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08章 他要戰 那便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8章 他要戰 那便戰

第208章 他要戰 那便戰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用戶名:密碼:記住

/秀才會武術/

c_t;“報,使君,李長史在府外求見!”

孔融盤膝坐在蒲團上,心情正佳,冷不丁的聽到‘門’外衛卒通稟,當即有些愣神:“什么?誰來了?”

衛卒喘了口氣,朗聲說道:“回稟使君,北征的李長史與太史將軍都來了”。全集下載75

“喔?已經到了‘門’外?快快有請”,急切間,孔融不再去深究為何太史慈會與李賢在一起的問題。

苦苦期盼了這么久,終于把李賢盼來了,不知怎的,孔融總有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

廳內一時無聲,所有的官吏都在屏息以待。

過往的日子里,李賢雖然手握兵權,卻極少參與廳堂議事,不過,對這么一個手握重兵的北海國大將,沒有任何人敢于小覷。

自打東萊軍成軍以來,無論對手是誰,從無一敗!如此輝煌戰績,便是淮‘陰’侯再世也不過如此!

沒過多久,李賢與太史慈一前一后,相繼來到廳內。

隔著老遠,就見孔融起身相迎,嘴里道:“哈哈,維中真是我北海國的及時雨呀”。

孔融如此推崇,李賢卻沒有恃寵而驕,只見他抱拳作揖,恭謹地說道:“見過孔使君”。

“不必多禮,來人吶,看座”

“喏!”

話音剛落,‘侍’衛便搬來了兩個蒲團。

李賢地位特殊,既是領軍大將,又是郡府長史,身上還又兼著夷安城縣令的職位,放眼整個大漢朝都是獨一無二的reads;。[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為了顯示對李賢的尊重,孔融特意將李賢的座次排在右首第一的位置。

文左武右,右首第一,說明孔融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承認了李賢武將第一的身份。

沾著李賢的光,太史慈緊隨其后,也排到了第二位。

徐州大軍壓境之際,沒有人斤斤計較,他們知道,北海國能否‘挺’起腰桿,完全要看李賢跟太史慈的。

沒有人是天生的奴隸,李賢不在的時候,向徐州軍服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文人也有所謂的風骨。

眼下,李賢去而復還,萬余大軍凱旋,究竟如何應付陶應,這是急需商議的事情。

各自落榻之后,孔融向李賢問道:“東萊軍長途跋涉,不知道還有幾分戰力?”

李賢自信地答道:“休整一日過后,大軍便恢復十成的戰力”。

孔融喜上眉梢,道:“喔?聽說徐和也投順了?”

“還請使君寬恕我先斬后奏之罪,當時曹軍兵臨城下,若不是徐和及時來援,我軍怕是要損失慘重”

“維中言重了,收降徐和,等于為我北海國平添臂助,此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李賢也只是客氣的表示一下,為了堵住悠悠之口而已,不過,有道是演戲要演圈套,當下他嘴里道:“據我所知,徐和雖然出身黃巾,卻與卞喜兩兄弟截然不同,他既沒有多造殺孽,也沒有縱兵劫掠,算是難得的義賊了”。

孔融笑著擺手,道:“我聽說過徐和,他不是與曹孟德有仇怨嗎?”

“沒錯,此人與曹‘操’誓不兩立”

“好了,且不說這徐和,維中你應該聽說了徐州陶應的事情,不知你做何感想?”

“他要戰,那便戰,我北海國可不是隨便什么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reads;!”

一番話說的格外提氣,廳內眾人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北海國向來以富庶聞名,卻從來不以軍力見長。

像李賢這般酣快淋漓的宣言,廳內的官吏十多年都沒聽過了。

他要戰,那便戰,多么痛快!

一言既出,廳內的官員們當即滿面紅光,他們深藏在骨子里的那些“戰意”紛涌而出,頓時覺得暢快至極。

‘亂’世來臨,光逞口舌之勇是毫無用處的,涉及到生死攸關的重大利益,一切還是得靠實力。

只有實力強勁了,別人才不敢任意欺凌。

之前東萊軍不在的時候,北海國上下總覺得缺了一分依靠,面對咄咄‘逼’人的徐州兵也總欠缺些底氣。

眼下,李賢率軍回返,眾人頓時覺得有了主心骨。

一時之間,廳內主和的幾人全都倒旗易幟,絕口不提米粟之事。

唯有一人遲疑地問道:“敢問李使君,若是勝了陶應,徐州軍大舉報復,那又該如何是好?”

“陶謙雖老,卻不至于昏庸至此,我北海國與徐州郡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雙方不能攜手御敵,無論是袁紹、曹‘操’還是袁術都有可能趁隙攻來,陶應不過是陶謙次子罷了,他在徐州郡的地位還遠遠不至于一手遮天”

孔融聽得暗暗頜首,李賢果然有勇有謀,他雖然領軍在外,卻對徐州的事情了如指掌,真是令人驚嘆。

“請恕我無禮,李使君,徐州軍實力強勁,東萊軍真有取勝的信心嗎?”

李賢志得意滿地笑了起來:“徐州軍再強悍難道還能比夏侯淵的曹軍還要強?”

進入廳堂之后,李賢第一次‘露’出張狂之意,只聽他繼續說道:“徐州軍被曹軍殺的丟盔卸甲,可那于禁、夏侯淵卻也沒在我手中討得好處。陶應兵馬不過兩萬,他若是真有膽量,早已經攻往都昌,又哪里會在邊境徘徊?況且,為了以防萬一,此番我東萊軍可以與北海軍攻擊陶應”。

一萬名東萊軍加上五千名北海軍,這等于是北海國內九成的軍力了。

如此軍力若是依舊敗了,那孔融也就認栽了。

辛辛苦苦籌備了這么久,為的不就是揚眉吐氣嗎?

軍卒敢戰,軍將絲毫不畏,孔融哪里又膽怯的理由?

“好,太史慈,我且問你,北海軍可否聽從調令?”

太史慈眼皮一跳,想來孔融耳中應該聽到了什么風聲,所以才有此一問。

不過,當下卻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太史慈抱拳應諾,道:“使君說笑了,無論是刀山火海,北海軍都將義無反顧”。

“好,李賢、太史慈聽令!’

“在!”

“東萊軍休整過后即刻與北海軍合兵一處,務必于五日之內抵達平昌”

“喏!”

“糧秣一事,由沿途郡縣供給”

“喏!”

孔融軍令一下,廳內再無異議。

東萊軍沒有回返之前,各種疑慮都可以作為軟弱的理由,可現在,戰無不勝的李賢回來了,沒有人覺得需要向陶應低頭。

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兒罷了,不知天高地厚!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