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146章 頓漸之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頓漸之爭

第146章 頓漸之爭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那一片白樺(書坊)書名:

青裙笑道:“這是分給你的,我的還不算在里面。(閱讀最新章節m)自從聽到你說要敞開收的消息后,不少外地貴族都打算把孩子往這送,不要錢只管接收就行。我先聲明,再送來的孩子我可不要了,我這里是真沒地方裝了。”

高漢眼珠一轉,“你不要我要,但是在財物上師兄得幫我,我暫時可沒那么多錢。”

“你還賴上我了是吧?”青裙都被氣樂了,“你當我是一座金山哪。”

這事兒高漢還真就得賴上青裙,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未來有幾千張小嘴需要喂,還有服裝、書本、醫治,一天的消耗得多大?贏的那些金子夠花多久?高漢現在沒有產業不賴上青裙這個土豪咋辦?

可是高漢撒潑打滾、尋死上吊,把所有的招兒都使盡了也沒讓青裙輕張金口,只兩眼一閉就當高漢給他唱喜歌聽了。

“行,大師兄定力真好,我都快把你說睡著了。哎,我這命咋這么苦啊,為人家忙前忙后操心費力累的要,結果還得四處討飯,真不著人待見哪。”

青裙心里咯噔一下,壞了,不說不邀功,原來這小子在這兒等著我呢。

“即如此那我只能讓大金帶我去找師傅想辦法了,我可憐的孩子們哪,你們好苦啊!“高漢一臉哭像地作勢欲走,這下青裙可慌了神兒。

他不是不幫,他要發話幾萬孩子也養得,他是想逼高漢一下,看看高漢到底想干什么,結果反倒讓高漢將了一軍。找師傅?高漢那破嘴真要到玄女面前搬弄是非,以玄女那極端護犢子的個性恐怕今后再不會拿青裙當弟子看了。

“得了,我答應你還不行嗎?以后要用多少你打發人到我這兒來報個數就成了。”青裙這個憋屈,早知道就不繃著了,這下反倒象求高漢一樣。

在青裙再三強烈地要求下,高漢勉為其難地接受了他“心甘情愿”的善舉,“師兄放心,我不會一直賴著你的,只要熬過眼前這幾個月,等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自然另有辦法安置他們。”

走在大街上,高漢心情愉快的很,覺得今天的雪域風光格外的好看。這兩天他主要做了一件事:釜底抽薪!

在雪域把婆羅門人趕盡殺絕了,并讓吐蕃人對天竺的事物心生厭惡,這就從思想領域杜絕了苯教被打壓、替代、篡改的命運,為苯教在青裙領導下重整教義贏得了時間。

對高漢來說更關鍵的是孩子的事,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是一個真理。現在是開了一個好頭兒,如果以后聚集了足夠數量的奴隸,并用新思想武裝了他們的頭腦,那將來他們的能量是無比巨大的,自己的這一點星火會通過他們燒遍整個雪域。

“釜底抽薪不太確切,哥這是在挖萬惡的奴隸主義墻角兒!”高漢樂呵呵地給自己的行為下了一個定義。

沒有了后顧之憂,高漢開始為孩子們的新家忙活開了,這一忙高漢才發現想要照顧好孩子們所需要的東西太多、太細碎了。高漢十分感謝自己當初的英明決定,在這方面留下的那些少女可幫他大忙了。

忙的死去活來,總算把所有孩子們都接來了,格桑、扎西從青裙那里回來正式歸隊,協助高漢管理教育孩子們。乞力徐很夠義氣,不但高漢送給他的千兩白銀一兩沒要,還帶著自家的家將一起來幫高漢,讓高漢很是感動。

有義氣的不光是他,永丹貢布動員一些醫師來替孩子們義診,賽朗和部下也送來了很多吃穿之用。

看著房前屋后到處都是孩子,一聲聲老大、老大地叫著,高漢樂的嘴都合不上了,這可都是自己的班底,未來大有希望、大有希望啊。

摩訶衍那和桑希很有意思,大概聽說了孩子的事,派人送來不少財物和經書。財物高漢就當是幫助佛門的酬勞欣然笑納了,經書則轉手送給了青裙,讓他沒事多看看,知己知彼才能百勝不殆。

人家既然如此高姿態高漢也得懂禮數不是?花了點銀子找人做了兩套土布僧袍,這就算是回禮了。

“禮輕情誼重,哥們兒現在是孩子王,可沒錢請客送禮,再說都是高僧大德,人家也不缺那個。”高漢一邊無恥地自我安慰著一邊拎著兩包僧袍晃晃悠悠地向大昭寺走去。

現在的大昭寺遠沒有后世規模那么大,不過該看的重點倒都有。

穿過林廓、八廓街便遠遠看見了半抱粗的公主柳,據說那是百多年前文成公主親手種下的。通往寺廟的青石板上淺淺的朝拜印跡不如后世清晰,但也看得出虔誠理佛的人也不少。寺前的酥油燈還沒有達到驚人的萬盞,可日夜長明不息,預示著這是佛光普照之地。

松贊干布及文成、尺尊公主的塑像也看到了,不同于把他們敬若神明的吐蕃人,高漢站在塑像面前只有感慨。感慨于他們對雪域作出的功績,也感慨于漢地、雪域、天竺之間跨越萬水千山的文化交融,這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的集中體現,不關神佛事。

大昭寺里還有不少苯教題材的壁畫,苯教不立塑像,壁畫是教派傳承的重要載體,唐卡便是由此演化而來,這些是當時建寺時松贊干布迫于苯教的壓力不得不進行的安撫措施。

邊走邊看高漢不由得想起那句話:“政治有時就是適當的妥協。”

在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前高漢站了很久,“這也是一位真正的圣人。”

佛是堂皇弘大的,象陽光一樣讓一切陰暗、負面的情緒在佛的面前都會自然消融,在莊嚴肅穆的佛家里人會不由得自主地約束、反省自己。當然這指的是佛教正宗、正面的一面,陽光的背面有些人為的故弄玄虛的東西在高漢心里覺得跟佛無關。

在一個小沙彌的指引下,高漢在一間禪房里找到摩訶衍那和桑希二人。這兩和尚挺有意思,大冷天里不生火反倒臉紅脖子粗地在那里爭辯,火盆里的炭灰都涼透了,看樣子已經爭了很久。

兩人爭辯的很激烈,完全無視了高漢的存在,高漢靜靜地聽了一會兒,鬧了半天兩人是在辯論漸頓之別。

所謂漸是指漸學、漸悟,通過學習經典來一步一步地達到通曉佛理、感悟佛法的圓滿境界。而頓是說頓悟,主張一個人應該排除各種思考、分別心,既不做善念,也不做惡念,無思無欲,才能徹底超脫煩惱,得到大禪定,進入突然的大徹大悟境界。

高漢都無語了,史上天竺佛教入蕃后便跟摩訶衍那在這個問題上進行過激烈的辨論,雙方甚至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后來吐蕃官方出于各種原因拉偏架,判定以摩訶衍那為首的漢地僧人失敗,并把他們遣返回敦煌,讓天竺佛教進駐了吐蕃。

高漢沒想到現在把天竺人趕跑了,這兩個漢傳佛僧倒窩里斗上了。兩人都是二十多歲左右,正值年富力強,在修為上也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各持兩種理念沖突在所難免。

“咳,哪個,有茶沒有?我渴了。”

“嗯?”摩訶衍那和桑希一驚,這才發現有外人到場。

茶還真有,不過是混在酥油湯里的,高漢盡管跟飛鳳國和聯盟提倡過這種喝法,但他本人是真心喝不慣。

“兩位大師,我不懂佛法,身為苯教中人也不敢妄論,可剛才聽了半天我咋覺得你們這是沒事閑的呢?”

“噗”兩人吵的口干舌燥,一口茶剛喝到嘴里就噴了出去。

“你看看,我本來不想說的,實在是沒忍住,真是罪過罪過。”高漢抓起要送禮的僧袍就在兩人臉上胡亂擦拭起來。

“道友你……”兩人這個氣忿,憋得滿臉通紅指著高漢不知說什么好。

“我?我沒事兒啊。倒是兩位大師今日佛門戒律不知犯了幾條?執迷不悟是為癡,迷而好爭是為嗔,爭而勝、勝而利此為貪否?”

高漢對兩人披頭蓋臉地就是一頓批,趁他們還沒反應過來時問向桑希問道:“摩訶衍那大師是外道?言論可算邪異嗎?”

“自然不是。”桑希立即予以反駁。

高漢又問摩訶衍那:“桑希大師所論于佛不符?”

摩訶衍那略一思索回到:“非也。”

“這不就結了嘛,佛如山,是走北路還走南坡,是騎馬還是徒步,只要不有損于人能到達頂峰者即為圓滿,你管他行路的方式對不對?正所謂:旁觀怎知他人事,自有我佛如明燈。”

“這個……”兩人覺得高漢說的有些道理,“但是不加矯正會容易走偏。”

“佛祖有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為到達彼岸之八筏。只要坐的是佛祖這樣的船就不容易偏,不過是每個人的劃法不一樣罷了。”

“有理。”

高漢是在光明正大地夸佛祖自然有理。

“咱就說說這劃船。他在這只船上,你在那只船上,彼此間誰也不能幫誰劃對吧?除非你舍棄一切跑到他那條船上去,否則最多只能互相提醒一下而已,至于聽不聽卻不可強求,也求不得。所以說如果相互包容、鼓勵倒有可能兩人一起順利地到達彼岸。要是半路就互相掐,那不說有望彼岸,弄不好都得永墜業海,兩位大師覺得呢?”

一席話讓兩個大和尚坐那沉思了起來。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