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73章 借刀殺人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3章 借刀殺人計

第273章 借刀殺人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秀才會武術書名:

劇縣都尉府,遣散了閑雜人等之后,李賢與徐庶分主次落座。(。更多最新章節訪問:.。

案上有酒有‘肉’,兩人卻味同爵蠟,沒有半分食‘欲’。

良久之后,徐庶嘆了口氣,道:“孔融自絕退路在先,原本是天賜良機,誰曾想,他竟然送還了夫人,斬殺了王、孫兩家家主,如此一來,若是都尉出兵討伐都昌,只怕有些師出無名”reads;。

孔融一日不亡,李賢就一日不可窺視北海大權。

哪怕李賢手握重兵,麾下猛將如云,這都改變不了李賢屈居孔融之下的事實。

寧為‘雞’首不為馬尾,這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李賢麾下文士匱乏,雖然有出身低微的緣故,可更多的原因卻是因為孔融的緣故。

其實對于李賢來說,如何面對孔融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孔融是當時有名的大儒,殺了他,肯定要背負一世的罵名,如果李賢想與曹‘操’、劉備等人爭奪天下,就一定不能行此惡事。

原本李賢實力低微的時候,他需要借助孔融的名頭發展實力,可現在,李賢羽翼漸豐,他需要更廣闊的一片天空,這樣才能與曹‘操’一較長短。

如果說,之前的孔融是一棵大樹,能夠為李賢遮風擋雨的話,那么,現在的孔融對于李賢來說已經成了絆腳石。

北海國只能有一個話事者,要么是孔融,要么是李賢。

若是李賢甘為蟄伏,愿意為孔融驅使的話,兩者之人便不會有什么沖突,可偏偏李賢心有大志,而孔融又不會退位讓賢,這樣以來,兩者之間的矛盾早晚會爆發出來。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李賢端起酒碗,將酒水一飲而盡,嘴里道:“我聽聞都昌已有信使前往樂安國,只是不知道那劉備會作何選擇”。

徐庶皺起眉頭:“依我之間,樂安國太小,恐怕容不下劉備的宏圖大志”。

李賢心頭一跳,徐庶僅僅與劉備有過一面之緣,便猜到了對方‘胸’有猛虎,這等才智非常人能及。

如果李賢不是穿越者,不知道三國鼎立的典故的話,說不定他會對徐庶嗤之以鼻,可偏偏李賢知道劉備不容小覷,如此一來,他對徐庶的看法就頗為贊同:“先生的意思是,只要有機會,劉備就一定會‘插’手郡國之事了?”

“不錯,劉備與袁紹、曹‘操’‘交’惡,僅憑樂安國彈丸之地是不可能阻擋兩路豪強的,但是,如果劉備雀占鷹巢,有了北海國作為晉身之資,此人必將一飛沖天”

劉備的過人之處,李賢從演義、正史里有了很多了解,能夠白手起家的人物,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極為可怖。

“先生以為我該如何應對?”

“劉備若要進入北海國,須得有一個名頭,若不然,數千名軍卒進入郡國之內,必會引起百姓惶恐,都尉只要以不變應萬變便足以立于不敗之地!”

劉備雖然有著平原郡相的職務,可在北海國內卻并無一官半職,如果他貿然率領兵馬進入北海國,這就等于憑白落人口實。

李賢早已經不是昔日里那個鹽丁了,對上劉備,他有十成的把握可以戰而勝之。

想到這里,李賢甚至想趁機干掉劉備,一勞永逸。

不過,也僅僅是想想罷了,即便沒有諸葛亮相助,劉備三兄弟也不是個善茬,他們若是真想一心逃命,只怕沒有人能夠攔截的住。

徐庶見李賢面‘露’沉思,以為他猶有顧慮,當下便寬慰道:“子義將軍那里無需顧慮,孔融指使山賊劫殺都尉在先,斷絕大軍糧秣在后,都尉并無過錯,子義將軍深明大義,定然不會助紂為虐”。

李賢微微頜首,道:“只要太史慈不站到孔融那一邊,即便孔融有劉備相助,我卻也不懼他!”

徐庶泯了口酒水,又道:“北海國偏安一隅,百姓安居樂業,庫房充盈,糧秣極多,一旦曹‘操’、袁紹騰出手來,定然會大軍來襲,如果都尉不能在此之前更進一步的話,北海國危矣!”

徐庶希望李賢早做決斷,眼下的大環境對于北海國而言無疑是極其有利的,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都無暇顧及這里,這就給了李賢整頓北海國需要的時間。

換句話說,要是李賢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郡國大權,等到曹‘操’、袁紹大軍壓境的時候,便是北海國落難之時。

孔融與李賢之間已經有了隔閡,誰也不敢保證,在李賢率領大軍對敵的時候,孔融會不會作出什么掣肘的舉動reads;。

李賢賭不起,因為他身上擔負著兩萬軍卒的身家‘性’命。

“元直有一策,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賢與徐庶認識這么久,還是第一次見到徐庶‘露’出這般猶豫的表情,“喔?盡管道來”。

徐庶嘆了口氣,道:“此計有失君子之風,不過為了都尉大計,卻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嗯?”李賢更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計策讓徐庶這么難下決心?

“我有一招借刀殺人計,可使都尉坐收漁翁之利”

李賢瞪大了眼睛,借刀殺人,殺的是誰?自然是孔融!

“刀從何來?”

“自然是從北而來”

李賢一點就透,“可是劉玄德?”

徐庶重重頜首,“不錯,正是此人,此計一出,都尉便可一箭雙雕”。

是呀,使人殺了孔融之后栽贓給劉備,這等于同時為李賢解決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自然是孔融的問題,沒了孔融,李賢占據北海國將毫無阻力;第二個便是劉備了,如果讓劉備背了黑鍋,李賢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打著為孔融復仇的名頭追殺劉備,就算將其擊殺,天下人也只會稱贊李賢的忠義,而不會談論其他。

眼下,徐庶想出這借刀殺人的法子,李賢自然是同意的。不過,真正值得顧慮的是,如何讓劉備把黑鍋背的結結實實?

栽贓陷害也是一項技術活,栽的早了或者晚了都起不到效果,唯有恰到好處的時機,才可以讓人對兇手的身份確信不疑。

李賢可不是心慈手軟之輩,之前孔融對他已經流‘露’出了殺意,他若不能及時反抗,早晚會為其所害。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