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59章 江中阻擊(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9章 江中阻擊(二)

第359章 江中阻擊(二)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木排輕舟之上十來個沒有重甲僅僅輕裝的戰士幾乎在水面上沒有任何遮蔽,各班長或者副班長勇敢的親自負責劃船,戰士們則以臥姿斜臥在輕舟之上將多管燧發排槍的槍口瞄向自西面而來上游處的遠方敵船。

并不算狹窄的閩江江面之上,敵人的船隊也嫻熟的在行進中展開了多道橫隊迎戰,鳥槍和輕炮發射的霰彈如同天空中重新降下冰雹一般在江面上掀起朵朵水花。

不過戰士們還是按照出發前連排長們的吩咐沒有在水上射擊的時候于過遠的距離上就自由發揮,直到岸邊指揮江中戰的旗幟信號發出后,傾斜著舟身,五十步外敵船的身影漸漸暴露出來的時候戰士們才紛紛以手中的燧發排槍向敵人的小船展開了射擊。

在第四旅一營及炮營戰士們開火的時候,已經有戰士被射來的鳥槍彈丸乃至火炮發射的散彈命中導致了二十余人的傷亡,但是戰士們還是堅持了到了數十米的距離上的時候才向敵人的小船開火。

即便是新軍中主力步兵旅中的骨干,在四五十步的距離上以燧發排槍也遠遠達不到同等級別的弓手在靶場上的精度。不可避免的臨戰壓力及木排在江中的不穩都影響了實戰水平。不過即便如此戰士們也將接近一半的子彈命中了順流而下的那些敵軍小船。

第四旅第一營五百余名戰士以一千五百余支四管燧發排槍打出六千余發彈丸大概有三千余發命中了敵人的小船,將沿江而來如同墻面一般的敵小船群中的敵人打的紛紛落水,潛游不及露出水面或者逼迫到極近距離打算潛水逃亡的敵人則被近距離射擊的一斤超輕臼銃拋出的如同投石索一般威力的鉛彈殺傷在水中,再也沒有冒出頭來。

原本以為江中的戰士們打完了火力的敵人,憑借著逃亡時的勇氣繼續逼近到二三十步的距離時,戰士們就用身上已經填裝好彈藥如同投石索一般威力的超輕臼銃在極近的距離上與來襲的敵人展開了“火力肉搏”,又以數千枚六兩鉛彈將近百艘小船上的敵人打的七零八落。挑入水中潛游或來的敵人打算逃過封鎖線的時候戰士們就用另外攜帶的弓箭與長矛向迫近的敵人攻擊。

負責前衛的連續兩波敵大船群前面的小船,被水上的新軍第四旅一營戰士以猛烈的火力擊潰乃至遭到殲滅性的打擊后,后面的小船再也不敢前行了,沿著江水保持著近百步距離的對峙。

而李魁奇等人的“大船”卻不在乎這些,很顯然:那些木排上沒有炮,就是做為火船也太小了,根本沒有什么威脅力,裝上一桶黑火藥引爆也未必能對大船構成什么威脅。而那些燧發排槍的火力經過雨夜交戰的福建鄉勇及海盜們也并不陌生,雖然威力強勁,但卻未必能對大船構成什么危害。

在同規模龐大的敵小船群展開激烈繳獲的時候,雖然戰士們以猛烈的火力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可在斃傷幾千敵人的情況下負傷及落水失蹤者還是多達近百人,整個第四旅第一營減員近百人,傷員過多的小船紛紛向岸邊撤去。露出了五十多艘僅僅有兩個人操的更小型的竹排輕舟

為了避免這些竹的操手在敵船近距離猛烈的箭矢彈丸之下傷亡,這些人勇敢的在操竹舟的情況下身披鎧甲向敵大船前進的航路上移動。

同時負責掩護的第四旅一營戰士們也將剩下的為數不多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交到全班之中最為優秀的射手手中向遠處逼近而來的敵大船展開了壓制性的射擊。

在靠近敵人的大船的時候,還是有不少攜帶石雷的竹舟被從大船上拋來的標槍或者拋出的火雷炸翻。

不過這些竹舟上的石雷都緊緊綁著用以迅速引爆的繩索,只要石雷在竹排上稍有移動,繩索就會把頂部的火種拉入石雷的導火孔內瞬間引爆這些裝有上百斤黑火藥的投石雷。在從大船上的投擲武器就可以構成威脅的距離上,上百斤黑火藥本身的威力加上石雷碎片也足以對那些排水量不過小幾十噸的“內河大船”構成威脅了。盡管黑火藥在爆炸時的威力連tnt的二十分之一也不如,可即便如此也有兩三公斤現代炸藥的威力。對于半徑兩丈范圍內部分堅固目標都有了破壞能力。而巨大的爆炸帶來的水壓和爆破出的石塊在水線附近的沖擊,迅速讓被炸中的敵船陷入了難以搶救的大量進水的壯大。從水面傳遞到很廣范圍內的聲音也對繼續前進的大船上的敵兵構成了嚴重的威懾。當然執行這種戰任務的戰士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盡管大多數戰士在迫近到敵船很難避開的數米遠的范圍后就主動跳水,可累計近百名執行任務的戰士有四分之三再也沒有露出水面。

執行對敵大船群爆破任務的竹舟并不是必然成功,也有十幾艘竹舟上的石雷不是沒有爆炸,就因為提前引爆而沒有給目標造成致命威脅。

三十余艘大船的接連損毀還是動搖了李魁奇等人的決心,因為擁有望遠鏡的他已經看到趁著江上的新軍阻擊的機會,岸上的新軍其余人員也在更向下游的地方布置了準備下水執行如同自殺任務一般的石雷舟,似乎是下定決心不計代價的要殲滅自己的船隊于此。

不過憑借著理性的判斷乃至經驗,他斷定只要船隊不惜代價的向下游沖擊,就一定可以沖破敵人的阻攔。他不相信在以往的戰中素來保守的北方來的這股強敵真的敢于以自己遭受嚴重消耗為代價來殲滅如今自己所率領的這些人。

此時的鐘斌等人看到自己從大船上落水的部眾不少逆著河流向江邊游動企圖逃生的時候,終于坐不住了:“從江上東撤看起來很有可能讓大伙葬送于此啊!”西面的不少臨時聚集起來的隊伍早已感受到了那從水面上傳來的陣陣爆炸聲。后續小船上的賊眾見到閩江的兩岸已經不在險峻,也紛紛趁著第四旅的主力向下游轉移企圖提前攔截船隊的時候向閩江南岸靠攏開來企圖分散突出阻截。

很顯然:這福建海面上的不少勢力都懂得相比那些不能出遠海臨時征集而來內河航船,手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福建一帶十里不同音族群彼此相對分割的緣故,潰逃后的士兵也往往像川地的不少士兵一樣最終能夠收攏起來。

“上岸吧,不要與那些火力強悍的賊寇糾纏。”李魁奇在最終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似乎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那些果斷。

對于海面上的人來說陸上的強敵并不可怕,可對于這樣一支敢于犧牲用于交戰的,就算逃到南邊的近岸那些島嶼上,真就安全了么?

閩江上放棄了大小船只的人們逐漸的在靠南的岸邊會聚起來,趁著在東面下游集結起來的第四旅主力還沒有趕來的時候向南岸的林中逃去。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