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07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7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

第207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東萊軍開撥之后,北海軍一直駐扎在距離都昌百十里開外的地方。

說穿了,其實對于孔融來講,他還沒有完全信任這支兵馬。

在這個敏感時機,萬一軍卒們涌入城中,吵吵鬧鬧的要見孔北海,那傳出去,豈不是令人遐想聯翩?

知道的,會稱贊北海軍知恩圖報,敢為人先,可不知道的呢?八成會認為太史慈統兵無方。

太史慈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聽到軍卒們叫喚之后他就臉色大變,他可不想頂著一個“兵諫”的惡名,當下勃然大怒,道:“放肆,沒有我的軍令,誰敢踏出軍營一步,殺無赦”。

“將軍!”

“沒聽到我在說什么嗎?”

長久以來,太史慈積威日盛,他一發怒,軍卒再不敢言,只得懨懨地退了下去。

請戰的軍卒們退卻之后,太史慈尤不放心,他喚來心腹裨將,嘴里道:“營門處的衛卒增加一倍,切記,一定要多加防備,沒有我命令,不可讓一人出營!”

“喏!”

“巡夜的軍卒也增加一些,一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

“喏!”

“好了,你且去吧,我隨處走走”

“將軍還是多帶幾個護衛吧”

太史慈不置可否,道:“我只是在營內走走,怕什么?”

那裨將還要解釋,太史慈又道:“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吧,能夠殺我太史慈的人還沒有出現,最起碼,這北海國內是沒有的!”

話語間,太史慈流露出強大的自信。

這才是眾人習慣的那個太史慈。

管亥大軍圍城的時候,太史慈單騎闖敵陣的事跡已經廣為流傳。

北海軍卒雖然未曾親眼目睹,卻也聽的心搖神曳,頗為神往。

策馬揚鞭,橫刀立馬,所向披靡,大丈夫當如是!

太史慈霸氣外露,一掃頹態,使人倍感振奮,那裨將抱拳行禮過后,興沖沖地走了。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太史慈英雄了得,跟著他上陣廝殺,自然也是臉上有光的事情。

只可惜,太史慈空有一身勇武,卻沒有用武之地。

在營中巡弋了一陣,太史慈不禁想到,如果李賢在這里,他又會如何?

劇縣,四五萬名流民在這里休養生息,在他們的勞作下,水渠加深拓寬了,官道更加平坦了。

從流離失所的流民到現在的自給自足,青州百姓們最為感激的一個人就是李賢。

如果沒有李賢,北海國是否接納流民這還是一個未知數,也正是李賢想出以工代賑的法子,才讓郡府心甘情愿的調撥出糧秣供應流民食用。

可以說,是李賢一個人救下了這數萬青州百姓。

李賢北上出征的日子,不知道多少百姓日夜為他祈福。

這一日,在北方的天際處陡然出現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

負責示警的青壯急忙敲起了銅鑼。

“鐺鐺鐺”,鑼聲響起,老弱婦孺第一時間往村寨內跑去,而遴選出來的青壯抄起各色武器,在卒長的統領下,列成一個個簡陋的方陣。

不管來者是誰,青壯們都得為自己,為自己的家人而戰。

哪怕是窮兇極惡的黃巾軍,若想兵寇都昌,也須得從大家的尸首上踏過去!

青壯百姓們受夠了顛沛流離的日子,眼下,好不容易安穩下來,自然格外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任何人想要破壞這份安寧,都需要面臨數萬百姓的反噬!

高高飄揚的“李”字大旗下,徐和顯得頗為驚訝,他對李賢說道:“前面是哪一部人馬?戰力如何?”

李賢笑而不答,胡庸卻咧著嘴巴說道:“他們都是青州百姓,哪里算什么軍馬”。

徐和皺起眉頭,他麾下的黃巾都是在樂安國一帶行事,與齊國、泰山郡的百姓并無沖突。只是,什么時候青州百姓也變得如此驍勇了?

趙云眼力極好,他看到鄉民的陣列雖然漏洞百出,可慌亂間,卻沒有一人遁逃,不論其他,單是這份敢戰之心就值得人欽佩。

李賢生怕待會兒真的起了沖突,當下笑道:“好了,胡庸,你派人去通告一聲,就說是我回來了,讓百姓們莫要慌亂”。

出風頭的事情胡庸最喜歡做了,當下他抱拳應諾,道:“好嘞,主公,您就瞧好吧”。

說罷,胡庸從旗手手中搶過“李”字大旗,他單手高舉旗幟,打馬如飛。

碩大的旗幟迎風飄揚,隔著老遠,決心死戰的鄉民們便看到了躍馬揚鞭的胡庸。

“你看,那旗上的是不是個李字?”

“沒錯,是個李字”

“這附近有什么李姓的大賊嗎?”

另外一人翻著白眼,怒罵道:“放屁,李姓的大賊沒有,李姓的恩人到是有一個”。

“你是說李賢李使君?”

“廢話,不是他還能有誰?你再瞧瞧,那擎旗的將軍不是胡將軍又是哪個?”

“對呀,沒錯了”

“啊哈哈,真是李使君回來了,快快告訴大家伙,讓他們別躲了,快快出來迎接”

“是李使君,你瞅瞅,那锃亮的盔甲,齊整的方陣,不是東萊軍又是哪個?咦,只是軍隊的數目怎么增加了不少?”

“豬腦子,定然是李使君又打了勝仗,俘虜了不少賊軍!”

“哈哈,說得是,說得是!”

談笑間,鄉民們便放松了警惕。

這時候,胡庸已經沖到近前,他朗聲呼喝:“鄉親們莫怕,是李使君回來了,咱們殺了卞喜,敗了曹軍,此番大軍凱旋!”

卞喜兩兄弟都死了?

那可是殺死兗州刺史劉岱的大賊呀!

李使君果然不凡!

短暫的停滯過后,鄉民發出一陣滔天的歡呼聲。

在青壯百姓心中,卞喜兩兄弟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如果不是他們,青州又怎么會餓殍滿地,大家伙兒又怎么會背井離鄉?

眼下,聽聞李賢殺了卞喜,這等于為青州百姓出了一口惡氣。

“卞喜死了,卞喜死了,啊哈哈,真是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

不少百姓喜極而泣。

沒過多久,李賢便率領兵馬抵達劇縣。

城內城外的鄉民百姓夾道歡迎,來自青州的流民甚至跪伏在地,涕淚交加。

無論是趙云還是徐和都從未想過,李賢竟然如此受人愛戴,便是被俘的于禁都頗為震撼。

看得出來,兩側的百姓全都是真情流露。

李賢到底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夠盡收這數萬民心?

東萊軍抵達劇縣之后,在這里好生休整了一番。

與此同時,報捷的使者已經抵達都昌城。

“報,大捷,東萊軍擊潰卞喜萬余兵馬,斬殺賊寇卞喜,擊潰曹軍兩萬兵馬,大軍凱旋!”

露布傳捷,快馬奔馳的軍卒高高舉起帛制的旗子,嘴里吼個不停。

城內,百姓們瞬間沸騰了。

徐州陶應前來討要錢糧的消息早已經傳遍了,無數人都覺得陶應欺人太甚,可偏偏東萊軍北征未歸,僅僅憑借北海軍五千人馬,確實勝算不大。

眼下,東萊軍凱旋,那豈不是說,北海國也可以放手一戰了?

聽聞捷報的第一時間,孔融激動不已,他拿著帛書的手顫抖不已,險些落處淚來。

沒錯,李賢真的贏了,東萊軍也回來了。

啊哈哈,李賢不但回來了,還降服了徐和,麾下兵馬已近一萬!

真是好消息啊!

那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許久,孔融激動不已地贊道:“維中,維中真乃我北海良將!”

太史慈早已經來到劇縣,他與李賢秉燭夜談。

三言兩句,李賢就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半晌過后,只聽李賢說道:“子義兄的意思是你我兄弟聯手,讓那陶應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太史慈微微頜首,道:“維中你沒有到來之前,僅憑我一支軍馬,想必國相是不會答應大軍出征的,但現在,東萊軍大勝而歸,你我二人合兵一處,任何人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李賢知道,太史慈迫切的想證明自己。

北海軍成軍以來,一直沒能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眼下,東萊軍的凱旋,未嘗不是對太史慈的刺激。

“好,明日我們便先行一步,我會向國相言明厲害,徐州軍討要糧秣這風氣斷不可漲!”

“好,就這么定了!”

翌日一早,李賢匆匆用過早飯之后便與太史慈一道騎馬直奔都昌城。

兩個時辰過去,都昌城遙遙在望。

一伙騎卒疾沖而來,城門處的衛卒不敢怠慢,隔著老遠便呼喝道:“來者是誰?速速下馬!”

太史慈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當下吼道:“睜大你們的狗眼看看,是李長史回來了”。

“李長史?”衛卒稍一愣神。

另外一人恍然大悟,他抽了同伴一巴掌,諂媚地笑道:“原來是李長史回城了,快讓開,快閃開!你他娘的沒聽見?”

衛卒頭領生怕觸怒了李賢,惹來無妄之災,當即扯開了同伴,讓出了道路。

李賢懶得計較,他沒有言語,而是與太史慈打馬并行,沒過多久,二人很快就來到了孔府門外。

這時候,孔融正在召集郡內的官員議事。

李賢的到來可謂恰到好處。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