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79章 《靈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章 《靈讖》

第79章 《靈讖》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2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末代炎帝姜榆罔時期神農氏勢微,各部離心。恰逢軒轅黃帝成了有熊的首領,因其仁義,部族壯大,周圍的部落紛紛投靠。炎帝因此與黃帝有了隔閡,從而發動了阪泉之戰,結果三戰之后被黃帝打敗歸順了黃帝。

其時九黎也沒閑著,吞并了少昊氏的鳳地,成了擁有龍、鳳、牛三種統治圖騰的共主,復遠古祖號自稱蚩尤氏。卷上解讀:蚩者蟲也、或通赤,火也,尤者農也,其實也是自號炎帝的意思。最早的農耕就是刀耕火種,無火不開荒興農,這也是神農氏炎帝一名的由來。

那時的九黎部落不但地盤廣大農業興旺,而且還會煮鹽冶金,尤其是有一整套法令標準,使得九黎部的實力遠高于其他種族。

黃帝和蚩尤部分別兼并其他部落的活動不是在一個時期發生的,是經歷代黃帝和蚩尤才完成的,到軒轅當黃帝和黎貪作蚩尤的時候炎黃和九黎兩大集團才基本成型。

卷上描述,鑒于九黎部的實力強大,黃帝軒轅在收拾了炎帝各部之后對九黎部先采取了溫和的對策,也就是“示之以仁”。此時的蚩尤黎貪被迷惑了,放松了對黃帝的防范。黃帝在加緊收攏炎帝殘部的同時又使了一個軟招子:分化。

少昊氏源于鳳民,是最先開創冶金技術的,后來被迫加入九黎部。黃帝暗中拉攏了部分少昊族的部落加入到已方,并把他們安排到若水一帶,這些部落也把先進的冶金技術傳授給了黃帝,極大地加強了炎黃集團的實力。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過了不久蚩尤黎貪就知道了此事,不由得大怒,興兵討伐少昊氏,把少昊氏整個族群滅了。余下的不得不到處亂跑,少部分投靠了軒轅黃帝,大部分進入到了東北,形成了后來東胡的祖源,還有部分從東北遷徙到了大漠深處,消失或者后來以新的種族身份重現于世。

那時還沒有文字,只有結繩記事或者口口相傳的傳說。少昊氏不但族群散了,而且以后的史籍上也把一些原本屬于少昊氏的事跡按到其他人的身上,只剩下了一些模糊的神話故事,時間長了,史上再不見帝俊。

當時的通訊聯絡相當落后,等黃帝得到消息時少昊集團已經被打散了,黃帝只好收容下少部分鳳民。盡管有了少昊氏這個好幫手,但九黎族仍然不是炎黃能抗衡的,面對興師問罪的蚩尤,黃帝只好硬著頭皮應戰。

傳說黃帝九戰九不勝,這本史卷上也是這么說的。九是虛數,意味著老是吃敗戰。但是黃帝人緣好,關鍵時刻總有人幫他。

按原世的傳說,黃帝有應龍供他驅使,有人給他作了指南車,九天玄女傳授了他兵法《陽符經》,他女兒是昆侖山上的旱神女魃專克蚩尤的風伯雨師,還有人教他制作“夔”皮鼓八十面,使用雷獸鼓槌一敲就能讓蚩尤軍隊喪魂失魄,利用種種神奇的手段才打敗了九黎。

可有關這些原世人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這冊史卷上卻別有解釋,說是黃帝打不過蚩尤便請來了戎、氐、蜀、巴、濮等當時的周邊部族來幫他共同打擊蚩尤。

這些種族有的能驅獸,有的好使蛇,對黃帝幫助很大。戰鼓是炎黃集團共同的發明,以鼓為令指揮軍隊,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陽符經》的來歷倒是很神秘,聽說是來自昆侖山某個自稱是玄女的女修者。

看到這里,高漢撇了撇嘴,玄女傳承里可沒有《陽符經》,此經的出處不明,黃帝是否得到過也全是后人傳說的,那一代玄女也沒幫過黃帝。黃帝的女兒女魃倒是玄女的門下,但玄女是遠古巫者傳人而不是西王母所派。

不過此史倒給高漢講明白了另一件事,修煉之風不是現在就有的,從遠古開始,先民們便自行開創了元氣運用的法門。那時的元氣很足,有超凡能力的人不知凡幾,從而讓后來的人們在口口相傳中以他們為原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傳奇。

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沒法求證,高漢不知道此史所述的真偽。只從字里行間中可看得出寫這史籍的人相當痛惜帝俊少昊氏的衰敗,還有些惋惜蚩尤黎貪的失利。

放下那些個現在看來有些荒誕的神奇,再拋開個人感情公正地說,此卷對黃帝的些許非議高漢卻有些不認同。

不管怎么說,戰爭就是戰爭,要講究戰略戰術,這點上黃帝的策略沒什么可非議的。合縱聯橫之策而已,這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否定沒有任何歷史和現實意義。關鍵是你得看戰爭的參與者都出于什么目的,戰后取得了什么成果。

黃帝為了保衛炎黃部落聯合各方,不但獲得了最后的勝利,,并在此基礎上開創了一個大融合時代,給東方奠定了幾千年的發展基礎。而且對那些來助拳的也是進行了區別對待的。

真心想融入東方文明的種族全部吸納并給他們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想趁火打劫的,對不起給你點好處費,然后哪來回哪去。賴著不想走的,那就得打得你滿地找牙,就是同宗同源的也不能另外。比如葷粥也就是匈奴的祖先之一,還有部分戎、羌等族,就是與黃帝的政策不相融從而被黃帝大力驅逐遠遁的。

“有時自家**害自家人比外人還狠,這樣的就不能把他當成自家人來對待。”高漢覺得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管是誰處在黃帝的位置也都得這么辦。

每個時期的統治者都需要維持自己的權威性和穩定性,得根據當時的情況辯證地來看待,用太祖的話說就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也許蚩尤勝了可能也會這么做,但關鍵是已經發生了的歷史不能推倒重來。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這話本身沒什么錯兒,否則有權力寫史的你讓他通篇都寫自己的不是?除非他瘋了,而且他的后繼者也瘋了。

《史鑒》寫到黃帝平定四方便沒了下文,這些人應該是在那個時候就遠離了中原,對后面的事可能就不知道了。

合上經卷,高漢咂舌不已。

遠古有多遠沒人能說清楚,很多真相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部異史所述的是成千上萬年前的簡史,但因為寫史的人帶著主觀傾向追溯歷史,其部分內容的真實性有待商榷。所以它只能象《山海經》一樣,讓人在為之感嘆之余對遠古產生無盡的遐想,要是真想據此深究歷史真相那幾乎不可能。

最讓高漢感覺困惑的是,自打出山以來自己神奇的經歷已經開始跟原世的史籍對不上號了,比如元氣、比如修煉,再比如這些撲朔迷離的歷史,讓高漢再次確認了這世界與那個自己曾經生活過的時空真的不太一樣。

“難道真讓墨先生無意間言中了,這個世界是的另一本書,還是跟原世極度相似的一本?”

高漢揪著頭發苦惱而又糾結著,已經被印到書上的文字,想從這一本挪到那一本上去何其艱難,除非得毀書拆字才成。那意味得有打破時空的能力,這可是神話中的神仙才能做到的事兒。

“這世界本就沒有神仙。”想到玄女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教誨,高漢兩眼直發黑,“可是想要回家我就得先具備神仙一樣的能力,這特么讓我從哪做起!?”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高漢頭疼的很,不得不放下心里的糾結拿起了第二卷,“還是看看是什么人寫的這東西吧。”

《靈讖》,卷首兩個字讓高漢心中大震。靈即是靈,古指巫覡,也就是指巫師。讖讀音,巫師、方士的術語,是預示吉兇的隱語。靈讖二字說明此卷是巫師所著的經籍。

“古祭天地鬼神者師法無名,女媧、伏羲之后始有靈,集法成讖。巫者非常人,是為神選之民,不以世俗論族,只以神性為別。我族以靈為名,天帝為祖,秦漢以來是為巫。天下巫者一家,共尊女媧、伏羲為始……”

開卷便告訴高漢,寫這個史卷的人出自巫族,是女媧、伏羲之后,但與一般的種族劃分不同,這個部族是能與神靈溝通的人組成的,從血緣上說各個種族的都有,在信仰上通靈者自成一族,這就是巫族。

高漢覺得所謂巫者,就是各個遠古部落里生下來就很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被培養成為巫者。因為有別于他人,所以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巫族人,但被不同的神靈分派到了各處引領各地的信仰。

“神以太一為尊,輔者名為五帝,故太一又名天帝號為夋。皇者大耶,天帝于世間奉為泰皇即人皇。天皇、地皇皆以泰皇為貴,居于東又稱東皇。

后天地巨變,人心生瑕,大巫黎貪篡天帝位,巫宗漸衰。黃帝殺尤于涿鹿,使東皇宗人分而安之,百多帝裔不愿侍尤、黃,遠涉極西,隱于世,不為人知也。”

“好家伙……”高漢眼睛有點直。

本頁為小說的最新章節!內容正文頁面,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并收藏

本站所收錄的小說,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我們只為廣大網絡作者和書友提供寫作素材,同時為原作者的小說進行宣傳。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