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97章 大家都很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7章 大家都很忙

第297章 大家都很忙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玄幻小說»»第一卷第一卷文/秀才會武術本章字數:6216:

壽光城外的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曹純統領兩千虎豹騎將太史慈的數百名步卒團團圍住,窮追猛打,只不過,廝殺到這個時候,殘存下來的鐵甲軍俱是百戰‘精’銳,他們相互依偎著,憑借陣勢與虎豹騎周旋。.訪問:.。

倘若真正遇到非死即傷的時候,鐵甲軍也毫不畏懼,他們會使出搏命的手段,與敵俱亡。

這種不要命般的打發讓虎豹騎生出畏懼之心。

之前曹‘操’一手打造的虎豹騎軍卒早已經在泰山郡內折損大半,殘存下來的老卒不過幾百人。

曹‘操’回轉下鄄的時候,好不容易又湊齊了兩千名騎卒的數目。

名義上,虎豹騎還是那個虎豹騎,可實際上,比起之前那支虎豹騎,這一支騎卒在實力、經驗上差了許多。

若不然,兩千名虎豹騎的一個沖鋒便可以剿殺七八百名軍卒,而不僅僅是如今膠著的戰況。

營寨‘門’口,數千人廝殺的場面‘混’‘亂’不已,即便劉備想越過戰陣,趁勢攻寨都不可以。

另外一邊,淳于瓊求援告急的軍校催命一般懇請劉備出兵。

即便心中不爽,可為了大局考慮,劉備還是應諾下來:“云長,淳于瓊那里還要勞煩你走一遭”。

“得令”

“報,兩千名背矛士越過袁軍方陣,向我部沖來,請使君速做決斷”

“又是胡庸,這家伙的膽子倒是大的很,嗯,他一定是想救援太史慈,傳令,盾兵守住要沖,弓手隨時準備‘射’殺”

“喏!”

如今,隨同劉備一同出戰的兵馬足有九千人,即便關羽帶走部分人馬,剩余的人手也在五六千人上下。

就算胡庸的背矛士都是難得的‘精’銳,可劉備相信,以他麾下軍馬的實力也應該可以支撐的住。

北海軍大營之外,周倉的背嵬軍對上了淳于瓊的兵馬,而曹純率領虎豹騎意圖將太史慈全殲于城外,至于劉備與胡庸,這兩人麾下的軍卒正展開隔空對‘射’。

劉備軍中有千余名弓手,他們弓如滿月,將手中的箭矢不要錢一般往前拋‘射’而去。

“叮叮當當”,聲響不絕于耳,箭矢擊打在背矛士穿著的甲胄上,只有極少數穿甲入‘肉’,多數箭矢都無功而返。

胡庸扯著嗓子,大呼小叫道:“疾行二十步,短矛速‘射’!”

短矛雖然犀利,殺傷力也遠勝長弓,然而,它們的‘射’程卻與弓矢相差甚遠,如果不能快速前行,沖到短矛的‘射’程之內,背矛士便只能被動挨打,胡庸自然不愿意看到這等情景發生。

“殺!”一馬當先的胡庸頂著箭雨,硬生生沖出了十多步遠,這時候,他看到了劉備的大纛,當即吶喊一聲,玩命擲出了手中的短矛。

刺目亮眼的矛尖轉瞬及至,劉備還沒反應過來,便被身旁親衛擋在身前,電光火石間,只聽得一聲巨響,“哚!”短矛‘插’在了高大的旗桿上上,若不是護纛的軍卒氣力非凡,僅這一下,便有可能將大纛擊倒。

戰場上,將旗存在的意義直接干系到軍心士氣。

對于護旗的軍卒來說,旗在人在,遠處奮力廝殺的軍卒們可能看不到將帥的面目,但是,他們一定可以看見象征主將身份的大纛。

哪怕戰事不利,只要大纛猶存,軍卒便有了可以依仗的主心骨,若是大纛不在,或者倒下了,那便說明主將的安危出了問題,軍心慌‘亂’之下,潰敗只在旦夕之間。

此番,胡庸一矛刺在旗桿上,當即引得北海軍士氣大振,他們大呼小叫著,用力擲出了手中的短矛。

四十步的距離,正是可以發揮短矛殺傷力的極限。

“嗖嗖嗖”,一根根耀眼的短矛破空而起,呼嘯著往劉備軍中落去。

劉備正有些驚魂不定,猛然間又聽見一陣驚呼聲。

“快,保護主公!”

“豎盾!”

劉備身旁的護衛竭力豎起盾牌,試圖將劉備護在其后。

這時候,劉備強作鎮定,他大聲吼道:“快快豎盾!拉開空間,注意躲閃!”

話音剛落,近百支短矛便騰空而至。

與飛蝗似的箭矢相比,短矛的個頭更大,毫無疑問,它們的殺傷力更強。

“砰砰砰”,大纛之下的劉備毫無疑問是背矛士選擇的第一目標,即便有鐵盾阻擋,可接二連三的盾矛相撞聲還是唬的人心驚‘肉’跳。

厚實的鐵盾在短矛不斷的撞擊下仿佛隨時隨刻都會破碎掉一般。

這還是劉備第一次直面短矛的侵襲,之前,背矛士發威的時候,劉備是作為友軍在旁助戰的,那時候,列陣以待的曹軍在短矛的打擊下傷亡慘重,劉備還設想了一番,如果是他在面臨短矛打擊的時候,又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毫無疑問,盾牌是遮擋矛矢的最佳防具,可是,短矛是從天而降的,盾牌不可能沒有死角,這樣以來,軍卒身上甲胄的優良程度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關羽、張飛在與北海軍‘交’戰之后,都將胡庸的背矛士列為心腹大患,剛開始,劉備還覺得有些夸張了,可此番親身經歷過之后,劉備當即明白,若論殺傷力之強,背矛士當為北海軍第一!

“長弓手何在?拋‘射’!”冷靜下來之后,劉備開始部署反擊壓制的手段。

與短矛相比,長弓也有優勢,它們‘射’程遠,造價低。

一支短矛的造價往往可以打造三十支箭矢,北征樂安國以來,背矛士消耗了大量的短矛。

如果不是每戰必勝,戰后可以將短矛循環利用,背矛士早就沒了趁手的武器。

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前行十步,將距離保持在三十步左右之后便停了下來,這個距離可以確保己方的短矛發揮出最大的威力,而劉備軍中的弓手也在玩命拋‘射’,前方長槍兵的慘狀讓人觸目驚心,他們可不想重蹈覆轍。

前軍俱是盾兵,劉備軍馬不敢隨意出擊,‘亂’了陣形,要知道,胡庸麾下的背矛士依舊在投擲短矛。

空中,間或有短矛與箭矢撞擊到一起,毫無疑問,力度、重量更占優勢的短矛大占上風,不過,被箭矢干擾過后,短矛往往會失去方向,晃晃悠悠的不知落往何處。

劉備目眥‘欲’裂,可卻也可奈何,毫無疑問,在背矛士用光他們身上攜帶的短矛之前,雙方軍馬是別想有近戰的機會了。

與兇殘的短矛相比,劉備麾下的弓手收獲甚小,只因為背矛士身上的甲胄太過厚實了,即便箭矢‘射’到了軍卒身上,往往也難以寸進。

劉備麾下,每時每刻都有軍卒倒斃身亡,與之相比,胡庸折損的軍卒數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一處戰場上,太史慈銅黃‘色’的臉上已經滿是血跡,他手中的長槍驟然刺出,又了卻了一名曹軍的‘性’命,然而,太史慈卻沒有一分喜‘色’。

身為大軍主帥,竟然因為一時大意,陷全軍于被動的情景,這讓太史慈自責不已。

放眼四望,披甲步卒都已是人人帶傷,可他們依舊大呼酣戰,太史慈怒吼一聲,嘴里道:“北海郡的兒郎們,今日全因我之過,若不是我,你們也不會陷入此等危險境地,然而,曹賊險惡,意圖將我們全殲與此處,兒郎們,咱們是所向披靡的北海軍,豈能讓他們如愿!”

“殺曹賊!”

“殺,殺,殺!”

殘存的五百多名鐵甲軍士氣高漲,他們已經聽到了不遠處的吶喊聲,顯然,軍寨中的自家兵馬正在竭力趕來救援。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刺史李賢定下的規矩,鐵甲軍相信,他們可以堅持到援軍抵達。

關羽率領三千兵馬增援的時候,周倉統帥的背嵬軍已經深深鑿進了袁軍的方陣之中,哪怕淳于瓊竭力呼喊,試圖挽回局勢,可袁軍敗像已顯。

如果關羽再晚來一步,袁軍必潰。

即便如此,加入戰陣的劉家軍還是沒能擊退背嵬軍。

一馬當先的周倉大刀上下翻飛,連斬三名袁軍裨將,四周士卒為之膽寒,不敢近前接戰。

關羽打馬沖來過后,當即漲紅了臉,這是怒火中燒的表現。

周倉紅臉、長須、長刀,除了穿著打扮之外,其余的行徑與關羽很是相似,這讓素來自傲的關羽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啊呀呀,賊子,吃我一刀”。

“可是關羽關云長?”

“正是某!”

“哈哈,來得好,早就聽說你武藝非凡,今日便會會你!”

關羽不屑,冷哼一聲。

周倉不敢大意,他提刀上前,一刀擊出,“鏗”,樣式相同的兩柄長刀撞擊作一處。

無論是關羽還是周倉都覺得大為驚訝,對方的實力遠在自己的估算之上。

關羽估‘摸’著,以他的實力若想拿下周倉,沒有一百個回合,休息達成目的。

周倉也明白,關羽的武藝遠在他之上,長此以往,落敗的一定是自己。

不過,周倉是從尸山血海中走出來的亡命之徒,若不是遇到李賢,他也是管亥麾下一員響當當的大將。

成了官軍之后,周倉收斂了很多棱角,他努力將骨子里的桀驁隱藏起來,可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東西一輩子也難以改變。

這一次,遇到關羽,周倉明知不敵,卻也毫不畏懼,他那股不服輸的勁頭涌了上來,誓要與關羽拼個你死我活。

關羽是上將,毫無疑問的萬人敵,而周倉卻也是中上之資,他與關羽之間并沒有相差太多。

倘若周倉不敢一戰,說不定關羽輕易就可將其拿下,然而,此時的周倉完全‘激’起了戰意,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畢生所學。

饒是關羽武藝超凡,可遇上不怕死的周倉還是有些施展不開身手。

周倉被關羽纏住了,確切的說,是關羽將周倉攔了下來。

主將受阻,背嵬軍的攻勢卻不曾有片刻滯留。

遠赴壽光作戰,袁軍上下早就憋著一股怨言,若是連勝數陣也就罷了,軍卒們在勝利的‘激’勵下還會存有幾分戰意,可在此之前,袁軍猶豫淳于瓊大意中計,早就折損了四千多人馬,銳氣已失,見到罪魁禍首,袁軍非但沒有生出同仇敵愾之情,反而多出了幾分畏懼之意。

背嵬軍全線進犯,袁軍的陣勢岌岌可危。

不少地方,劉家軍已經頂替了潰逃的袁軍,與背嵬軍廝殺作一處。

畢竟是未曾一戰的生力軍,他們的戰力比袁軍高出了一籌。

三處戰場,北海軍有兩處占優,剩下來的一處,只要太史慈一息尚存,便絕不會敗下陣來。

北海郡國之內,李賢征召兵員的文書已經分發到各個郡縣。

適齡的青壯年頗為踴躍,他們紛紛到本地的官衙參加初試。

按照李賢的要求,軍卒通過初試之后才有資格進入都昌城遴選。

李賢麾下趁手的武將都已經派了出去,唯一閑著的徐和又得防備曹‘操’,無奈之下,李賢只得事必躬親,著手準備相應的遴選事宜。

在李賢想來,軍卒的忠誠是首要因素,至于其他方面的東西,只要假以時日,好生歷練,定然不會差到哪里去。

當然了,若是手無縛‘雞’之力,這樣的人哪怕對李賢忠貞不二,李賢都不打算錄用。

戰場險惡,如果沒有保命的本領,貿然加入,只會白白葬送‘性’命。

多方考慮之下,李賢便決定讓地方官府負責考核軍卒的氣力,而他本人決定是否錄用。

畢竟是執掌大權以來的第一次招募軍卒,李賢可不想大意了。

成為青州刺史之前,李賢麾下軍馬所向披靡,留下一個常勝將軍的名頭,此番招募軍卒,李賢也不想砸了自家的招牌。

弓手、長槍兵,這是眼下李賢軍中最為欠缺的軍種。

胡庸麾下的背矛士、趙云麾下的騎卒雖然都用上了短矛,可‘射’程畢竟無法與長弓媲美。

如果是幾千人的戰斗也就罷了,短矛的劣勢并不明顯,可若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廝殺,長弓手的重要‘性’就顯‘露’無疑了。

李賢在夷安城的時候就動手研制過長弓,他軍中裝備的長弓比制式角弓威力更強。

匠工營在打造甲胄的同時,也在趕制長弓。

有成熟的圖紙做樣本,只要原料充足,每日可產出五十張長弓,二百支箭矢。

按照這樣的速度估算,等到大軍歸返的時候,匠工營便可以積攢出數千張長弓。

光有長弓,沒有弓手可不成。

之前,李賢對麾下兵馬的武器裝備并沒有做確切的要求,這造成了各部兵馬裝備不一。

徐盛、徐和二人麾下裝備了兩千名長弓手,背嵬軍僅有千余張長弓,至于太史慈,大軍著急出征,還沒來得及換裝長弓,他們軍中使用的依舊是最普通的制式角弓,‘射’程僅比短矛多出十多步。

火槍出現之前,在李賢的印象中,長弓手是無可取代的遠程兵種,而短矛只能作為輔助,至于長槍兵,則是低廉的中堅兵種。

只有搭配妥當,大軍方可所向披靡。

成為軍卒,雖然待遇頗厚,可畢竟也是提著腦袋在賣命,一個不小心就會死掉。

都昌城外,李賢使人寫了三副碩大的木牌,木牌上書寫著這樣幾個大字:長槍兵招募處、長弓手招募處、騎卒招募處。

每一處木牌后都有人用麻繩圈出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地方,李賢挑選兵卒的方式很簡單,依舊是用“左、右”的方向感來遴選。

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方向感,誰就可以成為北海軍卒。

如果遇到腦子蠢笨些的,除非他們氣力過人,或者有其他異于常人的地方,否則的話,他們便只能打道回府了。

當然了,眼力絕佳者、騎術過人者這些人都可以留下來。

每日里都會有人興高采烈,有人垂頭喪氣。

三日的時間過去,郡府的官員按照李賢的要求便選出了三千人。

沒有合適的軍將統領指揮訓練,李賢便將身邊的護衛盡數派出,讓他們‘操’練這幫菜鳥。

能夠進入李賢身邊做護衛的軍卒,每人都是手上有十條人馬的悍卒‘精’銳,他們也許不是合適的軍將,但一定是稱職的老卒。

以老帶新,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又過了一天的時間,在李賢的翹首以待中,徐盛終于再次回返。

此次,徐盛從遼東帶回了兩千斤鐵、無數的動物皮‘毛’以及山參野味。

當然了,最令李賢在意的還是一同隨軍抵達的一千匹戰馬。

有了這些戰馬,毫無疑問,趙云麾下的實力又可以得到進一步增強。

據徐盛所言,公孫瓚在李賢源源不斷的軍械、糧秣資助下漸漸穩住局勢,抵住了袁軍的攻勢,而塞外的游牧民族在糧秣、鹽巴的‘誘’‘惑’下也決定加入其中,一同抵御援軍。

不過,饒是如此,徐盛還是認為公孫瓚堅持不了多久。

遼東苦寒,人丁稀少,而河北土地‘肥’沃,人口有百萬之眾。

以遼東對河北,無疑于以卵擊石。

短時間之內,有李賢的援助,公孫瓚的遼東軍還可以堅持一些時日,可一旦李賢停止軍援,說不定公孫瓚便會一潰千里。

在袁紹的壓力下,公孫瓚在遼東開始橫征暴斂,漸漸不得民心,這與呂布并無不同。

如果公孫瓚能夠獲勝也就罷了,遼東百姓絕對不敢生出別樣的心思,可一旦遼東軍敗下陣來,遼東百姓到時候站在誰的一邊,那可就真的不可預測了。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