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74章 刀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4章 刀來了

第274章 刀來了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用戶名:密碼:記住

/秀才會武術/

c_t;都昌城國相府,孔融雙目赤紅,他喘著粗氣,大聲咆哮道:“李賢小兒欺人太甚,竟敢與呂布、陶謙‘私’相授受,置換軍械,他眼里還有沒有我這個國相!”

“國相息怒,我觀那李賢鷹視環顧,絕非良善之輩,不如趁此機會斬之,奪其兵權?”

孔融頗為意動,他實在受夠了沒有兵權的日子,按理說,李賢、太史慈都是他一手提拔出來的軍將,可兩人非但沒有對他感恩戴德,竟然勾結到一處,對他這個堂堂國相的命令‘陰’奉陽違,這讓孔融如何不怒。棉花糖訪問:。

如果有可能,孔融早就打算派人將李賢取而代之了。

“可有把握?”

“國相寬心,待我取了他項上頭顱之后,國相再做計較!”

孔融在廳內來回踱步,須臾之后,低聲問道:“李賢一死,其麾下軍將定然會懷疑到我的頭上,若是無人壓制,他們舉兵反叛,這又該如何是好?”

“國相寬心,劉備劉玄德已然答應領軍南下,到時候有他相助,東萊軍將不足為懼!”

東萊軍的厲害之處孔融深有體會,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決定一旦泄‘露’出去,必定會為千夫所指,一個不好,就有可能被東萊軍反噬。

再者,萬一行刺李賢失敗,東萊軍大軍壓境,那孔融可就成了養虎不成反被害的典型了。

思來想去,孔融還是覺得只有劉備一人不太保險,他試探著說道:“太史慈有什么說法?”

如果說,北海國內還有人能夠阻止李賢,阻止李賢麾下的東萊軍卒的話,那么這個人只有可能是太史慈。

太史慈麾下的北海軍戰力無需多說,即便與東萊軍比起來也相差無幾,要是能夠拉攏他,孔融便可高枕無憂了。

盤膝坐在蒲團上的那人身子前傾,嘴里道:“不敢欺瞞國相,太史慈沒有承諾什么,只是說他不愿看到北海國內生靈涂炭”。

有時候,沒有承諾其實就是無言的背叛,孔融勃然大怒:“好一個太史慈,當年若不是我,他豈能有今天!好好好,李賢羽翼豐滿了,太史慈也覺得我可有可無了,不愿見到生靈涂炭?狗屁,他是不想與李賢刀兵相見,賊子可恨!”

“那李賢之事?”

孔融面目猙獰,他‘陰’沉地說道:“從今以后我不想再見到此人”。

蒲團上這人面‘露’喜‘色’,“國相靜候佳音便是!”

孔融揮了揮手,道:“你且去吧”。[棉花糖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喏!”

空曠的廳堂內,孔融的背影顯得分外寂寥。

樂安國,劉備在得到孔融的求援書信之后便點齊兵馬,直往北海國而來reads;。

堪堪臨近邊境之際,簡雍出言勸諫:“使君,大軍入境不是小事,如果與北海國郡兵起了沖突那可就不美了”。

劉備微微頜首,道:“若不是孔融極力相邀,我也不會出現在這里,不過,我部兵馬畢竟是客兵,又沒有孔融的手令,萬一遇到北海國的兵馬,還真是難以說清楚,嗯,憲和以為我該如何是好?”

“使君可與三將軍先行一步,這里兵馬由二將軍統領,一旦使君得了關契,可使人快馬送來,那時,大軍方可入境”

劉備微微頜首,張飛脾氣暴躁,將他帶在身邊可以省卻很多麻煩,而軍馬‘交’給關羽統領,劉備也是可以放心的。

再者,孔融對劉備并無惡意,即便率領親衛輕騎先行,料想也不會出什么差錯。

想到這里,劉備說道:“憲和思慮周全,云長,大軍由你來統領,可有異議?”

“末將并無異議!”

“那好,若有異常即刻快馬報來!”

“喏!”

“翼德,我們走!”

張飛咧嘴大笑,道:“好嘞!”

軍卒為劉備安身立命之根本,為防不測,劉備將簡雍留在關羽身邊,一同掌管兵卒。

北海國是李賢的地盤,由不得劉備大意。

萬一軍卒越境之后遭遇李賢兵馬,對方趁機予以襲殺,劉備還真的是有苦難言。

誰讓孔融拿不出充足的借口呢?

讓劉備入都昌也就罷了,可讓劉備麾下數千兵馬入境,沒有過的去的借口,北海國的百姓可不會買賬。

現在不是黃巾滋擾的時候,北海國百姓對于東萊軍、北海軍之外的其他任何兵馬都報有敵意。

怪只怪東萊軍表現的太過優異,很容易就把其他兵馬比了下去。

沒有大隊步卒的拖累,劉備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都昌城。

守‘門’的校尉早就得了吩咐,見到劉備抵達之后便給予放行。

孔融聞訊之后早早就侯在國相府前。

隔著老遠,劉備就看到了率眾守候的孔融,他當即翻身下馬,道:“玄德何德何能,竟勞煩北海大駕,實在是折煞我了”。

孔融大笑道:“玄德此言差,若不是我,這寒冬臘月,你在府中守著暖爐烤火即可,又何必遭這罪?”

“若非孔北海仗施援手,玄德早已為曹孟德所害,此等恩情尚未報答,我又怎能做那忘恩負義之輩?”

孔融嘆了口氣,他瞬間想到了李賢,想到了太史慈,嘴里道:“貴客盈‘門’,哪有‘門’外談話的道理,嗯,里邊請,我已備下酒水,咱們便吃酒便聊”。

“多謝國相美意!”

入了國相府,酒過三巡之后,孔融嘆了口氣,嘴里卻不發一言。

劉備接言問道:“北海因何發嘆?”

“國中丑事,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劉備知道孔融玩的是‘欲’擒故縱的把戲,可他還是識趣地問道:“北海莫憂,若是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道來!”

“玄德肯助我?”

劉備重重頜首,“玄德自幼便聞聽教誨,知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北海若是信的過我,自可說與我聽”。

孔融再不猶豫,道:“臣強主弱,徒之奈何!”

劉備心中一跳,到來之前他就聽說了李賢與孔融之間起了間隙。

原本聽說孔融將李賢的妻子送還,雙方重歸于好,可現在看來,只怕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reads;。

電光火石間,劉備便意識到,這有可能是自己入主北海國的一個大好時機,一旦錯過了,往后就再難找尋了。

“臣若不臣,當殺之!”

毫無疑問,劉備是孔融請來的援兵,他自然應該站在孔融這一邊。

“臣下兵多將廣,若是軍將逆反,只怕擋之不住呀”

這道是個難題,殺掉李賢也許并不困難,可困難的是如何處理他麾下的那批軍將。

聽聞趙云、徐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而胡庸、周倉等人也是難得的勇將,若是他們勾連到一處,一同襲殺都昌,還真是一個頭疼的事情。

不過,只有北海國‘亂’起來,劉備才可能‘混’水‘摸’魚。

如果北海國一潭死水一般,劉備又怎能火中取栗?

想到這里,劉備作‘胸’有成竹之狀,道:“國相莫憂,我麾下兵馬八千,可為國相排憂解難!”

孔融聞言大喜,他握起劉備的手,道:“患難方知真情義,若是大功告成,我必不負玄德!”

劉玄德心中腹誹,暗道:只要你退位讓賢,將北海國‘交’給我便成了。

兩人對視一眼過后,開懷暢飲。

翌日一早,孔融麾下校尉便持書信前往邊界迎接劉備兵馬。

與此同時,一只白‘色’的鴿子撲棱棱飛起,直往西方而去。

幾個時辰之后,李賢拿著手中的布絹,道:“劉備的兵馬入境了”。

徐庶似笑非笑,道:“利刃已至,都尉速借之!”

李賢微微頜首,借刀殺人之計要想實施的滴水不漏,讓人看不出端倪,須得把握好時機,如若不然,一旦被人識破,獲利最大的李賢肯定會成為最大的嫌疑對象reads;。

不過,李賢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一味的忍讓只會讓人小覷。

唯有見血殺人,才可以使人畏懼。

兩日之后,劉備的八千兵馬順利抵達都昌城外。

與此同時,一伙‘蒙’面賊人翻墻入院,劫殺了孔融。

按理說,孔融位居高位,身邊不乏護衛,可這伙賊人翻墻入院,殺人縱火如入無人之際。

消息傳出之后,城中大‘亂’,而劉備臉‘色’鐵青。

孔融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關羽率軍抵達的時候死去,其中必有‘陰’謀。

這時候,就算劉備有一百張口也難以自辯清楚。

最要命的是,孔融與劉備達成的協議只有他們二人知曉,外人并不知道劉備的兵馬所為何來。

如果孔融在世,一切都好解釋,可現在偏偏孔融遇刺身亡,這讓領軍抵達的劉備如坐針氈。

“三弟,城中不宜久留,隨我速速出城!”

張飛粗中有細,他頜首應諾:“咱們從后‘門’出城!”

劉備微微頜首,變故發生的太過突然,前一刻他還覺得北海國大權近在咫尺,可現在,他只想逃離此處。

孔融在北海國內有極高的聲望,無論是誰,殺死他都必須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劉備也想過留下來自辯清白,可他卻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由他人掌控。

無論如何,返回自家軍中才是要緊事!

劉備的選擇無可厚非,對他而言,都昌城是一座陌生的城池,誰是敵人,誰是友人,他根本無從分辨。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