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親王第301章 局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親王 >>大明親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1章 局勢

第301章 局勢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宗辰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宗辰 | 大明親王 
»歷史小說»»第二卷名動京師,圣眷正隆第二卷名動京師,圣眷正隆文/宗辰本章字數:6205:

南直隸。

魏國公親調大軍,坐鎮南直隸與江西的邊境以防不測。

魏國公之孫于南京刑部尚書及錦衣衛,則是入境江西,調查寧王謀逆一案。

有魏國公率大軍坐鎮邊境,且,寧王朱宸濠已經在京城被抓,寧王在南京的勢力,是沒人敢動的。

而,也直到此時,朝野震動,寧王意圖謀逆,這在如此清平盛世當中,不亞于天驚。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就碰到這破事。”

回京的路上,正德有些不甘心,可是,卻也知道,眼下的情況,他是必須回京的,逃,也沒法逃的。

曾毅苦笑,沒有搭腔,若非寧王朱宸濠一心置他于死地,曾毅又豈會如此迅速的就揭開了寧王意圖謀逆之事?

原本,按照曾毅的意思,這事,總是要拖一拖的,而且,最好,是要在等些年。

等到寧王真正造反的時候,那個時候,曾毅的羽翼,也已經豐滿了,正好,可以以此,對軍備進行一個大的改革,同時,對皇室的藩王制度等,進行一個大的革新。

這兩樣,哪一樣都是要遭到極大的阻力的。

是以,曾毅從沒想過現在就動寧王,可,寧王已經把曾毅給逼到這份上了,曾毅也只能是改變計劃了。

現在,動了寧王,軍備的改革,現在,還不是時候,不能動,可是,天下的藩王制度,卻是可以以此為由,哪怕是撬開一個口子,也是好的。

曾毅不認為他現在的力量,能徹底改變天下藩王的制度。

畢竟,藩王不同官員,是皇親,是以,想要革新,其所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

就算是正德不反對,可是,在這件事上,牽扯到了皇家,正德的心里,怕也是矛盾的,而且,就算正德支持,可是,皇家的事情,并非是那么簡單的。

尤其是那些藩王當中,還有正德的長輩等,這,就更是難辦了。

但是,這個機會,卻是極為珍惜的,寧王朱宸濠意圖謀逆,是一個很好的鍥機,若是錯過了這個鍥機,以后在想革新藩王制度,那,怕是不容易開口了。

是以,在打算提前對寧王動手以后,曾毅已經想明白了,現在,他的力量,還不足以推翻現在的藩王制度。

可是,曾毅現在,卻是可以借此機會,留下一個爭議。

只要是留下這個爭議了,日后,在想提起此事,可就容易多了,隨意一件小事,就能提起此爭議,甚至,把這個爭議重新擴大。

“寧王真的有謀逆之心嗎?”

正德對寧王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不久之前,在京城酒樓見的那一次,因為寧王的話,更是讓正德對寧王的好感飆升的。

之前,若非是接到曾毅的書信,且,曾毅身處危險之中,其怕也是要考慮一番,才會行事的。

“陛下以為此事,臣輕易會敢亂言嗎?”

曾毅嘆了口氣,盯著正德,悠悠的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王莽恭于未篡時,寧王有謀逆之心,也不可能嚷嚷的全天下人皆知。”

“尤其是在朝廷面前,更是要盡可能的表現出恭順。”

正德微微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這道也是。”

“只是,若寧王真的謀逆,朕,該當如何處置他?”

正德的臉色有些為難,眉頭,緊緊擠在了一起:“他畢竟是朕的皇叔,若是太過了,怕惹人非議的。”

難得,正德還有怕人非議的時候,不過,熟知正德脾氣的曾毅卻是明白,正德不是怕人非議,而是怕頭疼。

寧王的事情,最后,怕是要交給宗人府的。

當然,正德這個皇帝親定罪的話,也是可以的,但是,宗人府的那幫老家伙們,在皇室的輩分,可是都不低的。

正德對他們,可是真的只能頭疼,而不能如何了。

其實,對于寧王朱宸濠的處置,曾毅也是很頭疼的,若是在等幾年,朱宸濠起兵造反,那個時候,抓了,砍了,都不為過。

可是現在,就算是找到了證據,可是,少了這么多年的準備,寧王造反的一些證據,也不會太確鑿的。

或者說,證據,肯定是有的,但是,這些證據,加起來,不足以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只是這樣的話,寧王,被賜死的可能,就很小了。

可,被逼到如此了,曾毅也只能動手了,若不然,他自己總不能整天放著一群高手的精心刺殺吧?

“等案子徹底明朗以后,在做決斷吧。”

曾毅嘆了口氣:“雖臣能確定寧王有謀逆之心,可,倉促之間,卻是沒有抓住什么證據的,等查出了證據,至于定罪,無非就是那幾種結果罷了。”

“這也怨不得你。”

這幾天,見面后,曾毅也把情況給正德全都說了一遍,不過,至于曾毅是怎么懷疑到寧王身上的,卻是找了個由頭。

反正正德也不會在意這個,倒是也沒多問。

是以,正德也清楚,曾毅原本,是想著等到拿到足夠的證據的時候在動手的,可是,誰能想到,寧王不知道怎么,竟然是要對曾毅下殺手了。

而且,還是死盯著曾毅不放。

這些,雖然曾毅以有猜測,是不是哪個環節讓寧王的情報機構覺察出什么了,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罷了,只等搜出證據之后,對寧王審問,或者是審問寧王身邊的人以后,看能否得到什么消息了。

不過,這在正德看來,卻并非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只要曾毅的消息不假,那,搜查寧王府及寧王封地,總是能找到些證據的。

可以說,在這個姑且可以稱為太平的時間里,寧王有意謀反的事情,已經成了整個大明朝內最受矚目的事情了。

只不過,事關皇家,百官及百姓,卻是不敢輕易提及的,或者說,都只能是偷偷的議論,卻是不敢正大光明的談論的。

事關皇家,而且,此等事情,絕對算不上什么好事,可以說是皇家的丑聞了,若是亂言,指不定,會惹去什么禍事的。

“這事,怕是有些出乎預料了。”

內閣當中,劉健皺著眉頭,從南直隸傳回的消息,南京那邊,是去江西收集證據去了的。

而且,到現在,曾毅也在沒下一步的動作,只是和陛下一起返回京城,這,可是有些不像是曾毅的行事風格了。

曾毅行事,從來都是雷厲風行,一旦出招,就是一招跟著一招,直至此事完結。

就如同南京軍備案,曾毅可是一招接著一招,在南京鬧完了,然后直接回京的,絕不拖泥帶水。

而現在,曾毅卻是沒了動作,只是老老實的在慢悠悠的返京,雖然是在路上不停,可是,卻讓內閣的這幫大學士給覺察到了一絲的不同。

“此案,應該已經超乎了曾毅原本的計劃。”

內閣首輔劉健的眉頭微微皺著,不過,旋即又舒展開來:“曾毅能在刺殺且沒有留下活口的同時,就知道是寧王派去的人。”

“這足以證明,曾毅,盯著寧王已經很久了。”

“這到不難猜,若非是盯著寧王許久了,怎么會知道寧王謀逆的事情?”

“只是,曾毅一直沒有動手,而是寧王先派人對其刺殺。”

“這,足以證明,寧王的情報機構,不知如何,得知了曾毅在派人盯著他們。”

“一旦如此,那,寧王的一些事情,怕是曾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了。”

“最起碼,曾毅手中,應該是沒有什么證據的,只是得到了一下蛛絲馬跡罷了。”

劉健苦笑:“原本,曾毅該是有一套計劃的,只是,被寧王的刺殺,給被迫大亂了,之后,本閣又書信一封,徹底讓曾毅的計劃不能用了。”

“也只有如此,才能理解曾毅現在沒了下文的情況了。”

在劉健眼里,曾毅就是個雷厲風行的,不出手則以,一旦出手,絕不拖泥帶水,更不會手軟。

是以,才會從一個小的細節當中,看出如此多的事情。

“甚至,曾毅現在,根本就沒什么確實的鐵證,能夠證明寧王謀反。”

這話,才是劉健所說的這些話中,最為主要的一句話。

想要發現蛛絲馬跡,這個容易,甚至,可以從他結交的人當中,推測出來,甚至,也可能是聽到了什么對話。

可是,想要得到鐵證,這就難了。

要么是書信,要么是有足夠分量的人指正,要么,就是一些其他的,不容寧王能夠抵賴的證據。

只有如此,才叫鐵證,也只有如此,才能定寧王的罪。

寧王是皇親,而且,還是謀逆的大罪,可不是隨意就能定罪的,若不然,宗人府的那幫老家伙和其他的親王,定然是不會安分的。

雖然親王手中沒多少的兵權了,或者說,只有一個衛隊的兵權,和以前的藩王,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可是,皇帝,卻是要顧忌很多,總不能背上一個濫殺皇親,冷血無情的名聲吧?

“以曾毅的脾氣,就算是現在沒有掌握什么證據,可他既然敢如此發動反擊,那,應該是有足夠的把握,在軟禁寧王以后,查到證據的。”

一直沒吭聲的李東陽沉思片刻,道:“曾毅并非莽撞之人,且,更是有急智,雖然倉促之間反擊,但是,其既然選擇了這條路。”

“而且,就算是沒有元輔的信,其,也會如此做,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且,元輔的信,只是對其的一個提醒,其既然決定如此做了,想來,已經是有了不小的把握了。”

“咱們,倒是不必替他擔心。”

說完這話,李東陽自己到是先笑了起來:“咱們內閣,一群老家伙,替那毛頭小子擔憂,若是傳了出去,倒是荒唐了。”

“曾毅這小子,其實,若是能遇到挫折,倒也是好的。”

“只是,這事,有些大了。”

楊廷和在一旁開口,道:“事情不大,怎么能讓他曾毅載跟頭?”

楊廷和這話說的,倒是沒錯,以曾毅現在的情況而言,一般的案子,根本難以讓曾毅體驗到那種挫折的感覺。

“這次事情雖然不小。”

“可,若是陛下和咱們內閣一心護著,也總是能過去的。”

楊廷和這說法,其實,已經是表明了一種態度,雖然看重曾毅,這個態度不變,可是,卻對于寧王一案,有些擔憂。

不過,同時,楊廷和也表明了他自己的態度,雖然不看好此次寧王的案子上曾毅能否成功,可,最后若是沒抓到什么證據,那,楊廷和是會保曾毅的。

“咱們一群老家伙,何苦在這擔心這么多?”

次輔謝遷搖了搖頭,無奈的道:“個人,都有自己的機緣,咱們當初,誰能想到,會坐在這內閣當中?”

“有這愿望,但,當踏入內閣的時候,卻仍舊有些不真實。”

“曾毅,如何,咱們是不可能把他按照咱們設想的道路去走的。”

“甚至,就連曾毅自己,怕是也不能如同他設想的一把去走的,這中間,總會有各種意外發生。”

“既然看好他了,不妨,在最為關緊的時候,幫他遮擋一下也就是了。”

“其他時候,倒不如放開些,讓他自己去承受些磨難,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成為棟梁。”

內閣的幾個大學士,雖然都看重曾毅,可是,內閣的幾個大學士們,也并非是都統一看法的。

大學士們的思想,也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看法。

“罷了。”

劉健苦笑:“事關曾毅,咱們,還是別多想了,咱們指定不了曾毅的路,甚至,他自己也指定不了。”

“丁喬所說,不無道理。”

“曾毅雖入官場前,經歷苦難,可,其踏入朝堂,卻是一路青云,沒有什么波折的。”

“這并非是什么好事。”

“一旦讓其有了這個習性,日后,真遇到大事的時候,怕出了問題。”

“咱們還是看著就好,至于曾毅,經歷一番磨練,也是好事。”

“等他真到了緊要關頭,咱們在護著他,也就是了,至于旁的時候,卻是不在管他了。”

劉健這話,是贊同次輔謝遷的意思,內閣首輔和次輔兩人都已經達成了一致,甚至,楊廷和的意思,也和兩人的差不多。

李東陽,也就沒在吭聲了。

“寧王的案子,咱們,就別管了。”

劉健這話,算是給這事定了個調子,其實,就在剛才,劉健已經后悔當初給曾毅的那封信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方法,他若是不去那封信,曾毅也定然不會有事的。

“這案子,是繼續審問下去,還是等陛下回京了?”

都察院內,三司的首官再此碰了面。

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及大理寺卿聚在一起。

對于這個案子,三個朝廷重臣,都是頭疼的很。

寧王是皇親,這案子一旦牽扯到皇親,就不好審,尤其是此案又是涉及寧王謀逆這種天大的案子。

且,審問的時候,錦衣衛的人又在旁邊盯著,雖說三司官員沒什么不可見人的,可是,卻也總覺得不舒服。

畢竟,錦衣衛雖然革新了,可是,一些印象,段時間內,還是不能去除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現在不在京城,不能探知皇帝對此案的態度到底如何。

雖說皇帝不可能對謀逆的案子不動怒的。

可是,這里面,也是要有個輕重的,畢竟,寧王是皇親。

不弄清皇帝的態度,不好查案。

就算是謀逆,可是只要牽扯皇親,最后的結局,也是很多的,有軟禁的,有貶為庶民的,有流放的,有賜死的,等等。

若是不弄清陛下的態度,這案子,根本沒法審的。

“若不然,還是在等等吧。”

刑部尚書道:“南京那邊,已經派人去了江西查察此案了。”

“一旦有了結果,咱們這邊,在做出決斷,也不晚。”

“且,陛下還在回京的路上。”

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大理寺卿兩人點頭,顯然,兩人心里,也都是抱著這個想法的。

要知道,別看他們現在是朝廷重臣,可是,尤其是在這些大案上,必須要小心在小心。

多少的官員,都是栽再這些大案上的,哪怕和這案子沒關系。

可是,牽扯到這種案子里,只要一個不小心,有哪點讓皇帝不滿意了,就極有可能倒霉的。

“案子,還是要審的。”

最終,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道:“只是,咱們現在,只能審從寧王府內抓來的仆人及謀士等,至于寧王,既然陛下讓其閉門思過,就等陛下回來再說。”

都是官場的重臣了,都經歷過大案的。

是以,戴珊這話一出口,兩位兩人,也就知道戴珊是什么意思了。

拖字訣。

不是不審,他們也在審案,只是,案情復雜,誰敢說寧王謀逆的案情不復雜?

是以,才會審理的慢,旁人,誰也不能說出什么來,說要是敢說慢了,那你來審?怕是三司的首官巴不得從這案子里脫離出去呢。

這案子,牽扯到皇親,無論最后辦的合不合圣意,都不會有獎賞的,典型的有壞處沒好處。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大明親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