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三更)

第304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三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全文閱讀

作者:


趁著那些軍漢放假,李云天也難得地回了一趟家。讀蕶蕶尐說網

自從給講武堂挑選武藝教官,他每天不是待在軍營就是往都察院、文淵閣跑,而且還要參與講武堂教材的編寫,忙得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沒有時間回家。

這次回來李云天不僅要與家人團聚,還要去一趟老丈人那里坐坐,順便打探一下軍閣成立的進度。

二十天前,宣德帝令英國公張輔、忠國公周征和兵部尚書陳洽會同兵部堂官和各都督府都督協商籌備軍閣事宜,仿內閣制度建立軍閣,以兵部衙門作為軍閣的辦事場所。

軍閣的事情一經公布立刻在廄引發了軒然大波,誰也沒有想到宣德帝竟然有如此的魄力將兵部并入軍閣,由軍閣來處理大明的軍務。

如此一來的話,軍閣可就能與內閣分庭抗禮,分掌大明的軍務和政務,無形中提升了武官在朝廷中的地位,使得文武官員得以平起平坐,可謂是一個開天辟地般的大手筆。

對于軍閣的成立,武官們自然是歡欣鼓舞,而文臣則對此事議論紛紛,褒貶不一,不少文臣懷疑由粗俗淺薄的武官當道的軍閣根本就處理不好大明的軍務。

不過,由于兵部的并入使得軍閣中也有了文官,因此朝中那些心存質疑的文臣也不好說些什么。

再者說了,這畢竟這是大明的重大軍務,實在輪不到文臣來插嘴。

況且,文官們也有事情要忙活,宣德帝在下令成立軍閣的同時還下令成立農部,專司農事,以補全六部之數。

這意味著戶部將會被分權,因此文臣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新成立的農部上:農部的設立肯定會產生一大批的官員,不少心思機敏之輩已經暗中活動,瞄準了在農部中的職位。

中午,周征在府中設宴款待李云天和周雨婷,他對李云天訓練那些軍漢時的表現是贊賞有加。

僅僅經過了短短的二十多天,李云天就已經使得那些參與講武堂考核的驕兵悍勇一個個服服帖帖,著實出乎了周征的意料。

本來他還想著去一趟軍營給李云天鎮鎮場子,不成想李云天一個人就順利搞定了那些軍漢。

不僅如此,周征還對李云天實行的新式軍職和軍銜頗為感興趣,不得不說,這套軍事體系層次嚴謹、結構分明,而且突出了軍人的榮譽,令人耳目一新。

酒過三巡后,李云天和周征之間的話題不知不覺間就轉到了軍閣上面。

京中的勛貴得知宣德帝要成立軍閣后紛紛感到興奮,這使得他們將擁有足夠的力量與朝中的文臣相抗衡。

而且,自從軍閣成立后,朝中的文臣除了翰林、御史和六科給事中這樣的言官外將失去彈劾武官的權力,而武官自然也無法彈劾文官,雙方將各成體系,避免相互間的摩擦和齷齪。

雖然文官無法彈劾武官,但這并不是意味著那些武官就可以胡作非為,軍閣成立后將開設直屬的督察司,并在各地都司、行都司設立分支,與各都司、行都司互不統轄,以監察天下武官。

按照宣德帝定下的門檻,各都督府都督和各地都司、行都司都指揮使才有各自擔任軍閣閣員。

不過,朝中的勛貴雖然皆對軍閣表示歡迎,但卻沒人愿意出任軍閣的閣員,這使得軍閣閣員的名單一時間難以定奪。

原因很簡單,擔任軍閣閣員就意味著將失去手中的兵權,而自古以來武將莫不以兵權為重。

而且,外界普遍懷疑宣德帝是在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想要趁機奪了那些入閣閣員的兵權,至于軍閣只不過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噱頭而已

因此,宣德帝三天前下達了諭令,親自指定了軍閣閣員的名單,閣員的人選與李云天先前所說的一模一樣,看來他也認為那幾個人是軍閣的最佳人選。

二個國公、三個候爺再加上兵部尚書和兵部左侍郎,宣德帝所定的軍閣閣員的陣容不可謂不強大,而且勛貴中的各方勢力也都非常均衡,沒有厚此薄彼。

令外界感到震驚的是,深受宣德帝信賴的周征竟然也在軍閣閣員的名單里,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將要放棄了重兵在握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職。

這一下,雖然魯仲乾和三個被點入內閣的侯爺心中不樂意,但既然連周征都進了軍閣,那么他們還有什么好推脫的?四人手中的兵權哪一個有周征大?

尤為重要的是,為了保證朝中勛貴各方勢力的均衡,繼任這三名侯爺職務的勛貴莫不與那三人關系密切,使得那三名侯爺不至于擔心自己的舊部被人吞掉。

宣德帝已經下令,讓那三名被選進內閣的侯爺交接完手頭的事務后回京處理軍閣籌備事宜,年后軍閣就將正式成立。

由于宣德帝這次只動了一個在京畿都督府中牢牢被周征壓制住的魯仲乾,對那些追隨漢王的勛貴秋毫無犯,故而漢王也沒有把軍閣當做一回事,認為宣德帝此舉不過是好大喜功而已。

難道宣德帝真的認為各大都督府的都督們會甘心受到軍閣的壓制?

在漢王看來宣德帝此舉無疑會使得軍閣步內閣的后塵,勢必將與京畿都督府和五軍都督府爭權,屆時免不了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不僅如此,因為宣德帝沒有膽量去動那些追送漢王的勛貴,漢王心中無形中又對宣德帝輕視了一分。

如果換成洪熙帝的話,漢王相信絕對會趁機打壓那些與漢王親近的勛貴,而宣德帝很顯然沒有這個膽量。

“岳丈大人,講武堂建成后,京中勛戚可送一子免試入堂,小婿希望岳丈大人屆時給小婿撐撐門面。”午飯后,在書房喝茶閑聊的時候,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笑著向周征說道。

講武堂成立后,李云天最大的一個擔憂就是京中的那些勛貴子弟眼高于頂,看不上小小的講武堂,畢竟重文輕武的風氣由來已久,再加上那些勛貴子弟又都能在各大都督府中有官職,根本不需要為前程擔心。

在廄的那些高官顯貴的眼中,最為看重的就是森嚴的等級。

以國子監為例,作為大明的最高學府,里面的學生嚴格按照各自的身世劃為三六九等。

國子監中教儒學的有國子學、太學和四門館。

其中,國子學的監生為:皇族子弟、勛貴子孫、三品以上官員子孫,以及從二品官員以上曾孫。

太學的監生為:五品以上官員子孫,以及從三品以上官員曾孫。

四門館的監生為:七品以上官員之子,以及庶民之子。

由此可見,國子監學習儒學的監生等級森嚴,國子學、太學和四門館的監生皆來不等的社會等級:

國子學的監生自恃身份高貴,不屑于與太學和四門館的監生為伍,而太學的監生又瞧不起四門館的監生。

如今,講武堂里的體系對所有的學員一視同仁,沒有了對勛貴子弟的特殊關照,這無疑會使得那些勛貴子弟覺得有失身份,進而不愿意進講武堂,這會使得講武堂名聲受到極大的損害,李云天還指望著這些勛貴子弟給講武堂撐門面。

因此李云天唯有請岳父來幫忙,希望周征能幫著說服朝中那些交好的勛貴,讓他們派出一子入學講武堂,給講武堂撐撐門面。

“依本公來看這件事情強求不得,不過可以適當放寬條件,不僅嫡子,那些庶子也可進入講武堂。”

周征清楚李云天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笑著說道,“另外,可設立一個名額,倘若人數不足,可由其他家的人來遞補。”

“庶子?”李云天聞言雙目流露出意外的神色,自古以來嫡庶有別,這是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他沒有想到周征竟然會提出這么一個建議來。

就拿國子監國子學和太學的那些監生來說吧,莫不是那些高官顯貴家中的嫡子,庶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資格。

“本公知道,你是所以要提議設立講武堂,是要給大明培養出一批精銳的武官,既然如此也就沒有了那些多的顧忌,只要以后講武堂的聲威出來,還怕那些人不將家中嫡子送來?”

周征見狀微微一笑,他是朝廷中除了楊士奇外第二個知道新軍計劃的人,自然希望有更多勛貴的子弟加入講武堂,以后李云天推行新軍的時候無疑會少很多阻力。

況且,周征出身貧寒,否則也不會加入軍戶謀生進而趕上了永樂帝的靖難,因此對門第等級觀念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深厚。

雖然他的這個建議會使得一些勛貴打發庶子進講武堂應付差事,不過再怎么說庶子也是那些勛貴的血脈,這就使得那新軍與那些勛貴的聯系更加緊密了一些。

周征有一個預感,李云天的新軍在未來一定會大放異彩,屆時不僅他臉上有光,而且還能鞏固周家在勛貴中的地位。

“謝岳父提點。”周征的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使得李云天醍醐灌頂,臉上向周征拱手道謝。

或許是在廄生活的時間太長了的原因,李云天的思維不經意間就被身邊的環境所影響,進而與國子監進行了比較,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那些勛貴的庶子。

正如周征所想的那樣,如果那些勛貴的庶子肯進講武堂,以后新軍的麻煩肯定就會少了很多,何樂而不為?

“老爺,剛才東城兵馬司的一個副指揮使來了,說講武堂的人打傷了后軍都督府的人,現在被帶去了東城兵馬司,老爺最好能去一下。”

由于解決了困擾在心頭的難題,李云天隨后心情舒暢地離開了忠國公府,剛進李府的院門,迎面就急匆匆走過來了綠萼,嬌聲向他說道。

“講武堂的人?”李云天聞言微微一怔,講武堂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哪里來的人?

不過隨后他就反應了過來,看來是那些放了假的軍漢惹出了麻煩,眉頭皺了皺后領著人趕去東城兵馬司查看。一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