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眾人瞪大眼睛不能相信宋育仁居然提出這個建議,畢竟如今中國與德國可以說如今是死敵,雙方的外交關系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兩年前的血戰讓雙方數萬士兵付出生命,盡管戰爭結束之后中德雙方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條約,可是在后來施行的過程之中雙方因為對對方心懷戒備,導致這個合作一直以來都有名無實,最后不了了之。
德國人在中國吃了一鼻子灰,中國也在戰爭之中損失頗大,反倒是英國人和俄國人見到德國吃虧,興奮得大叫起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曾經在皇宮里發誓,一定要讓中國好看,而為了對付中國,他宣布要建立一個世界遠洋海軍,能夠保護自己的殖民地,能夠全球打擊。不過德國的借口非常可笑,報復中國需要建立一支全球海洋艦隊嗎?很明顯德國人并不是為了對付中國,他們的目的是實現威廉二世口中的德意志全球計劃。
德國人的海軍計劃引起了英國人的不快,在德國妄圖建立強大的海軍的同時,英國也宣布了自己的造艦計劃,那就是德國人艦一艘戰列艦,英國人就要建立兩艘戰列艦,總之英國海軍對德國海軍的時候,要有壓倒性的優勢。
德國與英國在歐洲,已經勢如水火,而德法百年恩怨,也促使英國和法國這對為了爭奪埃及殖民地而大打出手的老冤家也聯合起來,對抗德國和奧地利。
在1902年,歐洲各國之間的聯盟關系已經初現倪端,曹躍明白,英日同盟是為了對付俄國劃分中國而建立的。作為中國實際上的最高執政官,曹躍絕不允許中國成為英日的口中肥肉,所以與德國合作,成為了他必然的選擇。
“我不同意。”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王文韶說道,“中德之間仇恨許久,恐怕德國人不會同意,而我等此舉非但遭到拒絕,還會激怒英日兩國。”
禮部左侍郎李經述說道:“石公(王文韶字夔石)有何高見?”
王文韶道:“這一年來,國家百廢待興,不宜大動干戈,國家需要休養生息,絕不能再一次涉險了。”
兵部左侍郎冉東雖然年輕,但是作為血軍的代表,他反駁道:“石公,現在不是我們想打想挑釁挑事兒,而是洋人想要欺負我們。先前打疼了他們,但是他們還不夠疼,因為只是踩在了他們的腳上,他們除了叫兩聲之外,依舊狼子野心想要瓜分中國。所以,即便冒險,也總比坐以待斃強。我帝國陸軍新軍才區區三十萬,如果沒有盟友,根本無力保護國家。”
“冉將軍所言極是。”兵部滿尚書成俊自然是個老好人了,打著哈哈說道,“可是石公講得也有道理,這打仗嗎,畢竟是動刀子的事兒,一個不小心傷人傷己,可是低著頭自己只顧著自己的發展,等抬起頭的時候,才發現脖子上被人架著一把刀,到那時候為時已晚啊。”
宋育仁見冉東支持自己,倍感欣慰,正要說話,李經述忽然說道:“我們能不能與俄國人合作?”
冉東再一次站起來,說道:“與俄國人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從中國身上割肉最多的國家,就是俄國,外東北與外西北才丟失二十年,此仇不共戴天。”
宋育仁忙道:“彭公(李經述字仲彭),俄人貪婪,與他們合作,他們必定更加謀劃中國之領土。”
“是啊,俄國老毛子,一定會以滿洲土地為要挾,來換取與他們的合作。”這會兒,連張之洞也說話了,他非常討厭俄國人,當年便發誓要奪回被俄國人侵占去的外東北與外西北,所以才說道:“與其和俄國人合作,還不如找德國人。”
見張之洞支持與德國人合作,曹躍心中有數了,便笑著站起來態度堅決地說道:“與德國人合作,可行!英日之所以結盟,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們絕對不會與俄國和德國結盟。俄國一直以來對中國野心勃勃狼子野心,我們自然不會和他們結盟。而我們與德國的戰爭結束之后雙方依舊各自記著仇恨,在英日眼中仿佛我們之間也不會結盟。在他們眼里看到的是中國在世界上孤立無援,沒有盟友,因此英日才能夠肆無忌憚。這時候我們需要破冰,德國人同樣需要我們來讓他們進入亞洲。”
眾大臣看了看,王文韶擔憂說道:“德國人一直以來都桀驁不馴,對我們的仇恨依舊保留,他們會這么輕易的答應嗎?”
曹躍冷笑道:“英國前任首相帕麥斯頓勛爵曾經說過:‘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我們的利益,才是永恒不變的。’英國佬很明白地說了,外交關系,沒有什么友誼長存,沒有什么信譽,更沒有什么面子問題,一切面子問題都要圍繞著我們國家的利益。只有國家利益至上,才是一個政府該做的。”(注:外交無友誼這句話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丘吉爾所說,但實際上卻是19世紀末的英國首相帕麥斯頓說說)
曹躍又道:“與德國破冰的開始,要從我們開始,不用怕丟臉,我們這一代丟臉了,我們的下一代才能不丟臉。”
很快,鴻臚寺卿宋育仁開始與德國人接觸,首先以洽談生意的模式進行接觸,隨后開始重新向德國購買武器,尤其是機械,如拖拉機、火炮,甚至于德國人洽談建設鐵路。
中德關系重新升溫,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盡管依舊對中國深惡痛絕,對曹躍恨的咬牙切齒,可是對于與中國重新合作,德國政府是抱著支持的態度的,這影響了威廉二世的決策。威廉二世不得不選擇和中國合作,雙方為了遏制英國人的勢力擴張,重新向對方派出外交大使。德國向中國派來了雷克斯擔任德國駐華公使,而中國清政府在仔細斟酌之后,重新委任呂海寰擔任中國駐德全權公使。
呂海寰,山東掖縣人,年幼時參加鄉團包圍掖縣與流寇捻軍大戰,雖然家貧又遭到自幼訂婚的舅父家人陷害,但依舊堅持讀書不輟。呂海寰20歲時因為舅父不愿意將女兒嫁給他,屢遭迫害,被迫遠赴京城,一面教人讀書一面寒窗苦讀,第二年考中童生,并因此獲得順天府大興縣籍貫,落戶大興。落戶當年,呂海寰參加府試獲得第一,但是因為呂海寰是外地人(清代高考移民……),顧被降為第三。呂海寰因此名聲大噪,然而秋闈時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不懂得準備干糧,居然進入考場之后連餓三天,走出考場后昏厥倒地,并未中舉。兩年后,呂海寰第二次參加科舉,終于高中第七名,回鄉之后光明正大從舅父家迎娶了指腹為婚的表姐李乃心,名動山東。但呂海寰盡管高中,卻只能做一個候補小吏,每月領取微薄不足以養活自己的奉銀,在京城中等候,迫不得已他重新教書給人當私塾為生。
其后呂海寰得朋友相助,納資捐了一個官吏,為官十年之后,因人品方正得到李鴻章的賞識,被任命為大清國駐德國大使。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八國出兵討伐,中德關系陷入冷淡。有人勸呂海寰逃離德國,但呂海寰認為自己代表朝廷,絕不能在此時不顧國家利益落荒而逃,堅守在柏林中國大使館內。后來中德戰爭,德國戰敗,中國大使館牌子被取下來,但呂海寰依舊堅持留在大使館內,幫助其他來德國中國公民。這其中就包括曹躍的心腹愛將辛洛,辛洛主動捐給他十萬兩銀子,幫助他渡過難關,并向曹躍主動說起呂海寰的功勞和堅持。
曹躍深受感動,因此中德恢復外交關系之后,曹躍立即委任呂海寰擔任中國駐德全權公使一職,以資鼓勵。
德國對中國深惡痛絕,但德國人卻對呂海寰深表敬佩,呂海寰在德國幾次遇險,卻依舊堅持在原大使館內幫助同胞,此情行為便是德國人也自認為做不到。所以呂海寰擔任駐德公使之后,中國在德國的行事得以極大的方便。
一個好外交官,堪比一支軍隊,毫無疑問呂海寰就是這樣一個外交官。
在呂海寰的努力之下,中國清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的外交關系迅速恢復正常,并迅速達成一系列合同,中德關系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升溫。
中德的關系升溫讓英國人和日本人坐不住了,日本國立即向中國詢問意思,禮部右侍郎鴻臚寺卿宋育仁表示,英日同盟讓中國深感不安,中日密約*同對付俄國人的事,也因為英日同盟有所忌憚。以今年的擴軍為例,擴軍速度減弱許多。中國害怕,當中國對付俄國人的時候,日本人和英國人反過來瓜分中國。
日本代表立即表示絕無可能,但是中國卻不肯相信日本的話了,小日本和中國達成密約卻又和英國人秘密瓜分中國,豈能讓中國政府相信他們。日本內閣對此憤怒異常,撤掉了駐華公使矢野文雄,派遣新的駐華公使宇多一郎,重新修繕中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