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66章 民生之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6章 民生之計

第66章 民生之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想開商路就得有商品,墨志子拿著羊皮卷問高漢:“小子,這肥皂我不知道是什么,可這茶葉你打算怎么做?飛鳳國包括雪域沒有適合種植茶樹的地方啊。(風雨)”

“這里的環境確實不適合種茶,我說的是一種替代品,”高漢胸有成竹地說道,隨手在草地上摘了一朵格桑花:“格桑花在雪域分布廣泛,但這只是泛稱,大部分野花都叫格桑花,象這種金黃色的我叫它金露梅,是可以代替茶葉做為茶飲的。”

關于茶,在場的人都聽說過,最少神農嘗百草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而且飛鳳人都是羌人,也都是神農的后裔,所以高漢這么一說立即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

在講解之前,高漢讓戎戈去收集了一些草木灰,越多越好,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清水泡上,那是做肥皂用的,也需要提前準備。

戎戈走后,高漢讓大家幫著采了一些金露梅,把嫩葉和花留下,花在陽光下暴曬,葉子于陰涼處晾曬。這需要一些時間,高漢就先講起了制做過程。

飲茶的歷史在中國有幾千年了,但茶葉在唐中期以前一直被當成藥物對待,而且飲用時還要加一些輔料象煎藥一樣熬成湯汁一樣喝下去,這就是所謂的煎茶、吃茶。

這種方法只在一些文人和貴胄中間流行,是一種高檔的消費。民間雖也有其他制做方法,但都與后世的異,直到陸羽撰寫了《茶經》之后,清雅的茶道才開始慢慢流傳開來,成為一種標志性的文化。

高漢在心里告罪道:“陸茶仙,您還沒出生,我先替您宣傳茶藝了。”

《茶經》的內容高漢以前沒看過,但后世制茶的工藝和圖片在網上有很多,高漢記得一些,制出成品還有幾分把握,最少可以讓這些不吃青菜的雪域人補充一些維生素。

說到這點,雪域人很有意思,他們從來不吃青菜,就是野菜也不吃,在他們看來那是在吃草,是牛羊等獸類才需要做的事兒。

直到唐末茶葉傳入雪域后真正改變了雪域人的體質后,雪域人才逐漸離不開茶葉了。唐末時期,不光是雪域飲茶,就是西域和北方草原人也無一日不飲茶,而且還創造性地發明了“酥油茶”這種很有地方特色飲用方法。

高漢用了一天時間向大家演示了相對簡單的綠茶制做工藝。金露梅的葉子比茶樹葉子薄而小,加工起來各有各的技術難點。墨志子在漢地時還真研究過茶道,所以一點即通,也替高漢解決了不少難題。三天之后,高漢在墨志子的幫助下才完成了第一份樣品。

高漢制茶技術一般,但看來的喝茶技術倒把一眾人唬的不輕。

沒有現成的茶具,高漢只能用木杯和奶壺來代替,向眾人演示了一下煮茶的過程。說實話,金露梅制茶味道稍苦,外形尚可,加上金露梅的花瓣作點綴倒另有一番滋味,主要是喝茶的流程、氛圍和文化內涵,讓馮遠和墨志子立即迷上了這有點走樣了的茶道。

“好飲品!”馮遠和墨志子連連稱贊到。

高漢撇撇嘴吐掉嘴里的茶沫:“先將就著自用,外銷恐怕就不行了。真正的茶還是漢地或者是蜀地、南昭一帶的好,等飛鳳國有能力與之兩處交流了再想法子販些回來吧。”

相比他們的滿足,允鳳等人嘗了一口卻一臉的苦色,十分不習慣。

高漢把茶葉倒進酥油里煮了一會兒,加了些蜂蜜讓他們再嘗,這下所有人都滿意了。

“此茶雖屬粗制,但長久飲用可消食化積,建體延壽,幾天之后就可見效。”

高漢的這句話讓長老們很是驚喜,認真記下了制做方法,準備一驗究竟。

制茶之術高漢也只能做到這樣,今后得讓飛鳳人自己去生產,那就不是高漢關心的事了。

高漢領著人來到泡草木灰的木桶前,把上面泡了幾天的水舀出來,過濾掉雜質放到鍋里熬了熬,制成含有飽和溶液。

沒有天然的燒堿可用,用石灰和食鹽制造燒堿的方法高漢倒是知道,但那樣需要的步驟和工藝太多,對這些崇尚自然的雪域人來說不適用,高漢只能采用這種手工制做肥皂的方法。

雪域牛羊甚多,牛油和羊油不缺。比照草灰液的數量,取上相應的油脂放到鍋里與草灰液一起熬,還得不停地攪拌進行皂化反應。同時又支起一鍋,讓止雅用蒸餾法提取出金露梅的精油備用,這種提煉精油的方法自古有之,雪域人也會。

幾十分鐘后,等水份蒸發掉大半之后,皂化基本完成,皂化物呈現出了乳黃色且略顯透明的膏狀。撇出上面的油沫和沒完全皂化的油脂,加上點鹽和精油攪均后,把皂化物注到長方形的木盒內,然后就是等其冷卻。

說起來簡單,制做起來不容易。高漢也是頭一回做這事兒,手忙腳亂一天后總算做完了,成不成功就得試用之后才知道。

“這是用來洗澡凈體用的,香型和色澤可根據提煉不同花朵的精油來改變,也可用不同的模具來做出各式的形狀,做好后要多放置一段時間,三個月后效果更好,不過咱們現在可以先試試它的功用。”

等香皂冷透凝固后,高漢用刀切下了一小塊,開始洗自己弄臟了的手。效果還可以,不一會兒手上的油脂和灰燼就洗干凈了。

感受到手上有種油膩的感覺,高漢知道這是皂化不徹底,需要延長泡制草木灰的時間增加堿性,也是因為放置的時間短才造成的,這些不是問題都很好解決。

眾人也弄臟手逐一試驗。

“這跟漢地豬胰油做的‘胰球’和皂角作的澡豆有些類似,要是能大量制做對清潔人體很有用。”墨志子這個理工男不虧為注重民生的墨家子弟,一下就聯想到了很多。

石敬宗兩眼發亮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嗯,聽說埃及和羅馬人也有這種方法,不過不如這個精致,這種香皂應該很好賣。”

高漢翻了翻白眼,這種方法可不就是出自古代歐洲?但這時的他們只是拿草木灰摻上動物油攪拌成團,分成一個球一個球地用,效果當然不如這個。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大量生產,只用樹枝之類的人力消耗太多,得不嘗失。也不能隨便采伐樹木,那么草木灰的數量不好收集,得另想他法。”高漢提醒道。

雪域人如非必要很少砍伐樹木破壞自然,認為那是對神賜的不敬,會招來神靈的懲罰。每回向自然索取物資時都會慎之又慎,還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有計劃地取用。雪域的生態環境很脆弱,破壞了想要恢復回來極難,也容易引起環境的惡化,這就是所謂的神罰。

這也是高漢不愿意把一些工業化項目傳授給他們的主要原因,否則采礦一項就能讓雪域富甲天下,怎么說也是采礦專業的大學生,指導他們還是綽綽有余的。雪域是一塊寶地,不能合理的開發對雪域人和后世那都是一種犯罪。

高漢不想當罪人,所以提供的人工制皂方法就不存在心理上的負擔了,都是有機質,殘留物很好分解,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聽高漢這么一說眾人皆是一愣,不能砍樹這事對他們來說還真是個難題。覺得高漢既然提出這個問題必然也會想到其他方法,所以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高漢身上,而高漢則看向了墨志子。

“小子,你又打老夫什么主意呢?”墨志子好笑地問道。

“除了吐蕃占領的南部一帶,雪域廣大地域土層淺薄,不適合種植作物,但先生請看這里。”高漢說著便俯身扒開了腳下的草皮,草皮下留出了厚厚的一層黑土。

“我考查過了,孫波祖地有部分是這樣的肥力上佳的土質,雖然不多也不連片,但種植幾十畝青稞還是可以的。晚輩對種植一道不通,這就得請先生出手相助了。”

“呵呵,這小子想的蠻多的。”墨志子指著高漢對眾人大笑道:“民以食為天,前幾天我還跟馮遠老友說過這個問題。只要飛鳳國弄來種子,老夫愿為此出力獻策。青稞為食,秸桿燒灰倒也兩全其美。”

“還有,先生恐怕還得設計個特殊爐灶,燒灰時的煙灰得回收回來,用做制墨之用,此法先生也是知道的吧?”

墨志子點點頭:“你小子這是要把我和青稞全都吃干榨凈啊。”

馮遠微笑著開口道:“墨老友可不止這點供獻,他給飛鳳國送了一份大禮,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有涉及,水力磨房、做紙、鍛兵等等,羊皮卷足足寫了一尺多厚,讓老朽欣然也汗然不已。”

“防務、兵備一塊也讓我大開眼界,胡勒根在此提請各位尊墨先生也與馮賢者、允鳳薩滿一起同為飛鳳國師。”胡革根心悅誠服地撫胸對眾人請求。

這沒啥說的,眾人對墨志子的才學也是敬佩有加,而且早有這個打算,只不過還沒來得及跟墨志子說而已,所以當即便把這個名分定了下來。

墨志子已經決定定居于此,也不推辭慨然接受。

這個結果大家都很滿意,高漢也放下了一份心。

等眾人散去,墨志子拍拍高漢的肩膀:“小子,你費盡心思把我留在這里,這回可如愿了?”

高漢正色地對墨志子說道:“墨者以天下民生為己任,先生漂泊半生,如今落腳飛鳳也可一展所長。要說如愿,高漢覺得此愿于先生正相應,也算了卻了高漢的一樁心事。”

“哈哈,我這一生知音者寥寥,知我者唯高漢一人,幸甚!”

墨志子老懷大慰,沖高漢堅了堅大姆指,然后袍袖一卷朗聲大笑而去。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