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04章 鮮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4章 鮮卑

第604章 鮮卑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袁尚引狼入室,使得烏桓人的勢力擴張到冀州。ШШШЫЁ

于是,圍繞冀州、幽州的歸屬,青州軍、遼東軍與袁氏殘軍、烏桓騎軍多次發生混戰。

烏桓人殘暴、強大,機動性十足,趙云統領的青州精騎雖然精銳,卻對烏桓騎軍束手無策。

同樣是騎軍,如果烏桓人避而不戰,青州軍又有什么辦法?

蹋頓為人狡詐,從不與人硬碰硬。

早在草原的時候,蹋頓便聽說過趙云的厲害。

據說,趙云麾下還有不少外族騎軍,而烏桓人占了大部。

四千名青州精騎南征北戰,未曾一敗。

對于這樣一支強大的騎軍,蹋頓不敢有絲毫懈怠。

哪怕烏桓人的數量數倍于青州騎軍,蹋頓也不愿意冒險。

兩萬烏桓騎軍可是蹋頓執掌大權的根本,倘若折損過多,必會影響到蹋頓在部落中的地位。

柿子要挑軟的捏,蹋頓寧愿將注意力放到遼東公孫度身上,也不愿與青州軍硬拼。

烏桓人的小算盤使得袁尚獨面青州兵鋒。

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一直在蓄力的太史慈再不留手,于是,青州軍四處出擊,只要是未曾參與會盟的郡縣,太史慈恪守承諾,一律殺無赦!

與此同時,李賢派人出使烏桓、鮮卑、匈奴、羌等部,以朝廷的名義恩威并施。

只要外族騎軍能夠聽從號令,參與討伐蹋頓的戰爭,朝廷會根據其貢獻,按照八旗制度給予賞賜。

這一日,在冀州河間國以北三十里的地方,太史慈正帶著人勘驗地形。

自打烏桓人南下以來,冀州多地遭受劫掠。

河間國雖然距離幽州尚有一段距離,可是,太史慈卻不敢大意。

青州大軍出擊之后,河間國已然歸順,為了防止兇狠成性的烏桓人肆虐突襲,太史慈將麾下的騎兵全部派了出去,沒日沒夜地巡弋在各處。

據說烏桓人可是兵分兩路南下的,若是等到蹋頓與另外一路人馬匯合之后,再度來襲,那時候,勢必又會是一場惡戰。

防患于未然,向來是太史慈的處世之道。

前往下邳報捷的使者也早已經出發了,按照時間,這時候李賢說不定已經得到了大捷的消息。

相對于戰功,如何擴大騎軍的規模才是當務之急。

在青州、徐州的時候,青州軍憑借絕強的戰力,橫行無阻,可是,到了廣袤的冀州,太史慈才驚訝地發現,對付騎軍的只有騎軍!

一直以來,青州軍交易、俘虜了大量戰馬,只是由于騎卒的缺乏,所以才導致騎軍的規模受限。

此番經過數場大戰,太史慈從冀州軍手中繳獲了千余匹馬匹,可由于沒有稱職的騎士,這些馬匹全都閑置了下來。

要想培訓出一個合格的騎卒,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是絕對不可能的。

怎么辦呢?

人員的匱乏阻礙了騎軍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所以這一次,太史慈之所以在邊疆巡弋,打的就是尋找人手的主意。

一行人正信馬由韁,繪制地圖,忽而,隊列中耳朵最靈敏的陳六叫了起來:“都尉,前方兩百步開外有十多騎正往此處疾馳而來。”

負責護衛的一行人馬急忙將太史慈圍在其中,有人更是提議道:“都尉,情況不明,要不暫避一二?”

太史慈連連搖頭,道:“沒聽陳六說了嗎?對方只有十幾騎,我們可是有兩百騎啊,哪有以多懼少的道理?更何況,難道你們不相信自己的身手嗎?”

陳六是在青州入伍的軍卒,經過兩年的廝殺,他已經從一名青澀的少年成長為合格的軍校。

此番,太史慈出行,陳六便是護衛統領。

眼下,陳六還待多言,卻被太史慈用眼神喝止住了。

其余的軍卒們也被太史慈的最后一句話激起了士氣,他們再不多言,只是默默地分布開來,確保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護得太史慈周全。

“噠噠噠”,馬蹄聲越來越近了。

青州騎士有的彎弓搭箭,有的卻是抽刀在手,只等情況不對便掩殺過去。

太史慈的生死存亡干系到數萬人的存活,誰也承擔不了護衛不利的罪名。

當十名騎士進入八十步之內的時候,雙方人馬都發現了彼此的存在。

太史慈這邊還好些,軍卒嚴陣以待,看上去陣勢已成,輕易不可冒犯,可對面的那方人馬看上去就狼狽多了。

十個騎士,除了最前方的那個少年之外,其他幾人幾乎人人帶傷,他們發現太史慈的旗號之后,臉上頓時露出一股說不出是喜還是憂的神色。

敵情不明之前,誰都沒有亂動。

這時,自小在幽州長大的趙志低聲說道:“他們不是烏桓人,倒像是鮮卑人。”

鮮卑人怎么會跑到這里來?太史慈好奇心大起,他仔細打量著這伙不速之客,不錯,原本看得不仔細,覺得游牧民族之間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可這時候仔細一琢磨,還是能夠發現鮮卑與烏桓人之間的迥異之處的。

首先便是裝飾,鮮卑人往往會帶著骨頭之類的飾物作裝飾,可烏桓人就不同,其次,便是武器,鮮卑人由于交惡與大漢朝廷,部落中幾乎沒有精良的武器,而烏桓人就不同了,他們幾乎人人有刀,個個有硬弓。

此時,太史慈視線中的這伙家伙,穿著打扮很是不凡,看上去倒像是貴族!

沒錯,尤其是那個少年騎士,不但飾物不凡,就連武器也很是精良,胯下的馬匹更是萬里挑一的良駒,顯得很是神駿。

“請問將軍可是青州都尉太史將軍麾下人馬?”就在雙方人馬對峙的時候,少年身旁的一名騎士打馬前行一步,抱拳作揖問道。

原本太史慈還害怕彼此語言不通,會鬧出誤會,現在看來,卻是多慮了。

既然有熟悉漢話的人,那溝通就不再是問題了。

在太史慈的示意下,陳六朗聲回道:“不錯,我們正是青州都尉麾下人馬,不知道你們又是鮮卑人哪一個部落的,又為什么跑到了這里?”

那鮮卑人似乎沒想到這伙漢人竟然這么快就認出了他們的底細,臉上閃過一絲愕然,不過很快就被他遮掩住了。

“這一次我們是代表鮮卑夫蒙部來向青州牧投誠的,我們愿意奉大漢的皇帝為主,供奉我們的牛羊,只求大漢朝廷的護佑”

太史慈眼皮一跳,投誠,印象中,鮮卑人實力強大無比,便是烏桓人都難試其鋒芒,眼下,這伙鮮卑人究竟意欲何為?

“既然是投誠,信物又在哪里?”

陳六依舊不肯放松警惕,他生怕有圖謀不軌的刺客喬裝打扮,是以聽到鮮卑人投誠的消息之后并不驚喜,依舊恪守原則,索要信物。

那鮮卑騎士本想拒絕,可在少年騎士的喝斥下終于妥協了。

于是,一柄做工精美華貴的短刀出現在鮮卑騎士的手中,他雙手捧著短刃,嘴里不無恭敬地說道:“這柄寶劍是我們夫蒙部的王者之劍,是我們部落首領接受冊封時候的信物,有了他,便可號令我們部落子民。”

說罷,騎士翻身下馬,捧著短刃向太史慈一行走去。

在陳六等人眼中,鮮卑人與烏桓人同樣不可信任,眼下,對方那名鮮卑騎士手捧利刃而來,名義上是進獻寶刀,可實際目的究竟什么,誰也不知曉。

為了確保太史慈的安全,陳六適時出聲:“且慢,把信物交給我就可以了,我自然會呈到將軍手中。”

說罷,陳六翻身下馬,徑自來到那騎士身前。

鮮卑騎士本想拒絕,可回首瞧了自家少主一眼之后,終于妥協了。

陳六接了寶刀,將它遞到太史慈手中之后,嘴里低聲說道:“都尉,我聽到又有一波人馬在快速靠近。”

太史慈微微頜首,并不在意,他摩挲著寶劍,只見上面有漢字,看模樣,這寶劍應該是來自于漢人工匠之手。

不說劍鞘外側的鯊皮、珍珠,單是這份歷史價值,若是放到后世里,拍賣個幾千萬應該不在話下!

看樣子,對方應該確實有些來路。

不過,僅憑這把劍,尚且不足以讓太史慈出手相幫。

將短刃信手遞交到陳六手中,示意陳六將其歸還,太史慈問道:“你們是在躲避追殺?追兵又是誰?”

鮮卑人沒想到太史慈竟然會將信物完璧歸趙,自己已經把寶劍的珍貴之處說得很是明白了,可對方卻沒有半點染指的意圖。

這漢將究竟是誰?

追兵來了?

聽到太史慈的質問之后,鮮卑騎士皆是齊齊變色,這時候,顧不得再遮掩身份了,只見那鮮卑少年打馬上前,嘴里道:“將軍慧眼如炬,不錯,身后正有烏桓的追兵,他們為了奪取我手中的寶劍,已經追了三百里。”

少年聲音清脆,猶如黃鸝輕啼。

太史慈忍不住多看了對方一眼,他又問道:“喔,你又是誰?追兵有多少人馬?”

少年咬著嘴唇,略一沉吟之后說道:“我是夫蒙的少主,這一次是作為信使來求見冠軍侯的,至于烏桓人的追兵,他們足足有兩百騎。”

太史慈似笑非笑:“兩百騎嗎?王校尉,打起我的旗號。”

話音剛落,陳六等人便展開了一面大旗,太史兩個大字迎風飄揚,在姓氏一側上書,青州都尉四個篆體字。

鮮卑少年本以為這幫漢人聽到烏桓人的厲害之后,肯定會打馬離開,那時候,他只要借勢進入漢人的城池就可以了。

可誰知道,漢將非但沒有離開的意圖,竟然還展開大旗,擺出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

什么時候,漢人也有如此膽魄了?

等等,青州都尉,太史?

難道說對面這黃臉將軍就是大漢赫赫有名的青州都尉太史慈?

夫蒙部并非蔽塞之處,太史慈的厲害之處,鮮卑也有所耳聞。

“你就是太史慈?”

驚異之下,鮮卑少年疑問出聲。

陳六等人怒目相對,“住口,都尉的名諱豈是你可以隨意點出的?”

太史慈連連揮手,道:“不妨事,既然知道了我的身份,那你就應該明白,我可不怕什么烏桓,此番我領軍北進,為的就是擊殺烏桓人,你只要將你的真正意圖告訴我就可以了,還有,如果真的是朋友,就應該坦誠相待,不是嗎?”

太史慈的目光停留在鮮卑少年的喉結位置,那里潔白一片,空空蕩蕩。

少年漲紅了臉,他知道太史慈意有所指,當下支吾了好一會兒,方才咬牙解開了發髻,嘴里道:“欺瞞都尉,是我的不是,不錯,我是女兒身,可這一次我真的擔負著求援的使命前來,誠心誠意,天地可鑒。”

陳六等人瞪大了眼,除卻頭上的贅物之后,鮮卑少女如同山野間的精靈一般,靈動可人,讓人看上去就生出一股親近自然的感覺。

太史慈也有剎那的失神,不過,片刻之后他就回轉過神,嘴里道:“我總歸要知道,為什么烏桓人會對你們窮追不舍吧?”

只是為了一柄寶劍?這聽起來太不靠譜了。

鮮卑少女還想解釋,可轟隆隆的馬蹄聲已經接近了百步開外。

青州將士如臨大敵,他們緊緊地將太史慈護在身后。

“還愣著干什么?過來呀!“

太史慈看到鮮卑少女猶在遲疑,不由得催促起來,他倒是不害怕這十個人暴起發難。

以三百親衛營的水準,斷不會因為兩百多人就亂了分寸。

更何況,只要打出青州都尉的旗號,四下里的青州軍馬就會很快趕到。

只要支撐一炷香的時間,距離此處最近的兩百人馬就可以出現了。

有后援,太史慈自然有恃無恐。

鮮卑少女別無選擇,她雖然對太史慈報有戒心,可相對于烏桓人的世仇,他寧愿相信漢人。

這一次,陳六等人說什么也不愿意讓太史慈待在軍陣之前,他們背靠小溪,排成了里三層、外三層的陣勢,緊緊地將太史慈護在其中。

追來的這伙鮮卑人囂張無比,他們并不識得太史慈的旗號,見了“太史”大旗之后非但沒有任何的收斂,為首一人反而彎弓搭箭,一箭往旗桿射來。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