初的時候回來,從海外帶來了一些糧食種子,試種后獲得了豐收。”

李云天起身走到他先前的餐桌旁,拿起桌上的那三個小袋子,有條不紊地向楊士奇說道,“下官覺得這是一件喜事,故而帶進宮獻給皇上。”

說著,李云天打開了其中一個袋子,從中抓了一把拇指長短、外面裹著外殼的東西,微笑著展示給了現場的眾位官員。

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外面裹著外殼的怪異東西,不由得對視了一眼,相互間用眼神詢問著對方,都不知道是何物。

“鎮武伯,此乃何物?”張輔仔細打量了花生一番,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頗為好奇地問道。

“稟太師,此物來自海外一個名為‘印加帝國’的番邦,“印加”寓意‘四州之國’。”

李云天向張輔一躬身,舉起手里的那些帶著外殼的東西侃侃而談道,“此物乃當地的一種農作物,由于花期過后果實就在地中聲稱,故而下官稱其為‘落花生’,也可稱為‘花生’。”[38715671]387392

“花生?”張輔不由得品味了這個古怪的名字一番,雖然他還是不清楚這個花生是何物,不過總算知道是從地里長出來的東西。

花生是南美洲一代的農作物,歷史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大約十六世紀前期傳入明朝,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

所謂的舊大陸,指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歐洲人所認識的世界,包括歐洲、亞洲和非洲。

而新大陸,主要指的就是美洲。

當年,李云天與陳凝凝的婚事確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與陳伯昭進行了密議,讓陳伯昭出錢資助一次海外游歷,準備派人去美洲探險。

李云天之所以想著要去美洲探險,并不是為了在青史留名什么的,而是看中了美洲大陸上的農作物,據他所知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那些農作物并沒有在舊大陸出現。

當然了,李云天并不是一時間心血來潮想要這樣做的,伴隨著鄭和幾次下西洋,大明的航海技術無疑已經位于世界的頂尖水準,已經具備去美洲探險的能力。

如果陳伯昭肯出一筆錢,再加上李云天厚著臉皮從家中要來的資金,那么足以完成這次海外探險。

陳伯昭對李云天的這個做法感到非常奇怪,他弄不明白李云天好好的為何要派人到海外去,海上不僅風云莫測,而且路途艱險,去海外游歷可是九死一生。

不過李云天的態度異常堅決,他告訴陳伯昭,倘若此次出海成功那么陳伯昭將會留名大明的史冊。

說實話,陳伯昭當時并不愿意出資,因為按照李云天的要求他要出的將是一筆巨資,可李云天即使湖口縣知縣又是他未來的女婿。

因此陳伯昭一咬牙隨了李云天的心意,最終掏出了那筆錢,就當是送給陳凝凝的嫁妝了。

得到了陳伯昭的資助后,李云天的手上有了充足的資金,他將這筆錢交給了李大牛的大哥李大虎,由李大虎在南京招募了那些跟隨鄭和下西洋、經驗豐富的船工和護衛,買下一艘海船后混雜在走私的船隊中浩浩蕩蕩地下了南洋。

李大虎與李大牛一樣,都是忠于李云天的李氏一族的子弟,李云天金榜題名前一直在賬房當伙計,識文斷字,比李大牛的腦袋靈光多了,故而被李云天選中。

李云天給了李大牛一張依照記憶畫出來的航海圖,讓他率船前去美洲大陸,任務是帶回美洲大陸農作物的種子。

為了能確保航行中補充資金,李云天不得不讓李大虎邊做生意邊航行。

由于此次任務萬分兇險,為了打消李大虎的后顧之憂,李云天承諾收他的兒子為義子,將其培養‘成’人,并為他父母養老送終。

李大虎見李云天如此重視這次遠洋探險,因此決定誓死完成他的交代,毅然登船離去。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雖然也有海禁,但與清朝不同,它的民間貿易雖被禁止,但官船、南洋船、縣船卻并未禁絕,對民間沿海的船只也僅限制為不利遠航的平底船及嚴禁民造雙桅船,因為漁船不可能大到有雙桅。

而且,明代并沒有禁那些近海船只,僅規范了遠洋船只,以制止國內糧食外流,及違禁品比如銅及銅制錢的外移,造成國內物價不穩定及米價等民生必需品高漲的情形,甚至引發糧食危機。

盡管大明海禁實施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走私和打擊海盜,但實際上真正受到打擊的卻沿海的漁業及國內的沿海貿易,因為海盜和走私反而因為海禁的存在而更為猖獗活躍,帶來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嘉靖時期,唐樞在《復胡梅林論處王直》中提到實際的情形:若其私相商販,又自來不絕,守臣不敢問,戍哨不能阻,蓋因浩蕩之區,勢難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數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記之便,內外傳襲,以為生理之常。

由此可見,明朝的海上貿易異常發達和繁榮,否則也不會有了鄭和的七下西洋。

作為大明的朝廷命官,李云天自然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讓李大虎從事走私,故而打著海外游歷的旗號匯報給了宣德帝。

李大虎一走就是五六年,期間杳無音信,李云天還以為他不慎死在了海上,可今年過年后忽然得到了李大虎的消息。

按照李云天給的那份航海圖,李大虎邊做生意邊探路,歷經千難萬苦后終于抵達了美洲大陸的印加帝國,成功完成了李云天的使命,在印加帝國受到了熱烈歡迎,收集到了足夠多的糧食種子。

而后,李大虎又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了大明,將所帶來的糧食種子交給了陳伯昭,由陳伯昭安排人秘密試種,看看其所帶來的種子是否有活性。

非常幸運,由于采用了合理的貯存方法,那些種子在播種后絕大部分都得以成活,進而收獲頗豐。

兩天前,陳伯昭派人給李云天送來了一些李大虎所帶種子成熟后所結的果實,其中就包括了花生,因為李云天一直忙著公務,所以將這件事情給耽擱了下來,這次正好趁著進宮將花生等物獻給宣德帝。..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