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98章 神兵天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8章 神兵天降

第298章 神兵天降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秀才會武術書名:

遠‘交’近攻這一外‘交’策略是戰國七雄時期秦國創建的,那時候,東方的齊國強大無比,為了麻痹齊國,壯大實力,秦國一直對齊國頗為友善,等到秦國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滅掉其余四國之后,齊國才猛然發現,西方的秦國已經不可阻擋了,那時候,再去后悔已然無用了。.d.m[棉花糖小说网Mianhuatang.cc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更新好快。

如今,李賢執掌的北海國疆域、人口、軍力都不占優,倘若樹敵太多,很容易被人聯手滅掉。

其中,河北的袁紹、兗州的曹‘操’、江東的孫策以及樂安國的劉備,這都是在歷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猛人,而李賢又不想與這些人虛與委蛇,于是,‘交’好公孫瓚、陶謙、呂布,建立某種程度上的反曹、反劉聯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資助公孫瓚,可以牽制住袁紹的軍力,而與呂布‘交’好,可以確保曹‘操’不能全力對付北海國,雖然李賢也會有犯糊涂的時候,可他作出的絕大多數選擇都是正確的。

就目前這種局勢來說,遠‘交’近攻,可以說是最符合李賢利益的政策。

北海國到遼東,這一條海上貿易路線,徐盛已經跑了四個來回,每一次雖然都能為郡國帶來不小的利潤,可他麾下的軍卒們卻寸功未立。

眼瞅著背嵬軍、北海軍都已經出戰壽光了,就連李典、于禁兩員降將都統領兵馬前往徐州,短時間內不可能回返了,徐盛也就罷了,可他麾下的神策軍卻都有些心有不甘。

為啥立功受賞的機會都讓別人去做?偏偏讓神策軍做護衛這種吃苦受累又沒軍功的事情?

雖說每一次‘交’易完畢,李賢都會使人厚賞神策軍,可錢糧米粟都比不得實打實的戰功呀。

相對于太史慈的北海軍來說,神策軍可是李賢的嫡系,倘若連軍功都被后來者比了下去,日后與人相見,豈不是會抬不起頭來?

徐盛與李賢見面之前,他麾下的軍將便聒噪著要求出戰,徐盛情知軍心不可違,所以這一次見到李賢之后,他便隱晦地提出了愿意出戰的要求。

李賢聞言笑道:“文向莫急,一旦樂安國的戰事結束,我便會與呂布一道合兵進擊曹‘操’,那時候,神策軍可為先鋒”。

徐盛其實也明白,如今北海國內軍力空虛,僅僅有神策軍以及玄甲軍兩支軍馬,如果曹‘操’大舉進犯,對于郡國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因而,在各路兵馬回轉之前,神策軍必須作為威懾力量留在北海國。

李賢畫下的大餅雖然不能充饑,卻也聊勝于無,反正徐盛已經打定主意,日后一定要爭取出戰的機會。

至于奔赴遼東貿易的護衛工作,按照李賢的意思,短時間是不會再為遼東提供軍械糧秣了,免得徹底觸怒袁紹,引來大軍進犯reads;。

曹‘操’加上劉備已經足夠李賢應付了,倘若把袁紹的大軍‘逼’來,那時候,就算李賢可以撒豆成兵,只怕也難以取勝。

兗州的曹‘操’有兵馬六萬,而袁紹的兵馬早已經過了八萬之數,李賢的北海國有多少人馬?滿打滿算不過三萬人。

擴兵備戰迫在眉睫。

徐盛回返之前,無人可用之下,李賢只好事必躬親,親自過問征兵事宜,可此番徐盛回來之后,李賢便做了甩手掌柜,將征兵、訓練之權徹底‘交’給了徐盛。

李賢軍中,徐盛最擅練兵,將新卒‘交’到他手中,李賢放心的很。

以北海國如今的財力,再養兩萬兵馬毫無問題。

如果手中有五萬兵馬,李賢便有信心面對任何人了。

忙碌了這些時日,陡然間清閑下來,李賢不禁有些躊躇,壽光城的戰事如何了?

壽光城外,北海軍正與劉、袁、曹三方人馬殊死搏殺。[..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太史慈汗透脊背,血染征衣,為了節省氣力,他放棄了大吼大叫,振奮軍心士氣的方法,而是竭力用最穩妥、快捷的法子殺死對方。

廝殺至今,太史慈身邊的方陣已經越來越小了,從出營之初的一千人,到如今只剩下了三百多人,戰況不可謂不慘烈,而作為對手的曹純也沒有討得好處。

騎卒近戰之后,喪失了馬匹的機動力,單論廝殺經驗,虎豹騎甚至還不如北海軍。

馬匹帶來的高度優勢與鐵甲軍身著的甲胄優勢相互抵消掉了,而這時候,軍卒的士氣、實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太史慈的統領下,鐵甲軍迸發出了頑強的斗志,他們俱是以命搏命的招數。

虎豹騎身上的甲胄可比不得鐵甲軍,他們受創之后,幾乎很難幸免于難,而鐵甲軍就不同了,厚厚的鐵甲可以確保北海軍在要害受創之前屹立不倒reads;。

每倒下一名北海軍卒,虎豹騎往往要付出雙倍,甚至三倍的代價。

以太史慈的實力,他如果想逃命的話,沒有人能夠攔住他,可是,太史慈偏偏留了下來,他擺出一副死戰到底的模樣。

瞥見太史慈大發神威,連斬己方數名悍卒之后,曹純終于按捺不住,打馬上前試圖攔住太史慈。

然而,勢若瘋狂的太史慈武藝高強,曹純比拼了幾個回合之后竟然漸‘露’不支之相,如果不是其余的裨將及時相援,曹純險些被太史慈擊落下馬。

主將如此悍勇,鐵甲軍更是振奮不已。

不遠處,胡庸麾下的背矛士正與劉備兵馬‘激’戰正酣。

一名軍校得了空閑,當即大吼出聲,道:“援軍將至,兒郎們,殺光這幫曹賊!”

“殺,殺,殺!”鐵甲軍奮起余勇,竭力應合起來。

聽到營寨‘門’外的吶喊聲,被劉備軍馬死死纏住的胡庸心急如焚,然而,劉備兵多,數量足足是背矛士的三倍。

先聲奪人,大占上風,這都無濟于事。

背矛士手中的短矛都已經投擲而出,死在矛矢下的劉家軍足有七百多人,然而,殘存下來的劉家軍依舊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若論攻堅作戰,劉家軍可能比不過背矛士,可僅僅是嚴防死守的話,劉家軍的水準就比背矛士厲害太多了。

什么樣的軍將帶出什么樣的兵,在胡庸的腦海中從來沒有防御這一想法,他只想進攻,進攻,再進攻。

如果不是李賢再三吩咐,胡庸甚至懶得為軍卒披甲,在他看來,身著鐵甲之后,會影響軍卒的機動力,進而消耗他們的體力。

一支崇尚進攻的軍隊在遇到劉備硬若龜殼似的防守之后,久久打不開局面,這讓胡庸臉面無光,卻又無計可施。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他將胡庸拖住,一旦曹純的虎豹騎得手,曹軍便可以順利來援,那時候,雙方人馬合擊之下,胡庸定然吃不了兜著走reads;。

胡庸不是傻子,局勢危急,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重的很,可這時候,著急不能解決問題,近身作戰之后,背矛士進展緩慢。

另一處戰場上,背嵬軍倒是占據上風,可周倉在與關羽‘交’手的過程中傷到了左臂,眼瞅著就要敗下陣來。

千鈞一發之際,一伙騎卒從戰場邊緣呼嘯而過。

關羽、周倉目視對方,他們都沒能看清楚騎軍的旗號,都以為是對方的援軍。

然而,騎軍行至胡庸身前的時候,一名眼尖的背矛士當即驚呼出聲:“是趙統領的騎軍!”

“什么?子龍回來了?”胡庸定睛一看,可不是嗎?那白馬銀槍,一騎如飛的戰將不是趙云又是哪個?

“告訴騎卒,讓他們速速前去救援都尉!”

“喏!”

胡庸吩咐妥當之后,沒多久便聽到身邊的軍卒在大吼大叫:“我家將軍有令,這里有我背矛士即可,請將軍速去救援太史都尉!”

趙云聞訊過后更是打馬如飛,之前,北海軍中狼煙滾滾的時候,他正護送著糧秣回返。

行至半途間,騎卒抓到一名袁軍的哨探。

拷問過后,趙云對戰局有所了解,他知道,‘亂’戰的根源還在太史慈身上,只要將他救出來,北海軍便可以扭轉被動的局勢。

必須快速出擊!

趙云當機立斷,他留下百余騎守護軍糧,其余人馬與他一道,直往壽光城而來。

堪堪趕到營寨正‘門’之外的時候,鐵甲軍的喊殺聲依舊未曾停歇。

趙云松了口氣,還好,他來得還算及時。

只要鐵甲軍還在,太史慈還在,那一切都還來得及reads;。

心情愉悅之下,趙云‘挺’槍躍馬,吶喊出聲:“殺,殺,殺!”

驀然出現的騎卒疾沖而來,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打了虎豹騎一個措手不及。

戰況急轉直下,銳氣盡失,疲憊不已的曹軍騎卒沒想到北海國的騎軍會這么快趕過來,毫無防備之下,當即潰不成軍。

如果是之前的那支虎豹騎,說不定還能竭力抵擋,努力反擊,可換上這‘波’新卒之后,軍卒的韌‘性’相差甚遠,打順風仗的時候尚且看不出差距,可此時一旦戰局不利,廝殺經驗的差距就顯‘露’出來。

趙云槍如閃電,飛快地取走兩名曹軍的‘性’命,此時,攔在他身前的曹軍士卒已經寥寥無幾,只要再拼殺一番就可以與太史慈順利會師。

神兵天將一般的趙云給重圍之中的鐵甲軍注入了無窮的活力,主將太史慈更是大笑出聲:“哈哈,援軍至矣,兒郎們,隨我殺賊”。

“殺賊!”囚萬喚,終于盼來了援軍,鐵甲軍卒士氣大振,他們聒噪著,拼出最后一分氣力。

“殺!”趙云麾下的騎卒畢竟是生力軍,他們瞧見同伴有難,當即急紅了眼,人人使出搏命的招數。

里應外合之下,虎豹騎敗退不支。

曹純傷了右臂,險些被斬落下馬,不過,好在身旁的護衛拼死相救,才將其救走。

曹軍逃了!

劫后余生,太史慈等人俱是“哈哈”大笑,而趙云顧不得與其寒暄,他急忙統領兵馬開始窮追不舍。

“吱嘎嘎”,瞅見營寨‘門’口平安無事,關閉許久的寨‘門’終于打開了。

太史慈將死戰不退的鐵甲軍卒盡數打發入寨,而他本人換了匹馬,追上趙云,嘴里道:“子龍,窮寇莫追,先與胡庸回合,擊潰了劉備才是要緊事!”

趙云微微頜首,他從腰間‘摸’出一支哨子,急促地吹了三段reads;。

大發神威的騎卒聞聽之后當即明白,這是他們的統領要求軍卒向其靠攏,停止追擊。

適才那番廝殺,虎豹騎折損了四五百人,傷亡的數量還比不得鐵甲軍的戰果,然而,曹軍卻是連回首一戰的勇氣都沒有。

沿途間一路收斂,曹純好不容易聚攏了七百多騎,有心回返參戰,可他麾下的騎卒卻‘露’出一副畏戰的心思。

曹純嘆了口氣,只得靜觀其變。

誰也想不到,原本大占上風的局勢竟然轉瞬即變。

如同堤壩一般,潰了一處缺口之后,呼嘯的洪水席卷而過,將堤壩的豁口沖的越來越大。

眼下,劉備就是趙云的下一個目標。

適才,北海國騎卒呼嘯而過的時候,劉備便多了個心眼,他要求麾下軍卒時刻小心戒備,絕不能讓人偷襲得手。

果然,沒過多久,白馬銀槍的趙云便去而復還。

這一次,嚴陣以待的劉備軍馬沒有‘露’怯,他們同時遭遇雙方夾擊,可卻也死死頂住了。

遠處觀戰的曹純很是猶豫,到底要不要加入戰團呢?

廝殺至今,兩千名虎豹騎已經折損了一多半,倘若再折損一部分,曹純哪里還有臉面去見曹‘操’?

曹純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如果曹‘操’在這里,絕對不會拿己方軍卒的生命去換取一場勝利。

歸根結底,這是劉備與李賢之間的戰爭,曹‘操’只是不甘寂寞,意圖削弱李賢的實力才橫‘插’一腳。

倘若一開始曹‘操’就能夠預料到現在的情況,他一定不會讓虎豹騎奔赴壽光。

畢竟,曹‘操’不是冤大頭,損己利人的事情他做不出來。

戰還是不戰?

猶豫再三之后,曹純還是難下決心,他決定再觀望一陣子,等到局勢明朗之后再決定是否參戰。

“破陣,破陣,破陣!”

趙云麾下騎卒戰意高昂,他們輕易擊潰了曹軍麾下騎卒,人人振奮,此時,面對劉備的軍陣,騎卒毫不畏懼。

“矛去!”

“嗖嗖嗖”,一支接一支的短矛破空而去,很快在劉備軍中帶起了腥風血雨。

劉備沒想到李賢竟然奢侈至此,連騎卒都裝備了短矛。

之前,背矛士投擲的短矛帶給人的死亡‘陰’影還未遠去,這時候,趙云的騎卒又故技重施。

有盾牌遮擋的步卒還好些,他們依偎在巨盾之后,并不覺得有多可怕,然而,那些身著皮甲,無處躲閃的步卒就慘了。

短距離之下,鐵矛的殺傷力極強,一旦被刺中,非死即殘,偏偏軍卒之間過于嚴實,連個騰避躲閃的空間都沒有。

“噗噗噗”,短矛宛若閻王手中的兵器,輕易便帶走了數百名兵卒的‘性’命。

“嗖嗖嗖”,趙云找到了訣竅,在他的指點下,多數騎卒并不上前廝殺,而是竭力投擲手中的短矛。

無窮無盡一般的短矛讓人絕望,不少劉備軍卒開始動搖起來。

另外一側的胡庸哪里會放過這等天賜良機?

“兒郎們,曹軍已敗,劉備獨木難支,咱們殺過去,與子龍將軍匯合!”

“殺!”

背矛士原本就是一群驕兵悍將,無往不利的戰績讓他們頗為自負,可誰曾想,今日兩千名背矛士竟然被劉備的兵馬死死地纏住了,若不是趙云來助,背矛士甚至難以寸進。

羞憤之下,胡庸統領著背矛士意圖洗刷恥辱。

擊潰劉備,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張飛深恨曹純,早已經折返入城,而關羽分兵去救援淳于瓊了,劉備身旁沒有得力的大將,面對胡庸襲擊的時候,尚且勉強可以應付過來,然而,此番趙云、太史慈聯袂出擊,劉備麾下裨將頓時死傷殆盡。

沒了軍卒牽絆,太史慈將一身戰力完全發揮了出來,他仿佛不知疲倦一般,意圖將‘胸’中的憤懣之氣宣泄出來。

死在太史慈槍下的軍卒,多數都是一槍斃命。

趙云武力與太史慈在伯仲之間,太史慈尚且勇猛如斯,趙云就更不必多說了。

一白一黃兩員大將宛若閻羅王與催命判官一般,不停地收割著‘性’命。

劉備本想打馬上前,攔住一人,卻被身旁的護衛死死地勸住了。

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以劉備的武力對上太史慈、趙云,只有一個自取其辱的結局。

“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退吧”

劉備麾下兵馬漸‘露’不支之相,這時候,一名裨將出言相勸。

“退?”劉備嘆了口氣,他放眼四望,麾下軍卒雖然數量依舊占據上風,可他們卻已經沒了鏖戰的‘精’神。

“趙云麾下俱是騎卒,我方多是步卒,如果貿然退卻,只怕會為賊人所趁,況且,云長正統領兵馬救援淳于瓊,若是因為我之故,陷云長于危險之境,我心難安”

“那便快馬通知二將軍,讓其退兵”

劉備心有不甘,然而,現實早晚都要面對,這時候主動退卻,總好過潰敗之后的逃亡,他只得嘆了口氣,緩緩地說道:“也罷,讓云長退回來吧”。

“喏!”

“速速派人回轉壽光城,讓三將軍統領兵馬前來接應,不得有誤”

“喏!”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