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00章 密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0章 密奏

第300章 密奏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快捷翻頁→鍵



熱門、、、、、、、、、

黃昏時分,京城九門即將關閉的時候,李云天領著那些拖著疲憊雙腿的軍漢進了城。

軍漢們今天度過了難忘一天,不說別的,單單從云山鎮一個來回就足以令他們精疲力竭,怨聲載道。

回到營地后,李云天對軍漢們今天的表現進行了簡單的講評,然后就讓伙夫開飯。

與午飯時單單一個面餅相比,晚飯可豐盛了許多,兩葷一素的菜肴,外加面餅和小米粥,這使得饑腸轆轆的軍漢們狼吞虎咽,吃得不亦樂乎。

晚飯過后李云天將那些軍漢聚集了起來,讓人教他們識字,這些軍漢沒有一個人讀過書,自然也就不認識字。

在衛所的時候這些軍漢認識不認識字無關緊要,可京師講武堂是教學的地方,堪稱大明軍界的“國子監”,這些軍漢要想擔任武藝教官最起碼要認的字,否則豈不是與講武堂的氛圍格格不入。

況且,武藝教官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不識字的話豈不是麻煩許多,難道還要給他們配助手來寫字不成?

軍漢們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故而卯足了勁學認字,誰也不想一輩子當個白丁,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博一個官身,徹底告別軍戶。

在那些軍漢識字的時候,李云天洗了一個澡,換上了官袍后急匆匆趕去了紫禁城。[29715671]297300

宣德帝今天下午派內侍前來軍營傳詔,讓李云天回營后進宮見駕,李云天意識到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否則宣德帝不會在他考核武藝教官的時候傳他入宮。

乾清宮。

宣德帝坐在一張案桌前,面無表情地看閱著內閣送上來的奏章,兩摞厚厚的奏章擺在桌上等待著他朱筆御批。

“陛下。”進入大殿后,李云天沖著宣德帝一躬身,拱手行禮。

“你看看這個。”宣德帝抬頭望了一眼李云天,讓在一旁服侍的金英將一封密奏拿給了他。

“漢王竟然派人與山西都指揮使暗會!”李云天看完了那封密奏后吃了一驚,眉頭頓時就是微微一皺。

根據密奏上的內容,上個月漢王的人到了大同城,密會了山西行都司都指揮使、慶義候白德祥。

慶義候白德祥在靖難時是漢王的副將,深得漢王的信任,是漢王不折不扣的心腹,如今坐鎮大明北方重鎮大同城。

山西地界有兩個地方高級軍事機構,一個治所在太原城的山西都司,另外一個就是治所在大同城的山西行都司。

都司和行都司雖然有一字之差,但兩者所設的官職和地位一樣,都直接受后軍都督府管轄,統兵的都指揮使皆以朝中勛貴擔任。

大同是京師的西北屏障,也是大明的九邊重鎮之一,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一旦被敵軍攻破那么將直下京城,抵達京師的北方門戶——宣府鎮,威逼京城。

山西行都司下設22個衛和3個守御千戶所,總兵力近十四萬人。

大明軍隊的戰斗力由高到底可以可以分為四個檔次:

第一檔自然是駐守在京師的京衛,是大明守疆拓土的主要力量。

第二檔是抵御北元和西域諸部侵擾的衛所,包括:山西都司、大寧都司河北都司)、山西行都司、山東都司、陜西都司、陜西行都司和遼東都司。[29715671]297300

第三檔是駐扎在西南地區的衛所,包括:四川都司、廣西都司、云南都司和貴州都司。

第四檔是駐扎在中部和江南地區的衛所,包括:浙江都司、河南都司、湖廣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和廣東都司。

值得一提的是,萬全都司、四川行都司和湖廣行都司為宣德年間所置。

在第二檔衛所中,山西行都司、大寧都司和山東都司位于京城周邊地域,對京城的安危影響至關重要。

一旦漢王在樂安發生叛亂,那么山東必將成為戰場,屆時山東都司的兵力將會被牢牢牽制住。

山西行都司和大寧都司都屬于后軍都督府,漢王與后軍都督府的勛貴將領關系密切,萬一有什么意外,那么京師西北的門戶宣府鎮和東北方的山海關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山海關還好說,大寧都司由遼東都司牽制,可宣府鎮就將直面西邊的山西行都司的沖擊,一旦宣府鎮失守,那么山西行都司的軍隊就能直達京師西北最后一道防線——居庸關。

而居庸關要是被攻下,山西行都司的軍隊頃刻之間就能抵達京師,后果不堪設想。

況且,后軍都督府所轄的第三個都司——山西都司的地理位置也至關重要,位于京師西南部,足以威懾臨近的河南都司和陜西都司。

由此一來的話,倘若漢王起兵造反,宣德帝手中能動用的力量唯有京畿都督府下轄的部隊。

至于大明其他的都司和行都司,以及南京守軍則是鞭長莫及,遠水難救近火。

況且,漢王造反的話一定會聯絡大明各地的藩王,尤其是趙王朱高燧,屆時宣德帝極有可能像建文帝一樣,要面對諸位藩王的發難,使得各地都司不敢輕舉妄動。

這將使得宣德帝不敢貿然抽調南京的守軍,以免南京城防務空虛,被叛軍趁機拿下,重蹈當年建文帝的覆轍。

再者說了,宣德帝和漢王要是開戰,那么除了追隨兩人的勛貴外,其余的那些中間派勛貴十有**會坐山觀虎斗,等到雙方勝負已分后才介入戰局。

這就是宣德帝與建文帝相比的最大劣勢,建文帝時期,朝中的勛貴幾乎都以建文帝馬首是瞻,建文帝的對手只是永樂帝為首的藩王。

可宣德帝不同,他不僅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漢王等藩王,還要提防各個都司的勛貴反叛。

按照大明律例,藩王不得私下結交京師和地方官員,違者將受到重罰,嚴重者會以謀反處之。

很顯然,漢王暗中派人去大同城找白德祥,絕對不會是談心敘舊那樣簡單,肯定有大事要謀劃,居心叵測,也難怪宣德帝會感到緊張。

倘若洪熙帝依然在世的話,漢王絕對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行事,歸根結底還是他太過年輕,在朝中眾臣中威望不足,無法鎮住那些恃功自傲的勛貴。

“陛下,臣認為只要京畿無恙,那么漢王就如甕中之鱉,只要輕舉妄動必被陛下擒之。”

看完了那份密奏,李云天沖著宣德帝一躬身,沉聲說道,“宣府鎮固若金湯,山海關更是古之天險,足以屏障京師北方。再者,京畿都督府兵強馬壯,樂安距離京師不過七百多里,路途平坦,漢王倘有異動,大軍必定勢如破竹,朝夕可至。”

李云天并不是為了安慰宣德帝而信口開河,京畿都督府成立后奪了大寧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和山東都司一部分兵權和地盤。

現如今,京畿都督府麾下除了72個京衛外,還有23個地方衛所和3個守御千戶所,總兵力近五十萬,是宣德帝手中最為依仗的軍事力量。

京畿都督府的轄地以北直隸為基礎,從大寧都司奪得了長城沿線山海關以南的地域,從山西行都司奪得了宣府鎮以東的地域,從山西都司奪得了順德府以西的地域,從山東都司奪得了大名府以北的地域。

經過一年多的悉心經營,周征不僅整合了京畿都督府下轄的部隊,而且在宣府鎮安置了五萬守軍,在山海關也安置了五萬守軍,皆是穩妥可靠之人。

只要守住了宣府鎮,那么山西行都司的軍隊就無法越雷池一步。

至于山海關以北的大寧都司,不僅要面對長城天險,而且還要承受東北處遼東都司的壓力,因此它的兵力其實已經被困住,無法越過山海關南下。

山西都司就更不用說了,要面對相鄰的河南都司和陜西都司的壓力,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否則老巢不保。

如此一來,與漢王親近的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和大寧都司的兵力就被牽制住,進而演變成為了京畿都督府一部兵力與漢王叛軍的較量,另外就是趙王等藩王有可能爆發的叛亂,這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洪武帝時,大明各地的藩王都有自己的王府衛兵,數量通常在五千到兩萬人。

可在靖難后,本來打著反對削藩旗號的永樂帝卻完成了建文帝未完成的事業,不僅以各種理由削去了各地藩王的兵權,僅留百余名護衛,而且還對其進行了諸多限制,剝奪了他們在當地的政權。

到了宣德帝時,大明藩王中仍有兵權的,就剩下他的兩個親皇叔,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

雖然那些藩王被永樂帝削去了兵權和政權,但他們在當地時日已久,而削藩時日尚淺,故而與地方上的關系錯綜復雜,在當地衛所有著不少舊部,實力不可小覷。

毫無疑問,各位藩王心中肯定對永樂帝削藩不滿,一旦漢王和趙王帶頭叛亂,他們十有**會招兵買馬,拉起一支隊伍來聲援漢王,以期重新獲得軍政大權。

不過,這些藩王絕對不會一上來就跟著漢王造反,他們會審時度勢,先看看漢王有沒有獲勝的可能,然后再決定如何做。

因此在李云天看來,漢王叛亂后只要宣德帝以雷霆之勢將其擊敗,那么各地藩王就不敢輕舉妄動,各都司也會隨之平定下來。

漢王肯定也知道他在與宣德帝的較量中處于劣勢,相對于三十多萬大明最為精銳的京軍,漢王的護衛不過三萬人,即使他在當地招兵買馬也絕對不會超過五萬,因為他沒有足夠多的兵器和軍馬來供應。

所以對于漢王來說,自然需要依靠外力的協助,而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和大寧都司無疑就是他最為重要的支援。

尤其是山西行都司的十四萬兵馬,如果慶義候白德祥能率兵攻破宣府鎮,那么將對京師形成巨大的威懾,使得宣德帝不得不從京畿都督府分兵迎敵,如此一來就極大地分化了京畿都督府的兵力。

故而,漢王派人暗中與白德祥聯絡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需要白德祥為他分擔壓力。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佩服永樂帝的遠見之明,將漢王封在了樂安州,不僅距離京師非常近,而且遠離了與其最為親近的那些勛貴,使得漢王沒有了叛亂的地利條件。..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