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緊張有序地忙活了三個多月,造紙廠終于要正式投產了全文字小說。(閱讀最新章節m)高漢說過他沒有教化天下的高尚情操,也沒有教天竺人造紙的義務,所以所有天竺人都被他打發去采集物料去了,只留下幾十個掌握技術要的領象雄人操作,其他的則在外面警戒。
第一批生產的是混料紙,精心挑選的稻草和幾種柔韌性好、纖維細密的植物混合在一起做原料,即使瞎了也不必心疼,這就是讓工人們熟練掌握造紙技術的。
經過實驗驗證,生產工藝沒問題,就是技術不過關,紙抄的薄厚不均。這個急不得,得慢慢來。不過高漢從他們的操作上倒是發現了幾個不錯的抄紙工匠,下令以后就由他們作為主要抄紙工。
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紙的質量越來越好,十幾天后,高漢覺得時機成熟了,便決定開始正式生產竹紙。
采伐的竹子經過切段、浸泡、殺青,然后放入特制的桶內,與石灰乳液攪拌在一起上鍋蒸煮八天八夜,堅硬的竹子就變成了絲狀。撈出后放到清水中仔細清洗干凈,就變成一團團雪白的竹麻了。
把這些竹麻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大鍋內按平,鋪上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后,要煮沸再淋洗。這樣經過十多天,竹麻自然就會腐爛發臭。其他稻草類的原料處理,大致也是如此。
待竹子內部淀粉都被消除干凈,就可以拿出來放入臼內或者水碓舂成泥狀,直到纖維長度大小一致,符合標準為止。結合商業因素的考慮,高漢讓工人們按不同的配比分批舂制。第一臼是竹麻和稻草混合料紙。
舂好后,把泥料倒入抄紙槽內,加上清水和紙藥,攪拌均勻,就可用特制的竹簾抄紙了好看的小說。
抄好的紙在竹簾中成型,然后一張張地扣到準備好的木板上,一千張一摞,用壓杠榨出其中的水份,最后用銅鑷一張張掀開,送到烘干室內烘干。
當一個工匠興奮地拿著一張雪白的竹紙向高漢請功時,高漢的眼睛濕潤了,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孩子們終于可以用上紙了,離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土豪生活不遠了……”
浪費是可恥的,在生產的間隙,高漢領著雇工們做起了另一樣東西。
煉石灰和造紙得生火,殘留下來大量的炭灰和炭條。炭灰發水造紙,炭條和鍋底、火塘的炭黑則被高漢命人全部收集了起來,研成粉與細黃土均勻地混到一起制成混料。用牛皮和豬皮熬成膠,加上熱水加到混料里制成泥狀,搓成條,塞進擠料斗里使勁擠壓。
一條條兩毫米粗細黝黑的泥線成型后,切成一尺長的一根根,放進烘干室里烘干。軟木、荊條有的是,采回來刮削成光滑標準的圓柱形,一分兩半,中間開出標準的長槽,放進烘好的泥線,上膠,然后緊緊合到一起送到陰涼處陰干。
幾天后乞力徐好奇地拿著成品問高漢:“這種小棍棍是干什么用的?”
“這是鉛筆。”高漢興奮地回道,接過來用小刀飛快地削著。簡陋的鉛筆沒上油彩不太好看,但書寫效果還不錯。
“這可比炭條好用多了,也比刀筆和毛筆方便。”看到高漢在雪白的紙流利地書寫著,乞力徐立即明白了這東西的價值,“沒加鉛怎么叫鉛筆?”
“呃,那就叫炭筆吧……”
頭一批竹紙有十萬余張,用快刀成摞切成四平尺的標準大小。拿先前生產的那些草紙包好,外面又裹了兩層油布,連同一些鉛筆和石灰,用牦牛裝了,由高漢他們護送到布讓山口,直接運回象雄好看的小說。
“告訴丹巴王,讓他再多派點人和牛來,趁著季節好原料充足,多弄點好東西回去。”
丹巴在漢地呆了十年,對石灰的用途認識深刻。此物不但建筑、生產可用,而且用作城防一灑一片是簡單實用的好利器,所以石灰一運到象雄立即便被丹巴列為戰略物資儲存了起來,同時加派兩百人帶領牦牛運輸隊趕赴天竺支援高漢。
晶兒和石雅不關心石灰,她們只對紙筆上心。把大片紙張裁成書本大小,讓孩子們用毛筆抄錄教材。
古漢字太繁瑣,學習起來費勁,寫起來麻煩浪費紙張,孩子們學習的是簡化漢字。高漢走前特意編纂了一本字典,不顧汪子華跳腳反對強行推廣了下去,如今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字體。這樣做意外的好處是有些東西只有內部人明白,外人看不太懂,間接起了保密作用。
孩子們有了書本,但都知道這是高老大遠赴千山萬水才弄回來的,所以日常學習生字先用小木棍兒在地上寫,作業則仍就用石板、炭條,只有到考試時才愿意用白紙、炭筆來答卷,而且書寫極為工整、仔細,不小心弄皺了一點都要心疼半天。
面對孩子們這種自發的行為,一眾老師們怎么糾正都不行,后來發現這種珍惜對學業有極好的促進作用便也不再阻攔了。
孩子們作出了榜樣,老師們更得以身作則。白紙先用炭筆寫,寫滿了再用毛筆寫,正面用完了再用反面,實在用不了了便把所有廢紙收集到一起,交給會造紙的工匠們重新回爐、抄制。吃干榨盡每一種身邊能利用上的資源,大倡儉樸之風。
“家貧出孝子,寒門多俊杰。”
看著在艱苦條件下學習態度極其認真、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孩子們,再想到長安整日聲色犬馬的權貴子弟們,汪子華不得不感慨萬千。
竹紙好,但廢工廢時生產周期比較長,不利于快速變成財富,相比之下稻草混料紙的生產就要快多了全文字小說。
聽說高漢要減少竹紙的生產,乞力徐疑惑地指著泛黃的混料紙問:“這種紙能賣出去嗎?”
“頭一批的是試驗品,只能作包裝用。不過稍加改進便可以賣的比竹紙還要貴。”高漢笑著回道。
高漢沒見過其他天竺紙是什么樣的,但原世作過推銷員,商品的營銷策略倒是知道一些兒。一種商品有時候買的不是商品的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噱頭。
從各種花卉中提取出精油加到紙漿里,這樣的紙不但顏色鮮艷而且還有香味,裁成一平尺左右,打上精美的包裝,適合作豪門貴婦間的信箋,有名的薜濤紙就是這樣弄的。
黃金和黃銅按一比九的比例融成一體,然后磨成細粉,加進紙漿里,抄出的紙就會有點點金光,按貝葉經的尺寸裁好,這就是抄寫經卷的好載體。紙廠甚至可以應顧客所需,訂制特殊類型的紙張,要是再弄上點相應的暗紋之類的,不信天竺的各種宗教團體不瘋搶。
特意把混料紙抄的厚一點兒,然后按顧客要求的大小裁開用膠糊了,那就是紙盒、紙箱。還可以把紙漿倒在現成的模子里,做成一體的、甚至形態各異的包裝物。
說的熱鬧,但實際生產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樸實的象雄工匠們沒見過這些糊弄人的產品,頭腦中沒有相關的概念,總想著把紙做好,浪費原料不說還一個勁兒地出錯。
“就這些料要能做出傳統的好紙來那才見鬼呢!”高漢很無奈,只得手把手地教。
在高漢的耐心指導下,第一批符合高漢要求的混料紙順利做出來了。看著顛覆傳統的精美紙張,工匠們幾乎不敢相信這些都是用最廉價的東西做出來的。
“這就是創新產生的結果,平常要多用腦、多琢磨好看的小說。”
高漢也很高興,大言不慚地用竊取他人的經驗來教訓工匠們。不過高漢知道這話說了也白說,老實的象雄人只會把這些當成正規工藝來對待,然后有樣學樣地懵懂著騙人。
“將來我走了,如果這個廠子你們守不住,那就回到布讓去再建一個廠子。那里氣候較好,可以大面積種植青稞,青稞桿也能用來造紙,算是我給象雄留下的一個長遠財路吧。”
跟著高漢干了近半年,都了解他的脾氣秉性,知道他不喜歡歌功頌德,也知道他這是真心為象雄作長遠打算。工匠們把感激藏在心里,干起活來更加賣力。
高漢這么做讓乞力徐很不理解:“你是暫居象雄,思慮的是否太過長遠了?”
“做了這么多,我不光是為了象雄,是為了給雪域,能為雪域做點事我很高興。”
高漢望向北方極遠處,象是看到了在陽光下閃爍著金黃色光芒的雪峰,眼神有些迷離。山那邊與記憶中的地域何其相似,與其說是為那里做點什么,不如說是在緬懷和寄予無限祝福,那片神圣之地有他對“家”的部分寄托。
“雖然你不是真正的雪域人,但你朝拜過岡底斯,神山會記住每一個真心對它的兒女。”乞力徐開導道,南轅北轍,但意思大抵不錯。
在外巡邏的警衛跑過來打斷了兩人的談話:“漢親王殿下,我們抓住了一個游方僧人,聽說是從屈露多王城來的。”
“哦?看看去。”高漢和乞力徐急忙趕去察看,擔心他們處理不得當發生沖突。不是怕,在人家的地盤,萬事小心為妙,畢竟是來借雞生蛋的,悶聲發財才是第一要務。
“是他!”一見到那僧人高漢便愣了,隨即心中一陣歡喜:“大買賣來了……”
(霸圖)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最新章節地址/155/155228/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小說在線閱讀與txt下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