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96章 戰事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6章 戰事起

第696章 戰事起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東山再起?

對方是官,而自己是匪呀,衛十八做夢也沒想到李賢竟然會說出這番話,“這,使君莫不是在說笑?”

李賢正色道,“你覺得我是在說笑嗎?”

衛十八全然不符適才的灑脫模樣,他單膝跪地,嘴里道:“我衛十八在此立誓,此番若能東山再起,必為使君赴湯蹈火,若有半個不字,便讓我萬箭穿心而死”。

“你且起來說話”

“喏!”

“你覺得我該如何助你?”

衛十八咧嘴一笑:“如果有船,當事半功倍”。

李賢微微頜首,“好,百石海船,你要幾艘?”

衛十八呼吸一緊,道:“自然是多多益善!”

話雖如此,下一刻衛十八又改口道,“不過,江東眼雜,我又沒有那么多人手,如果船只太多,反而容易走漏風聲,這樣吧,使君可否給我三艘船只?”

“沒問題,只要你做的漂亮,便是三十艘也不在話下”

衛十八深知一口不能吃個胖子的道理,“使君可否支借一些人手?”

“你要多少?”

“三百人足矣”

“還有其他的要求嗎?”

“武器、盔甲可否借些使喚”

“沒問題,你盡管放手去做,日后自會有人與你聯絡”

衛十八明白,這是題中之義,李賢出錢出人,自然不可能別無所求。

至于李賢究竟要做什么,衛十八卻沒有多問。

“你就不想問問我打算讓你做什么嗎?”李賢很是好奇,衛十八這副冷靜的模樣著實令人驚訝。

“使君如果想說,自然會告訴我,如果不能說,我便是問了也沒用”

李賢“哈哈”一笑,“你倒是聰明,放心吧,你盡管做你的老本行,如果我有什么要求,一定會派人與你聯絡”。

衛十八松了口氣,他沒想到李賢的態度如此寬松。

事到如今,衛十八已經沒了任何籌碼,在李賢面前,他沒有討價還價的本錢。

有道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已經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的衛十八無從畏懼。

活著,便要復仇。

只要能夠找出兇手,為死去的兄弟報仇,便是付出一些代價又算得了什么?

衛十八雖然不知道李賢要他做什么,可他卻無所畏懼。

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衛十八連死都不怕,還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當天夜里,三艘海船離開港口,掛帆南下。

李賢與衛十八究竟達成了什么協議,并無外人知曉。

港口諸人只知道李賢與衛十八吃了頓酒,卻沒想到,李賢將一顆釘子埋到了江東。

會稽郡,江東軍磨刀霍霍,在主戰派的極力促成下,北征的數萬大軍很快便準備妥當。

吳郡、丹陽郡、九江郡都是李賢的地盤,這是孫策心中永遠的痛,昔日,李賢與江東聯手剿滅袁術,事后,李賢憑借強大的實力,硬是奪走了三個郡,孫策無奈,只得接受現實。

如今,孫策撒手人寰,江東軍以復仇為名大軍出兵,他們的目的很明白,那便是奪回三郡。

大軍祭旗出征,消息很快傳到丹陽。

于禁并不慌張,丹陽地處四戰之地,寸土不失顯然毫無可能。

于是,為了防范江東軍,于禁將百姓盡數遷入大城,堅壁清野。

江東軍尚未抵達,早已投靠孫權的水匪便做了馬前卒。

“報,頭領,前方村寨人去村空,只怕剛走沒多久”

黃巴陰沉著臉,怒吼道:“追!給我追!就是到了丹陽,咱們也得留下這幫膽小鬼”。

“可是,頭領,丹陽軍只怕不是我們能招惹的呀”

“怕個鳥,韓當韓將軍就在我們身后,于禁還敢翻天不成”

賊人再不敢多言,他們罵罵咧咧地出發了。

幾名失職的哨探已經被點了天燈,油料浸泡過的尸體在熊熊的燃燒著。

比起家當多多的百姓,水匪只是隨身帶著把能夠砍殺的武器,就這么聚攏在“黃”字大旗下,鬧哄哄的往前沖去。

龜縮在村寨之中的鄉民很難纏,這一點水匪深有體會,但脫離了村寨保護的鄉民,就像失去了忠犬護佑的羔羊,等著他們隨意宰殺!

“沒了烏龜殼,看你們還拿什么抵擋老子!”黃巴騎在馬上,志得意滿的笑了起來。

“大頭領,鄉民剛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只要我們加快速度,完全可以在他們抵達郡城之前截下他們!”鄭彪興奮地揮了揮手里的大鐵錘,眼中閃過一道道兇狠的目光。

“嗯,你說的不錯,讓兄弟們加快速度,事成之后,老子答應他們,可以從我的那份里面拿出一半來平分!”黃巴雖然殘暴貪婪,但卻知道鼓舞士氣的重要性。

鄭彪高聲嚎了一嗓子,嘴里道“弟兄們聽見了沒,大頭領答應事成之后多加賞賜!你們這幫兔崽子都給老子快點兒,要是跑了肥羊,可就沒有肉吃了!”

土匪轟然大笑,這些嘍一直在背地里稱呼黃巴為“黃拔毛”,意為雁過拔毛之意,今天連黃拔毛都大方了一回,他們怎能不高興。

“有女人就成!”不知道哪個色中惡鬼大大咧咧的叫嚷了一句。

“哈,殺了男人,自然會有女人!”鄭彪狂笑。

鄉民的隊伍越來越慢,長度也越拉越長,三十里的路程說遠不遠,但若說近,也絕對近不到哪里去。

沒有軍紀的約束,鄉民只是靠著對水匪的懼怕才走到現在,如果不是擔心水匪,說不定不少百姓早已經躺在地上吃起了干糧!

“快些,黃巴快追來了”

丹陽官軍在隊伍前后來回游走,不停地說著些激勵人心的話。

“于將軍為何不派人來接我們?”

“再行十多里才能遇見援軍,若是在此之前被黃巴趕上,那可就完蛋了”

鄉民們心驚膽戰,聚起最后一份力氣趕路。

“報,黃巴已至十里開外!”遠處,一名身材精干的漢子狂奔而來。

鄉民一陣躁動,可片刻之后還是被軍卒安撫下來。

得了這個消息,賀齊心中更是急躁,河匪是攜怒而來,那十里的腳程興許根本耗不了多少時間,而相對而言,鄉民們拖家帶口的,六里的路程不一定就會快上多少。

興許真的要未雨綢繆了,想到這里,賀齊沉思道“此地距離你說的那處要隘還有多少距離?”

“兩里開外,按照時間估算,我們應該可以在黃巴追來之前到達那里”,副將擦了擦額頭的汗,快速地應答。

“那好,你多在隊伍中走動一下,不要讓鄉民們喪失信心,順道再把山賊追來的消息告訴他們!”賀齊略一沉吟,還是作出了這么一個決定。

“可消息傳出,怕是會引起恐慌”,副將有些猶豫。

“他們早晚都會知道這消息的,堵不如疏,讓青壯們節省些氣力,一會兒說不定還要靠他們出力”,賀齊往郡城的方向看了一眼,空蕩蕩的,還是沒有任何援軍到來的跡象。

又往前走了約莫有一里的路程,援軍的蹤影還是不見分毫。

賀齊越來越急躁了,如果沒有鄉勇,僅靠自己手中的力量是很難阻擋住對方的!

怎么辦,怎么辦?

“來了,援軍來了!”從隊伍的最前方忽然傳來一陣喧嘩,賀齊興奮地往前看去,只見視野的盡頭忽然躥出了一人一馬,不,還有一桿碩大的旗幟在迎風招展!

賀齊運足目力,仔細看去,那旗幟上,可不就是個斗大的“于”字嗎?

旗幟招展,大旗飛揚,騎卒所過之處,引起一片歡呼沸騰之聲,卻是逃命的百姓見狀奮力呼喊了起來。

到了,援軍到了!

馬蹄踏的泥土咯咯作響,鄉民卻不以為意,他們只是崇敬地向賀齊的位置望去,是他,是這個官老爺三番兩次的救了他們!

“吭”地一聲悶響,“于”字大旗的旗桿深深地插入了泥土之中,騎將翻身下馬,放聲長笑,“公苗,幸不辱命!”

“好!甚好!”這一刻,賀齊終于松了一口氣。

只要援軍抵達,黃巴不過是土雞瓦狗。

“援軍來哪里?”

“快馬疾行,就在身后”

“有多少人馬?”

“二百騎”

“足矣!”

二百騎對付黃巴這等水寇綽綽有余。

當轟隆隆的馬蹄聲響起的時候,黃巴臉色大變,他環顧左右,道:“什么聲音?”

麾下恐懼不已:“像是馬蹄聲!”

“怎么有馬?”

黃巴明知故問,片刻,他凄厲地呼喝道:“快,豎盾,豎盾!”

賊眾只有幾十張盾牌,即便立起來又能怎樣?

賀齊與騎軍一道,向黃巴發起了沖鋒。

只是一個回合,賊軍便屁滾尿流,一敗涂地。

此役,鄉民危機立解,百姓更添擁護之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黃巴逃走了……

數年來,丹陽郡數易其手,如今,在李賢治下已經有六年年頭了。

靠著不菲的工餉、寬松的賦稅、還有嚴明的軍紀,李賢似乎已經讓滿城的百姓習慣了他的存在。其實對老百姓來說,皇帝誰來坐與他們并沒有太大的干系,只要賦稅不加,溫飽不愁,老婆孩子熱炕頭,那簡直就是神佛保佑、祖墳冒煙的好事了。

此時,聽聞江東軍大舉進犯,百姓群情激憤,他們來到行轅,紛紛請戰。

于禁大喜,民心可用,

李賢已經飛鴿傳書,只要于禁守住三日,臧霸、李典兩部兵馬便可趕來相援。

有錢有糧有援軍,此戰已無后顧之憂!

想到這里,于禁精神抖擻,他傳令下去,“軍無分老弱,只要能夠殺敵立功,戰后必定重重有賞!”

“得令!”

“此戰關乎大局,只準勝,不準敗,若有畏縮不前者,殺無赦!”

“得令!”

“探馬可有消息報來?”

“回將軍,適才細作來報,江東軍以韓當為大將正引軍殺來”

“再探!”

“江東軍兵分三路,一部兵馬已至城外三十里”

于禁顯得氣定神閑,“來的是哪部兵馬?”

“正是韓當所領主力”

“傳令下去,緊閉城門,沒有我的軍令,許進不許出”

“喏”

此時,于禁麾下大小軍將齊聚一堂,商議戰事。

撇去一行人見禮寒暄不提,立在上首的于禁環顧四周,嘴里道:“諸位,剛才探馬來報,江東大將韓當親領一萬大軍奔襲而來,究竟是戰是守,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副將鋝了鋝胡須,凝眉苦思,另外一名隨軍長史卻厲聲說道:“將軍,賊子長途跋涉,肯定疲憊不堪,要是我方主動出擊,趁他立足未穩之際,狠狠的打他一家伙,說不定能收到奇效。”

于禁欣然一笑,不否認也不認同,又把目光投向了全琮。

全琮是吳郡錢塘人士,他能文能武,是員難得的智將。

數年來,正是靠著全琮,于禁才徹底扎穩了腳跟。

此時,經過片刻的思考,全琮已經理清了來龍去脈,結合城中的防備情況,他沉聲說道:“將軍,若能先勝一陣,我方便立于不敗之地,只是,韓當絕非魯莽之人,他遠道而來,只怕早有準備,再者,丹陽城防雖日夜加固,可也經不起幾路大軍的連番攻擊,若我所料不差,韓當之后,江東軍定會蜂擁而來……”

剩下的幾句話雖然沒有說出口,可其中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韓當人多勢眾,若是出城偷襲,那就要做好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準備,再者,這丹陽城防尚未完善,若是出城兵馬敗退,僅靠這城防,還不一定能頂得住!

于禁想到李賢“隨機應變”的叮囑,嘴里道:“子璜所言極是,可是,戰場廝殺由不得瞻前顧后,既然城外只有韓當一路兵馬,我便出城會他一會!”

“將軍三思!”

“放心吧,子璜,城中由你把守,我會小心行事,眾將士聽令,我若出城,全琮便是城中統帥,違令者,斬!”

“喏!”

“黃升”

“末將在”

“你領本部兩千兵馬埋伏在城外,得我信號便鼓噪殺出”

“得令!”

“李益”

“末將在”

“你領本部兵馬與我一道出城,咱們會會韓當”

“喏!”

于禁自然不會莽撞,他將手下精銳埋伏到城外,做的是兩手準備,若能討個便宜,大軍便群起攻之;若是沒有機會,軍力尚在,伺機退回便是。”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