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63章 制造傳染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章 制造傳染病

第63章 制造傳染病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嗯?”帳中的人全部一愣。(風雨)

“飛鳳國初立,百事待興,可事情得有人來做,但現在的人員素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樣的,別說跟漢地比,就是跟吐蕃相比也是相差甚遠。

在穩定國體之后如何培養人才是第一要務。二老是漢學大家,你們培養的方式必有獨到之處,但時效太久,只能做長遠計。可吐蕃始終虎視眈眈,飛鳳國沒有那么多時間穩步發展,所以我要人,要快速地培養新式的人才。”

“那你都要什么樣的人?”允鳳開口問道。

“我要的是兩種,一種是十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青壯,一種是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少年。人數由你們定,但培訓全部由我說了算,任何人不得過問,平日飲食起居也由我們自行解決,不占用飛鳳國的資源。”

大家互相看了看,覺得沒問題,主要是覺得高漢這個人沒問題,玄女門徒這個名號和高漢歷來的表現在大家心中是一致認可的。

“所有的青壯要采取輪訓的方式進行訓練,但丑話說到前面,這些人我是要經過篩選的,不適應我的訓練方法的會送還國內。另外,我不會一直呆在飛鳳國,我走時這些人我要帶走一部分,尤其是馮歸和李唐必須跟我走。”

高漢的話讓帳中沉默了下來,這些不是能當即決定的事兒,大家還需考慮。

讓大家散去,帳中只剩下二老和允鳳后,三位長者都不解地看著高漢,高漢知道他們想聽他的詳細解釋。

“在回來的路上我就想過了,飛鳳國現在的國體大致確定了,但各方面還得細化。首先是防務,這是一切的基礎,這點上墨先生是高手,就請墨先生多費心了。”

允鳳和馮遠立即向墨志子拱手相詢,墨志子也毫不推辭,一口應了下來。

“其次是飛鳳國要做好過一段緊日子的準備。人多了,生活物資的需求也大了,尚須統籌安排,這點上相信允鳳薩滿心里有數,我要帶走一部分青壯也有減輕負擔的考慮,但是這些人暫時不會走遠,一旦有敵來犯,我們會立即支援。”

三老點頭應是。

“第三,關于發展商務,我會提供一兩種方法,做些產品先找人來試做,成功了就可以向外販賣。這點上請墨先生也上上心,您走南闖北,見識多,墨家又是這方面的行家,要是也能傳授幾樣適應飛鳳國的技術,飛鳳上下必對先生感恩戴德。”

墨志子擺擺手,“小子,我即落腳此處,不用你說也會為此地盡一份心的。”

馮遠笑道:“這小家伙還跟你客氣呢,他忘了你們墨家行義天下的作風了。”

高漢趕緊向墨志子謝罪。不是他忘了,而是這話必須得點透,把墨志子牢牢地與飛鳳國栓在一起,那對飛鳳國的長遠發展來說作用可大了去了。

允鳳也明白過來此一節,向墨志子深施一禮,三老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

“第四,我之方法與各位異,所以才不要壯年以上的人,他們的思維已成定式,有些觀念不好改變。局勢錯綜復雜之下飛鳳國想要長遠,如今必得破舊立新,走出一條前人沒走的道路。關于這方面,我會寫一份詳細的材料交給三老定奪。”

“最后,李唐和馮歸是必須跟我走的,尤其是李唐,事關與大唐之間的聯絡,作用相當重要。其他人我要帶走的最多不超過十個,這是因為我的私事,暫時不便相告,但我保證將來一定把他們送回來。”

“孩子,鳳姨看得出你心里有苦處,不管將來如何鳳姨都會你。原來孫波的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羌部有多少愿意跟你走的鳳姨都不會攔著,而且還給你們配備最好的馬,最好的獒。”

這是私人感情,無關國事。允鳳的話讓高漢心中不禁一熱,深深地對允鳳一拜:“多謝鳳姨。”

“小子,我二人有飛鳳國牽拌恐怕不能隨你走了,不過你放心,將來石雅會代我們支援你的。”馮遠和墨志子和藹地說道。

高漢對三老再施一禮,轉身便走。得長者如此,夫復何求?唯盡心為報。

回到自己的住處,李唐和馮歸正等著他呢,簡單地對他們說了幾句談話內容,得知回歸漢地有望,二人皆大喜。

打發走他們,高漢取來一些用來書寫的羊皮,進入了狂書狀態。

重生到這個世界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剽竊前人的成果,而且不用擔心有人來找你要版權。與其他人著書立傳、自成一家不同,高漢是堂而皇之地剽竊和小心翼翼地修改,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寫出一個可以持續的好方略來。

想要改變歷史就得先改變人,而改變人就得先改變其思想。思想具備傳染性,一種思潮如果被大眾接受并且篤信,那發展便會極為迅速,后世無數的事例讓高漢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我這是怎么象是在制造傳染病啊。”一邊寫高漢一邊想著,還自嘲了一下,一心幾用而已,小時候被玄女訓練出來了。

孫波和羌兩部在長期的封閉中各方面退化的相當嚴重,現在的飛鳳國純樸的就象一個嬰兒,可以說給他什么的規劃就決定了將來他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高漢首先寫的是武備篇,這是孫波當下最重要的事兒。

防務一塊自有墨家這個大行家總攬全局,用不高漢操心,高漢所寫的主要是軍制方面的事兒。結合飛鳳國現在的實際,最高指揮機構是軍部,軍部設統帥一名,下轄參謀部,軍隊的各種大戰略均需參謀部研究后經由統帥簽發下達。

軍隊建設分成兩種,一種是正規軍,由青壯組成。每軍由戰斗、輔兵、后勤三部組成,

戰斗部隊設軍、師、旅、團、營、隊、火六級。每火設正副火長一名共十人,三火為一隊,三隊為一營,往后以此類推。

從隊以上施行雙主官制,設軍事主官和軍幕布各一,平時主官管軍事指揮和訓練,軍幕布主抓生活和部隊思想另有書記官和參謀的作用。這可是久經驗證的配備特色,對保障部隊的戰斗力很有作用。而且戰時軍事主官出現意外,軍幕就可以頂上去挑大梁。

團級以上的建制各增設參謀兩人。以飛鳳國現有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建制暫時只能達到團一級。也就是說現在能抽調出的正規軍也就三百多人。

這些正規軍平時訓練騎術、射術、步戰術必須全通。高漢記得曾經以騎兵打遍天下的蒙古軍團一下馬往往三四個人才能打得過個人戰力強悍的歐洲戰士。反之,歐洲戰士卻在蒙古騎兵疾風驟雨般的狼群戰術下被打的潰不成軍。

所以,未來飛鳳國的戰斗主力部隊必須是全能型的。至于如何訓練,現代軍伍出身又有玄女傳承的高漢一點也不犯愁。

至于前鋒,中軍,后隊和預備隊這些具體的戰術指揮,就得由當時的軍事主官自己調配了,高漢還打算從訓練中另行挑選出一些具有指揮能力的人來擔任各級主官。

輔兵的建制跟戰斗部隊相同,但最高只到團級,并且隸屬于戰斗部,平常分開訓練,也不參加直接戰斗。

輔兵分兩種,一種是偵察兵,由此類兵種每兵配最好的戰馬和戰獒各一,主要負責前敵偵察,追蹤搜索,情報傳遞,傳達命令,不參加正面戰斗。

不論什么時候,信息的作用對戰爭都是最重要的一環,所以高漢把這個兵種從戰斗部隊單獨提了出來,就是要加強飛鳳軍對戰爭、戰場的把控能力。

另外一種輔兵是軍械兵,主要負責部隊日常的軍械維護、保養和攻城器械的制造,是技術性人才,不直接上戰場。

后勤兵有兩類,一類是負責供養運輸,一類是把守軍需物資,建制與戰斗部相同。別看這類兵一般不參加戰斗,但高漢要求他們與戰斗部隊的訓練強度一致。歷史上因糧草被劫被毀而失掉戰爭的例子太多了,高漢想盡量杜絕這種情況。

另外,高漢設想了另一大類的建制,就是內衛軍。這部分完全參照正規軍的建制,就是訓練強度可以相應減弱。這類建制作用有兩點,一是負責國內的日常的生產和防務,二是作為正規軍的兵源,也就是預備隊。

軍隊是等級嚴明,紀律至上的組織,一部全面的軍法是必要的。高漢參照唐軍的法度和宋朝《武經總要》的記載,剔除了一些不人道的刑罰,又加了一些訓練內容,改編出了一部新法。

高漢知道自己這是在剽竊古人,不敢貪功,便命名為《先賢武略》,具體執行由各級主官和軍幕判別并交由單獨的軍法處施行。

有罰必有獎,軍人也是人,也得有正常的生活需求和政治需求,必須解決軍人的后顧之憂。

首先就是服役期的問題。國民十八歲以上,必須服兵役三年。三年之后,視各自的意愿是轉業還是繼續留在部隊各憑所愿。

還有必須得建立功勛制和薪餉制。這樣不但會讓將來的軍人職業化,還能避免因封賞土地和錢財引起的各種弊端,大部分封建王朝的覆滅就是因為土地、錢財分配的不合理或者隨意性才造成的。

功勛制,高漢不想多費腦筋,完全照搬了唐太宗的二十九階武散官制,又加一、二、三等兵三階總共三十二階,這就算齊活兒。

飛鳳國現在很窮,但不代表以后還窮。條件成熟以后,每年國家財政的兩成要用作軍費開支。軍費除了用于制造軍需外就是要給軍人支付報酬。

軍費由財政和統帥部、參謀部共管。每個軍人單獨立有一個帳戶,按月由本人或者家人到專門的財政部門領取與功勛相應的報酬。

關于財政的管理,這是個龐大的工程,高漢所知不多,只能草草地寫了一些。

一個新興的國家要健康的發展,特別是飛鳳國將來要走共和制,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是最重要的。怎么樣由人治變成法治并且還得與時代相符,這讓高漢絞盡了腦汁才寫出一些,主要方向是設立相對獨立的司法和監督系統,具體的就得他們自己完善了。

另外錢莊的重要性高漢也著重提了一下,現在這個時代發展銀行業各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但在飛鳳國內試行一下錢莊取代部分銀行的職能應該可以。

當然,對現在的飛鳳來說這事兒還過早,高漢覺得只能先培養出他們這種意識和社會信任體制,慢慢根據需求就會產生這種新興的資本萌芽。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的站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