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294章 藏兵于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4章 藏兵于民

第294章 藏兵于民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免費小說


聽聞李云天提到洪武帝和永樂帝時期軍隊的戰力,宣德帝的眉頭頓時就是微微一皺,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永樂帝那次驚心動魄的“奉天靖難”。

此時此刻,宣德帝所面臨的處境與建文帝是何等的相似,都是二十多歲登基的年輕天子,都面臨著一道嚴峻的難題——藩王。

與建文帝相比,宣德帝的處境無疑中要更糟糕一些,建文帝時朝中無論文官還是勛貴都站在建文帝一邊,他要面對的是外地那些造反的藩王。

而到了宣德帝時,朝中的局勢發生了復雜的變化,漢王在靖難時戰功赫赫,與朝中勛貴私交甚好,關系密切,再加上虎視眈眈的各地藩王,一旦漢王起兵造反,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洪熙帝雖然在皇位爭奪中依靠隱忍戰勝了漢王,可他的心地還是太過仁慈和善良,顧念兄弟之情而沒有鏟除漢王這個隱患。

其實,倘若洪熙帝能執政十年,那么漢王到時候也就不足為懼,洪熙帝肯定已經剪除了漢王的羽翼,屆時給宣德帝留下一個太平的朝局。

可惜的是誰也沒有想到,洪熙帝僅僅臨朝了十個月就突然駕崩,根本沒有來得及對漢王進行制約,進而使得宣德帝不得不面對自己這個居心叵測的皇叔。

楊士奇雖然不清楚軍中的事務,但大明軍力逐年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遠的不,單單近年來交趾的民亂無法平定,就足是不爭的例證,倘若換在洪武初年,幾個衛就足以掃除交趾的亂民。

“軍職世襲乃太祖皇帝所定,其根基是屯兵制,戰時為兵,閑時務農,以減輕百姓稅賦負擔。”沉吟了一下后,楊士奇搖了搖頭,緩緩向李云天道。[9115671]91

94

雖然李云天明軍職世襲,但言中之意卻暗指大明的屯兵制,屯兵制不僅事關大明各級軍官的利益,更是太祖皇帝所定,要想將其取消無疑于難于上青天。

洪武皇帝是何等的豐功偉績,現在朝中不少重臣都是洪武朝的老人,擅動洪武皇帝設立的兵制肯定會受到那些重臣的阻攔。

“閣老,太祖皇帝體憐百姓困苦,想要讓軍中自給自足,故而才創立了屯兵制,意欲富民強兵。”

李云天早就做足了功課,聞言沖著楊士奇微微一躬身,沉聲道,“倘若各地都司、衛所能切實施行洪武皇帝的屯兵制,我大明軍力必將繁榮昌盛。”

“可上有所策,下有所對,各級武官為謀私利,趁機大肆奴役所屬兵士,吞并其屯田,而兵士一年耕種所得難以糊口,故而不少衛所逃兵現象日重,軍心盡失!”

先是將屯兵制夸贊了一番后,李云天語峰一轉,神情凝重地望著楊士奇:

“閣老有所不知,下官前幾個月從南京回京之際,在濟寧府遇上濟寧衛的一個副千戶,為了討好一名女子短短數天內竟然花費了至少三四百兩銀子,單單一個玉鐲就價值百兩以上,以他的俸祿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如此多的錢財。”

楊士奇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濟寧衛指揮使石虎的案子不久前在京中折騰的動靜不,官場高層已經有流言石虎暗中在濟寧府攔截宣德帝,結果被李云天給就勢拿下。

不僅石虎,整個濟寧衛副千戶以上的武官差不多都被一鍋給端了。

而那個晚上摸到趙欣月閨房的羅副千戶更是在李云天的安排下成功搶了石虎的“風頭”,成為了唯一一個被判了斬立決的倒霉蛋。

羅副千戶之所以被砍頭,除了他意圖強暴趙欣月外,尤為關鍵的是主審官在審案時發現其吞并所屬士兵屯田,并且壓榨奴役所屬軍戶,以此來聚斂錢財,嚴重破壞了洪武帝定下屯兵制。

故而,羅副千戶的罪行反而超過了石虎,當堂被判為斬立決,等到秋審后就要被砍了腦袋。

羅副千戶之事猶如一塊石子拋入到波瀾不驚的湖水中,在湖面上蕩起了絲絲的漣漪,使得屯兵制的弊端展現在了外界的面前。

一個的副千戶就能如此斂財,那么他上面的千戶、衛指揮使等武官是如何的情形,也就顯而易見了,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李御史可有對策?”聽聞李云天提及羅副千戶,楊士奇終于明白為什么羅副千戶的罪名要比石虎還要大,看來李云天早已經為今日之事做出了鋪墊,于是饒有興致地望著他。[9115671]91

94

“閣老,下官有個大體的設想,請閣老指正。”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向楊士奇道,“依下官看來,大明應該施行義務兵制和專業兵制兩種體系,藏兵于民,一旦爆發戰事,短時間內可征集雄兵百萬。”

“藏兵于民?”宣德帝和楊士奇不由得流露出詫異的神色,這個提法倒非常新穎,而且看上去也非常誘人。

“陛下,臣是這樣想的,所謂義務兵制,大明凡年過十八、體格健壯的男子均可報名參軍,在軍中服役三年,雖無軍餉但退役回鄉后分給田地三畝讓其耕種,前兩年免收田稅,后三年田稅減半收取,并可免征一定的徭役。”

李云天見宣德帝開口,于是轉向了宣德帝,一本正經地道,“而專業兵制的范圍,指那些武舉出身的武官,以及從義務兵制中的人員中獲得提拔的精悍兵士,不僅有軍餉可拿,而且退役后也可獲得相應的田地。”

“此法甚妙!”他的話音剛落,楊士奇就禁不住拍了一下雙手,神情欣喜地向宣德帝道,“陛下,如此一來的話,天下精壯勢必爭相參軍,屆時陛下登高一呼,民間響應者必定百萬之巨!”

宣德帝也面露驚喜的神色,倘若如此的話他不僅可以得到一支勇武精悍之軍,而且那些退役后獲得田地的兵士必將對他感恩戴德。

尤為重要的是,義務兵制的兵士服役期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這意味著軍隊中每年就要換上三分之一的兵士,宣德帝也不用再擔憂那些統兵的武官擁兵自重。

“李御史,你覺得此法如何實施?”宣德帝越品味越覺得李云天這個藏兵于民的法子精妙無比,不由得饒有興致地望著他。

“陛下,微臣覺得此事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不過微臣可以向陛下斷言,三年之內此法能在我大明軍中施行。”

李云天仔細想了想,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道,“當今之計,微臣覺得陛下應該提升武官地位,給天下人做一番表率。”

“如何提升?”宣德帝聞言微微頷首,隨后問道,他可不認為給武官們加官進爵是一種好辦法,李云天肯定另有所指。

“陛下,國子監是文舉士子的最高學府,臣以為應該也設立武舉士子的最高學府,成立京師講武堂,以習武事。”

李云天沖著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有條不紊地回答,在他看來只有在國家教育機構使得武官受到重視,那么才能使得百姓們認可武官地位的提升,也才能吸引那些立志武事的士子前來一展抱負。

“陛下,臣覺得這個主意甚好,文有國子監,武有講武堂,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楊士奇聞言率先了頭,笑著向宣德帝道。

“兩位卿家覺得,何人來執掌講武堂?”宣德帝聞言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望向了李云天和楊士奇。

講武堂掌大明未來武官之選,涉及兵事,故而執掌講武堂之人也就變得十分敏感,首先必須要得到宣德帝的信賴,其次是不能干涉軍中事務。

楊士奇聞言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既然提出了講武堂,那么勢必已經有了執掌的人選。

“陛下,微臣覺得,講武堂應由地位尊貴或者軍功卓越之人執掌方能服眾,臣覺得福王能擔此職責。”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提出了一個人選。

楊士奇的嘴角頓時流露出了一絲笑意,望向李云天的眼神中充滿了贊許和欣賞。

福王是洪武帝的堂弟,年近六旬,在皇族中德高望重,故而擔任宗人令一職,其為人十分低調,清心寡欲,遠離朝堂上的紛爭,深得張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賴。

講武堂由福王掌管,也就等于掌握在了皇族的手中,不用擔心外臣趁機坐大,另外福王年事已高,又非大明正統之人選,對宣德帝無法構成任何威脅,因此是最佳人選。

“李御史覺得,軍閣閣員何人入選最為恰當。”果然,宣德帝對福王執掌講武堂非常滿意,隨即語峰一轉問道。

軍閣閣員與內閣閣員不同,以楊士奇為首的內閣閣員本就不在六部任職,故而擔任閣員后并無任何損失。

可軍閣閣員就不一樣,入選者皆是大明執掌兵權的勛貴,而進入軍閣就意味著要放棄手頭的兵權。

勛貴們自然清楚“擁兵自保”的道理,在他們看來一旦手中沒有了兵權,那么就等于在朝堂上沒有了根基,將受人擺布,因此恐怕皆會抵制進入軍閣。

這是宣德帝最為擔憂的事情,搞不好會被勛貴們認為他是在“杯酒釋兵權”,以目前的形勢看來殊為不妙。

“陛下,依微臣來看,有資格進入軍閣者只有五軍都督府都督和各地都指揮使。”

李云天也非常頭痛軍閣閣員的人選,主要就是那些勛貴們十有**都不舍得自己手里的兵權,他沉吟了一下,試探性地道:

“英國公乃當朝太師,在武臣中德高望重,原本最應該進入軍閣,但微臣認為英國公乃軍中之定海神針,此時不宜輕動,故而微臣首推忠國公進入軍閣。”

“忠國公?”宣德帝和楊士奇的臉上都流露出了驚訝的神色,萬萬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要推他的岳父周征進入軍閣。

周征現在貴為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執掌京師數十萬精銳京軍,在軍中的地位僅次于英國公張輔,李云天讓周征進軍閣,豈不是要奪了周征的兵權?..

版權所有新手機閱讀請訪問:m.xinbiqi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