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348章 無奈的高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8章 無奈的高覽

第348章 無奈的高覽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用戶名:密碼:記住

/秀才會武術/

c_t;經過一番友好、融洽的協商,以張纮為代表的呂布勢力順利與李賢達成了協議。[],最新章節訪問:。

李賢無償增援糧秣兩千石,而呂布伺機以待,一旦黃河北岸的高覽有揮軍南下的跡象,他會‘抽’調兵馬予以剿殺,至于李賢另外奉送的甲胄添頭,那完全屬于增加情意的方式。

雖然沒能獅子大開口,多討要些糧秣,然而,李賢給予的補償卻也讓張纮顏面有光,回去之后有了‘交’待。

臨來之前,張纮已經對李賢的秉‘性’有了充分了解,這廝吃軟不吃硬,原本張纮還有些將信將疑,所以才有了剛開始的那副“狂士”作派,后來發現“硬”的不行,張纮才及時服軟,沒曾想,確實有效果。

聰明如張纮之輩,自然明白,李賢額外贈給的五十副甲胄、五百柄鋼刀就是對他的補償。

成功達成了既定目標,張纮在都昌休整了一日,第二日便帶著糧秣、軍械往兗州而去。

為了確保糧秣安危,李賢下了一條軍令,讓途徑之處的軍將給予方便,必要時便是‘抽’兵護送也可以。

雖說青州境內無匪患,可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有曹‘操’的兵馬潛入其中,渾水‘摸’魚,防患于未然總是有利無弊的。

黃河北岸,平原郡內,呂布派人前往都昌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高覽耳中。

高覽為人謹慎,聽罷之后猶疑不定,嘴里道:“呂布麾下已經有五萬大軍,他若是與李賢勾搭一起,我軍渡河之后豈不是危機重重?”

逢紀聽罷之后‘陰’沉著臉,道:“呂布已經是秋后的螞蚱,蹦達不了多久了,我軍南下之前可以與曹孟德溝通一番,確保其牽制呂布主力,讓其不能分心旁顧”。[熱門remenxs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李賢已至都昌,這廝麾下大將周倉、胡庸俱是猛將,我軍若想大獲全勝,不如避其鋒芒,攻其所必救!”

逢紀挑了挑眉‘毛’,嘴里道:“高將軍有何妙計?”

高覽明白逢紀這次趕過來,為的就是督促他早日揮兵南下。

兩萬兵馬在黃河北岸按兵不動已經足足有四個月的時間了,雖說袁紹麾下不缺糧秣,可這樣一支兵馬每日里人吃馬嚼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其他人看來,高覽分明是起了怯戰的心思。

袁紹向來沒什么主見,聽多了不利于高覽的風言風語之后,他自己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是呀,當日曹‘操’進軍徐州的時候,分明是大舉入侵青州的最佳時機,可高覽竟然什么都沒做!

若不是對高覽知根知底,知道這家伙絕對不可能背叛袁紹,說不定已經早有人攻擊他“吃里扒外”了reads;。

思慮再三之后,袁紹止住了臨陣換將的心思,他讓逢紀傳給高覽一句話:須得早日覓得良機,進而速戰速決,這就是袁紹的原話。

高覽聽罷之后哭笑不得,如果有良機可循,他又怎么會耽擱這么久?難道他就不想大勝而歸?

不過,面對逢紀這等重臣,高粱不敢有絲毫大意,他知道,在袁紹這等出身世家的權貴眼中,名士的重要‘性’要遠遠大于武將的作用。

當下,逢紀詰問一口,語氣很是不善。

高覽知道自己不可造次,所以便耐下心來,嘴里道:“據我所知,李賢早已經在青州布下了天羅地網,只等我部南下,若是我河北軍不聞不問,只管埋頭前沖,只怕很容易便落入李賢的陷阱之中”。

青州是李賢的主場,不得不承認,高覽考慮的問題確實是一個方面,可逢紀卻已經有了高覽畏敵的先入為主的觀念。

說什么什么天羅地網,分明是高覽怕了李賢,否則,真要想南下攻城,又哪里會等到今天?

因而不管無論高覽說的如何天‘花’‘亂’墜,逢紀都會覺得他是在演戲。

“既然如此,那么高將軍認為我方該如何是好?按兵不動?”

話語間,逢紀帶著一股嘲諷之意。

按兵不動確實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子,不過現在‘春’日在即,馬上就要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如果在這時候還不能結束戰‘亂’,馬上就要耽擱農時了。

高覽聰明的很,他也知道自己前期的表現太過糟糕,‘浪’費了太多時間,沒能達成袁紹的目的。

現在,時間還有,機會還在,只要認真把握了,肯定還能夠取勝。

逢紀咄咄‘逼’人,滿心憋屈的高覽卻不敢發作,因為他明白,逢紀代表的是袁紹!

吁了幾口氣,高覽笑著解釋道:“青州早已經成了李賢的土地,而周倉等人用大半年的時間將青州北部建的固若陳湯,與其硬碰硬的去啃硬骨頭,倒不如出其不意reads;。先與曹‘操’合力解決了呂布,等到呂布敗亡之后,大軍東進,進擊青州”。

想法是美好的,然而作為袁紹的特使,逢紀卻表達了不同觀點:“兗州是曹‘操’的兗州,即便是我們幫他殺了呂布,時候又能有什么好處?”

高覽啞口無言,滅殺呂布是一步妙招,一經施展,長遠來看好處多多,然而,對逢紀這等目光短淺之輩,說什么也沒有用。

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只有一句話“李賢少了個盟友,日后孤立無援,只能被動挨打,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逢紀搖頭嘆氣:“元伯呀,何必如此執著呢?你應該知道,我們河北的敵人是李賢。而非呂布,主公雖然新敗公孫瓚,可遼東未定,絕不能同時招惹三面之敵呀”。

高覽感到哭笑不得,呂布早已經與李賢結盟,他出兵反袁只是早晚的事情。

現在看來,袁紹竟然還沒有與呂布為敵的準備,這樣的想法豈不是危險的很?

思慮再三之后,高覽不得不屈從于現實,他耷拉著腦袋,嘴里道:“敢問元圖先生,不知何時出兵才是最佳時機?”

逢紀‘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樣,笑道:“若依我看,李賢歸返的這段時間正是青州松懈的時候,只要攻其不備,青州必敗”。

高覽暗暗嘆了口氣,如果李賢真有這么好收拾,他又怎么會活到今日?而且官兒還越做越大,實力也越來越強,這顯然是很沒道理的事情。

也罷,既然袁紹執意如此。高覽也別無選擇,只能聽命而為。

于是,黃河北岸的袁軍終于有了動靜。

都昌城,送別張纮之后,李賢并沒有即刻啟程,青州畢竟是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好生安置一番的話,很容易鬧出‘亂’子,而且距離李繡娘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李賢可不想她有任何不測。

這時候的醫療條件很是簡陋,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穩妥之道。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